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福建闽东地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

发 ,提高产品品质,以适应市场对茶叶产品不断变化 的
需求。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0 年起,我们选择闽东主要产茶 04
基地县 ( 市),建立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示 范片20 h z 0 O m。通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实效。 1 闽东茶产业发晨现状
2. .2茶树种植 2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平地和
茶类多品质优 ,所产茶叶涉及绿茶、红茶、乌龙茶、花 茶和 白荼五 大类 ,传统名茶 “ 坦洋工夫 ”、 “ 白琳 工
夫 ”、 白毫银 针 、天 山绿 茶等 闻名 海 内外 全 市有 10 2 多
2. .3改土增肥 幼龄茶园和重修剪、台刈改造茶园 2
种植豆科绿肥 ,在盛花期深翻入园,培肥土壤 ;茶树行
史。现有茶园面积49万h .5 ,年产毛茶5 1万t .3 ,居全国 产茶地 ( 市)之 首。无性系良种普及率高达9 以上, 5
lt O ,磷肥2 ~5 k ,时间为1 月至翌年2 5 0g 0 月。种后及时
浇足定根水和做好遮荫防晒以提高成活率 ,进行一次定
干修 剪 ,留高 1 a 。 5m
维普资讯
福建闽东地区 绿色食 茶 叶生产技术
口 福建省宁德市农场管理站
当前,国内外 市场对食 品质量安全 的要求不 断提 高,生产绿色食品茶叶,对于进一步提高茶叶产 品的市 场竞争力和生产经济效益 ,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
绿色食品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概述.pptx

绿茎菜和紫茎菜要及时整理、分别装筐。切去
不能食用的硬根,把长短一致的菜挑在一起,
理成6 cm粗的小把
6
❖ 刺梨是贵州高原上野生特产,含有多种维生
素、氨基酸、无机盐与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 C尤为丰富(每100克食部含Vcபைடு நூலகம்500毫克, Vp2900毫克) ,被称“维C之王”。经研究证 明,刺梨具有防癌作用,还对铅中毒、心血管 疾病、肠胃炎、缺铁性贫血等有良好的疗效。
第七章
绿色食品其他农产品的生产
1
本章要点
1. 野生植物采集的基本原则 2.绿色栽培食用菌的生产要求 3. 绿色蜂产品的生产标准 4.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基地选择、茶园
管理、加工和储藏 5.野生海洋蔬菜绿色食品(有机)生产与加
工技术
2
第一节 绿色食品野生植物产品的生产
一、野生植物采集的基本原则 ❖ 遵循“采集行为有利于维持和保护自然区
7
猕猴桃水果之王 全面营养
高钾 高钙 多氨基酸 多粗纤维 多维生素
8
西红柿
9
2.野果的采集
❖ 采集原则和要求 ①采集区域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绿色食品基地要求 ②以保障资源的扩大再生为前提,使资源增加同采
收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③重视采集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④采集、贮存和运输过程各个环节都不能有禁用物
❖ 蜜蜂的喂食 :允许用来自某个已获得绿色食品 颁证的蜂蜜和已知来源的颁过证的蜜蜂花粉等 来喂养蜜蜂
21
➢ 疾病的防治 :禁止使用抗生素 ➢ 蜂蜡只能是来自有机(或绿色)养蜂单位
生产的 ➢ 蜂蜜收获处理 严禁使用化学排斥剂 ,
禁止使用消灭群蜂取蜜的方法 ➢ 成品蜂蜜的贮存温度要求稳定,密封包装,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主要研究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调节控制技术及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目的在于提高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大纲依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而编制。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并能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了解各主要作物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意义;(3)掌握各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初步具有指导作物生产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具有作物及与作物生产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能力;(2)初步具有进行作物生产技术推广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播放教学录像和科技型短片视频短片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结合科研项目,使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以致用。
五、必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地区主栽的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栽培情况为案例,结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教学实践,强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时可根据生产季节与蔬菜实训条件调动前后章节顺序,课时内没有安排的实验实训内容可结合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放在实训周进行。
六、学时分配七、章节内容大田作物部分第一章作物概述[教学目的]了解作物的分类、作物的生态类型、作物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及作物栽培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作物的概念和生态类型,作物栽培课程的内容。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1讲)

⑤引种试验是引种时必须进行的工作
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了解品种对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反
应,以确定新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范围,为制定
适宜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⑥严格做好引进品种的检疫工作
带有当地检疫对象的种子要杜绝引入,这样
作物及其茬地。
组成轮作的各类作物对前作及其茬地有不同 的要求,对土壤及后茬作物,也有不同影响。
表现为多种茬口特性如茬口肥力特性、茬口 季节特性和茬口感染病、虫、草害的特性等。
茬口季节特性指前作收获季节和后作播栽季节 的早晚。
一年一熟制地区采用包含有生育期长短不同
的多种作物的轮作,可缓和作物间的季节矛盾和
注意引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
高光效的品种
有时有些地区甚至要将抗性列为主要目标。
② 引种前应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 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这是引种能否成功的 关键。
③ 引种时还要把品种特性与其栽培条件联系起 来考虑:即应了解品种对土质、肥水条件的要求, 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节 绿色食品生产种植制度(掌握)
绿色食品生产对耕作制度的基本要求有以下 两点:
一是通过合理的田间配置,建立绿色食品 的种植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及其相关的自 然资源;
