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机置入胃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研究

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研究

r a t e o f i n s e r t i n g g a s t r i c t u b e w a s h i g h e r 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w a s l o w e r i n g r o u p C t h a n t h o s e i n g r o u p A a n d B( P<
S u n S i me i 。 Xi a L i , Xu e Hu n
( T a i z h o u Ho s p i t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T a i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5 3 0 0I P . R . C h i n a )
管的方法 , 安全 可靠、 准确性 高。
【 关键词 】 I C U ; 气管插 管 ; 胃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4 . 0 8 . 0 0 8 文章编 号: 1 0 0 6— 7 2 5 6 ( 2 0 1 4) 0 8—0 0 1 9— 0 2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年第 2 0卷第 8 期
四美 。 夏 丽, 薛 珲
( 泰 州 市 中 医院 江 苏泰 州 i 2 2 5 3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 I C 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 将1 0 5 例I C U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各 3 5 例. A

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临床应用

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临床应用

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临床应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经常遇到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昏迷或肺性脑病谵妄的病人,同时又需要鼻饲。

此时,由于病人谵妄或昏迷,不能配合放置胃管,对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置入胃管更为困难。

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用引导管(6.5~7.0号气管导管)导入的方法,先将引导管经鼻放入食道,再经引导管将胃管导入胃中。

平时使用的气管内插管,管形是自然弯曲成弧形,根据人的解剖位置,这种弧形角度极易经鼻腔进入气管。

在置入胃管时,可将引导管经鼻腔顺弧度置入到咽喉部,即将其旋转180°角,管的前端必然转向咽喉壁,继续向内推进则进入食道。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对32例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置入胃管均获得成功。

1 临床资料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共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80岁。

病种有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性脑病及休克昏迷。

2 用物及方法2.1用物引导管1根,为6.5~7.0号气管导管(以能通过鼻腔,且胃管能顺利通过其中为准)[1],由于管的质地稍硬,自然弯曲成弧形,故不需要导丝。

表面麻醉用物为喉头喷雾器,药品为利多卡因及麻黄碱。

插胃管用物:12号(内径为3.5mm)硅橡胶胃管、石蜡油、棉签、纱布、听诊器、50ml注射器。

2.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棉签清洁鼻腔后,用利多卡因和麻黄碱喷雾数次,并滴入少许石蜡油,取表面涂有石蜡油的气管导管,沿鼻中隔向后上轻轻推行至鼻后孔,然后将患者的头部前屈,如遇阻力则稍微调整方向,将气管导管插入至食管,然后从气管导管内将石蜡油润滑后的胃管推至食管,插入45~55cm,用注射器抽吸胃管,发现有胃液被抽出后,左手缓慢将气管导管退出,同时右手向胃内推送胃管,以防随气管导管将胃管拔出,再固定胃管。

3 讨论3.1操作前护理上应注意,了解病人病史,如有鼻衄史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请耳鼻喉科医师检查有无鼻中隔弯曲及鼻息肉,做好插入引导管前的准备。

