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焊接热过程

第一单元 焊接热过程
第一单元 焊接热过程

第一单元焊接热过程

模块一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

大家好,上节课咱们研究了焊接过程的实质—使两个分开的物体(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焊接与其他连接方法的区别;焊接方法的分类等。这节课咱们来研究下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还有焊接热源。

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

一、焊接的一般过程(绘制板对接平面图、绘制P5 图1-1)

一般焊接部位须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固态相变—形成接头等过程,也可归纳成三个互相交错进行而又彼此联系的过程。

详细讲述焊接热过程、冶金过程、焊接时金属的结晶和相变过程。

焊接热过程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金属局部被加热与熔化,同时出现热量的传播和分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贯穿整个焊接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焊接热过程。

二、焊接热过程的特点

1)焊接热量集中作用在焊件连接部位,而不是均匀加热整个焊件。

2)热作用的瞬时性,焊接时,热源以一定速度移动,焊件上任一点受热的作用都具瞬时性,即随时间而变。

三、焊接热过程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焊接热过程决定了焊接熔池的温度和存在时间。

2)在焊接热过程中,由于热传导的作用,近缝区可能产生淬硬、脆化或软化现象。

3)焊接是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4)焊接热过程对焊接生产率发生影响。

模块二焊接热源

焊接需要外加能量,对于熔焊主要是热能。现代焊接发展趋势是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用于焊接的热量总是希望高度集中,能快速完成焊接过程,并能保证得到热影响区最窄及焊缝致密的接头。

1、常用的焊接热源

焊接热源的性质与功率,决定了焊接加热的速度、加热的温度和加热的范围,将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率。因此,不断研制和开辟新的热源,对焊接

技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生产中常用的焊接热源有以下几种:

(1)电弧热电弧热利用熔化或不熔化的电极与焊件之间的电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电弧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焊接热源。

(2)化学热化学热利用可燃性气体(如乙炔、液化石油气等)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或热剂(由一定成分的铝粉或镁粉、氧化铁粉、铁屑或铁合金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播放铝热反应视频)

(3)电阻热电阻热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所产生的电阻热,或电流通过熔渣时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播放电阻焊视频)

(4)摩擦热摩擦热利用机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播放摩擦焊视频)

(5)等离子弧等离子弧借助水冷喷嘴对电弧的拘束作用,获得高电离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

(6)电子束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焊件表而,使动能转变为热能而进行焊接。

(7)激光束以经过聚焦的激光束轰击焊件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

(8)高频感应热对于有磁性的金属,利用高频感应产生的二次电流作为热源,在局部集中加热进行焊接。

2、焊接热源的主要特征

熔焊热源的功率和密度须足以使焊件局部熔化,当加入填充金属时,还具有断续或连续地熔化填充金属的作用。各种热源产生热量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其功率密度或温度存在差别。热源输送的功率,即单位时间由热源向工件输送的能量,一般用瓦(W)表示。功率密度是指热源和工件之间有效接触的每单位面积上传送的功率,一般以每平方米或每平方厘米的瓦数(即W/m2或W/cm2)表示。功率密度是衡量“热度”的尺度,可作为各种焊接热源比较的指标。

热源的性能不仅影响焊接质量,而且对焊接生产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的焊接技术要求热源能够进行高速焊接,并能获得致密的焊缝和最小的加热范围。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焊接热源进行对比。

(1)最小加热面积即在保证热源稳定的条件下加热的最小面积,单位为cm2。

(2)最大功率密度热源在单位面积上的最大功率,单位为W/cm2。在功率相同时,热源加热面积越小,则功率密度越高,表面热源的集中性越好。

(3)在正常的焊接参数条件下能达到的温度在正常的焊接参数条件下能达到的温度越高,则加热速度越快,因而可用来焊接高熔点金属,具有更宽的应用范围。

理想的热源应该是具有加热面积小、功率密度大、加热温度高等特点,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束等属于此类焊接热源。

3、焊接过程的热效率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并不是全部被利用,而是由一部分热量损失于周围介质和飞溅等,即焊件吸收到的热量要少于热源所提供的热量。我们把焊件(包括母材与填充金属)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热源的有效热功率。有效热功率是热源输出总功率的一部分。

1.电弧焊时的热效率

现以电弧为例,电弧输出的功率P0可以表示为

P0= UI

式中P0--电弧功率,即电弧在单位时间内所析出的能量;

U--电弧电压;

I--焊接电流。

电弧的有效热功率P是P0的一部分,二者的比值为η’,即

P=η’ P0

式中P--有效热功率;

η’--焊接加热过程的热效率,或称功率有效系数。

η’值一般根据实验测定,不同焊接方法的η’值见表1-2。可以看出,埋弧焊的热效率高于焊条电弧焊,这是由于埋弧焊过程中飞溅与散失到周围介质中的热量均小于焊条电弧焊所致,因而热量利用更为充分。此外,电弧热效率还与焊接参数、被焊材料等因素有关。

2.电渣焊时的热效率

电渣焊时,渣池处于厚大工件的中间,热能主要损失于强制成形的冷却滑块。实践证明,焊件的厚度越大,滑块带走热量的比例(即损失于滑块的热量)越小。这说明电渣焊时,板厚越大,则热效率越高。

应指出,电渣焊时,在熔化金属的同时,有大量的热能向母材金属传导,

因而导致焊接热影响区过宽、晶粒粗大,成为电渣焊的最大缺点。

3.电子束与激光焊接的热效率

由于电子束是在真空中焊接,因此它的能量损失很少,热效率可达90%以上,电子动能的绝大部分都能转化为热能。

激光对焊件加热的机理与电子束不同,它照射焊件时,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被焊件表面反射,吸收与反射的比例与被焊材料的种类及其表面状态有关。一般来讲,只要被焊件吸收的能量,就能被充分利用,能量的损失极少。

这两种热源的共同特点是能量极为集中,可以在最小的加热面积上提供最大的功率。利用这种热源进行焊接时,可在瞬时之间实现焊接,使绝大部分能量都用于熔化金属( 90%以上),所以在焊接同样的工件时所需的功率比其他焊接方法要小得多。

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热效率η’,只是考虑焊件所能吸收到的热能。实际上这部分热能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熔化金属而形成焊缝;另一部分由于热传导而流失于母材形成热影响区。热效率η’并没有反映这两部分的比例。严格来讲,用于熔化金属形成焊缝的热

模块三焊接温度场

一、焊接过程中热传递方式(中学老师的话

1、热传导

热传导发生于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在金属内部,传导是热交换的唯一形式。

2、对流

对流是由运动的质点来传递热能的,它是利用不同温度区域质点的比重不同来传热的。

3、辐射

辐射是因为物体受热之后,内部原子发生振动而出现一种电磁波,此电磁波从物体的表面向外发射,它到达另一物体的表面时又转变为热能。

温度场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作

t= f(x,,,z,τ)

式中t----工件上某一点在某一瞬时的温度;

x,y,z-某一~点的空间坐标;

τ-时间。

2.焊接温度场的特点:

1)可用图形

表示,图1-2所

示为薄板在电

孤焊时的一个

典型温度场。图

l-2a所示是用

垂直于板平面

的坐标表示其

面上各点的温

度分布;图l-2b

所示为距焊缝中心线在y向不同距离的温度分布;图l-2c所示为在x方向距热输人点不同距离的温度分布:图1-2d所示为利用焊件上温度相同的点连成等温线来表示的温度分布,若在体积内则能连成等温面。

