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严格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亚夫的形象特点、修辞手法运用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周亚夫的领导才能、军士们的团结协作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体会人物情感和文章主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背景和主题。《周亚夫军细柳》讲述了周亚夫屯兵细柳,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这篇文章体现了古代将领的优良品质和治军之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周亚夫如何治军、军士们的勇敢表现等,这些都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教师应通过引导讨论、设置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欣赏:识别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美感。
【教学方案】周亚夫军细柳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周亚夫军细柳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周亚夫军细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军细柳”、“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兵”等。
(3)掌握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如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3. 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的文本和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各小组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理解严明的纪律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疏通文意。
2.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学习其忠于职守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理解严明的纪律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古至今,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被人们传颂。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一位将军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去感受他的风采。
(二)文学常识介绍1.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翔实地记录了我国古代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2.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汉代开国元勋周勃的儿子,他的主要成就是帮助汉景帝刘启在短时间内平定了“七国之乱”。
他帮助汉王朝能够在文景时代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有足够的能力和匈奴抗衡。
(三)时代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
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围绕“情操与志趣”这一主题进行设计,选取的诗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名篇。
从主题上来说,这几篇文章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有关。
《<孟子>三章》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愚公移山》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周亚夫军细柳》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
每一篇作品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材料。
《<孟子>三章》以其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对举句,气势非凡;《愚公移山》以寓言的形式讲述“金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故事;《周亚夫军细柳》则在冷静准确的叙述之中暗含褒贬。
学习这几篇课文,有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
《<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此单元的课文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正式学习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敏锐的感知,在细致深入的分析上存在困难。
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疏通文意,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了解,缺少对古文所表达的人物精神及主题的细致分析。
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但是接触文言议论文还是首次。
八年级学生对诗歌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感悟力、鉴赏力。
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和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语言的品味与理解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周亚夫军细柳》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3)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军人英勇善战、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2)周亚夫人物形象的把握;(3)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古代军事制度的了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析关键词句;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情感;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介绍课文作者和创作背景;(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个历史事件?主人公是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情感;(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3)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析关键词句;(2)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知识点;(2)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案:周亚夫军细柳一、教学目标•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掌握周亚夫军细柳的主要特征和生态环境要求•培养学生保护周亚夫军细柳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情况–简介: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种特有的植物,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等地。
–分类:属于军细柳科,为常绿乔木。
–特征:树干高大笔直,叶片狭长呈细柳叶状,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2.周亚夫军细柳的生态环境要求–气候要求:喜高海拔、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和干燥。
–生长环境:适宜在山地、峡谷陡壁等地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周亚夫军细柳的外观特征,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情况:–给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分类和特征。
–强调周亚夫军细柳是中国的珍稀濒危物种,需要我们的保护。
3.探究周亚夫军细柳的生态环境要求:–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喜欢在高海拔、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给学生提供有关周亚夫军细柳生长环境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的适宜环境。
4.总结:–强调保护周亚夫军细柳的重要性,分享相关保护措施和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保护周亚夫军细柳的行动,如宣传、种植等。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周亚夫军细柳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要求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周亚夫军细柳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延伸•邀请专家或志愿者来学校进行周亚夫军细柳的讲座或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周亚夫军细柳的实际行动,如参与植树活动、制作宣传海报等。
六、教学资源•图片资料:周亚夫军细柳的外观特征图片•文字资料: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要求的文字描述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周亚夫军细柳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清晰简明的讲解和引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周亚夫军细柳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3.领会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 风范,理解文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分析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形象,学习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将领,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西汉名将周亚夫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
