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章节题库-植物生理学概述)【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植物的逆境生理)【圣才出品】

第12章植物的逆境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土壤干旱时在叶片内迅速积累的植物激素是()。
[2013研]A.ABAB.CTKC.GAD.IAA【答案】A【解析】脱落酸(ABA)的主要生理作用发生在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具有抑制未成熟种子萌发即胎萌、诱导成熟期种子的程序化脱水与营养物质的积累、参与气孔运动的调节、作为信号物质增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作用。
土壤干旱时,叶片内迅速积累ABA 促进气孔关闭。
2.经适当的干旱胁迫处理后,植物组织中()。
[2012研]A.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降低B.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增高C.渗透调剂物质含量降低,水势降低D.渗透调剂物质含量降低,水势增高【答案】A【解析】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会积累一些脯氨酸、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渗透势以促进细胞吸水从而维持细胞的膨压。
3.抗寒性强的植物,细胞膜脂中通常具有较丰富的()。
[2011研]A.棕榈酸B.豆蔻酸C.亚油酸D.硬脂酸【答案】C【解析】细胞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会降低膜脂分子间排列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的流动性,降低相变温度,提高植物抗寒性。
亚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2010研]A.脯氨酸B.天冬氨酸C.甘氨酸D.丙氨酸【答案】A【解析】在逆境下,植物体可以通过积累各种渗透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抵抗外界的渗透胁迫。
脯氨酸和甜菜碱是理想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因此,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脯氨酸。
5.植物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后,膜脂的()。
[2010研]A.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B.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C.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D.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增加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不饱和程度,能有效地降低膜脂的相变温度,维持膜的流动性,使植物不受伤害。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生理【圣才出品】

5.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光
2 / 50
B.绿光 C.红光 D.黄光 【答案】C 【解析】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其中远红光 吸收型(Pfr)是生理激活型,红光吸收型(Pr)是生理失活型。在红光下,红光吸收型(Pr) 转化为远红光吸收型(Pfr)。因此答案选 C。
A.A、AB、BC 和 C B.AB、BC、A 和 C C.A、BC、AB 和 C D.C、AB、BC 和 A 【答案】A 【解析】ABC 模型概括了在花的不同部位中,不同类型的转录因子是怎样起作用或不 起作用,从而控制了花部器官的发育的。每一组基因均在相邻的花器官中发挥作用,即 A 组基因控制第一轮花萼和第二轮花瓣的形成;B 组基因决定第二轮花瓣和第三轮雄蕊的发 育;C 组基因决定第三轮雄蕊和第四轮心皮的发育。花的每一轮器官受一组或相邻的两组基 因控制:A 组基因单独作用于萼片;A 和 B 组基因决定花瓣的形成;B 和 C 组基因共同决 定雄蕊的发育;C 组基因单独决定心皮的形成。因此答案选 A。
1 / 50
头相互作用下,经萌发孔长出花粉管的过程;D 项,花粉落在柱头上后,花粉与柱头间的信 息传递与交换称为识别作用。因此答案选 A。
3.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为( )。 A.授粉 B.受精作用 C.种子的形成 D.坐果 【答案】B 【解析】受精是指雄配子体把雄配子输送到雌配子体中与雌配子结合的过程。因此答案 选 B。
2.花粉落在柱头上的事件称为( )。 A.授粉 B.受精作用 C.花粉的萌发 D.识别作用 【答案】A 【解析】A 项,花粉传递到柱头的过程称为授粉;B 项,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称为受精作用;C 项,花粉的萌发是指通过传粉作用,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花粉粒,在与柱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植物细胞生理)【圣才出品】

