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环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人物环境描写。

3. 环境描写的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官结合。

4. 实例分析与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发现环境中的美。

2. 讲解: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方法。

3. 示范:教师进行环境描写示范,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魅力。

4. 练习: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环境描写练习的作品质量。

2. 学生对环境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2. 实例素材:提供一些环境描写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和练习。

3. 作文纸:用于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练习。

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环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和分享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

评价方面,注重学生作品质量和对环境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实例素材和作文纸等。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环境描写,提高作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环境描写,如科幻环境、历史环境等。

2. 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

3. 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增强作品吸引力。

七、教学难点:1. 环境描写的虚实结合技巧,如何把握现实与想象的关系。

2. 环境描写中的感官结合,如何运用感官描绘出细腻的环境氛围。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水平,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及作用。

2. 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心理环境描写。

3. 环境描写的方法: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声像描写、拟人化描写等。

4.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技巧。

5. 实践练习:编写含有环境描写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环境描写与作文主题相结合,使环境描写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分类、方法及运用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编写作文,运用环境描写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环境描写场景,激发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分类、方法及运用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课后作业:2. 编写一篇作文,运用环境描写技巧,展现作文主题。

3. 下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环境描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环境描写技巧的情况,包括描写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准确性。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主要关注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表达作文主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程度等。

《环境描写》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指导教案教学目标:全体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尝试恰当运用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读一个片段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阴森的。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文中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自然环境。

再读一段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

在城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史研究所。

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环境描写。

二.概念及作用: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为的。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比如《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作文专题——《环境描写》习作讲评教案

作文专题——《环境描写》习作讲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描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特点。

3. 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优秀环境描写作文赏析。

5. 学生作文讲评和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作文的讲评和修改。

2. 教学难点:如何使环境描写具有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环境描写作文,引起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类型和特点,以及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环境描写作文,进行互评和自评。

5.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并在作文中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优秀环境描写作文样本,用于分析和展示。

2. 准备相关环境描写的理论知识资料。

3. 准备学生作文样本,用于讲评和修改。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采用互助合作法,学生之间互相评改,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步骤二:讲解环境描写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步骤三:分析优秀环境描写作文,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步骤四: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作文专题——《环境描写》指导教案

作文专题——《环境描写》指导教案

作文专题——《环境描写》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对环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

2. 环境描写的作用: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3. 环境描写的技巧:感官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时空转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手法,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实例,引导学生感悟和借鉴。

3. 练习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环境描写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讲解环境描写的技巧,分析优秀作文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环境描写的运用情况,包括描写的内容、手法和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心得的准确性、互相评价的合理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有关环境描写的理论资料、优秀作文实例等。

2. 准备写作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手法。

3. 分组安排: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培养独特的写作风格。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教案

小说中环境描绘的作用环境描绘是指对人物所处的详细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绘。

此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应社会、时代特点的建筑、场所、摆设等光景以及风俗风气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光景,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丛林旷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绘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址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绘,交代事情发生的地址或背景 ,增添故事的真切性。

比方《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绘:“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一样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夜晚散了工,凡是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此刻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歇息;倘肯多花一文,便能够买一碟盐煮笋,或许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假如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略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近邻的房屋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绘给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

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显然对峙。

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拥有鲜亮的时代特点。

这样的描绘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强迫、受欺侮、得不到饱暖、没有人同情与同情,最后凄惨的逝世。

二、衬着氛围。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常常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绘,来衬着故事的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切性,感染读者。

比如,鲁迅先生的《故土》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土时,天气又阴暗了,凉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忍不住悲凉起来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绘,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氛围衬托了出来。

三、衬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绘有时也能衬托人物丰富的心理,突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初中环境描写优秀教案

初中环境描写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环境描写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写作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及作用。

2. 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

3. 环境描写的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游览过的美景,谈谈他们对这些美景的感受。

2. 提问:如何在写作中表达我们对这些美景的感受呢?二、讲解环境描写(15分钟)1. 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

2. 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既能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又能渲染气氛,还能烘托人物心情,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3. 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a. 动静结合:既要描写静态的环境,又要描写动态的环境。

b. 感官结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环境。

c. 虚实结合:实写真实存在的环境,虚写想象中的环境。

d. 对比衬托:通过对比,突出环境的特色。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优秀环境描写文段,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创作的环境描写文段,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环境描写。

四、实践训练(15分钟)1. 布置写作任务:以校园或家庭为题材,进行环境描写。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不断提高环境描写的能力。

3. 推荐优秀环境描写文章或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描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环境描写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的实际情况。

初中作文环境描写教案

初中作文环境描写教案

初中作文环境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分类和技巧。

3.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环境描写的分类和技巧,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环境等。

4.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和魅力。

5.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

6.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巧。

2.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互动法: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的实际情况。

3. 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

2. 环境描写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提问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认识。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环境描写的分类和技巧,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环境等。

4.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

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

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例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

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

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

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

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

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反映(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训练:阅读下面自然环境的描写例文,分析其作用。

1、鲁迅的《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渲染故事气氛)2、鲁迅的《药》结尾: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

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作用: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渲染故事气氛)3、《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作用: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渲染故事气氛)4、《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

大地是一片寂静。

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

啊!妈妈,天晴啦!”作用:黄淑英此刻正走向刑场,眼前是一个粉妆的世界——黎明前的雪野。

她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这个景物描写烘托了黄淑英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无比坚定,所以她看到寥落的晨星,就惊喜地呼告;“啊!妈妈,天晴啦!”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烘托人物形象)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

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

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

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这“风大雪紧”的景物描写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推动情节发展)6、《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作用: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暗示社会环境)7、《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

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作用: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

(暗示社会环境)8、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作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