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骨SPB
• 右股骨上端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 坏;
• 骨皮质变薄,病变区残留骨小梁,使病 变呈皂泡样改变;
• 无骨膜反应。
MRI表现: •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可能与肿瘤的细胞密度或微血管密度较大有关
),骨内膜侵蚀呈锯齿状 • T2WI呈明显高信号,无瘤周骨髓水肿 • 边界清晰,无骨膜反应;常伴软组织侵犯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残存骨嵴不强化。
(右肩)髓内浆细胞瘤。 建议:
B:CD56(-),CD138(+),CD38(-)、Lambda(-),Kappa(+), Ki-67:(+)约10%。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 SPB
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成熟
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同来源 的浆细胞分泌不同化学结构 和免疫特性的免疫球蛋白;
分椎体压缩; • 伴或不伴椎弓根及附件受累; • MRI信号不一:T1WI信号呈低及
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或混 杂高信号; • 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脊柱SPB
• 病变周围无瘤周骨髓水肿
• 椎间盘无受累,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无狭窄
• 肿块可围绕或半围绕椎管生长,呈“围管征 ”或“袖套征”
织一堆5.0*4.5*0.5cm,质软,鱼肉样。 印象:
(胸10椎体及附件)浆细胞骨髓瘤。 建议:
MUM-1、CD38、CD138、Lambda(弥漫+),Kappa(少数、灶性弱 +),CD3、CD20(-),Ki-67(15-20%+)。
病例回顾——病例2
女,51 岁,右 肩疼痛1 月余。 右肱骨 近端占 位。
• 增强瘤体及脊膜均明显强化,可显示类似脊 膜尾征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浆细胞,通常发生在骨骼系统中。
浆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常常不明显,易被忽视或误诊。
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和MRI影像上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CT影像表现1.平扫特征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平扫上常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多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部分病例可呈轻度不均匀密度。
骨质破坏常呈溶骨性破坏,但也可出现骨质硬化和新骨形成。
在骨骼较扁平的地方,容易继发出现膨胀骨质改变。
2.增强扫描特征增强扫描后,肿块常呈不均匀性中度至重度强化。
由于浆细胞瘤的血供较丰富,可见邻近血管受压移位及向外推移。
二、MRI影像表现1.T1WI表现在T1加权像上,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呈等或低信号。
软组织肿块显示为等信号,非常规则,边缘清晰。
而骨质改变部分呈低信号或等信号,但也有部分表现为稍高信号。
三、CT与MRI影像对比分析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均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侵犯情况。
而在骨质破坏的表现上,CT更加优于MRI。
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对邻近骨骼的破坏程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而在软组织肿块的显示上,MRI则更为优于CT。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内部细节,如囊变、坏死和钙化。
综合应用CT和MRI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进行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诊断注意事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病变混淆。
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临床表现,如患者有无疼痛、肿块、感觉障碍、活动功能受限等表现;二是结合影像学表现,如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和侵犯情况;三是注意与其他骨骼肿瘤和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如骨髓瘤、软骨肉瘤、转移瘤等。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导读: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1材料和方法本组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年龄最小35岁,最大57岁,平均47岁。
病人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损害为主。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行MR平扫,其中2例行MR增强扫描。
MRI扫描使用GE公司Signa 1.5 T和Fonar公司0.3 T磁共振成像系统,SE和FSE脉冲序列,行矢、冠、轴面扫描。
T1加权像TE:16~30 ms,TR:400~600 ms;T2加权像TE:85~100 ms,TR:3500~4500 ms;质子密度像TE:30~60 ms;TR:1500~3000 ms。
扫描层厚为5 mm,层间隙2 mm。
两次采样平均,扫描矩阵256×256。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药后立即行T1加权像增强扫描。
2结果4例脊柱浆细胞瘤中(附表),3例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椎。
肿瘤只累及单个椎体,多沿椎板浸润生长,有2例肿瘤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
本组肿瘤以累及一侧椎体及附件为主(图1~3)。
仅1例肿瘤使椎体完全受累,出现椎体压缩骨折。
附表脊柱浆细胞瘤的MR表现病例部位T1T2增强扫描边缘CT、平片1C3椎骨仅左横突无受累稍高稍高均匀明显清楚C3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2T4锥体左后、棘突、左横突等等均匀轻度清楚胸椎平片正常3T9椎体左侧及左椎体旁低高未做清楚椎体左侧骨质破坏4T6椎管后硬膜外等稍高未做清楚无图1病例1.AT1轴位像示椎弓骨质破坏,椎管内和椎旁可见稍高信号占位,以右侧为著,颈髓受压变形移位。