(板书课题)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 - 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作品简介《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字音。
祝兹侯(zī)棘门(jí)彀弓弩(gòu)曩者(nǎng)被甲(pī)诏将军(zhào)辔(pèi)揖(yī)介胄(zhòu)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周亚夫军细柳》的基本情节、内容、主旨。
2.能够分析小说中角色的性格、命运和形象以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能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理解与感受小说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主旨。
2.教学难点:小说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简单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小说的好奇心,并展示《周亚夫军细柳》的封面、小说名字及作者,介绍小说背景信息和大致情节。
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分析小说中的主旨和深层意义。
2.进行问答互动及小组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小说主人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人物性格和命运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3. 角色扮演1.双人小组合作,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角色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理解。
2.教师提供角色扮演的相关材料,包括角色性格分析和对话剧本。
4. 课文鉴赏1.导入名句,引领学生进入小说世界。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围绕小说人物、事件和主题进行展示、演讲、口述或写作等方面的表达。
5. 课后延伸1.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在家里再阅读一遍小说,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估1.问答互动、小组讨论及课程展示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
2.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物理解能力。
3.课文鉴赏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课后延伸写作评估学生对小说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领悟到人生的诸多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思考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读懂句子、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2.背景资料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
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
本文就是汉文帝犒劳三军的纪实。
3.知识链接《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检查预习(1)重难字祝兹侯(z ī) 棘门(j í) 彀(g òu )弓弩(n ǔ) 按辔徐行(p èi ) 诏(zh ào )揖(y ī) 胄(zh òu ) 轼(sh ì) 曩(n ǎng )(2)通假字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是动词,扶轼)(3)古今异义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臣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例:持节诏将军。
今义:节日、节约。
壁⎩⎪⎨⎪⎧古义:营垒。
例:壁门士吏。
今义:墙、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
请⎩⎪⎨⎪⎧古义:请允许我。
例:请以军礼见。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谢⎩⎪⎨⎪⎧古义:告知。
例:使人称谢。
今义:感谢。
(4)一词多义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名词军霸上驻守,动词上⎩⎪⎨⎪⎧上自劳军皇上至霸上与“霸”相连,地名使⎩⎪⎨⎪⎧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使持节名词,使臣 将⎩⎪⎨⎪⎧诏将军和“军”相连,高级将领其将固可袭将士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诏将军动词,下诏 (5)文言虚词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为⎩⎪⎨⎪⎧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做 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介词,把以备胡连词,来以军礼见介词,用,行(6)词类活用 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守)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7)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②被动句天子为动(“为”表示被动。
)③省略句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上)已而之细柳军”] 三、朗读指导(一)停顿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已而/之/细柳军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入边:侵入边境。
军霸上:驻军霸上。
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
已而:不久。
锐兵刃:文中指刀出鞘。
持满:把弓拉满。
居无何:过了不久。
为动:被感动。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固:必,一定。
2.重点句子翻译(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不久(皇帝的车队)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们都穿着铠甲,兵刃出鞘,张开弓弩,将弓拉满(严阵以待)。
(2)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为第1段。
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为第2段。
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对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第三部分为第3段。
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
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第一处对比: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第二处对比: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第三处对比: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3.为了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征,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并说说这种手法好在哪里?答案示例:侧面描写:文帝在前两位将军处遇到的情况;周亚夫军队的军容;汉文帝的赞叹;群臣的惊叹。
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举止(笔墨较少)。
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过对比衬托更能突出表现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4.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赏析:军门都尉的话从侧面衬托出周亚夫的治军严,“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表现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一谈。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和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文中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通过都尉的话,和霸上、棘门的驻军相比来突出细柳军的严谨。
文章语言简洁,明白晓畅,但是却含义丰富。
文章没有平铺直叙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在特定的氛围中来加以刻画。
如文中“群臣皆惊”一句,一个“惊”字表明群臣惊于周亚夫治军之严,惊于文帝的宽宏大度……种种意味,意蕴深远,值得品味。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这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
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假如有一天你也像周亚夫那样,成了国家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那又该怎么样发扬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呢?答案示例: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
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史学家司马迁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感受到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高贵品质。
历史证明,周亚夫的确是一位“真将军”,周亚夫奉命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因汉军戒备森严,使匈奴引兵退却。
希望我们学习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高贵品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点明背景⎩⎪⎨⎪⎧⎭⎪⎬⎪⎫匈奴背景边关吃紧奉命备战戍边上自劳军对比⎩⎪⎪⎪⎨⎪⎪⎪⎧ 霸上、棘门——长驱直入细柳军⎩⎪⎪⎨⎪⎪⎧ 先驱不得入不闻天子诏天子不得入持节开壁门天子按辔徐行亚夫持兵揖文帝——赞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