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车身漆膜质量检验标准[详]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是指汽车表面涂层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汽车的保护和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执行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应包括对油漆材料的要求。
油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损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油漆材料应能够保持其颜色和光泽,不易褪色和起泡。
此外,油漆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状态。
其次,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装工艺的要求。
涂装工艺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附着力,避免出现涂层厚薄不均和起皱等问题。
在涂装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气泡、流挂和起坑等缺陷,确保涂层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此外,涂装工艺还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层检测和评定的要求。
对于涂层的厚度、硬度、附着力、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等指标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确保涂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溯源体系,对涂层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综上所述,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能够保证汽车涂层质量稳定可靠,提升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
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强对油漆涂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提升涂层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同时,消费者也应关注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选择质量可靠的汽车产品,确保自身的权益和安全。
汽车涂装工艺中的漆膜质量评价指标

平整度
01
02
03
平整度
漆膜表面应光滑、连续, 无明显的凹凸、颗粒、气 泡等缺陷,以达到良好的 视觉效果。
检测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触感检测 以及使用平整度检测仪器 进行定量测量。
影响因素
涂装过程中的施工方法、 环境温湿度、涂料粘度等 都会影响漆膜平整度。
光泽度
光泽度
漆膜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 ,体现漆膜的镜面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耐候性是指漆膜抵抗阳光、紫外线、风雨等气候因素影响 的能力。在汽车涂装工艺中,耐候性是评价漆膜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外观 保持能力。耐候性通常采用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漆膜在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的颜色变化、光泽丧 失、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程度来评价其耐候性能。
06
漆膜质量评价测试方法
目视评价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漆膜表面,评估其外观、颜色 、光泽和纹理等特性。
VS
详细描述
目视评价法是最基本、最直观的漆膜质量 评价方法。评估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漆膜表 面,检查是否存在颜色不均、气泡、裂纹 、杂质等缺陷。同时,观察漆膜的光泽和 纹理,以评估其美观度和质感。
仪器评价法
桔皮现象
桔皮现象
漆膜表面呈现类似桔皮状的纹理 ,影响外观质量。
检测方法
目视观察以及使用仪器测量桔皮的 大小和深度。
影响因素
涂料的流平性、涂装环境的温湿度 、涂装技术等都会导致桔皮现象的 产生。
Hale Waihona Puke 3漆膜物理性能评价指标硬度
总结词