B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图2病例2.AT1轴位像示肿瘤呈稍高信号,边界尚清楚,主要累及椎弓造成骨质破坏,以左侧为主并浸入椎管,椎体左后方局部受累。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脊柱的椎体和椎弓上。
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CT和MRI来帮助诊断和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本文将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该病。
一、CT影像表现1. 平扫CT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平扫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边界清晰,呈现为圆形或分叶状。
病灶内可以见到点状或条状的骨化灶,呈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像。
肿瘤周围可能伴有不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通常没有明显的骨膜反应。
2.增强CT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增强扫描呈现明显的均匀性强化,强化程度较为显著。
肿瘤周围血管密度较高,增强后可见血管影像的充盈,病灶边界清晰。
二、MRI影像表现1. T1WI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病变边界清晰。
肿瘤内常可见点状或带状低信号的骨组织韧带钙化。
三、CT与MRI对比分析1. 影像显示的优势CT对于显示骨化灶和骨质破坏有很好的表现,对于病变与周围骨组织的关系的分辨率较高。
而MRI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袭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2. 诊断的依据结合CT和MRI的影像表现,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
CT能够对病变的骨质情况、骨化情况有较为清晰的显示,而MRI则能够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情况,对于肿瘤的边界和侵犯范围有更为直观的显示。
在诊断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时,临床医生需要结合CT和MRI的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性质和侵袭范围。
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the spine)是一种罕见的骨骼恶性肿瘤,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引起。
CT和MRI是用于诊断和评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将对该疾病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CT影像表现1. 平扫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平扫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呈偏心性溶骨性改变,可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规则,密度不均匀。
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
骨质破坏区域内可见斑点状、线状高密度影,为新骨形成或出血所致。
2.增强扫描表现增强CT扫描可显示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及血管影的明显强化,同时可见病灶内部的软组织结构和血管影的环形、斑点状强化。
二、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影像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T1加权影像呈等或略低信号,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所见广泛强化区域,表示病灶周围高脂质瘤变和炎症细胞浸润。
三、对比分析从CT和MRI影像表现来看,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均呈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改变和软组织肿块。
在CT上,病灶周围可见斑点状、线状高密度影,而在MRI上,病灶周围可见蜂窝状高信号区,这可能与两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扫描方式有关。
CT和MRI在诊断和评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临床意义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临床上少见,且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骨转移瘤、骨巨细胞瘤等。
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当注意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

( h Fr Te it s
’ H st ^ s o ilfc pa o
,ig  ̄ T a a rf ̄ns fot y l m c o ao i . e/ ̄ A sr t a b cv e o oe l t c i g l r p s ay m fp e M t t vue n osi a a t sn x
累及胸椎 (0 , 例 累及 腰椎 (25 ; 例 侵犯椎体 , 同时侵 犯椎 体及 附件 ; C 5 %)1 1.%)4 4例 ② T表 现 : 体 椎 或/ 附件 虫蚀 样 骨质破 坏 区内见 残余的斑 点状及 线样 骨嵴 (/ )破 坏 区周 围骨皮 质 可发 生 增 生 及 88 ; 硬 化 (/ )肿 瘤在椎 旁及 椎 管 内形 成软 组 织肿 块 (/ )肿 瘤 突破 椎 体 终 板 致 骨 皮 质 断 裂 (/ ) 68 ; 58 ; 48。