以上各种表示温度场的图形中以图l-2c,即用等温线(或面)表示,最为常用。

2)等温线或等温面之间互不相交,有温度梯度:从图l-2 c可以看出,各等温线或等温面之间存在温度差,故互不相交。在相邻等温线或等温面之间,在某一方向上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率称温度梯度,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温度变化的激烈程度。温度梯度是矢量,在等温线或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最大。

在图l-2c中的n-n曲线是各等温线在y方向最外侧的点的连线,它实际上是焊件中温度上升及下降的分界的轨迹,在该曲线左侧的所有点都处在冷却过程中,而右侧的各点则都处在加热过程中。

图1—3所示为在相同热功率P和热源移动速度v条件下,不同材料板上的温度场。图中影线部分习惯上是表示在该瞬时母材的屈服应力可以忽略不计的区域,对碳钢大约在600℃等温线内。

3.焊接温度场的分类

根据焊件的尺寸和形状,温度场可以分为三维的(即三向传热)、二维的(即两向传热)和一维的(即单向传热)。

对于厚大焊件,当在它的表面进行堆焊时,就可以把它的温度场看作是三维的,这时可以把热源看成是一个点(或称点状热源),热的传播是三个方向(即x,y,z方向)的,如图1-4a所示

一次熔透的薄板,温度场可以看成是二维的。这时认为热能均匀分布在板的厚

度上,即在板厚度方向没有温差,把热源看成是沿板厚的一条线(或称线状热源),热的传播是两个方向(即x,y方向)的,沿平面进行,如图1-4b所示。细棒的对接及焊条的加热,其温度场均是一维的。如果热在细棒截面上的分布是均匀的,如同以一个均温的小平面进行热的传播(即面状热源),此时传热的方向只有一个(即x方向),如图1-4c所示。

二、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

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热源的性质

由于热源的性质不同,焊接时温度场的分布也不同。热源越集中,则加热面积越小,温度场中等温线(或面)的分布就越密集。如电子束焊时,热能极其集中,所以温度场的范围很小,仅为几个毫米的区域;而在气焊时,热源的作用面积较大,因此温度场的范围也较大,可达几个厘米。

2.焊接参数

焊接参数是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各项参数的总称,包括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热输入等。同样的焊接热源,由于采用的焊接参数不同,对温度场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热功率P和焊接速度v,如图1-5所示。

图1-5a所示为P不变而改变移的情况,随焊接速度可的增加,加热面积减小,热源前方的等温线更加密集。图b所示为v不变而改变P的情况,当P增加时,由于单位长度焊缝所吸收的能量增加,加热范围明显增大。图c所示为P 与口同时变化,但P/v=常数,随P与v的增加,等温线沿运动方向伸长,但宽度变化不明显。

P/v值是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参数,其物理意义如下:熔焊时,由焊接热源

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的能量,单位J/cm,称为热输入。

3.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能

同样形状尺寸的焊件,在相同热源的作用下,由于金属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场。热导率、比热容、焓及表面传热系数对焊接温度场的分布均产生一定的着影响。

(1)热导率(λ) λ表示金属内部的导热能力。热导率的物理意义是:在单位时间内,沿等温面法线方向单位距离温度降低1℃时,经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cm*℃)。

(2)比热容(c) 比热容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单位为J/(g*℃),不同种材料具有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越高的金属,加热时温度上升越慢。;

(3)焓(H)焓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加热到温度t时所吸收的热能,即在某温度下,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有的热能,单位为J/g。对于低碳钢来说,加热到熔化温度时,焓约为1331. 4J/g。

(4)表面传热系数(α) 表面传热系数是说明金属散热的能力,它的物理意义是:散热体表面与周围介质每相差1℃时,通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散失的热量。

图1_6所示为金属热物理性能对焊接温度场的影响。‘ 4.被焊金属的几何尺寸

被焊金属的几何尺寸会直接影响导热的面积和导热的方向。金属的导热能力一般都明显高于周围的分质,因此来自热源的热量大部分在金属内部传播。工件的尺寸越大,内部的热量越多,传播的速度越快,热源附近的冷却速度也越高。

【综合

训练】

(一)填空

1.焊接温度场是指

___ _____ 。

2.根据焊件的尺寸和形状,温度场可以是t

3.焊接热输入是指 _。

4.根据研究的结果认为,热能由热源传给焊件(除电阻焊和摩擦焊外)主要是以和为主;而母材和焊条获得热能之后,热的传播则以为主。

(二)简答

1.焊接温度场的特点有哪些'?

, 2.影响焊接温度场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对焊接温度场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三)分析讨论

分析不同的焊接条件下焊接温度场的分布。

综合知识模块四焊接热循环

综合知识模块四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循环及其特征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由低而高达到最大值后又由高低不同变化称焊接热循环。图1.7所示是电弧焊时在母材上瘫捍缝中心线不同距离的5点热循环曲线,它描述了焊接热源对母材金属各点热的作用历程。由此可见,焊接是一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它给母材造成了不均匀的组织和不均匀的性能,又使焊件产生复杂的应变和应力。掌握近缝区的热循环,对于控制和提高焊接质量相当重要。

从图1-7中看出焊接热循环有以下三个特征:

1)加热最高温度(即峰值温度)随着离焊缝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迅速下降(见图中虚线

2)达到峰值温度所需的时间随着离焊缝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加。

3)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都随着离焊缝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即曲线从陡峭变为平缓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

焊接热影响区上任一点的焊接热循环均可用图1-7所示的温度一时间曲线表示。

任取其中一条示于图1-8,在该曲线上能够反映其热循环特征的,并对金属组织与性能发生影响的参数主要有:加热速度Vh。峰值温度tm、高温停留时间τh在某一温度tc。时的瞬时冷却速度Vc。或某一温度区间的冷却时间τa。等。

(1)加热速度:Vh 焊接时的加热速度比普通的金属热处理条件下快得多,它受焊接方法:焊接时加热速度、板厚及几何尺寸和金属热物理性质的影响,见表1-3。

焊接钢材时,加热速度越快,钢中奥氏体的均质化和碳化物溶解就越不充分,必然影响到焊接热影响区冷却后的组织与性能。

(2)峰值温度即最高加热温度,它决定着焊后母材的组织与性能。例如,接头熔合线附近的过热区,就是因为温度高,引起晶粒粗大,致使韧性下降。

(3(高温停留时间Th) 是指在相变温度,该时间对于金属相的溶解、析出、扩散均质化以及晶粒粗化等影响很大。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是指Ac,以上的停留时间,该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质化和奥氏体晶粒长大。常把高温停留时间Th分成加热过程的高温停留时间f’和

冷却过程的高温停留

4.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是影响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热循环曲线上,温度下的瞬时冷却速度都不相同,各点的冷却速度可用该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对于低合金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由于在540℃左右组织转变最快,因此,最关注的是熔合线附近冷却到540℃左右的瞬时冷却速度。因在实际条件下测定冷却速度比较麻烦,近年来国内外常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研究热影响区内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对于不易淬火钢,常采用从800℃冷到500℃的冷却时间t8/5;对于易淬火钢,常采用800 - 300℃的冷却时间t8/3,和从加热的最高温度t m冷到100℃的冷却时间τ100如图1-9所示。

研究焊接热循环特征参数对于改善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提高焊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知道这些参数时,就可以预测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和裂纹倾向;反之,根据对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要求,可以合理地选择热循环特征参数,并制订正确的焊接参数。

影响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因素:

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与影响温度场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是热源的种类及

功率、被焊接热物理性能、焊件的几何尺寸等。总之,凡是使热输入值或热量传递速度发生变化的都会对热循环参数产生影响。

{l)热输入热输入增大时,会使最高加热温度升高、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延长,冷却速度显著降低。

(2)预热温度预热温度的影响效果完全类似于焊接热输入。提高预热媪度会使热影响的宽度增大;但与热输入相反,提高预热温度可以显著降低冷却速度,上而不会明星影响峰值温度附近的停留时间.