硬度是衡量漆膜抵抗刮擦和划痕的能力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硬度是指漆膜抵抗刮擦和划痕的能力。通常采用摆杆硬度计进行测量,摆杆硬 度计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漆膜抵抗形变的能力来反映其硬度。硬度高的漆膜 能够更好地抵抗划痕和刮擦,保持外观的完整性。
涂装检验标准

涂装检验标准
1、电泳漆要求漆层均匀,附着良好,无桔皮、起皱、露底等现象,漆膜达实干状态。
2、面漆喷涂需作前期处理,表面磕碰划伤、坑凹变形拉延缺陷及锤痕必须用腻子找补,腻子要求打磨平整光滑,附着力良好,并达到实干状态。
3、面漆要求喷涂均匀,色泽饱满,无明显色差,颜色亮丽,符合标准色板。
主视面不允许有流挂、针孔、失光、离油、麻点、鼓泡、裂纹、桔皮、起皱、划痕、杂质、雾圈及打磨痕迹等缺陷,非主视面允许有轻微桔皮颗粒(100mm ×100mm范围内,直径≤的颗粒不多于8个,直径≤的颗粒不多于5个)
4、漆膜硬度要求大于HB,亮度要求大于90,漆膜附着力要求使用2mm划格器划格后,用普通胶带纸粘,漆层不脱落。
5、车身内部影响密封性能的部位打金属密封胶,要求均匀切实,密封良好,达实干状态。
6、烤漆后的质量缺陷以及流转过程中的磕碰划伤,修补后必须使用指定的抛光机及抛光剂进行抛光处理。
编制:审核:批准:
表面油漆质量符合要求,
1其表面:应光洁,无磕碰变形和划伤;无起皱、缺漆、桔皮、漆膜不干、流挂(≯3mm)、缩孔(≯5处)和色差现象。
允许:颗粒:眼睛距补漆部位0.5米,目测100mm×100mm 范围内颗粒点少于10个;打磨痕:眼睛距补漆部位米,目测无打磨痕;米,目测无补漆雾
圈。
2整车
A区(车门、车身左右、翼子板、发动机罩、散热器面罩)侧不允许有打磨痕迹,补漆雾圈直径小于Ф100mm补漆数量不超过一处;。
喷漆外观质量检验标准(二)

喷漆外观质量检验标准(二)引言概述:喷漆外观质量检验标准是用来评估喷漆产品外观质量的标准,从而确保产品在外观方面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介绍喷漆外观质量检验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颜色一致性、涂层厚度、光泽度、漆面平整度和表面缺陷。
这些方面涵盖了评估喷漆外观质量的关键指标,有助于生产厂商和检验人员确保产品在外观方面达到客户的期望。
正文:一、颜色一致性1. 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喷漆产品的颜色标准。
2. 使用色差仪或人工目测方法,对喷漆产品颜色进行检测。
3. 比较检测结果与颜色标准的差异,判断颜色一致性是否合格。
4. 针对不合格的喷漆产品,进行调整或重新喷涂,直至达到颜色标准。
二、涂层厚度1. 使用涂层厚度仪测量喷漆产品的涂层厚度。
2. 根据客户要求,确定涂层厚度的上下限值。
3. 比较测量结果与上下限值,判断涂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4. 针对不合格的喷漆产品,进行调整或重新喷涂,直至达到涂层厚度要求。
三、光泽度1. 使用光泽度计测量喷漆产品的光泽度。
2. 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光泽度的要求值。
3. 比较测量结果与要求值,判断光泽度是否符合要求。
4. 针对不合格的喷漆产品,进行调整或重新喷涂,直至达到光泽度要求。
四、漆面平整度1. 视觉检测喷漆产品的漆面平整度,检查有无凹凸不平、起皮等现象。
2. 使用手工方式或检测仪器,测量喷漆产品的平整度。
3. 根据客户要求,确定漆面平整度的标准。
4. 比较测量结果或视觉检测结果与标准,评估漆面平整度是否合格。
5. 针对不合格的喷漆产品,进行修复或重新喷涂,直至漆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五、表面缺陷1. 视觉检测喷漆产品表面是否存在气泡、瑕疵等缺陷。
2.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对喷漆产品表面进行详细检查。
3. 根据客户要求,确定表面缺陷的允许数量和尺寸。
4. 比较检测结果与标准,判断表面缺陷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针对有过多或大尺寸的表面缺陷的喷漆产品,进行修复或重新喷涂,以确保产品质量。
涂装质量检验标准

涂装质量检验标准TZ-JYBZ检验项目:1 外观检查腻子有无明显缺陷:砂纸印、砂眼、腻子印、腻子边、凹坑等喷漆均匀一致,无流漆、漏底、桔皮、油点、漏喷、针孔、气泡、划伤、发花、油漆脱落、明显色差,200mm2之内允许1个脏点<1mm,外观检验方法检查部位A、B、C三类(A外观可见、B、外观不易见、C外观不可见)2厚度厚度≥60um,检验方法:用漆膜厚度测试仪在不同的三个部位测试,3.漆面附着力油漆附着力检验过程:用百格刀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0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3M600号或610号胶纸或等同效力的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试验。
三、油漆附着力检验结果判定:要求附着力≥4B时为合格。