第2章植物细胞生理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在植物细胞膜中含量最高的是()。
[2015研]A.硫脂B.磷脂C.糖脂D.固醇【答案】B【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也有少量的糖。
脂类包括磷脂(如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硫脂等。
磷脂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糖脂在膜脂中的含量一般在5%以下;硫脂、胆固醇在膜脂中的含量较低。
因此,磷脂在植物细胞膜中含量最高。
2.磷脂酶C作用于质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二磷酸,产生的胞内第二信使是()。
[2014研]A.肌醇二磷酸和三酰甘油B.肌醇三磷酸和二酰甘油C.肌醇二磷酸和二酰甘油D.肌醇三磷酸和三酰甘油【答案】B【解析】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产生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
3.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主要是()。
[2013研]A.纤维素B.半乳糖醛酸C.木质素D.蛋白质【答案】D【解析】细胞骨架由3种类型的丝状体组成,即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其中微丝由单体肌动蛋白(action)聚合组成,聚合体由两条肌动蛋白丝相互螺旋盘绕排列而成。
微管由微管蛋白(tubulin)聚合组成,微管蛋白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二聚体。
中间纤维与微丝、微管不同,中间纤维是由异质蛋白质组成的,但在蛋白结构上有共同点,具有相似的长度和同源的氨基酸序列。
因此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4.下列蛋白质中,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促使细胞壁松弛作用的是()。
[2012研] A.扩张蛋白B.G蛋白C.钙调蛋白D.肌动蛋白【答案】A【解析】扩张蛋白是细胞壁上的调节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壁的松弛。
扩张蛋白通过可逆结合在细胞壁中纤维素微纤丝,与交联多糖结合的交叉点,催化纤维素微纤丝与交联多糖间的氢键断裂,解除细胞壁中多糖对纤维素的制约,使细胞壁松弛。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植物生理学(第1~4章)【圣才出品】

1 / 117
①生长是指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②发育是指由于细胞分化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 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2)物质与能量代谢 ①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 输,无机物的同化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分解等。 ②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③不同的代谢过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植物体通过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调控多种代 谢过程。 (3)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 ①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植物生长在多变的环境中,必须适 应环境有规律地变化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②植物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响应始于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植物感知环境信号的部位和 植物响应环境信号发生特定生理效应的部位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 ③植物体能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植物内部的不同器官和细胞 间、细胞内部的不同亚细胞结构间也存在频繁的信息传递过程。 ④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信息传递过程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2.伸展蛋白是细胞壁中一种富含( )的糖蛋白。 A.亮氨酸 B.组氨酸 C.羟脯氨酸 D.精氨酸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壁并不是“僵死”的结构,由于其各组分的存在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动 态的结构体系。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蛋白质。细胞壁中的蛋白质 又可分为结构蛋白、酶蛋白、调节蛋白以及起防御反应的植物类凝集素。在结构蛋白中,有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植物生殖生理)【圣才出品】

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若要使我国北方地区菊花提前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菊花植株进行()。
[2015研]A.低温处理B.高温处理C.短日照处理D.长日照处理【答案】C【解析】短日植物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植物适当缩短光照,可提早开花。
菊花为短日植物,因此对正常生长的菊花植株进行短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2.随着天气渐冷和日长缩短,树木体内ABA和GA水平变化的趋势是()。
[2013研]A.ABA降低,GA升高B.ABA升高,GA降低C.ABA升高,GA升高D.ABA降低,GA降低【答案】B【解析】外界环境条件或刺激能够影响植物激素含量及营养物质的变化。
例如,在长日照条件下促进植物体内GA含量的增加;在短日照条件下促进ABA含量的增加。
因此,随着天气渐冷和日长缩短,ABA升高,GA降低。
3.某种长日植物生长在8h光期和16h暗期下,以下处理能促进其开花的是()。
[2011研]A.暗期中间用红光间断B.光期中间用黑暗间断C.暗期中间用逆红光间断D.暗期中间用红光—远红光间断【答案】A【解析】长日植物在短于临界暗期条件下开花。
在暗期中间用闪光处理中断暗期,可以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诱导长日植物开花。
闪光间断暗期处理的灯光中,红光(600~660nm 波长)最有效,红光能有效抑制SDP和促进LDP植物开花,但其效果可被远红光所抵消,这种红光—远红光的效应可反复逆转多次。
4.在温带地区,只有到秋季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
[2010研]A.中日性植物B.长日性植物C.日中性植物D.短日性植物【答案】D【解析】在温带地区,秋季是短日照,因此只有到秋季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短日性植物。
5.秋季随着日照长度逐渐变短,植物体内GA和ABA含量的变化为()。
[2010研]A.GA增加,ABA增加B.GA降低,ABA增加C.GA降低,ABA降低D.GA增加,ABA降低【答案】B【解析】秋季短日照条件,GA的合成减少,而ABA合成增加,ABA/GA比值高,诱导休眠。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章节题库-植物细胞生理)【圣才出品】