R sl ①T e e cs8 tev avrba(75 , ¥ thr i vr b e5 %)n cs a l br eer eut s hm W r 3 ae a crcl et r 3 .%)4c e ato cc eer (0 ad1 ae tu a vr b e e i e e a8 a t a m t a (25 ; ae ecoc rba d ae ec ahvrba da l t oe② C ais tnT e e s u 1 .%)4css nr h e ere 4cs8 nr c t re fie bn ; Tm n et o :hr w r r i . a vt n a o ee a f a n i d f a i e e ed ay p e ndl e n e i cei vr b e n  ̄ l e o ̄(/ )C rcl oe ct ̄ pr a a dse l da i a b y r tnl l o o eer d l db ss ;o ̄a bn c lye l i a l・ l n r o cs snf ta a t a o m h ps n c r i 68 ;u o f m dpr eer adir pn ftsem s(/ )Tm r rk tmi l l e f eer aeer- o s / )T m ro e aa rba n n a i s t su a 58 ;u o oee n a vr b em d t s( r vt l ts a o i l s b r a pto t a oi cl oeb kn4 8 . o c s n a bn r e (/ C n l i wh nd eer s ni C a eefl i ni sr i aybn r tnl o uo e 1 vr b lei Thst s oo n f d g: s ul oyc s i #c e t al o n h lw gi n e d l e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刘德浩;郁万江【摘要】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24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发病部位:脊柱10例(胸椎2例、腰椎4例、骶椎4例),扁骨10例(髂骨4例、耻骨3例、肩胛骨3例),长骨4例(肱骨2例、股骨2例).X线和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程度差异较大,内见粗糙或细小骨性间隔、如皂泡或蜂窝状,未见骨膜反应.脊椎和扁骨病灶突破骨包壳形成软组织肿物.长骨病灶3例局限于髓腔内,1例突破骨皮质.MRI可清楚显示病灶侵犯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情况,但信号表现不一.结论 SPB、尤其是分化差的SPB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CT和MR联合应用是目前SPB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SPB). Methods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24 patients with SPB confirmed with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ingle lesion, located in the spine (n=10, including 2 thoracic vertebrae, 4 lumbar vertebrae and 4 sacral vertebrae) , in flat bones (n=10, including 4 iliac bones, 3 pubic symphysis and 3 scapula ) or in long bones (n=4, including 2 humeri and 2 femur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X-ray and CT appeared as swelling dissolved osseous bone destruc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with visible rough or small bony septum such as soap bubble or honeycomb without obvious periosteal reaction. Lesions of spin and flat bone broke bone cladding, forming soft tissue tumor. Long bone lesions were limited in the medullary cavity in 3 patients, and breakthrough ofcortical bone was noticed in 1 patient. The bone marrow and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invasion were displayed clearly by MRI, but the signals of lesions were various. Conclusion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SPB, especially of those with low differentiation are often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of CT and MR is the best imaging inspection for SPB at present.【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12【总页数】4页(P869-872)【关键词】浆细胞瘤;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刘德浩;郁万江【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738.1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是少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好发于中轴骨[1],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诊断

万方数据生堡丝挝堂盘查垫!Q生!旦筮坚鲞筮!期垦垡翌!墅堂堂:』出垫!Q:!吐竺,堡垒!・777・图1.2L1椎板及部分椎体的浆细胞骨髓瘤。
cT平扫示椎板及部分椎体呈成骨性破坏,伴有钙化形成(图1)。
镜下可见浆细胞瘤的淀粉样物质、钙盐沉积,其同有散在少数肿瘤性浆细胞(图2。
HE×lo)图3CT横断面骨窗示L4榷体呈溶骨性破坏,部分破坏区内呈弧形压迹圈4。
5Gd-DTPA增强MRI横断面示罚椎体肿瘤明显强化且包绕并压迫脊髓,脊膜同步强化(箭)坏区内出现弧形压迹,呈较厚的残存骨嵴,这种表现提示该病灶生长速度较慢以及低侵袭性;2例呈蜂窝状骨质破坏,则提示该病慢性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本组这2种不同的骨质破坏表现提出该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快可慢。
Zazpe等口1报道孤立浆细胞骨髓瘤均形成软组织肿块是继骨破坏之外的第2个较为典型表现,本组11例病灶均形成软组织肿块且病灶边缘不清。
影像学上,袖套征是圆细胞肿瘤的特点,本组所有病灶均破坏椎体后方,侵及椎管且沿脊膜生长并压迫脊髓,其中3例呈四周压迫脊髓并形成袖套征。
MRI可敏感地发现骨质破坏,在显示肿瘤形态、浸润范围及骨质破坏优于CT和x线,甚至x线阴性时MRI已有显示。
本组脊柱SPB的MIu信号表现出多样化,T。
WI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信号较混杂,多为高或等信号混杂,说明T:WI对病灶的显示较为敏感,但是这些表现均无特征性,依靠MRI信号变化难以定性诊断浆细胞瘤。
MRI增强扫描有时可提供重要信息,本组7例病灶在MRI增强后脊膜强化形似类脊膜尾征,从浆细胞组织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形成脊膜侵犯,但这种改变是否有助于定性诊断尚待研究。
发生在椎骨的SPB应与血管瘤、脊柱结核、巨细胞瘤和转移瘤鉴别。
血管瘤具有栅栏状骨小梁表现,MRT。