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学意 义 ( P< O . 0 1 )。并且在 置管平均时间方面,实验组患者所花 费的 时间也 明显 比正 常组 的少,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O 1 )。结 论 改 良的 内置导丝引导法置 胃管一 次性成功率较高 , 值得 ・ 『 盘 床推 广。 关 键 词 : 气管插管 ;留置 胃管;引导钢丝 中图 分 类 号 :R5 6 2 . 2 文献 标 识 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5 . 3 2 . 1 0 5
气管 插管 患者常 需 留置 胃管 观察 胃液颜色 、性质 ,或 经 胃管灌 注食物 、药物 ,及 胃肠减 压。但是 对 于气管插 患者 留 置 胃管却 存 在许 多 难点 [ 4 】 :① 患者 体 位选 取 不合 理 ,患 者 置管 时头部前倾 ,不 但不 能提高 置管成 功率 ,反 而较去 枕仰 卧位显 著降低 ,其原 因是 由于患 者前倾 头部 可使气 管起 始部 与喉交 接处 弯 曲度 加大 ,无形 中就加 大 了置 管 的难度 ;②患 者 自身原 因 的不 配合 , 由于气 管对外 界刺激 的反应度 比较大 , 患者 清醒时会 导致剧 烈 的呛咳 ,又或者 插管 时患者极 难 安静 配合 ,最终甚 至强行 拔管 ;③导 管对食 管压 迫及置 管 时食 管 处于关 闭状 态。 由此可见 ,正 常化 的留置 胃管 的操 作方 法 , 由于 对患者 的刺激 性大 ,加上在 气管 插管状 态下 患者失 去吞 咽功 能不能 主动 配合 ,给插管 l r 作带来 了诸多 阻碍 。 然而对 于改 良的 胃肠营养 管导 丝置管 的操作 方法 而言 , 胃肠 管导丝 为不锈钢 材质 1 ,本身 即为插 胃肠管 的引导钢 丝 , 弹性 及韧性 好 ,硬度适 中,更 适合 胃肠道 的组织 结构 ,不 易 造成 对食 管 、胃组织 的损 伤 1 。此类 导丝插 入 胃管 内可增 加 胃管的硬度 ,具有 良好 弹性 支架 ,克服 了插 管时 遇到 的阻力 。 并且 还 能适 当调整置 管角度 ,避免 了胃管盘绕 在 口腔 ,使 胃 管容 易达 到 胃内 ,减少 了反 复置人 对鼻 、口腔 黏膜 的损伤 , 次性插 管成功 率高 ,耗时 短 ,患 者痛苦 小 。据 本文 数据 显 示 ,实验组 的气 管插 管患者 的一次 性 留置 胃管 的成功 率远 远 高于正 常组 ,并 且在 操作 时间方 面也更 为便捷 快速 ,两组 差 异 比较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1 )。故我 们认 为 ,改 良的 胃 肠 营养 管导丝 置管方 法 ,为 目前 气管插 管患者 留置 胃管 的一 种行之有效 的操作 方案 ,值得临床 推广 。

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131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综述/Review2021年第5卷第6期2021 V ol.5 No.6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梁庆硕,莫艳珍(桂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桂平 537200)摘要: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对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插胃管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人工气道与气囊挤压食管,在胃管送入过程中易导致胃管在鼻咽、口腔内打折、盘曲而造成置入困难,且反复操作易造成鼻咽腔损伤和出血水肿等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胃管由护士放置,但患者常伴有恐慌、呛咳、恶心等不适,严重者会因恐惧胃管放置而拒绝手术。

因而,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减少胃管置入并发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

现主要从置胃管困难状况入手进行综述,以不断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措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关键词:气管插管 ; 全麻 ; 胃管置入 ; 护理 ; 进展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6.0131.03作者简介:梁庆硕,大学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研究。

胃肠道手术通常要放置胃管,成功置入胃管对实施肠内营养、保持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意义重大。

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临床上置管困难甚至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呼吸道与胃管的护理,尽可能提高患者对胃管置入操作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实现无痛置管操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 率[1]。

本文从改进胃管置入方法与护理进行综述,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与康复转归速度,现综述如下。

1 置胃管困难状况分析胃管经鼻腔一次顺利插入食管,经过食管到达胃部,没有发生胃管在鼻腔、口腔内打折、盘曲等现象即可视为置胃管成功。

置胃管不成功会出现胃管盘旋在口腔、进入食管口后打折、鼻孔内打折、咽部水肿、口腔黏膜损伤等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生理解剖结构特殊、护理人员缺乏操作技巧与经验、胃管材质柔软等。

全麻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法的探讨

全麻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法的探讨

全麻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法的探讨发表时间:2013-10-31T11:16:44.25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作者:夏慧英[导读]夏慧英(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手术室 201505)【关键词】全麻气管插管胃管置入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置入胃管是一项必要和重要护理措施,它是利用负压吸引及虹吸原理,预防术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利于手术后胃肠道的愈合和胃肠功能的恢复【1】。

但由于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作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使多数病人在插管前心理紧张,不愿接受插管导致插管失败,部分插管病人还会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以及意外发生【2】。