(3)焊接方法当热输入相同时,焊接访法对焊接热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中规定,几种常用的焊接方法中,埋弧焊f冷却速度最慢,焊条电弧焊时冷却速:快;氩弧焊与C0:+02焊两者基本相且均比埋弧焊时冷却速度快一些。这为尽管焊接热输入相同,但不同的焊‘法所选定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的数能相差较大,结果在焊缝形状及熔透上必将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焊件上传播过程。

(4)焊接接头尺寸形状接头尺寸形状不同,导热情况就有差异。T形接头或角接接头与同样板厚的对接接头相比,前者的冷却速度约为后者的1.5倍左右。同一坡口形式,板厚增加时,冷却速度也随之增大。

(5)焊道长度焊道长度对冷却速度的影响如图1-10所示。在接头形式与焊接条件相对比时:焊道越短,其冷却速度越高。当焊道长度小于40mm时,冷却速度会急剧增加,因此E焊的焊道不能过短;而且弧坑处的冷却速度最高,约为焊缝中部的二倍,比引弧端也要大20%左右

焊接热循环的调节方法:

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有时为了改进焊接质量而使热循环在一定

1、根据被焊金属的成分和性能选择适用的焊接方法;

2、合理选用焊接工艺参数;

3、采用预热或缓冷等措施降低冷却速度。对某些要求快冷的材料也可以采用某些强制冷却的措施以提高冷却速度;

4、调整多层焊的层数或焊道长度,控制层间温度

复习资料:第2章_材料成形热过程(1).doc

复习资料:第二章材料成形热过程 1、与热处理相比,焊接热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焊接过程热源集中,局部加热温度高 (2)焊接热过程的瞬时性,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 (3)热源的运动性,加热I乂域不断变化,传热过程不稳定。 2、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分别加以说明。 3、何谓焊接热循环? 答: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即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 焊接热循环具有加热速度快、峰值温度高、冷却速度大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不易控制的特点 4、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焊接有何影响? 决定焊接热循环特征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四个: (1)加热速度"H焊接热源的集中程度较高,引起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增加,较快的加热速度将使相变过程进行的程度不充分,从而影响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2)最高加热温度T nvdX也称为峰值温度。距焊缝远近不同的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同。焊接过程中的高温使焊缝附近的金属发生晶粒长大和重结晶,从而改变母材的组织与性能。 (3)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H在相变温度T H以上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匀化过程,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但同时易使晶粒长大,引起接头脆化现象,从而降低接头的质量。 (4)冷却速度此(或冷却时间们5)冷却速度是决定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低合金钢来说,熔合线附近冷却到540C左右的瞬时冷却速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也可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征冷却的快慢,如800-500°C的冷却时间加5, 800?300C的冷却时间如,以及从峰值温度冷至100°C的冷却时间,心。 5、焊接热循环中冷却时间r8/s> r8/3> r I00的含义是什么? 6、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索有哪些?试分别予以说明。 7、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钙极氮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血成形(背血均匀焊透)。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或钥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解: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可能会出现烧穿,这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差,电弧热无法及时散开的缘故; 相反,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可能会出现焊不透,这是因为铝材的导热能力优于低碳钢的缘故。 8、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焊透,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工艺解决方案。 解(1)产生原因:在焊接起始端,准稳态的温度场尚未形成,周围焊件的温?度较低,电弧热不足以将焊件熔透,因此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未焊透。

第四章及焊接的特点

1、与热处理相比,焊接热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焊接过程热源集中,局部加热温度高 (2)焊接热过程的瞬时性,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 (3)热源的运动性,加热区域不断变化,传热过程不稳定。2、焊接热循环中冷却时间t8/5 t8/3 t100的含义是什么?应用对象?为什么不常用某温度下(如540C)的冷却速度? 答:(1)含义:焊接热循环中的冷却时间t8/5表示从800C冷却到500C的冷却时间。 焊接热循环中的冷却时间t8/3表示从800C冷却到300C的冷却时间。 焊接热循环中的冷却时间t100表示从峰值冷却到100C的冷却时间。 (2)应用对象: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常采用相变温度范围800~500℃冷却时间(8 5t)对冷裂纹倾向较大的钢种,常采用800~300℃的冷却时间83t,各冷却时间的选 定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做存在的问题来决定 (3)为了方便研究常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讨论热影响组织性能的变化,而某个温度下比如540℃则为一个时刻即冷却至540℃时瞬时冷却速度和组织性能。故不常用某以温度下的冷却速度,对于一般低合金钢来讲,主要研究热影响区溶合线附近冷却过程中540℃时瞬时冷却速度

3、从传热学角度说明临界板厚δcr的概念? 答:由传热学理论知道:在线能量一定的条件下,随板厚增加,冷却速度Wc增大,冷却时间t8/5变短,但当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Wc和t8/5不再变化,此时的板厚即为临界板厚δcr。 4、焊接条件下的CCT图有何重要意义? 答:利用CCT图,可以比较方便地预测或查出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并能作为选择焊接线能量、预热温度和制定焊接工艺的依据,对于焊接性分析和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焊接冶金过程的四大特点 1、需要对金属进行保护 2、焊接冶金过程是分区域(阶段)连续进行的过程,各阶段之间相互联系 3、冶金过程与“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有关 4、冶金过程具有不平衡性,但存在平衡趋势

第一单元 焊接热过程

第一单元焊接热过程 模块一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 大家好,上节课咱们研究了焊接过程的实质—使两个分开的物体(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焊接与其他连接方法的区别;焊接方法的分类等。这节课咱们来研究下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还有焊接热源。 焊接热过程及其特点 一、焊接的一般过程(绘制板对接平面图、绘制P5 图1-1) 一般焊接部位须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固态相变—形成接头等过程,也可归纳成三个互相交错进行而又彼此联系的过程。 详细讲述焊接热过程、冶金过程、焊接时金属的结晶和相变过程。 焊接热过程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金属局部被加热与熔化,同时出现热量的传播和分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贯穿整个焊接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焊接热过程。 二、焊接热过程的特点 1)焊接热量集中作用在焊件连接部位,而不是均匀加热整个焊件。 2)热作用的瞬时性,焊接时,热源以一定速度移动,焊件上任一点受热的作用都具瞬时性,即随时间而变。 三、焊接热过程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1)焊接热过程决定了焊接熔池的温度和存在时间。 2)在焊接热过程中,由于热传导的作用,近缝区可能产生淬硬、脆化或软化现象。 3)焊接是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4)焊接热过程对焊接生产率发生影响。 模块二焊接热源 焊接需要外加能量,对于熔焊主要是热能。现代焊接发展趋势是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用于焊接的热量总是希望高度集中,能快速完成焊接过程,并能保证得到热影响区最窄及焊缝致密的接头。 1、常用的焊接热源 焊接热源的性质与功率,决定了焊接加热的速度、加热的温度和加热的范围,将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率。因此,不断研制和开辟新的热源,对焊接