第2章植物细胞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壁纤维素微纤丝沉积方向决定于()。
A.微丝B.内质网C.微管D.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在间期细胞中,微管大致相互平行地排列在细胞膜下,形成植物细胞独特的周质微管列阵。
周质微管列阵通过控制细胞壁纤维素微纤丝的沉积方向,从而进一步控制细胞的生长。
2.伸展蛋白是细胞壁中一种富含()的糖蛋白。
A.亮氨酸B.组氨酸C.羟脯氨酸D.精氨酸【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壁并不是“僵死”的结构,由于其各组分的存在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动态的结构体系。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蛋白质。
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又可分为结构蛋白、酶蛋白、调节蛋白以及起防御反应的植物类凝集素。
在结构蛋白中,有一类蛋白为伸展蛋白,富含羟脯氨基酸类的糖蛋白,在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浸染时能够从细胞壁释放果胶质碎片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
3.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激活下游蛋白的磷酸化B.抑制下游蛋白的磷酸化C.激活下游蛋白的去磷酸化D.抑制下游蛋白的去磷酸化【答案】A【解析】植物生活在自然界,需要感受不同的环境信号,信号的传送遵循信号转导的模式。
细胞信号转导是偶联各种胞外信号与其所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具体包括细胞的感受、传导、放大各种信号,以及放大后的刺激信号所产生的能调控细胞生理生化反应的体系。
在放大系统中,存在两种重要的成员即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
胞内许多功能蛋白只有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才能被激活,而蛋白激酶的作用是通过磷酸化某些功能蛋白来完成相应的生化功能的。
4.下列有关细胞壁中伸展蛋白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伸展蛋白是结构蛋白B.伸展蛋白调控细胞的伸长C.伸展蛋白富含羟脯氨酸D.伸展蛋白在细胞防御和抗性反应起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蛋白,植物细胞壁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是伸展蛋白,它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这些蛋白参与植物防御和抵抗逆境有关。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章节题库-植物生长生理)【圣才出品】

第9章植物生长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根和茎与重力的方向有关的生长是()。
A.向光性B.向化性C.向重力性D.向地性【答案】C【解析】植物感受重力的刺激,在重力方向上发生生长反应的现象称为向重力性。
2.攀援植物如丝瓜、豌豆、葡萄等的卷须一边生长,一边回旋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
A.向光性B.向化性C.向重性D.向触性【答案】D【解析】向触性常见于许多攀援植物,如丝瓜、豌豆、葡萄等,它们的卷须一边生长,一边回旋运动,一旦触及物体,接触一侧生长较慢,而另一侧生长较快,则卷须在5~10min 内发生弯曲,缠绕在物体上,这样使植物能更多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由单方向机械刺激引起的植物回旋生长运动,被称为向触性。
3.光敏色素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A.脂类和蛋白质B.发色团和蛋白质C.多肽和蛋白质D.发色团与吡咯环【答案】B【解析】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蛋白,由发色团和蛋白质(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
其脱辅基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胞质中合成,而发色团在质体中合成后,运出到胞质中,二者自动装配成光敏色素蛋白。
4.促进植物向光弯曲最有效的光是()。
A.红光B.黄光C.蓝紫光D.远红光【答案】C【解析】目前所知植物的光受体包括三类:①光敏色素;②蓝光/紫外光-A受体;③紫外光-B受体。
植物对蓝光的反应包括植物的向光性反应。
5.植物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长根,这种现象称为()现象。
A.再生B.脱分化C.再分化D.极性【答案】D【解析】极性是指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以及生理功能上的不对称性。
植物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的分化是两种不同的器官,因此称为极性现象。
6.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由外部的无定向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A.感性运动B.向性运动C.趋性运动D.生理钟【答案】A【解析】植物的运动按其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章节题库-植物的呼吸作用)【圣才出品】