随着传统术前胃管置入存在弊端逐渐被临床护理工作者认识,现临床已开展全麻状态下放置胃管。

我院自2011年1月起将胃管留置改在麻醉后操作,大大减少了病人痛苦,术后随访反应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组病人共 62 例,其中男性31 例,女性31 例,年龄40 —86 岁,平均64岁,全部为胃肠道手术,其中胃癌17 例,结肠癌31例,直肠癌14例。

1. 2 方法为了不影响手术进程,我们把操作放在全麻气管插管后,与手术同时进行。

所以体位要根据手术要求摆放。

胃癌、结肠癌取平卧位,直肠癌取截石位。

麻醉后头后仰,选择通畅鼻腔。

戴手套,以石蜡油纱布充分润滑胃管前端,左手托住胃管,右手持胃管前端由选定鼻腔缓慢插入,通过后鼻孔时会遇阻力,稍加力量即可顺利插入咽喉部,因为气管插管的占位,胃管到达咽腔部时会再次受阻,此时继续保持头部后仰,以缓慢持续的力量将胃管插入,必要时,左手中指可从口腔探查胃管在咽腔的位置,引导胃管顺利通过食管入口,插入过程中,观察胃管是否有回弹现象,如果回弹,表示胃管盘曲在口腔、梨状窝或者食管内,应拔出后重新插入。

1. 3 检测方法用吸引器抽吸出胃液,手术探查胃管位置均可准确判断置入情况,以一次成功为标准。

2 结果62例病例一次成功48例,成功率为77.4%3 讨论3. 1 置管不畅原因分析3.1.1 病人全麻后意识丧失,不能主动配合,无法利用吞咽动作协助胃管插入3.1.2 气管插管后导管占据病人咽喉部大部分空间,压迫食管入口,而且气管导管材质本身欠光滑,增加了胃管通过时的阻力,使胃管难以顺利插入。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3-05-15T10:07:58.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椿[导读] 成功留置胃管是危重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是决定部分重症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

王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4)【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41-01【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与改进法对气管插管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按照单双床号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法。

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结论改进胃管留置方法后能够显著提高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

【关键词】气管插管胃管置管方法气管插管是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之一,而危重症病人在行气管插管后常需留置胃管予鼻饲药物、胃肠减压或进行营养支持[1]。

2010年10月~2012年月10月,我科对60例气管插管患者的胃管留置采用不同方法,比较一次置管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气管插管需留置胃管的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6~87岁,平均41.5岁。

患者的入选条件:咽喉部、食管无并发症,无颅底骨折,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需留置胃管鼻饲。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床号留置胃管者为观察组,共30例,双床号留置胃管者为对照组,共30例。

两组患者使用的胃管均为16号硅胶胃管,操作前将胃管放至冰箱内冰冻5min以上,于操作前取出。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置管前准备插管前先吸净患者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对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其配合。

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方法探讨

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方法探讨

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患者置胃管的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方法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174例气管插管后需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7例,试验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试验组选取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处于镇静状态下,使用鼻肠营养管导丝做胃管支撑引导置管。

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改良后的置胃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和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低,简单易推广。

【关键词】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是ICU常用的治疗措施,但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原因造成置管困难,因此,我科对174例气管插管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作比较,改良后的方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病人不良反应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科进行气管插管后需置胃管的病人1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7例,试验组87例,两组病人男性11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6.45±18.16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疾病种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2.1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随机常规置胃管方法,试验组选择气管插管后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下置管,在置胃管前将浸泡消毒后的鼻肠营养管引导钢丝插入胃管顶部盲端(避免钢丝从胃管前端侧孔穿出),常规润滑后放置胃管,两组采用的胃管型号及判断置管成功方法均相同。