(机械)(焊接)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绪论 1.试述焊接、钎焊和粘接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3.能实现焊接的能源大致哪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焊接电弧加热区的特点及其热分布? 5.焊接接头的形成及其经历的过程,它们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 6.试述提高焊缝金属强韧性的途径? 7.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8.焊接冶金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与炼钢相比,在原材料方面和反应条件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 2.调控焊缝化学成分有哪两种手段?它们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 3.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4为什么电弧焊时熔化金属的含氮量高于它的正常溶解度? 5.氮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含氮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手弧焊时,氢通过哪些途径向液态铁中溶解?写出溶解反应及规律? 7.氢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 8既然随着碱度的增加水蒸气在熔渣中的溶解度增大,为什么在低氢型焊条熔敷金属中的含氢量反而比酸性焊条少? 9.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手工电弧焊时焊缝含氢量的影响。 10.今欲制造超低氢焊条([H]<1cm3/100g),问设计药皮配方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1. 氧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少焊缝含氧量? 12.保护焊焊接低合金钢时,应采用什么焊丝?为什么? 13.在焊接过程中熔渣起哪些作用?设计焊条、焊剂时应主要调控熔渣的哪些物化性质?为什么? 14.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CaO41.94%、28.34%、23.76%、FeO5.78%、7.23%、3.57%、MnO3.74%、4.25%,计算熔渣的碱度和,并判断该渣的酸碱性。 15.已知在碱性渣和酸性渣中各含有15%的FeO,熔池的平均温度为1700℃,问在该温度下平衡时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各为多少?为什么在两种情况下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不同?为什么焊缝中实际含FeO量远小于平衡时的含量? 16.既然熔渣的碱度越高,其中的自由氧越多,为什么碱性焊条焊缝含氧量比酸性焊条焊缝含氧量低? 17.为什么焊接高铝钢时,即使焊条药皮中不含,只是由于用水玻璃作粘结剂,焊缝还会严重增硅? 18. 综合分析熔渣中的CaF2在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所起的作用。 19.综合分析熔渣的碱度对金属的氧化、脱氧、脱硫、脱磷、合金过渡的影响。 20.什么是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手工电弧焊冶金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反应条件有何不同,主要进行哪些物理 化学反应? 21.什么是熔合比,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熔合比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绪论 一、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 1.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问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称为焊接。 物理本质:1)宏观:焊接接头破坏需要外加能量和焊接的的不可拆卸性(永久性)2)微观:焊接是在焊件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 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从理论来讲,就是当两个被焊好的固体金属表面接近到相距原子平衡距离时,就可以在接触表面上进行扩散、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形成金属键,达到焊接的目的。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条件,事实上即使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表面,在微观上也会存在凹凸不平之处,更何况在一般金属的表面上还常常带有氮化膜、油污和水分等吸附层。这样,就会阻碍金属表面的紧密接触。 为了克服阻碍金属表面紧密接触的各种因素,在焊接工艺上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 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二、焊接热源的种类及其特征 1)电弧热:利用气体介质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焊接热源。 2)化学热:利用可燃和助燃气体或铝、镁热剂进行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3)电阻热: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 4)高频感应热:对于有磁性的金属材料可利用高频感应所产生的二次电流作为热源,在局部集中加热,实现高速焊接。如高频焊管等。 5)摩擦热:由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 6)等离子焰:电弧放电或高频放电产生高度电离的离子流,它本身携带大量的热能和动能,利用这种能量进行焊接。 7)电子束:利用高压高速运动的电子在真空中猛烈轰击金属局部表面,使这种动能转化为热能作为热源。 8)激光束:通过受激辐射而使放射增强的光即激光,经过聚焦产生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作为热源。 三、熔焊加热特点及焊接接头的形成 (一)焊件上加热区的能量分布 热源把热能传给焊件是通过焊件上一定的作用面积进行的。对于电弧焊来讲,这个作用面积称为加热区,加热区又可分为加热斑点区和活性斑点区; 1)活性斑点区活性斑点区是带电质点(电子和离于)集中轰击的部位,并把电能转为热能; 2)加热斑点区在加热斑点区焊件受热是通过电弧的辐射和周围介质的对流进行的。在该区内热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高,边缘低,如同立体高斯锥体. (二)焊接接头的形成: 熔焊时焊接接头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固态相变,直至形成焊接接头。 (l)焊接热过程:熔焊时被焊金属在热源作用下发生局部受热和熔化,使整个焊接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它与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变形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焊接课后习题答案只是分享

绪论 1、什么是焊接? 焊接是指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第一章 1、焊接热过程有何特点?焊条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电弧热源的能量以什么方式传递给焊件? 其一是对焊件的加热是局部的,焊件热源集中作用在焊件的接口部位,整个焊件的加热时不均匀的。其二是焊接过程是瞬时的,焊接热源始终以一定速度运动。主要是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 2、什么叫焊接温度场?温度场如何表示?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焊接过程中每一瞬时焊接接头上各点的温度分布状态称为焊接温度场。可用列表法、公式法或图像法表示。影响因素:1热源的性质及焊接工艺参数,2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3焊件的几何尺寸级状态。 3、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有何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是加热速度(VH)、最高加热温度Tm、相对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及冷却速焊接热循环具有以下特点:1焊接热循环的参数对焊接冶金过程和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有强烈的影响,从而影响焊接质量。2焊件上各点的热循环不同主要取决于各点离焊缝中心的距离,离焊缝中心越近,其加热速度越大,峰值温度越高,冷却速度也越大。 4、焊接冶金有何特点?焊条电弧焊有几个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 1焊接冶金反应分区域连续进行,2焊接冶金反应具有超高温特征,3冶金反应界面大,4焊接冶金过程时间短,5焊接金属处于不断运动状态。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 5、焊条电弧焊各冶金反应区的冶金反应有何不同? 药皮反应区是整个冶金过程的准备阶段,其产物就是熔滴和熔池反应区的反应物,对冶金过程有一定的影响。熔滴反应区是冶金反应最剧烈的区域,对焊缝的成分影响最大。熔池反应区是对焊缝成分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应区。 6、焊条加热与焊化的热量来自于哪些方面?电阻热过大队焊接质量有何影响? 来自于三个方面:焊接电弧传递给焊条的热能;焊接电流通过焊芯时产生的电阻热;化学冶金反应产生的反应热。 电阻热过大,会使焊芯和药皮升温过高引起以下不良反应:产生飞溅;药皮开裂与过早脱落,电弧燃烧不稳;焊缝成形变坏,甚至引起气孔等缺陷;药皮过早进行冶金反应,丧失冶金反应和保护能力;焊条发红变软,操作苦难。 7、熔滴过渡的作用力有哪些?其对熔滴过渡的影响如何? 1重力平焊时,重力促进熔滴过渡;立焊和仰焊时,重力阻碍熔滴过渡 2表面张力平焊时,表面张力阻碍熔滴过渡,在立焊和仰焊时,表面张力促进熔滴过渡 3电磁压缩力电磁压缩力在任何焊接位置都促使熔滴过渡 4斑点压力斑点压力的作用方向是阻碍熔滴过渡,并且正接时的斑点压力较反接时大 5等离子流力等离子流力有利于熔滴过渡 6电弧气体吹力无论焊接位置如何,电弧气体吹力都有利熔滴过渡。 8、氢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控制焊接接头氢含量的措施有哪些? 氢的危害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氢气孔;2产生白点;3导致氢脆;4形成冷裂缝