二是采取耕作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 有利作物生长、有益生物繁衍的条件,抑制和 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并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 保证作物全面持续地增产。
② 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 传多样性。
③ 加速良种繁育,为扩大绿色食品再生产 提供物质基础。
④ 种子和种苗必须是无毒的,并来自 绿色食品生产系统。适合当地土壤及气候充分根据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对
绿色食品茶叶种植规程

绿色食品茶叶种植规程1.目的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建立生产加工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类食品2.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见 XY-ZS-5/6 章3.基地建设要求3.1基地环境要求种植基地的选择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无污染。
应符合《NY/T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5公里范围内以内无工业污染源、铁路、垃圾场、农药厂、化工厂等污染源,土壤无有害物质,水源卫生无有害物质3.2 茶叶生产地理、土壤、气候小环境要求3.3 选种要求通过绿色认证、不从疫区引入、不引用转基因品种3.4人员要求健康检查、传染病者不能介入加工,定期安全、卫生培训3.5 投肥料农药选用,应符合《N Y/T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 Y/T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标准要求,禁止使用除草剂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3.6 使用添加剂应符合《NY/T 392-2013 绿色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茶叶禁止使用添加剂。
3.7 种植管理措施满足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有利于茶叶种植生产、采收4.技术简介绿色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规定的极限之内。
当前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绿色、保健化的要求日益强烈。
采用绿色茶叶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既保证了茶叶出口和消费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绿色茶叶生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在全国茶区单项技术已有运用,系列技术还处在示范、推广阶段。
5.操作规程5.1.绿色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1)品种的选择。
合理选择适应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
(2)严格选地。
选择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域作为绿色茶叶生产基地。
(3)一般茶园转变成绿色茶园。
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5.2.绿色茶园栽培技术规范(l)土壤管理技术。
49.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49—2018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春山、林松、张志华、陈曦、丁永华、周宋芳、李丽菊、康敏、邱纯、李书兵、屈海波。
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普洱茶的产地环境质量、品种选择、整地和种植、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和装运、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贮藏和档案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的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3 产地环境质量普洱茶茶园对地形地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没有特殊要求,选择在远离城市和工矿企业所在地,生态良好,水源洁净,水土不易流失,方便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品种选择4.1选择原则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和生长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云南大叶种。
4.2品种选用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抗逆性,并适制普洱茶类。
主要以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茶1号、云选9号等品种为主,5 整地和种植具备常规茶园所要求的条件和环境。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茶叶所必须运用的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和使用这些措施和规程后所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10℃以上的积温高于45℃以下,年降雨量1000mm以上、海拔1200m以下茶区。
2、生产基地建设2、1环境选择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
为确保绿色食品茶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
2、2空气质量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2、3用水质量2、3、1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2、4土壤质量2、4、1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可耕土壤厚度在50cm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PH值4.5-6.0。
2、4、2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5周边环境2、5、1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2、5、2绿色食品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2、6园地规划与开垦2、6、1全面规划是高标准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建设的前提。
因地制宜设置场部、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
2、6、2园地开垦,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进行两次耕作,初垦深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复垦30厘米左右、平整地面。
绿色食品作物生产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3
思考题
1.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的基本要求? 2.简述作物间套作制度中的主要技术要点 3.绿色食品生产施肥技术? 4.什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其主要措施
包括哪些?