1.2.2观察指标①一次性置管成功率,②呛咳发生率,③呕吐发生率。

2 结果见表。

表两组患者置管情况比较3 讨论ICU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场所,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或进行机械通气,而这类患者多需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或开展肠内营养,但由于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解剖改变,气管导管、气囊压迫了食管,使食管起始部管腔缩小[1],患者意识不同程度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躁动不配合等原因,常规置胃管方法,胃管容易在口腔或鼻咽部盘曲打折造成插入困难,甚至因胃管刺激后患者烦躁不安,剧烈呛咳或呕吐等原因造成插管失败,反复置管可增加病人恶心、呕吐和鼻、口腔黏膜损伤、声带损伤及声门水肿等[2],增加患者痛苦;试验组选择置胃管的时机为气管插管后及时置管,因气管插管患者多需在插管时使用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镇静剂,此时患者仍处于镇静状态,消除了患者紧张不配合等原因,患者对胃管刺激引起的呛咳呕吐反射减弱,有利于胃管置入顺利进行,鼻肠营养管导丝插入胃管内,增加了硅胶胃管的韧性,有利于对抗插管中遇到的阻力,防止胃管在口腔和鼻咽部盘曲打折,使胃管顺利进入胃内;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为63例,常规置管失败后采用试验组方法重新置管,均获得成功,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为85例,失败2例原因为胃管置入后抽取导丝困难,将导丝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胃管内再次置管获得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气管插管后的胃管置入法

气管插管后的胃管置入法
2 结 果
管 引起 剧烈 咳嗽 而诱 发 心律失 常 、 血 压 , 响术 中安 全 。 在 抢救 病人 高 影 而 时又 常无 暇顾及 胃管 的置 人 。 以往 的 处 理 办 法 是 在 气 管 插 管 后 盲插 胃 管。 或用 插 管钳 将 胃管 送 人 胃 中 , 因气 管 导 管 占据 了 口腔 的一 部 分空 但 间, 使操作 困难 , 气管 导 管 的 气 囊 充 气 后 会 将 食 道 挤 压 , 胃 管质 地 柔 而 软, 稍遇 阻力 即打 折 弯 曲 , 胃管 留置 失 败 。 行 的 方法 简便 , 盲 插成 使 现 可 功, 避免刺 激 喉头 , 持循 环 系 统 的稳 定 , 次 插 入成 功 率高 , 需手 术 维 一 对 但 伴有 心脑 血管 疾 病 、 昏迷 、 诊饱 胃患 者 、 插 胃管 非 常恐 惧 者 , 其 急 对 尤 是 小儿 , 有采 用价 值 和明显 优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调查 对象 : . 三家 医院检 验科 人 员 l2人 , 括 检验 师 7 名 、 l 包 5 护 士2 2名 工人 1 名 。 5 1 2 调查 方法 : 调查 对象 发放 调查 问卷 进 行 调查 , . 对 每人 1 。 份 对 回收 的份有 效 问卷进 行统 计 , 容包括 2 0 年 3 至 2 0 年 3 间检验 内 08 月 09 月 科人 员锐 器伤 的 工作 年限 、 种 、 工 是否 发生 锐 器伤 、 主要致 伤 物等 。 1 3 统计 方法 : 用 S S 7 0软件 。 . 采 PS. 2 结 果 2 I 总体结 果 : . 回收有 效 问卷共 I z , l 份 回收 率 是 1 0 。 生 锐 0 发 器损 伤 的为 8 5例( 5 9 ) 7. 。 2 2 在 发生 锐器 损伤 人 中不 同致 伤物 致锐 器伤 发 生 构 成 比 : 伤 . 致 物为 破裂 玻璃 器皿 的为 5 例 , 5 . ( o 8 ) 其次 为 针头 的为 2 例 , O 占 88 5/5 ; s 占 2 . ( 5 8 ) 其 他 的为 1 94 2 /5 ; 0例 , l . ( 0 8 ) 占 18 1/ 5 。 2 3 在发 生锐 器损 伤人 中不 同工 作 年限 检验 科人 员锐 器伤 发生 次 . 数 构成 比 : 3 的为 3 例 , 4 . ; ~ 6 的为 2 例 , 2 . , 1~ 年 5 占 12 4 年 5 占 94 7~ 9 的为 1 例 , l . ;0 以上 的为 1 例 , l. 。 且 随工 年 5 占 76 1年 0 占 18 而 作 年 限增加 , 构成 比下 降 。 2 4 不 同工种 检验 科人 员锐 器伤 发 生率 验 师 中发 生 锐器 伤 4 . 检 8 例 , 生 率 为 6. (17 ) 护 士 中 发 生 锐 器 伤 1 发 80 5 /5 ; 9例 , 发生 率 为 8 . 6 4 ( 9 2 ) 工人 中发 生锐器 伤 l 例 , 生率 为 1 0 0 ( 5 1 ) 1 /2 ; 5 发 0 . 1 / 。 5 3 对 策 3 1 加 强职 业 教育 , 检验 科人 员主 动增 强针 刺 伤防 护意 识 , 全 . 使 立 面 防护 观念 。 有报 道 表 明[ , 器伤 时 , 需 o 0 4 锐 ] 只 . 0 mL带 有 乙 肝 病 毒 ( V HB )的血 液 足以使 受伤 者感 染 HB 美 国 国立 职 业安 全 和健 康 研究 V, 所 ( O H) 供 , 国每 年大 约有 6 0 0 至 8 0 0 专 业 人员 被针 头莉 NI s 提 美 00 0 0 00 伤 , 过血 液传 播引起 严 重的 或潜 在 的致 命 感 染 , 如 : V、 肝病 毒 通 例 HB 丙 ( V 、 HC ) 和人 类免 疫缺 陷病 毒 ( V) 检 验 科 人 员 是 医务 人 员 最容 易 接 HI 。 触血 液 一 体液 的人 群 , 且多 为高 危险性 接触 。 验科 人 员 锐 器 伤存 在 的 检 普遍 性和 严重 性 , 且年 资越 低锐 器 率越高 , 因此 , 院应 加 强检 验 科人 员 医 职业安 全教 育力 度 , 采取 专题 讲 座 , 可 个人 宣 教 等方 式 。 内容包 括 : 器 锐 伤 引起 的 血 源性 疾病 , 于 降低 病人 及 工 作人 员 感 染 的控 制 措施 , 少 用 减 和 避免 针刺 伤 的安全 操作 行为 和暴 露及 时正 确 的处 理 方 法 , 他们 掌 握 使 全 面 的防 护知 识 、 主动 增 强针 蒯 伤 防护 意 识 , 主动 阻 断锐 器 伤 的操 作 环 节, 锐器 伤 害教 育包 括 危 害性 教 育和 预 防 伤害 的 教 育 , 正 职 工受 伤 后 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机置入胃管方法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不同的胃管置入法对气管插管病人进行一次插管的成功率以及影响。