焊接冶金学习题总结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部分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1、定义: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从而形成永久性连接工艺。 2、物理本质:焊接的物理本质是使两个独立的工件实现了原子间结合,对于金属而言,既实现了金属键结合。 二、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三、试述熔焊、钎焊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钎焊母材不溶化,熔焊母材溶化。 1.温度场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1、定义:焊接接头上某一瞬间各点的温度分布状态。 2、分类: 1)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动; 2)非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随时间而变动; 3)准稳定温度场——温度随时间暂时不变动,热饱和状态;或随热源一起移动。 3、影响因素: 1)热源的性质 2)焊接线能量 3)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

a.热导率 b.比热容 c.容积比热容 d.热扩散率 e.热焓 f.表面散热系数 4)焊件厚板及形状

第一章 二、焊接化学冶金分为哪几个反应区,各区有何特点? 1、药皮反应区:指焊条受热后,直到焊条药皮熔点前发生的一些反应。(100-1200℃) 1)水分蒸发:100 ℃吸附水的蒸发,200-400 ℃结晶水的去除,化合水在更高 温度下析出 2)某些物质分解:形成Co,CO2,H2O,O2等气体 3)铁合金氧化:先期氧化,降低气相的氧化性 2、熔滴反应区:指熔滴形成、长大、脱离焊条、过渡到整个熔池 1)温度高:1800-2400℃ 2)与气体、熔渣的接触面积大:1000-10000 cm2/kg 3)时间短速度快:;熔渣和熔滴金属进行强烈的搅拌,混合. 3、熔池反应区 1)反应速度低 熔池T 1600~1900℃低于熔滴T ;比表面积,接触面积小300~1300cm2/kg;时间长,手工焊3~8秒埋弧焊6~25s 2)熔池温度不均匀的突出特点 熔池前斗部分发生金属熔化和气体的吸收,利于吸热反应熔池后斗部分发生金属凝固和气体的析出,利于放热反应 3)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 促进焊缝成分的均匀化,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有益于气体和夹渣物的排除。然而,没有熔滴阶段激烈。 三、焊接区内有那些气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1、种类:金属及熔渣蒸气 2、来源: 1)焊接材料 2)气体介质

焊接化学冶金

焊接化学冶金 第一节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特点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熔化焊时,焊接区内各种物质之间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的过程。 要点:各种物质包括气体、液态金属、熔渣。 普通化学冶金过程是对金属熔炼加工过程,在放牧特定的炉中进行。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金属在焊接条件下,再熔炼的过程,焊接时焊缝相当高炉。 二者共同点:金属冶炼加工。 不同点: 1)原材料不同。 普冶材料:矿石、焦炭、废钢铁等。 焊金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 2)目的不同 普冶:提炼金属;焊冶:对金属再熔炼,以满足构件性能。 一、焊条熔化及熔池的形成 (一)焊条的加热及熔化 1、焊条的加热 所用热能有电阻热、电弧热、化学反应热。 电阻热:焊接电流通过焊芯时产生的电阻热。

电弧热:焊接电弧传给焊条端部的热量。 化学反应热:药皮部分化学物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热量。1)电阻加热 手工电弧焊,小电流时电阻热不是主要的;大电流时电阻热是主要的,过大,造成危害。一是焊条药皮脱落、开裂;二是化学元素损失,冶金性能变化;三是熔化过分激烈,飞溅严重;四是焊缝成型来好,易产生缺陷。 自动焊、半自动焊时,适当增加电流密度和焊丝伸出长度,提高熔化速度。 2)电弧热 真正用于使焊条加热和熔化的热能。焊接电弧用于加热和熔化焊条的功率为 qe=ηe UI ηe—焊条加热有效系数,取决于焊接规范,电流极性、焊条药皮成分、金属过渡形式。 手工电弧焊时ηe为0.2—0.27 2、焊条金属的熔化速度 焊条金属的平均熔化速度 g M=G/t =αp I αp为焊条熔化系数 焊条金属的平均熔敷速度 g D=G D/t=αH I

αH为焊条的平均熔敷速度,体现了生产率的大小。 损失系数 Ψ=(G-G D)/G=(g M-g D)/g D=1-αH/αP αH=(1-Ψ) αP 3、焊条金属熔滴及过渡特性 1)熔熵过渡形式 短路过渡、颗粒过渡、附壁过渡、射流过渡、旋转射流过渡。 碱性焊条:短路过渡和大颗粒过渡;酸性焊条:细颗粒过渡和附壁过渡。 2)熔滴的比表面积和作用时间 熔滴的比表面积S:熔熵的表面积与其质量之比。 S=Ag/ρVg=4ДR2/(4/3ДR3ρ)=3/Rρ 熔滴的比表面积是相当大的,S=1000—10000Cm3/kg I↑,R↓,S↑,利于冶金反应进行。 熔滴的平均作用时间是指熔滴的平均质量与一个周期内焊芯的平均熔化速度之比。 τcp=m cp/g cp=(m0+0.5m tr)/m tr/τ=(m0/m tr+0.5) τ τcp=0.01—1.0s 3)熔滴的温度 实测手工电弧焊碳钢焊条:2100-2700K,熔渣平均温度:1600C0

焊接热过程仿真实验报告

焊接热过程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强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和焊接热循环的概念、影响因素、 解析解和数值解的特点等的感性认识。 2、Matlab,Ansys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使用Matlab计算绘制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分布曲线。 2、使用Aansys软件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观察温度分布 云图,绘制指定点的焊接热循环曲线,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定性的探讨。 三、实验步骤 1、使用Matlab计算绘制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分布曲线。 (1)启动Matlab软件; (2)打开新文件 (3)编写程序 源程序如下: %Instant point heat r= -4:.01:4; Q=3600; lan=0.4; c=0.65; p=7.8; cp=c*p; a=lan/cp

for t=1:1:10 temp =2*Q/cp/(4*pi*a*t)^1.5*exp(-r.^2 /4/a/t); plot(r,temp) hold on end ylabel('温度(C)') xlabel('距离r (cm)') grid on (4)运行程序 (5)记录指定时间的温度,绘制温度分布曲线。实验结果图如下:

2、使用Aansys软件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 ANSYS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稳态、瞬态热分析,计算各种热载荷引起的温度、热梯度、热流率、热流密度等参数。这些热载荷包括:对流,辐射,热流率,热流密度(单位面积热流),热生成率(单位体积热流),固定温度的边界条件。 采用ANSYS软件进行热过程分析可以用菜单交互操作和编程两种方式。由于本次实验仅有两学时,学生又无该软件的使用经验,所以主要以程序调试为主,将重点放在参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1)使用文本文件编辑器编写程序 (2)以.mac为扩展名存盘 (3)运行Ansys软件 (4) 设置文件夹到程序所在文件夹 (4)运行程序