第6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答案】B【解析】三羧酸循环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线粒体内含有三羧酸循环各反应的全部酶。
2.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其呼吸熵()。
A.RQ=1B.RQ>1C.RQ<1D.RQ=0【答案】A【解析】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物称为呼吸底物。
呼吸底物在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CO2的量和吸收的O2的量的比值为呼吸熵。
呼吸底物不同,呼吸熵也各异。
当以碳水化合物为底物时,呼吸熵为1;当以油脂或蛋白质为呼吸底物时,呼吸熵小于1;当以含氧原子数较多的有机酸为底物时,呼吸熵大于1。
因为葡萄糖为碳水化合物,所以呼吸熵为1。
3.植物细胞内与氧的亲和力最高的末端氧化酶是()。
A.细胞色素氧化酶B.交替氧化酶C.酚氧化酶D.抗坏血酸氧化酶【答案】A【解析】在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末端,电子最终经末端氧化酶传递给氧,形成水。
末端氧化酶具有多样性,包括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非线粒体末端氧化酶如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与氧的亲和力最高。
交替氧化酶是抗氰呼吸链的末端氧化酶,与氧的亲和力比细胞色素氧化酶低,但比非线粒体末端氧化酶高。
4.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
A.降低B.增加C.先增加,后降低D.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植物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之一是增加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
所以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增加。
5.有氧呼吸是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指()。
A.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部分氧化分解产生能量(ATP)的过程B.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彻底氧化降解为H2O和CO2并产生大量能量(ATP)的过程C.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部分氧化分解并只有较少能量产生的过程D.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按照其需氧状况,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柳枝条实验是植物生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实验,用来探索植物营养来源,该实验的创始人是()。
A.J.vanHelmont
B.J.Boussingault
C.J.Sachs
D.W.Knop
【答案】A
【解析】在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荷兰人J.vanHelmont通过柳枝条实验否定了当时起统治作用的“腐殖质学说”,为第一个用科学实验来探讨植物营养的人。
二、简答题
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2.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3个大方面。
(1)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生长是指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
加。
发育是指由于细胞分化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2)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分解等。
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不同的代谢过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植物体通过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调控多种代谢过程。
(3)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
植物生长在多变的环境中,必须适应环境有规律地变化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植物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响应始于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感知,植物感知环境信号的部位和植物响应环境信号发生特定生理效应的部位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
植物体能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植物内部的不同器官和细胞间、细胞内部的不同亚细胞结构间也存在频繁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信息传递过程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3.当前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当前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特点包括:
(1)研究层次越来越宽广。
一方面,植物生理学研究水平从个体水平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一直到分子水平,向微观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农林生产的需要,植物生理学研究从个体水平扩展到群体、群落水平,向宏观方向发展。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引进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方法,推动了本学科迅速和深入地发展,而且植物生理学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对其他学科如作物栽培措施的应用和改进、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3)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以
植物生产为基础的,因此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
(4)研究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实验技术越来越细致,仪器设备越来越精密,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大大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4.简述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答: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
(1)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多方面的理论指导意义:
①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为无机肥料的施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化肥的大量施用促使世界粮食产量剧增;
②植物激素的陆续发现导致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普遍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③在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植物生理学家与育种学家相结合,开创了以培育矮秆、耐肥、抗倒、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的水稻、小麦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使稻、麦产量获得了新的突破;
④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确立,不但使人们掌握了如组织培养、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等高效快速的植物无性繁殖新技术,而且为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展和新种质的创造提供了先决条件。
(2)植物生理学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食品加工贮藏和医药工业生产等方面。
在改善农作物、蔬菜、水果的营养品质,并实现对谷物、蔬菜、水果的长期保质和保鲜方面,在保护原有植被、保护和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方面,
以及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方面,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