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

合集下载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说教材《只有一个地球》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和蔼、半径、资源”等词语。

2.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

4.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

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对⾯地对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讲述的⼀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编整理了⼈教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灯光各位评委、各位⽼师:⼤家好!我说课的题⽬是《灯光》。

我说课的内容可分为这样五个环节:说教材→说教学⽬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灯光》是⼈教版六年制⼩学语⽂第⼗⼆册第⼀组的⼀篇课⽂。

本组课⽂⼤多以⾰命故事为题材,学习这些⽂章,可使学⽣受到⾰命传统教育和美好情感的熏陶。

《灯光》是⼀篇回忆性⽂章。

主体部分通过回忆,歌颂了⾰命先烈为理想⽽献⾝的⾰命精神,说明今天幸福⽣活的来之不易。

课⽂内容通俗易懂,饱含深情,是对学⽣进⾏热爱祖国、热爱⽣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得到有的放⽮,收到理想的效果。

接下来我说⼀下教学⽬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标及重、难点现在的学⽣⽣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来⾃⽗母亲⼈和祖国⼤家庭等各个⽅⾯的关爱,战争、牺牲,这些对他们来说已显得⽐较陌⽣。

基于学⽣的这种情况,依据教材特点,我为本课拟定的教学⽬标及重、难点是:1、学习本课⽣字新词,理解课⽂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读出对⾰命先烈的敬仰之情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珍惜今天的幸福⽣活,努⼒学习,回报祖国(这⼀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能正确的运⽤⼀套合理的教学⽅法,是实现这些⽬标的关键,接下来我说⼀下教法及学法:三、说教法及学法1、教法依据本课⽬标要求,从学⽣实际出发,我采⽤“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进⾏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采⽤不同的点拨⽅法,使学⽣能围绕中⼼问题发表⾃⼰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从⽽激发学⽣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法⽐教给学⽣知识更重要。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案设计目录第一组21 山中访友22* 山雨(无)73 草虫的村落74* 索溪峪的“野”(无)11 第二组115 詹天佑116 怀念母亲167* 彩色的翅膀(无)228* 中华少年(无)22 第三组229 穷人2210 别饿坏了那匹马2411 唯一的听众28 12* 用心灵去倾听(无)32 第四组3213、只有一个地球32 14* 大瀑布的葬礼(无)3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316* 青山不老(无)35 第五组3517 少年闰土35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019* 一面(无)4320* 有的人(无)43 第六组43诗海拾贝43诗经?采薇(节选)(无)43 春夜喜雨(无)4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无)44 天净沙?秋44 天上的街市(无)45 白桦(无)45与诗同行(无)45 我们去看海(无)45 致老鼠(无)45爸爸的鼾声45给诗加“腰”(无)45诗中的“秋”(无)45第七组4521 老人与海鸥4522* 跑进家来的松鼠(无)4923 最后一头战象4924* 金色的脚印词语盘点(无)52第八组5225 伯牙绝弦5226 月光曲5727* 蒙娜丽莎之约()6028* 我的舞台无(无)60六年级上册第一组1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成长》中的第二篇课文,名为《夏季的成长》。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夏季四个月的亲身体验,通过描绘夏季的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示了夏季的成长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要词语的意思。

- 掌握夏季各个月份的名称及其特点。

* 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和听说能力。

-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夏季的美好。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夏季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夏季各个月份的名称及其特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要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本、图片、多媒体设备等。

* 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课文,呈现夏季的图片和音乐,引发学生对夏季的回忆和体验。

2. 介绍课文《夏季的成长》的标题和大意,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每个月份的描写,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的意思。

4. 配合图片和幻灯片展示夏季各个月份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5. 进行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合作讨论,让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夏季的体验和感受。

7. 整理研究成果,学生展示自己在夏季中的成长和变化,提高表达能力。

8. 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夏季的美好,并鼓励他们在成长中不断前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对夏季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讨论和展示,增加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度更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夏季的成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搭建学习支架提升阅读能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

我说课内容的主题是:搭建学习支架,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我将从“多元视角解教材”、“三维考量定目标”、“五大板块展流程”和“板书设计练精华”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元视角解教材1.单元视角:《青山不老》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义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一共编排的四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优美生动,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方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风沙漫天的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类。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要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句的阅读策略感受奇迹的伟大,再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和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最后让学生发现“事例+观点”这一表达方式。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感悟,进行学法的迁移,升华情感。

二、三维考量定目标基于以上对课标、文本、学情的全方位分析,特制定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深入感悟老人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抓住关键句,联系老人的事例,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竹节人》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竹节人》人教(部编版)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如“竹节人,是用竹篾制成的玩偶,却有着丰富的生命力。”
4.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5.创意写作:激发学生想象,以《竹节人》为灵感,创作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一个传统玩具的文章。
二、核心素养目标
-例如,理解“丰富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形容竹节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赞誉。
-文化内涵的挖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可能难以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出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传承的意义。
-创意写作的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叙述技巧进行创意写作时,可能遇到构思和表达上的困难。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竹节人》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竹节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及创意写作。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篾”、“挫”、“妄”等。
-例如:“篾”一词在文中指代用竹子剖成的细条,学生需理解其在制作竹节人过程中的作用。
-句子解析: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竹节人,是用竹篾制成的玩偶,却有着丰富的生命力。”
-学生需通过句子理解竹节人的特点和作者对它的情感。
-文化背景:理解课文背后的民间文化,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生需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它在民间玩具中的地位。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竹节人相关的文化话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季的成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夏季的成长》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阅读文章,通过描写夏季大自然的景象和万物的生长变化,向学生展示了夏季的美好与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夏季大自然的景象,如阳光明媚、花草茂盛等。

2. 掌握夏季各种生物的生长特点和变化。

3. 研究常见夏季景色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夏季景色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理解夏季各种生物的生长特点和变化。

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本《夏季的成长》。

2.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3. 图片、实物和录音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一张夏季大自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夏季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夏季的特点和景象。

第二步:阅读理解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针对课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解释和示范。

第三步:互动探究1. 让学生观察夏季的植物和昆虫。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互动交流夏季生物的生长特点和变化。

3.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总结。

第四步:拓展延伸1. 给学生展示一些和夏季有关的图片或录音,并引导他们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描述。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检查他们对夏季成长的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image-url)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夏季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在课前的导入环节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学生对夏季景象的描述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应多安排练习机会,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