焊接结构复习习题

第一章焊接接头静载力学行为 1、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围可分为、和。 2、焊接热过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高的。 3、纵向残余应力σx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焊缝及附近的区域为,远离焊缝拉应力迅速下降,随后出现。 4、焊接残余收缩变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和。 5、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和。 6、造成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和制造工艺及等。 7、为了防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相应地有两种设计原则:一为原则,二为原则。 8、在进行多层焊时,如果在先焊的焊道中产生了,则在后续的焊道焊接过程中,有可能在这些缺陷处产生,使焊接结构的。 9、对于大型焊接结构,在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下,应当尽量减小,以降低和的影响。 10、、或等,都会使构件中出现应力集中,降低了构件的疲劳强度。 11、大部分疲劳破坏的断口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般都有二个区域,分别为和。 1、和是形成各种焊接裂纹的重要因素,又是造成焊接接头热应变脆化的根源,并且影响结构的。 2、合理的接头构造不但使结构在服役时,不产生高的,而且在工艺上,便于焊接;不仅保证结构,同时在经济上也省时省料。 3、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围可分为、和。 4、横向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较纵向残余应力复杂,它由两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用σy’表示;另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不同时引起,用σy”表示。 5、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和。

6、按照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将断裂分为和两种。 7、通过断裂力学的研究,我们知道加大板厚将使其,断裂将从塑性向,并由向平面应变状态转变。 8、为了防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相应地有两种设计原则:一为,二为。 9、结构发生脆断时,材料中的比材料的和都小很多,是一种的破坏。 10、对一定的钢种和一定的焊接方法而言,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主要取决于,即取决于焊接热输入。因此,合理的选择对防止结构极为重要。

焊接冶金原理作业讲评(二))

作业讲评(二) 1、焊接接头的形成要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熔池凝固、固态相变五个阶段。 2、结晶的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过冷度越大,结晶的驱动力就越大。 3、液态薄膜是结晶裂纹形成的内因,拉伸应力是裂纹形成的必要条件。 4、手工电弧焊时有三个反应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 5、焊接溶池凝固与一般铸锭凝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2)过热度高;(3)熔化和凝固同时进行。 6、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SiO2 25.1%, TiO2 30.2%, CaO 8.8%, MgO 5.2%, MnO 13.7%, FeO 9.5%, Al2O3 3.5%,计算得B2为-1.16,则该熔渣为酸性渣。 7、同种钢材焊接时,焊条选用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相等,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应等于或稍高于母材,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近。 8、改善焊缝金属性能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是焊缝就是固溶强化、变质处理(向焊缝中添加合金元素)、调整焊接工艺。 9、焊缝中气孔的形成过程是由形核、长大和上浮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不同的阶段构成。 10、硫在熔池凝固时容易发生偏析,以低熔点共晶的形式呈片状或链状分布于晶界。因此增加了焊接金属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同时还会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腐蚀性。控制硫的主要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硫量;(2)用冶金方法脱硫。 1.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答:(1)焊接材料:焊条药皮、焊剂及焊丝药芯中造气剂。直接输送进入焊接区。(2)热源周围的气体介质:不可避免,侵入焊接区(真空除外) (3)焊丝和母材表面上铁锈、油污、氧化铁皮以及吸附水等(直接输送) (4)焊接过程中所进行物化反应产生气体。 2.试述熔池在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晶粒主轴成长的平均线速度和焊接速度的关系。 答:熔池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最快散热方向一致,垂直于结晶等温面;因结晶等温面是曲面,晶粒成长方向的主轴必然弯曲,并指向焊缝中心。晶粒成长的平均线速度R和焊接速度V的关系为:R=Vcosθ,θ为R和V的夹角。 3.低合金钢焊缝组织CCT曲线如图,写出在No.2、No.7和No.9室温下的焊缝组织和硬度值。

(完整word版)复习资料:第2章_材料成形热过程(1)

复习资料:第二章 材料成形热过程 1、与热处理相比,焊接热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焊接过程热源集中,局部加热温度高 (2)焊接热过程的瞬时性,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 (3)热源的运动性,加热区域不断变化,传热过程不稳定。 2、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分别加以说明。 3、何谓焊接热循环? 答: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即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 焊接热循环具有加热速度快、峰值温度高、冷却速度大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不易控制的特点 4、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焊接有何影响? 决定焊接热循环特征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四个: (1)加热速度ωH 焊接热源的集中程度较高,引起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增加,较快的加热速度将使相变过程进行的程度不充分,从而影响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2)最高加热温度Tmax 也称为峰值温度。距焊缝远近不同的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同。焊接过程中的高温使焊缝附近的金属发生晶粒长大和重结晶,从而改变母材的组织与性能。 (3)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 H 在相变温度T H 以上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匀化过程,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但同时易使晶粒长大,引起接头脆化现象,从而降低接头的质量。 (4)冷却速度ωC (或冷却时间t 8 / 5) 冷却速度是决定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低合金钢来说,熔合线附近冷却到540℃左右的瞬时冷却速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也可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征冷却的快慢,如800~500℃的冷却时间t 8 / 5,800~300℃的冷却时间t 8/3,以及从峰值温度冷至100℃的冷却时间t 100。 5、焊接热循环中冷却时间5/8t 、3/8t 、100t 的含义是什么? 6、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有哪些?试分别予以说明。 7、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钨极氩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均匀焊透)。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或铝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解: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可能会出现烧穿,这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差,电弧热无法及时散开的缘故; 相反,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可能会出现焊不透,这是因为铝材的导热能力优于低碳钢的缘故。 8、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

第二节 焊接热过程

第二节焊接热过程 电弧焊时,焊件及填充金属被电弧加热熔化形成熔池,随着焊接热源移开后又冷却结晶形成焊缝,这样的加热与冷却过程称为焊接热过程。焊接热过程的内容包括焊接热循环、焊接温度场、焊接传热的基本规律、焊接热源等。 一、焊接热过程的特点 1)焊接热过程是在焊件的局部进行的。通常焊条电弧焊时,熔池的质量仅为3~9g。埋弧焊时,即使焊接电流很大,熔池质量也不超过100g。因此对焊件整体来说,加热极不均匀。 2)焊接热过程是一个瞬时进行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升温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电弧焊时其加热速度可达1500℃/S以上,熔池存在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 3)加热温度高。电弧焊时,电弧的最高温度为5000~6000℃。远高于金属的熔点。对于低碳钢来讲,熔池的平均温度仅为(1770±100)℃,熔滴为(2300±200)℃,熔渣为(1550±100)℃。表1-2-1列出了几种不同材质在不同焊接方法下熔池的平均温度。 表1-2-1熔池的平均温度(单位:℃) 4)焊接过程中的热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焊件受热区域的不断变化,使得这种传热过程具有不均匀性。 二、焊接温度场 1.焊接温度场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在电弧焊中,热能传给焊件主要是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焊件受到电弧热源加热时,温度就会升高。由于焊接热过程的特点,离开热源不同的距离,在不同的时刻,焊件上的各点温度都是不同的。但这种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焊接温度场就是在焊接过程中的某一瞬时,焊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通常用等温线或等温面来表示(图1—2-1)。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焊接温度场,对实际焊接条件下复杂的热过程进行简化处理,如假设热源的功率稳定不变,热源作恒速直线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以热源为中心的温度场达到饱和状态而趋于不变等等。另外根据焊件的尺寸和热源的性质把温度场分为一维(单向线性传热)、二维(平面传热)、三维(空间传热)三种状况。