四、油漆附着力检验说明5B-划线边缘光滑,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均无油漆脱落;4B-在划线的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小于5%;3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5%~15%之间;2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15%~35%之间;1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35%~65%之间;0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附着力大于4B级。
检验工具:目视、漆膜厚度测试仪、色差计、百格刀、桔皮仪、手感、重点检查的部位:左前门翼子板、左前门外板、左前门内板、左门中立柱、左侧后门外板、左侧后门内板、左下边梁、左侧后立柱(轮眉上部)、大顶、后门外板、后门内板、后门流水槽、后保险杠、右前翼子板、左前门外板、右前门内板、右门中立柱、右侧后门外板、右侧后门内板、右下边梁、右侧后立柱(轮眉上部)、前机盖外板、前机盖内侧、前机盖流水槽编制:审批: 日期:。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作为汽车表面的保护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和耐久性。
因此,对汽车油漆涂层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油漆涂层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检验人员可以使用色差仪和光泽度
计进行检测。
色差仪可以准确地测量颜色的差异,而光泽度计可以测量油漆涂层的光泽度。
通过这两种仪器的检测,可以确定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可以使用划痕测试仪和铅笔硬度测
试仪进行检测。
划痕测试仪可以模拟汽车表面的划痕情况,通过检测划痕后的情况来评估油漆涂层的附着力。
而铅笔硬度测试仪可以测试油漆涂层的硬度,通过在油漆涂层上进行不同硬度的铅笔划痕来评估其硬度等级。
此外,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使用盐雾试验箱进行检测。
在盐
雾试验箱中,可以模拟汽车在恶劣环境下的腐蚀情况,通过检测油漆涂层在盐雾环境下的表现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最后,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厚度,可以使用油漆膜厚度计进行检测。
油漆膜厚
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油漆涂层的厚度,通过检测油漆涂层的厚度来评估其质量。
总之,汽车油漆涂层的检验标准涉及到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硬度、耐腐蚀
性能和厚度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汽车油漆涂层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而保障汽车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介绍的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
对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的认识和检验水平。
涂装车身漆膜质量检验规范标准

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第一版生效日期2012-5-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涂装后车身的验收条件、漆膜涂层A、B、C、D区域划分和验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车。
2 验收条件2.1 验收区域验收区域的照度为800~1500lx,均匀照射,采用带反射板自然纯正色日光灯照明。
2.2 验收人员验收人员辨色力正常,视力为1.0以上(含校正后),验收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涂装检验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涂装工艺规程及技术要求。
2.3 测试方法除仪器测定外,目测点到被验收面的距离为(0.4~1.0)m,目测角度在被验收面的任一方向。
3 A区划分及要求3.1 A区域划分3.1.1 侧表面车身左右外侧表面(含车门底边)(红色标注)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和车身顶盖前挡风玻璃左右侧200mm宽的区域表面以及左右前翼子板各外表面,见图1所示红色框部分。
