诗歌鉴赏乐景衬哀情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三、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运用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 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 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 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 《汉书·西域传》。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 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 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 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 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率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 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 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 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 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 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 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诗歌鉴赏之以乐景衬哀情PPT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之以乐景衬哀情PPT优秀课件
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描写江南二月时节花满枝头的繁盛艳丽景象描写江南二月时节花满枝头的繁盛艳丽景象反衬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孤寂反衬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孤寂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 以乐景衬哀情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食

孟云卿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的春景图。而诗人却因思绪万千愁白了发,只能借
酒浇愁。
2分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表达了诗人被罢官闲居的愁苦无奈之情。 1分
5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张可久
•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 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
•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前两句描写落红 轻飘,小雨如酥,苔径苍翠;飞絮袅袅,柳 丝摇曳,东风送暖。这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更反衬出客里过清明的孤寂凄寒,抒发了作 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 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 娘家为外家。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4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上阕以乐景衬哀情。 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春雨中,群鸦
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机
• 注: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 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2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1分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这是清末学者王夫之提出的理论。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他引⽤的例⼦是《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这种艺术⼿法的本质是,描绘出⼀副与内⼼真实感受,或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或相反的景象,形成⼀种⽭盾对⽴的氛围,借此来突出⼈物的⼼理感受。

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法,就要明⽩什么是“乐景”,什么是“哀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草⽊摇落,菡萏⾹销,⼤雁悲鸣,潇潇秋⾬,这就是哀景。

所谓物⾊摇动,⼼亦摇焉。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

(以上,仅为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明⽩了什么是哀乐之景,在创作的时候,加以运⽤即可。

譬如:我今天⼼情很好,为了表达内⼼的喜悦,我在诗歌或⽂章的前⾯,铺叙了⼀段萧瑟凄凉,或者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笔势⼀转,表露出内⼼的开⼼,达到⼀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为了表达内⼼的难过,可以先铺叙⼀段充满⽣机,或者欢快明丽的景象,然后再拖出内⼼的真实感受。

但需要说明的是,《诗经·⼩雅》这句诗⾥,只有以乐衬哀,并⽆以哀衬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中主⼈公去参军打战时,春柳依依,⼀派⽣机,是乐景。

你去参军打战,远离⽗母妻⼉,内⼼肯定是不开⼼的,所以杨柳似乎也懂⼈⼼,变得依依深情,要挽留⼈⼀样。

这就是以乐衬哀。

“今我来思,⾬雪霏霏。

”今天归来时,却⾬雪纷纷,凄凉彻⾻,是哀景。

但并⽆“以哀衬乐”,只是直描景物,今昔对⽐,哀乐之景互相映照。

因为主⼈公的内⼼,并⽆归家的喜悦,所以后⾯才说“⾏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伤悲,莫知我哀。

”举例:⼀、以乐情衬哀情韦庄的《菩萨蛮》:⼈⼈尽说江南好,游⼈只合江南⽼。

春⽔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似⽉,皓腕凝霜雪。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景情关系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景情关系

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凉、荒无人 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 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
(20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因事抒情
2、乐景乐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3、哀景哀情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借景抒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寓情于景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借景抒情,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 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 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 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 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类,层次较高,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

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

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感情基调把握住了,景物的色调清楚了,那么分析诗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技巧,往往就比较容易了。

例如下面一首诗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解读: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中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乐景写哀情

高考诗歌鉴赏为何不考“借景抒情”,而偏爱考察“乐景写哀情”?《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中最为常见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无论是“因情寻景”的“比”,还是“缘景生情”的“兴”都使得“景”与“情”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在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变现手法便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小学、初中考试比较容易涉及到“借景抒情”,但是到了高中,考试古诗景情关系的时候就再难见到“借景抒情”了。

反而“以乐景写哀情”却屡见于考试答案当中。

下面略举数句古诗加以说明。

0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诗经》中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离别的场景。

杨柳依依的季节本是躬耕田野之时,合家踏青游春之季。

然而战乱迫使人们不得已离家行役,出征时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柳条随风轻舞,仿佛送别之人轻挽离人臂膀不忍分别,景物色彩明丽,情感哀伤低回,景愈欢快,情就愈加悲伤。

0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写思妇之思。

妇人居家,夏日采莲江上,心情本是欢快的,可当收获满满的时候,喜悦的情感却戛然而止,所采莲花却无人可赠,所采莲蓬也无人可烹,于是眼前的碧波芳草对于思妇而言便是“乐景写哀情”了。

0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李煜李煜的《虞美人》被称为“绝命”词。

是李煜亡国以后的作品,“春花秋月”本是极美的事物,但对于阶下囚的李煜来说,往事已矣,春花秋月依旧,这种情感的变化与春花秋月的永恒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是乐景衬哀情。

0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诸葛亮与刘备有君臣相得之谊,这种君对臣信赖和倚重是后世文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于杜甫而言更是奢求。

所以诸葛亮在杜甫的心目当中是让他敬仰的高山,可是凭吊蜀相祠堂,他没看到香火鼎盛的情景,没有遇到像他一样前来凭吊的路人,看到的却是台阶生碧草,黄鹂隔叶啼。

若是赏春这必然是春光泛滥的美景,但对于心存仰慕之心前来凭吊的诗人而言这份乐景早已成了荒凉的代表,让他觉得刺眼心伤。

正确认知高考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

正确认知高考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

2014.02学教育148正确认知高考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张辉(河北栾城中学,河北石家庄051430)[摘要]一般情况下,诗歌中景情关系是和谐的,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步和谐的情况: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关键词]乐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1]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2]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3]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入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但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第一步,认清“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

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乐景衬哀情分解

乐景衬哀情分解

诗的颔联描绘了草堂令人陶醉的美景结 合全诗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颔联上句咏微风轻拂,下句用细雨微斜, 意境闲雅静谧。而后文写狂夫在几乎饿死的情 况下,还在赞美“翠筿”“ 红蕖”。因而此 联写景主要是衬托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 正面衬托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没有前半部 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贱不 能移的精神。
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 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 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 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 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 一些话题:①知人难,知己更难; 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 行);③摆正自己的位置;④要有自知之明;⑤盲目模仿与科学 定位;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 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2006年全国1高考作文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 抓住了。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 的艰辛密不可分。
4、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 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 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 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 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 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 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乐景衬哀情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食 孟云卿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注: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 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①
•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 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 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 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 后称娘家为外家。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景物
• 描写江南二月时节花满枝头的繁盛艳丽景象1,分
• 反衬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孤寂,1分
• 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人物境遇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悲苦凄凉的心境。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张可久
•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 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
•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前两句描写落红 轻飘,小雨如酥,苔径苍翠;飞絮袅袅,柳 丝摇曳,东风送暖。这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更反衬出客里过清明的孤寂凄寒,抒发了作 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பைடு நூலகம்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上阕以乐景衬哀情。 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春雨中,群鸦
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机
的春景图。而诗人却因思绪万千愁白了发,只能借
酒浇愁。
2分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表达了诗人被罢官闲居的愁苦无奈之情。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