焊接化学冶金的特点

焊接化学冶金的特点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掌握化学反应3阶段分析各部分的作用。重点:冶金反应区的药皮作用,实践中的相关应用。 难点:各参数对学应用及影响。 复习巩固: 1.熔焊时,熔化的母材在焊缝金属所占的百分比叫做,以字母θ表示。2.在焊条电弧焊时,熔滴过渡形式有:、、等。3.简答题:焊条电弧焊加热的特点? 4.熔池的主要尺寸是:熔池长度L,最大宽度,最大深度。5.简答: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等参数对熔池主要尺寸的影响? 6.熔合比可以表示熔透情况,其大小与焊接方法、焊接参数、、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以及 焊道层数等因素有关。 讲授新课: 一、焊接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与特点: 1.温度高及温度梯度大:焊接电弧温度20度至之间。A、铁熔点度。 B、高温使电弧周围的气体:CO2、N2、等分解,且可能导致气孔的产生和形成。2.熔池体积小,存在时间短: A、一般只几秒时间,熔池即凝结完成。注:组织变化是与珠光体之间。3.反应接触面大,熔池金属不断更新。 二、焊接时焊缝金属的保护: 1.根据不同的母材采用相对应的焊接方法。 第27页 例如:不锈钢应用;铸铁应用CO2气体保护焊等。 三、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焊接冶金过程的特点之一是反应分区(阶段)连续进行。1.药皮反应区:温度在100度至药皮熔点之间。 2.产生的气体一方面对熔池形成机械保护作用; 例如:CaCO3-----CaO + ↑2MnO2-----2Mn +O2↑ 另一方面将药皮及液体金属中的合金元素氧化。例如:Si、等。 注:此作用使电弧气氛的氧化性减弱,即:先期脱氧。 3.熔滴反应区:温度可达1800度~~2400度。 注:其中最主要的反应有:金属的蒸发、气体的分解与溶解、氧化物与还原等。4.熔池反应区:相对熔滴反应区温度较低。 注:三个反应阶段,头部与尾部进行的方向可能相反。例如:头部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尾部反应向方向进行。 四、焊接参数变化对化学冶金的影响: 1.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等参数影响的具体条件: 注:焊接电流增加时,熔滴过渡速度提高,而缩短了反应时间。但电弧电压增加时,由于电弧空间的加长而使反应时间(增加、减少)。 2.判断:反应进行完全程度将随电流增加而减小,随电弧电压增大而增大。()3.焊接参数影响埋弧焊时焊剂的熔化量: 注:焊接电流增加,电弧伸入熔池内部,焊剂熔化量减少,即参加冶金反应的熔渣量(减少、增加);电弧电压增加,电弧,焊剂的熔化量增加,参加反应的熔渣增加。 4.总:影响焊缝金属成分的主要因素除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剂、等)外,就是焊接参数。 五、课后练习: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可分为三部分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特点?

焊接冶金原理-北京科技大学(word)

第一章: 冶金连接:借助物理冶金或化学冶金的方法,通过材料间的熔合、物质迁移和塑形变形等而形成的材料在原子间距水平上的连接。焊接与连接技术按连接机理分为:熔化焊(通过母材和填充材料的熔化、融和实现材料冶金的一类方法)、固相焊(在一定的热、力耦合作用下,材料在固态下借助界面物质迁移或塑形变形实现冶金连接的一类方法)、钎焊(利用低熔点液态金属或合金对母材的润湿和毛细添缝而实现材料冶金连接的一类方法)。 焊接化学冶金:熔化焊过程中焊接高温区内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熔化焊的物理冶金:包括焊接过程中从焊接区到母材热影响区内的所有物理变化过程。 焊接过程中,低含量成分元素往往受控于焊接的化学冶金过程;在熔化焊中,在焊缝成分确定的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及完整性和性能表象上取决于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实质上受控于焊接的物理冶金过程。 焊接冶金原理的研究内容:焊接冶金原理研究探讨金属材料在熔化焊条件下的冶金普遍原理——行为、规律和机理,是制定合理的焊接规范、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接头性能、研究探索先进的焊接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熔化焊:焊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热源讲需要连接的补位加热至熔化状态并且混合,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熔化部位凝固,使彼此相互分离的工件形成牢固连接的一种焊接方法。 焊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热过程,具有集中性,运动性,瞬时性和复合性四个方面。 当一系列热源共同作用时,热传播过程中的温度就可以看作为每一热源单独作用时温度总和,被称为叠加原理。 焊接温度场主要可以通过解析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三种方法计算。 焊接工件内各个点上的温度的集合称为焊接温度场。温度场通常是空间坐标(x,y,z)和时间变量的函数,即T=(x,y,z,t)。不随时间而变的温度场称为稳态温度场,然而,熔化焊热过程重要的特征是在焊件形成时变或准稳定的焊接温度场。 对焊接热源的要求是:热源高度集中,快速实现焊接过程,保证得到高质量焊缝和最小的热影响区。 焊接热源分为:集中热源:就是把焊接电弧的热能看作集中作用在某一点(点热源)、某条线(线热源)、某个面(面热源)。 平面分布热源:热源把热能传给焊件是通过焊件上一定的加热面积进行的。 体积分布热源:焊接热源的热流密度不仅作用在焊件表面上,也作用在焊件厚度方向上。 点热源,将热源堪称几种在加热斑点中心的一点。线热源,讲加热看作为十佳在垂直于板面的一条线上。面热源,将加热看作为施加

焊接过程的特点

焊接过程的特点 1、焊接区的温度较高,特别是弧柱区达6000℃左右,因此引起金属的蒸发,使金属成分改变。各种气体如N 2、H 2、O2分解后的气体原子及离子很易溶于液态金属中,增加焊缝产生气孔的倾向。熔池的温度较高,提高了元素的化学活泼性,使物理化学反应加速进行。如埋弧自动焊焊缝渗锰、渗硅现象就是SiO 2、MnO的还原,而在炼钢过程中,这类反应就不常发生。熔池和周围基本金属连在一起,它的温度梯度大,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其温度不同,而且随时间变化很快。而炼钢过程钢水的温度基本上是均匀的,浇筑后钢锭冷却时,温度也是缓慢下降的。 2、熔池体积小,液态金属的比表面积大,电弧移动过程中对熔池金属有搅动作用。这本应有利于物理化学反应进行,有利于焊缝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及气体的逸出。但其主导方面是电弧移动,参加反应的三相不断更换,熔池加热冷却的速度大,凝固时间短,物理化学反应难于达到平衡,使化学成分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形成偏析,气体也往往跑不出来。而钢的冶炼,炉容大,时间长,物理化学反应充分,整炉钢化学成分均匀,机械性能一致。