方法随机将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79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四组:卡弗不放气组(a组)、卡弗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牵拉气管组(d组)。

对这四组采取不同的置入胃管的方法,比较各组的相关数值的发生率。

结果牵拉气管组(d组)在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总时间、置管后spo2、hr等的参考数值及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比较上显现出较高的可行性。

结论对于处在镇静状态下的气管插管病人,置入胃管操作比较准确且产生的副作用较小的方法是:在对其气管进行牵拉的同时进行置入胃管。

【关键词】气管插管;呼吸机;胃管
使用呼吸机给患者置入胃管是护理过程中的常用技术之一。

当采用传统的卡弗放气或前倾头部等方法对气管插管病人实施插入
胃管时,常常导致病人出现憋气、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插管过程的操作比较困难,一次即置管成功的几率也比较低,而且反复的操作可能会损伤病人的鼻咽部及食管粘膜[1]。

在插管的情况下,病人无法用语言对其焦虑和不适进行表达。

为了提高插管的工作效率,减轻插管过程中病人的痛苦和可能出现的损伤,本次研究结合食道及气道的解剖特点和两者间的解剖关系,对气管插管病人的胃管置入方法加以探讨,并对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时间长度及由插管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具体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医院收治的重症病人279例,均给予气管插管接入呼吸机进行辅助性呼吸,并进行胃管置入对消化道进行监测,并给予肠内一定的营养支持。

