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焊接热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焊接热过程

电弧焊时,焊件及填充金属被电弧加热熔化形成熔池,随着焊接热源移开后又冷却结晶形成焊缝,这样的加热与冷却过程称为焊接热过程。焊接热过程的内容包括焊接热循环、焊接温度场、焊接传热的基本规律、焊接热源等。

一、焊接热过程的特点

1)焊接热过程是在焊件的局部进行的。通常焊条电弧焊时,熔池的质量仅为3~9g。埋弧焊时,即使焊接电流很大,熔池质量也不超过100g。因此对焊件整体来说,加热极不均匀。

2)焊接热过程是一个瞬时进行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升温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电弧焊时其加热速度可达1500℃/S以上,熔池存在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

3)加热温度高。电弧焊时,电弧的最高温度为5000~6000℃。远高于金属的熔点。对于低碳钢来讲,熔池的平均温度仅为(1770±100)℃,熔滴为(2300±200)℃,熔渣为(1550±100)℃。表1-2-1列出了几种不同材质在不同焊接方法下熔池的平均温度。

表1-2-1熔池的平均温度(单位:℃)

4)焊接过程中的热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焊件受热区域的不断变化,使得这种传热过程具有不均匀性。

二、焊接温度场

1.焊接温度场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在电弧焊中,热能传给焊件主要是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焊件受到电弧热源加热时,温度就会升高。由于焊接热过程的特点,离开热源不同的距离,在不同的时刻,焊件上的各点温度都是不同的。但这种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焊接温度场就是在焊接过程中的某一瞬时,焊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通常用等温线或等温面来表示(图1—2-1)。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焊接温度场,对实际焊接条件下复杂的热过程进行简化处理,如假设热源的功率稳定不变,热源作恒速直线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以热源为中心的温度场达到饱和状态而趋于不变等等。另外根据焊件的尺寸和热源的性质把温度场分为一维(单向线性传热)、二维(平面传热)、三维(空间传热)三种状况。

图1-2-1焊接温度场

2.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焊接温度场的形状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热源的性质和焊接参数由于热源性质的不同,如气焊、电弧焊、电子束焊等,焊接时的温度场分布也不同。热源的能量越集中,温度场的范围越小。如气焊时,热源作用面积大,电弧温度相对较低(参见表1-1-2),其温度场的范围就较大。TIG焊,热能集中,电弧温度又较高,所以其温度场的范围就较小。

同样的焊接热源,由于采用的焊接参数(主要为热源的功率和焊接速度)不同,温度场的分布变化也很大。如以厚度为lOmm的低碳钢板焊接为例,当热源功率不变时,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等温线范围变小,即温度场的宽度和长度都变小,而宽度减小更大些(图1-8)。对于同一种焊接热源,当焊接速度不变时,随热源功率的增大,等温线范围也随之增大(图1-9)。

(2)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用同样功率,同样焊接参数焊接几种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金属时,温度场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金属的热物理性质,诸如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都是温度的函数,各个金属都不相同。

(3)被焊金属的状况主要是指被焊金属的尺寸大小、厚度和所处状态(环境温度、预热等)对传热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也就影响到温度场的分布。

图1-8焊接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三、焊接热循环

焊接温度场反映出焊件温度某一瞬间时刻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但不能说明焊件上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种反映焊件上的某一点,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经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是加热速度(ωH),加热最高温度(Tmax),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 H)和冷却速度(ωc),见图1-10。

1.焊接热循环的特征

图1-11是厚度为13mm,原始温度为27℃,焊接热输入为3940J/cm的低碳钢焊接典型的热循环曲线。从该曲线上可以看出焊接热循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1)加热峰值温度高,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大,且加热速度比冷却速度更大。

图1-9 同一热源的不同功率对焊接温度场的影响

图1-10焊接热循环曲线及特征

图1-11 焊接接头的典型热循环

2)焊件上各点的热循环不同。主要取决于各点至焊缝中心的距离。越靠近焊缝中心,峰值温度越高,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也越大。反之亦然。

2.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

影响热循环的因素与影响温度场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是热源的种类及功率、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焊件几何尺寸等。表1-6列出了部分焊接条件对焊接热循环参数的影响。

表1-6部分焊接条件对焊接热循环参数的影响

3.焊接热循环的调整及控制

焊接热循环对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调整和控制焊接热循环对保证和提高焊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焊接热循环调整和控制的原则主要是使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焊缝及热影响区有良好的性能和组织,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单层焊时由于受到焊缝截面的限制,不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输入功率和焊接速度,因而焊接热循环的调整受到一定限制。不过,在实际焊接生产中更多的采用多层多道焊,像厚壁管道,容器和重型金属结构等要焊接几十层乃至更多。因此,对多层焊热循环的调整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情况不同,多层焊可分为“长段多层焊”和“短段多层焊”。

(1)长段多层焊所谓长段多层焊,就是每道焊缝长度较长,并在lm以上。因此在下一道焊缝焊接前,前层焊缝已冷至较低温度(100—200℃),这样后层焊缝对前层焊缝具有热处理作用(退火或回火)。对具有淬火倾向的钢材,为防止最后一层淬火,有时多加一层退火焊道(退火层可再用机械加工去掉>,使焊接质量得以改善。

长段多层焊多为直通焊接,焊接工艺较简单,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较窄。但是对于一些淬硬倾向较大有可能产生裂纹的钢种就不适合采用长段多层焊接,以避免快速冷却淬硬而产生冷裂。因此对于这类钢的焊接还必须采用焊前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后热等措施。在进行长段多层焊时,如果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不产生淬硬组织,则其他层将不会产生淬硬组织,因此对检测和控制第一层以及最后一层的冷却速度将具有重要意义。

(2)短段多层焊所谓短段多层焊就是分段逐层焊接,每段焊缝长度较短,仅为50—400mm。采用短段多层焊时,可获取陡窄热循环曲线,使得在奥氏体转变温度( Ac3)以上停留的时间短,避免奥氏体晶粒粗化。同时由于采用短段焊接,当焊缝快冷到马氏体转变温度时,再立刻焊上第二层,这样第一层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受到第二层焊缝焊接时热量作用,温度不再下降而有所上升,减慢了冷却速度,可有效避免淬硬组织的出现。短段多层焊可以解决高温停留时间与冷却速度难以同时降低的矛盾,这种热循环的调节十分适用于焊后晶粒容易长大且容易淬火的钢种。

应用短段多层焊,主要是合理确定每段焊缝长度,如果焊道过长,则前一层焊缝已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下,并产生马氏体组织,可能产生裂纹,短段多层焊就失去意义。若焊道过短,则会使焊缝及热影响区在高温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品粒粗化,同样也达不到工艺目的。

应指出的是短段焊操作过程繁琐,如果焊道长度选取不当,不仅不能改善接头性能,还有降低质量的危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

四、焊接热过程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由于焊接热过程上述的特点即焊接热过程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性,将使焊接接头中的组织、性能以及化学成分产生很大的变化。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使焊件各区域的膨胀和收缩不一致,导致构件中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所有这些,都将导致焊接接头可能产生各种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