3、电极(焊条或焊丝)溶化后是以熔滴过渡到熔池,故液体金属与气体和熔渣的接触面积大,这可加强气体、熔渣与金属间的反应,使之趋于平衡。但与此同时,气体侵入液态金属中的机会多,各种气体的融入会使金属在结晶过程中形成气孔。 4、钢锭的结晶是靠模壁表面不平和有杂质存在等非自发晶核形成结晶中心,而焊接熔池的结晶,模壁就是基本金属,晶粒救灾原来半熔化晶粒的固液面上长大。因此,焊缝组织没有铸锭的表面等轴晶区,一开始就有一定方向结晶柱状结晶。熔池体积比钢锭小得多,散热快,故也没有铸锭中由于距离铸模远冷却均匀和缓慢而出现的等轴无秩序排列晶区。由于结晶速度快,焊缝的偏析主要为晶内偏析或称树枝状偏析,较少区域偏析。从上述各点看来,焊接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往往达不到平衡而又趋于平衡。这是焊接过程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因此一般冶金平衡理论和定律不能机械地搬来应用于焊接过程,然而完全可以应用它来定性地分析焊接冶金反应可能进行的方向和所达到的程度。

焊接冶金与焊接性

一焊接温度场和焊接热循环 1焊接传热所涉接的主要是工件的温度分布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即焊接温度场和焊接热循环。 2焊接温度场——将某瞬时温度在工件上各点的分布,称为焊接温度场。 3焊接温度场可以用等温线或等温面的分布来表征。(等温线或等温面就是某瞬时工件上温度相同的各点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线或面) 4焊接温度场的类型: 1)按温度变化情况:1)稳定温度场2)非稳定温度场3)准稳定温 度场 2)按焊接传热类型:1)三维温度场2)二维温度场3)一维温度 场 5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 1)热源的特性2)焊接参数3)母材的热物理性质4)工件的形态 对温度场有显著影响的是热导率λ和热扩散率а 6焊接热循环——在焊接过程中,工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由低到高,升至最大值后又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 7对整个工件而言,焊接过程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8焊接热循环参数:1)加热速度(Vи)2)峰值温度(Tm)3)高温停留时间(tи)3)冷却速度(vc)或冷却时间(t8/5,t8/3,t100) 9焊接热循环的特点:1)加热速度快2)峰值温度高3)高温停留时间短4)冷却速度快 5)局部加热 二焊条药皮的作用及焊条的工艺性能 1药皮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2)冶金处理作用3)工艺性能改善作用 2焊条的工艺性能:1)焊条电弧的稳定性2)焊接位置的适应性3)焊缝成形4)焊接飞溅与熔敷效率5)脱渣性6)焊接烟尘7)焊条药皮的发红 三试比较E4303与E5105焊条的工艺性能和冶金性能 1工艺性能 焊条类型药 皮 类 型 熔 渣 性 质 电 弧 稳 定 性 焊接位置的适应性焊缝成形 焊接飞溅 和熔敷效 率 脱 渣 性 焊接 烟尘 E4313 碳 钙 型酸 性 短 渣 稳 定 平 焊 易 上 焊 易 下 焊 易 仰 焊 稍 易 外 观 美 观 脚 形 状 平 熔 深 中 咬 边 少 飞 溅 少 效 率 中 好少 E5015 低 氢 钠 型碱 性 短 渣 较 差 平 焊 易 上 焊 易 下 焊 易 仰 焊 稍 难 外 观 稍 粗 平 或 凹 熔 深 中 咬 边 少 飞 溅 较 多 效 率 中 较 差 多 2冶金性能 1)对氧的控制E4303熔渣中的SiO2和焊接气氛中的含氧气体将铁氧化成FeO 而使焊缝增氧,采用锰铁脱氧。 E5015焊接气氛中的CO2和其他含氧气体将铁氧化成FeO而使

焊接热过程仿真实验报告

焊接热过程仿真实验报告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年级:0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 姓名:黄龙渊 学号:0808022135 指导教师:施刚、黄桂美 2011年3月19日 焊接热过程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强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和焊接热循环的概念、影响因素、解析解 和数值解的特点等的感性认识。 2、Matlab,Ansys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使用Matlab计算绘制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分布曲线。 2、使用Aansys软件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观察温度分布云图, 绘制指定点的焊接热循环曲线,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定性的探讨。 三、实验步骤 1、使用Matlab计算绘制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分布曲线。 (1)启动Matlab软件; (2)打开新文件,点击“新建”,创建新的文件。 (3)编写程序,将程序复制到程序中。 (4)运行程序 (5)记录指定时间的温度,绘制温度分布曲线。 2、使用Aansys软件对瞬时点热源焊接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 (1)使用文本文件编辑器编写程序

(2)以.mac为扩展名存盘 (3)运行Ansys软件,设置文件夹到程序所在文件夹点击file下的Change Directory (4)运行程序 (5)使用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读取指定时间的数据 (6)使用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绘制温度场云图

(7) 使用TimeHist Postproc/Variable Viewer绘制指定点的热循环曲线,获取热循环曲线数据。

焊接结构习题.doc

“焊接结构”课程思考题 第一章 1.简述构件焊接性的含义,哪些因素影响构件焊接性? 2.比较电弧焊(MIG)与电阻焊(点焊)过程中产热机构、散热机构和热量传递方式方面的 差异。 3.哪些因素会影响MIG过程产热及散热? 4.举例说明焊接结构过程中涉及到几种热量传递方式。 5.比较交流TIG焊与电阻焊的有效热功率的差异。 6.请给出描述焊接熔池的三维数学模型(控制方程组及边界、体积力初始条件) 7.如何理解焊接熔池流场计算模型中控制方程组得以成立的物理基础 8.焊接热源有几种简化方式?其适用条件如何(举例说明) 9.热源空间尺寸的简化会造成何种偏差?其使用范围如何? 10.给出高斯分布热源的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11.证明瞬时点热源作用于半无限体时,温度场T=Qexp(-R2/4at)/cρ(4πat)3/2的正确性。 12.瞬时点热源作用于半无限体t=0时,热源作用点的温度为多少?为什么? 13.说明瞬时点热源、线热源及面热源作用时的温度场特征及彼此的差异。 14.薄板上A热源作用5秒钟后,B热源开始作用,B热源作用5秒钟后,A热源停止作用。 求板上任一点P在A热源开始作用15秒钟后的温度表达式。 15.移动点热源作用下,构件上哪点的温度与热源移动速度无关? 16.快速移动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有何特征,为什么? 17.高斯热源作用于厚板上的温度场表达式。分析其与线热源和面热源的关系? 18.什么是热饱和?热饱和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确定? 19.什么是温度均匀化?温度均匀化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确定? 20.什么是焊接热循环?描述焊接热循环的参数有哪些? 21.请在典型焊接热循环曲线上标出各热循环参数并解释其意义。 22.如何计算快速移动点热源作用下的热循环最高温度? 23.在20mm厚的钢板上堆焊焊道已知热源功率q=1000卡/秒,移动速度V=1mm/秒,热物理 系数:λ=0.1卡/厘米秒℃,Cρ=1.0卡/cm ,a=0.1cm2/秒。计算沿纵向平面XOY,位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在热源后方20mm处的A点和B点的极限状态温度。以及在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