WI可呈高信号;脊椎结核表现为相邻椎间盘破坏,并形成椎旁脓肿;巨细胞瘤多为偏心性膨胀性;脊柱转移性肿瘤常累及多个椎骨,常累及椎弓根,一般鉴别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发表时间:2015-10-16T14:15:12.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洪力刘涛
[导读] 潍坊市潍坊中医院放射科山东潍坊 MR组织分辨率较高,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明显优势,有助于疾病的定性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依据。
赵洪力刘涛
(潍坊市潍坊中医院放射科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8例。
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2例,7例累及椎体及附件,5例椎体出现压缩骨折,病灶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形成,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周围无明显骨髓水肿信号,硬脊膜局限性受压3例,1例环状压迫硬脊膜。
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关键词】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23-02
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分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SPB)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EMP),是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SPB较为少见,最常累及脊柱,尤以胸椎多见[1],目前多认为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不同,约2/3的SPB患者可进展为MM[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脊柱SPB的MRI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本组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9岁,中位年龄53岁。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病变相应部位疼痛,2例伴发下肢无力。
化验室检查均属正常范围。
经病理证实均为浆细胞瘤。
采用GE3.0T超导磁共振行轴位及矢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R600ms,TE15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TR4200ms,TE112ms),脂肪抑制快速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TR3800ms,TE110ms)。
增强扫描采用静脉团注Gd-DTPA后行T1WI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
2.诊断标准[3]
①病变局限于一个或两个脊椎范围;②临床与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病变;③病理学诊断符合浆细胞瘤形态和表型;④骨髓穿刺浆细胞<10%;⑤无贫血、高血钙及肾脏受累证据。
3.结果
8例患者病变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2例,1例病变局限于椎体,7例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5例椎体见压缩骨折,病灶均有骨质破坏及范围不一软组织肿块形成,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周围未见明显骨髓水肿信号。
MR清晰显示病变与脊髓关系,硬脊膜局限性受压3例,1例呈环状压迫硬脊膜。
4.讨论
4.1 临床特征与MR表现 SPB是一种少见肿瘤,来源于骨髓造血组织,约占浆细胞源性肿瘤的5%~10%。
好发年龄40-60岁,比多发性骨髓瘤年轻十岁左右[4],好发于脊柱,以胸椎多见,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Mendenhall认为有明显进展的脊柱SPB约2~4 年可发展为MM。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相应部位局部疼痛。
4.2 MRI表现 MR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对于病变的范围,内部成分,周围结构改变显示较佳。
总结本组病例的MR表现,并结合国内外SPB的MRI特征的相关报道,认为SPB有以下MR特征:①骨质破坏,局限于一个或两个椎体,边界欠清晰,周围无骨髓水肿;②软组织肿块形成,本组病例均形成软组织肿块,信号可均匀或不均,明显强化,Zazpe等报道SPB均形成软组织肿块,是继骨质破坏之后的第二个典型表现;③伴或不伴椎弓根受累,本组病例7例累及附件,考虑进展期椎弓根及附件黄骨髓转换为红骨髓,容易受累及;④椎间盘一般不受累及,信号正常。
SPB信号各异,T1WI均为低、等信号,T2WI信号不一,可能原因:①不同年龄骨髓信号差异较大;②病变可能处于不同的进展期;③信号特点可能与残余组织的比例有关。
4.3鉴别诊断①单发椎体结核:临床多有低毒感染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等,典型病灶内可见沙砾样死骨,多累及椎间盘,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形成;②骨巨细胞瘤:膨胀性、偏心性骨质破坏,可呈皂泡样改变,边界清晰无硬化;③淋巴瘤:骨质破坏多样,软组织肿块于椎管内围绕硬膜上下生长,明显大于椎体累及范围;④转移瘤:一般有原发病史,多累及椎弓根。
综上所述,脊柱SPB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组织分辨率较高,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明显优势,有助于疾病的定性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陶军华,曹和涛.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1):95-97,120.
[2]Dagan R,Morris CG,Kirwan J,et al.Solitary plasmacytoma.Am J Clin Oncol,2009,32(6):612-617.
[3]Alexiou C,Kau RJ.Extreamdullary plasmacytoma:tumor occurrence and therapeuic concepts[J].Cancer,1999,85:2305-2314
[4]Dimopoulos MA,Moulopoulos LA,Maniatis A,et al.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and asymptomatie muhiple myeloma [J].Blood,2000,96:2037-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