共12页第1页A区域图1 A区域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编制(日期)审核(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第一版 生效日期2012-5-233.1.2车身前机盖及顶盖表面车身前机盖外表面区域和前挡风玻璃上沿至顶盖区域外表面200mm 区域,见图2所示红色框区域内。
图23.1.3后盖外表面及顶盖后表面后盖外表面(含后盖底边)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域见图3所示红色框范围内。
图3 A 区域3.2 A 区外观要求3.2.1 不允许有能识别的补漆痕。
3.2.2 不允许有砂纸纹存在,不允许有针孔、流痕存在。
3.2.3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等缺陷。
A 区域A 区域A区域共12页 第2页4.1.1 车身外侧表面下部车身外侧表面下部200mm 以下部位和左右门槛外表面,见图4所示红框线内。
图4 B 区域标记 处数 更改依据签字 日期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B 区域B 区域此为后牌照位外侧下200mm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第一版 生效日期2012-5-234.1.2车顶盖除A 区(外沿宽200mm 范围为A 区)以外的区域车顶盖除A 区以外的区域,见图5所示红色框线内:图5 B 区域4.1.3左右车门上部可视区域及车身门框非内饰安装部位,见图6红色框线内:图6 B 区域4.2 B 区外观:4.2.1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
汽车涂装油漆件检验方法

汽车油漆件检验方法一、油漆涂层标准根据零部件使用条件对油漆涂层质量的要求,EQY-2-2008共分为七个组和若干级别。
二、常用涂装工艺介绍在汽车工业的涂装史中,开始常用的涂装方法有刷涂、刮涂、喷涂、浸涂等,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涂装的方法也发生的很大的变革。
现在汽车涂装的主要方法有:喷涂法电泳涂装法高速旋杯自动静电涂装法粉末静电喷涂法三、油漆件质量状况四、实际操作目视检查项目:目测项目检查时,眼睛距被检查涂层的距离为:检查补涂雾圈是1.5m,检查其它项目是0.5m。
涂层的典型缺陷1色差:涂层颜色与规定的标准颜色有差异的现象。
2颗粒与异物:涂层表面粘附尘粒、涂料沉淀物、线头等物质影响涂层外观质量的现象。
3缺漆(露底):零件表面漏漆或虚枪,局部显露底层的现象。
4流痕:涂层局部过厚产生的漆液流坠条痕的现象。
5缩孔(麻点):涂层中混入油污等异物,在局部湿漆膜上产生表面张力的变化,引起涂层局部收缩而产生的凹坑。
6针孔(气孔):溶剂不当或烘干条件不当引起穿破涂层的针孔状小空穴。
7起皱:涂层表面呈现凸凹不平、无规则的线状折皱现象。
8桔皮:涂层表面呈现桔子皮形状的不平滑现象。
9渗色、发花:底漆颜色渗到面漆层或面漆搅拌不匀产生的杂色现象。
10擦伤划痕:成膜后的涂层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线状或片状擦痕。
11生锈:底材受腐蚀,使涂层表面出现锈痕现象。
12杂漆:涂层表面被异色涂料沾污的现象。
13打磨痕:修补涂层缺陷时,用粗砂纸打磨产生的痕迹。
14光斑及雾圈:涂层局部修补后,光泽高的补漆区形成光斑,周围漆膜不完整的漆雾散落区形成雾圈。
15坑包:在涂漆过程中因磕碰产生的凸凹现象(白件上带来的坑包由上道工序负责处理)。
16涂层不干:由于涂料组成或烘干制度不当引起漆膜干燥不良的现象。
17胶上漆膜开裂:胶与漆的应力不同引起的密封胶条上的漆膜开裂现象。
18水迹点:由于涂装时零件上的水点引起漆膜表面上产生凸点或露底现象。
专用仪器检查项目:对专用仪器检查的项目,在每个零件总成上,检测合格的次数与检测总数之比≥80%,则判定该零件的该项目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
版本第一版生效日期2012-5-23
1 围
本文件规定了涂装后车身的验收条件、漆膜涂层A、B、C、D区域划分和验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车。
2 验收条件
2.1 验收区域
验收区域的照度为800~1500lx,均匀照射,采用带反射板自然纯正色日光灯照明。
2.2 验收人员
验收人员辨色力正常,视力为1.0以上(含校正后),验收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涂装检验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涂装工艺规程及技术要求。
2.3 测试方法
除仪器测定外,目测点到被验收面的距离为(0.4~1.0)m,目测角度在被验收面的任一方向。
3 A区划分及要求
3.1 A区域划分
3.1.1 侧表面
车身左右外侧表面(含车门底边)(红色标注)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和车身顶盖前挡风玻璃左右侧200mm宽的区域表面以及左右前翼子板各外表面,见图1所示红色框部分。
图1 A区域
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A区域
生效日期2012-5-23
3.1.2车身前机盖及顶盖表面