其中男165例,女114例。

其中有105例昏迷,174例清醒。

病人的年龄均处在19-81岁,平均年龄为43.2岁。

进行插管的病人中,经口部气管进行插管的有136例,经鼻部气管进行插管的有143例。

将279例病人随机地分成卡弗不放气组(a组)、卡弗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牵拉气管组(d组),各组人数分别为69、70、70、70例。

统计学分析表明,四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昏迷情况、疾病类别、经口或经鼻进行插管等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1.2方法
1.2.1置入前准备去枕使病人取仰卧位置;对于清醒的病人,要做好具体操作前的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用工具处理净病人气管、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1.2.2胃管选择根据病人在年龄、体型等方面的特征给病人选择适合型号的一次性硅胶胃管。

1.2.3置管人员的准备由有3年以上重症监护的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统一的操作。

操作时,两名护士共同合作完成,1名留置胃管,另外1名进行协助观察,并对重要的数据指标进行必要的记录。

1.2.4具体操作方法卡弗不放气组(a组):在实施置管之前对卡弗不放气。

按照常规插管的方法,在插管之前先测量鼻尖经耳垂到剑突的距离,作为胃管插入的长度。

使用石蜡油对胃管前端充分润滑,插入选定侧鼻孔。

当胃管到达咽喉部时(插入距离为14-16cm 时),叮嘱清醒的病人嘱其进行吞咽动作;若病人为昏迷者,则直接将胃管向前方推进直到到达预定的测量长度。

卡弗放气组(b组):操作步骤与卡弗不放气组大致相同,只是在置管之前,卡弗不放气。

头部前倾组(c组):在进行置管操作之前,卡弗不放气,当用常规插管的方法到达病患的咽部部位时,托起病人的头部使其前倾
30-45°。

在插入胃管期间时,不断提醒清醒的患者者做出吞咽动作。

牵拉气管组(d组):卡弗不放气,在置管前,遵医嘱进行适量的安定静脉注射,向上缓慢地轻轻牵拉气管,若无反应则表明达到预定效果。

遂常规置管,到达咽部时,操作者左手从环状软骨的下缘环形捏气管环和内部的导管使轻轻向上牵拉;当右手将胃管插入约10cm的距离后,左手放松气管,然后继续将胃管推至预定的长度[2]。

1.3观察指标观察卡弗不放气组(a组)、卡弗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牵拉气管组(d组)四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时间、置管过程前后的spo2、hr等的参考数值及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咽部粘膜出血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4评价标准一次置管成功:置管过程顺利,没有进行往返操作;
一次置管失败:插管过程影响胃管,插管过程有部分或全部退出操作,有往返的现象;置管失败:4次以上置管操作均不成功则暂停置管。

置管时间:从胃管插入鼻孔开始计时,知道证实胃管到达胃内停止继续操作;进行超过两次置管的患者所需时间段不包括病人的休息时间;置管失败者的计时以最后一次过程退出全部胃管时彻底停止为标准[3]。

置管过程前后,以血性分泌物作为标示。

1.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a、b组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c组的成功率较降低;d组成功率有显著增高,p<0.05,统计结果见表1。

2.2各组置管时间及病人spo2和hr的变化见表2。

2.3不同置管方法给病人带来的呼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见表3。

3讨论
许多研究发现,管插管是患者主观不适的主要原因[4-5]。

气管插管患者一般对生理舒适度的需求较高,因此尽量需要医护人员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

本次实验对不同的胃管置入法对气管插管病人进行一次插管的成功率以及影响进行探讨。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牵拉气管组(d组)在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总时间、置管后spo2、hr等的参考数值及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比较上
显现出较高的可行性。

因此,置入胃管操作比较准确且产生副作用较小的方法是:在对其气管进行牵拉的同时进行置入胃管。

参考文献
[1]姚洁.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8):2565-2566.
[2]杨雪萍.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机置入胃管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4):4078-4079.
[3]冷君.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105.
[4]唐丽萍,陈玉琴,邓进.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91.
[5]黄湘晖,郑翠红.气管插管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13):1134-1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