可编辑课件
2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施用有机肥 翻耕土地 防除病虫
可编辑课件
13
③ 间套种
间、套种的作用 :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和 土地、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 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劳力,扩大物质的投 人,发展集约化农业,提高土地生产力。
可编辑课件
14
间套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 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 ➢ 合理搭配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 掌握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尽量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间隙,通过间套种
第五章
绿色食品生产
本章要点
一、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原则 二、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 三、绿色食品畜禽饲养 四、绿色食品水产养殖
可编辑1. 绿色食品生产的特点
➢ 由绿色食品自身特性决定 ➢ 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 ➢ 既不同于现代农业也不同于传统农业
可编辑课件
3
2. 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原则
③ 绿色食品施肥技术
➢ 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 ➢ 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 以有机肥为主体,尽可能使有机物质和养分还田 ➢ 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
用 ➢ 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尤其各种氮素化肥
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可编辑课件
17
4. 病虫害防治与杂草控制
➢ 物理机械防治及其他防治新技术 ➢ 生物防治法 ➢ 药剂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地范围内及附近(特别是水源上游)无工业污 染源,土壤、大气和水源没有受到污染。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绿色食品茶树应种植在土壤深厚(有效土层厚度超
过80 cm),生物活性较强,且0-45cm土层有机质含量
第四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3)茶园肥料用量。茶园施肥量要根据 土壤肥力水平、茶树年龄、茶叶产量等 因子加以综合分析而定,如以土壤肥力 中等的壮龄采摘茶园为例,生产A级绿 色食品茶叶,基肥每年平均亩施有机肥 2000kg;催芽肥每年平均亩施碳铵 40kg;追肥每年平均亩施尿素2kg为宜。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在加工过程中只能以物理的方法处理,只允许 自然发酵。有机茶加工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尽量避免把木材用作茶叶加工厂的燃料。
• 茶叶炒制加工场所也应整洁、干净远离大气的 污染源,避免粉尘杂质等的污染,不受有害动 物和昆虫的侵扰。
• 加工应该与常规产品分开进行,采用专用设备, 如果不得不与常规产品共用同一套设备,则在 常规产品加工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 并不得有清洗剂的残留。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茶园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般 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 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 基肥可以在深耕时施入。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三、茶园杂草管理 • 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一年锄草2—3次,
第一次于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10—15天, 第二次在春茶后,第三次在夏茶后。茶 园内禁止使用除草剂 。
4 药剂防治。生产AA级绿色食品茶叶禁止使 用各类化学合成的药剂,但可以使用不含 化合物的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物、天然 皂类物质。在秋茶结束后还允许使用少量 的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但不得在茶 叶采收季节使用。
• 生产A级绿色食品茶叶,在采用上述措施仍不 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时,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高 效低毒残留的农药,但每种药剂每年最多只允许 使用一次。如天王星、溴氰菊酯、吡虫啉、艾美 乐等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毒性较低,在A给绿色 食品上使用相对比较安全,防治效果良好。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2 物理防治。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捕杀,利用害 虫的某些趋性进行灯光诱杀、性外激素诱杀等。
3 生物防治。保护和人工繁殖释放茶树害虫天 敌;采用病原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 僵菌、昆虫病毒剂等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杀虫灯是利用害 虫的趋光波性来 引诱杀灭害虫。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表6.2 列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控制的茶园 病虫类群简例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五、茶叶的采摘
• 绿色食品茶园茶叶的采摘应遵循“采留结 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 做到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等合理采摘 的技术环节,以保证茶叶可持续生产。
• 为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茶叶生产获得较 高的经济收益,宜主采春茶,少采夏茶, 养好秋茶。
(2)允许使用肥料种类。所用的肥料有以下几种: A、农家肥。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气肥、
堆肥、沤肥、绿肥、作物秸杆、饼肥等。农家肥 料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制作堆肥,均需经高温发酵 5—7天,并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农家肥原则上 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的农家肥料应确认符合 要求后才能使用。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B、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豇豆、绿豆、 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 有黄花苜、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 萝卜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以制 成堆肥或沤肥,还可以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