车身前机盖外表面区域和前挡风玻璃上沿至顶盖区域外表面200mm区域,见图2所示红色框区域。
A区域
A区域
图2
3.1.3后盖外表面及顶盖后表面
后盖外表面(含后盖底边)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域见图3所示红色框围。
A
区
域
图3 A区域
3.2 A区外观要求
3.2.1 不允许有能识别的补漆痕。
3.2.2 不允许有砂纸纹存在,不允许有针孔、流痕存在。
3.2.3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等缺陷。
3.2.4 在100mm×100mm的围允许有1颗直径d≤0.5mm的颗粒存在,但两颗粒之间距离须≧20㎝;小于0.1mm的颗
粒忽略不计。
3.2.5 允许有不影响外观的、分布均匀、极轻微“桔皮”存在。
3.2.6 在1m×1m允许有1处小于高度差≤0.5mm,面积≤2mm2,对外观影响较小凹凸不平的缺陷存在。
3.2.7 允许有不太明显的不影响整体外观的纤维存在。
3.3 A区色差要求
3.3.1 漆膜颜色与标准色板一致,不应有目视的差异。
3.3.2 色差目视有争议时,用色差仪测定,漆膜颜色与标准色板的色差△E≦1.0,油漆车身颜色与外饰件的色差△E≦1.5
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
生效日期
2012-5-23
3.4 A 区膜厚要求
A 区膜厚: 电泳底漆20±2um 金属漆总厚度≥90um 素色漆总厚度≥85um
3.5 漆膜综合性能见表1:
表1漆膜综合性能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光泽度(60°)
≥90 光泽仪检测
硬度 ≥H GB/T 6739-1996中铅笔涂膜硬度测定法(附录A )
附着力 0~1级 GB/T 9286-1998中的划格测定法(附录B )
耐冲击力
≥30kg.cm
GB/T1732-93 漆膜耐冲击力测定法(附录C )
3.6 A 区所涂布的焊缝密封胶胶条不能有断裂、气泡,漏涂、漏刮等缺陷,需完全盖住焊缝并且具有整体对称美。
4 B 区域划分及要求
4.1 B 区划分
4.1.1 车身外侧表面下部
车身外侧表面下部200mm 以下部位和左右门槛外表面,见图4所示红框线。
图4 B 区域
标记 处数 更改依据
签字 日期 B 区域
B 区域此为后牌照位
外侧下
200mm
生效日期2012-5-23
4.1.2车顶盖除A区(外沿宽200mm围为A区)以外的区域
车顶盖除A区以外的区域,见图5所示红色框线:
B
区
域
A
区
域
图5 B区域
红线内为中心B
区
4.1.3左右车门上部可视区域及车身门框非饰安装部位,见图6红色框线:
图6 B区域
4.2 B区外观:
4.2.1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
4.2.2 不允许有能识别的流痕存在。
4.2.3 在100mm×100mm的围允许有3颗直径d≤0.8mm的颗粒存在。
4.2.4 在100mm×100mm的面积允放有直径d≤0.2mm的针孔存在,但数量不超过10个。
4.2.5 允许有不影响外观的隐约可见的、分布均匀、轻微“桔皮”存在。
4.2.6 允许有不影响整体外观的存在。
4.2.7 不允许有易识别的补漆痕存在。
4.2.8 车门底部(图6 B区)外观按C区要求执行,漆膜总厚度≥60um。
4.3 B区色差
4.3.1 漆膜颜色与标准色板一致,不应有目视的差异。
4.3.2 色差目视有争议时,用色差仪测定,漆膜颜色与标准色板的色差△E≦1.0,油漆车身颜色与外饰件的色差△
E≦1.5.
4.4 B区膜厚及测定方法
B区膜厚:电泳底漆20±2um 金属漆总厚度≥90um 素色漆总厚度≥85um
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
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 第一版 生效日期
2012-5-23
4.5 B 区漆膜综合性能见表2:
表2 漆膜综合性能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光泽度 (60度角)≥90
光泽仪测定
硬度 ≥H GB/T 6739-1996中铅笔涂膜硬
度测定法(附录A ) 附着力 0~1级 GB/T 9286-1998中的划格测定
法(附录B ) 耐冲击力
≥30kg.cm
GB/T1732-93 漆膜耐冲击力
测定法(附录C )
4.6 B 区所涂布的焊缝密封胶胶条不能有断裂、气泡,漏涂、漏刮等缺陷,需完全盖住焊缝并且具有整体对称美。
5 C 区划分及要求
5.1 C 区划分
5.1.1 充电孔孔表面、后视镜安装区域和通风盖板安装区域车身表面 线孔表面和电池箱盖表面,见图图7-图9所示红色线框。
图7 C 区 图8 C 区 图9 C 区 5.1.2后背门的表面外露表面,见图10~所示红线区域。
图10 C 区域 标记 处数 更改依据
签字 日期 C 区
C 区
C 区
C 区
C 区
生效日期2012-5-23
5.1.3后背门门框为C区,如图11所示白框线:
C
区
图11 C区域
5.1.4机舱为C区,如图12所示红色线框;
C区
图12 C区域
5.1.5前后保装配区域为C区,如图13~14所示红色线框:
C区
C区
图13 C区域图14C区域
5.1.6 左右B柱、四轮轮罩下部打胶区域、车身轮罩裸露区域、前舱盖部区域、左右门下部、均为C区域。
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