C、商品肥料: 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 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无机矿物质肥料、 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但有的商品肥料及新型肥 实均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 可,质量指标达到有关标准的方可使用。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在平均气温较低的茶区,宜单采春茶,留养夏秋茶, 以提高茶树自身的养分制造能力和抗逆能力,促进主 采期茶芽的健康生长。
• 考虑名优茶质量与市场、效益的相互关系,鲜叶采摘 实行偏小偏早嫩采,尽可能地激发茶芽萌发潜力。
• 手工采摘提倡双手采,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 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一、茶树一般管理—基地的选择
• 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茶园或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 远离工厂、远离居民区的深山或半深山区,以利于防 止城乡垃圾、灰尘、工业废水、废气以及人类活动给 茶园带来的污染。
• 一般要求茶园四周应有森林,使茶树常处于云 雾笼罩之下,这有利于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
(4)施肥时期与方法。第一次在11月上旬施基肥, 方法是在茶树冠边挖30cm深的条沟,将堆放发 酵腐熟的农家肥均匀铺施入沟内后盖严土。 第二次在2月下旬催芽肥,方法在茶树冠边 下挖15cm深的条沟,将肥料均匀施于沟内后盖 严土。 第三次在5月下旬施追肥,方法是在茶树冠 边下挖20cm深的条沟,将肥料与客土或堆肥均 匀施入沟内后盖严土。
不小于15g/kg,有效氮含量不得少于120mg/kg,有
效钾不少于100mg/kg,有效磷不少于20mg/kg,镁、
锌等元素不缺,pH值在4.0—6.5范围的区域内。
• 土体疏松,质地沙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
•
土壤中铜、铅、镉、砷、汞、铬等有害重金属元
素含量必须低于国家绿色食品基地标准,不得有残留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 生产茶叶
2020/11/29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中含有丰富 的人体营养必需元素。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的
要求除了传统的“色、香、味、形”之外,更看
重茶叶的安全性指标,如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和
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的含量。
• 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 力,它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卫生、安全、无污 染的绿色茶。目前,大多数名优茶基地地处山区, 远离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绿色 食品茶叶的良好基础。
• 二是由常规农业的茶园经过一定时间 的转换期,获得绿色食品颁证的转换绿 色(有机)茶园。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为了确保绿色名优茶叶安全性,不得使 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茶树品种和使用化 学物质处理过的种子、种苗。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二、茶园土壤管理
• 保护茶园土壤资源、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是发展 绿色名优茶生产的重要方面。绿色茶园土壤管 理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茶叶简介
一、绿茶(Green Tea) :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目前,
年产40万吨左右,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 绿茶。绿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茶类。世界 绿茶总贸易量中,我国出口的占到80%左右。 绿茶主产于中国,其次日本、越南、韩国等国 也有部分生产。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四、茶园病虫害防治
• 绿色食品茶园病虫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天敌、控制病虫害,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 施。 1 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分批及时采摘、适 度修剪、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茶园、 选用抗性良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适当间 作、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 强茶树抗性,达到控制及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 的目的。
农药的检出。
•
当茶园坡度在15~30o时,应修建水平梯级茶园,
梯面以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为准。
•
茶树应根据树龄和树势选择不同的修剪方法。具体
可采用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的周期修剪和衰
老茶树的更新修剪等方法。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实施绿色名优茶的生产可分两种情 况,一是利用无污染茶园直接进行绿色 茶产品的生产。
红茶制作工艺 •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产地
• 云南、福建、江苏、安徽、浙江等
代表红茶
• 祁红、滇红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一级滇红
祁门红茶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2 其他土壤管理的措施
• 对林木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 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肥力。
• 茶叶虽系喜酸性植物,但并非土壤越酸越好, 最适宜的酸度pH值为5.5左右。
• 绿色茶园必须重视土壤酸化的防止,如增施有 机肥,提高土壤的缓冲性。当茶园土壤pH值 降至4.5以下时,可以施用适量的白云石粉 或石灰加以改良(施用150~225kg/hm2), 直至土壤pH值达到5.0 ~ 5.5。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根据茶园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 水土保护措施,如在茶园行间铺草或其 他植物性覆盖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 行间间作和梯边、梯壁上种植绿肥和饲 料作物也可以大大减少水土流失,是防 止冲刷的好措施。如速生乌豇豆是茶园 夏季的好绿肥,大荚箭舌豌豆是茶园秋 季的好绿肥。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 绿色食品茶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出的鲜叶,在加工、 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并经绿 色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 要生产绿色食品茶叶,必须从茶园的管理, 包括耕作管理、土壤管理、杂草和病虫害管理 以及采茶、修剪等管理过程,到茶叶的加工、 贮存和运输等都遵循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标准。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
绿茶产地 • 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湖南、
湖北等,云南等。 代表绿茶
•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