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诗歌中重章叠句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 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 3 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教学安排 : 一课时群文阅读篇目:(一)《关雎》《子衿》(二)《只爱一点点》李敖(三)《感谢》汪国真(四)《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学过程:一、导入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二、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2)自读,找出诗歌中的语言特色(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用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用四、总结、归纳五、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群文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篇目重章叠句表达效果《子衿》青青子⋯⋯.,悠悠回环复沓,清晰明我⋯⋯。
重章叠句的诗歌例子

重章叠句的诗歌例子以下是 8 条关于重章叠句的诗歌例子:1. “弯弯的月亮挂天上呀,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哟。
每晚我都看着那月亮呀,心里充满了幻想呢。
” 运用:就像《诗经》里很多重复吟唱来表达情感的诗篇一样。
2. “太阳出来红彤彤哇,太阳照耀暖烘烘哟。
天天都盼太阳升起来哇,生活有它才光明哟。
” 运用:这和古代那些反复咏叹自然景象的诗歌有没有相似之处呢?3. “小小的花儿真美丽呀,小小的花儿香喷喷哟。
每次经过那片花海呀,心情怎能不愉悦呢。
” 运用:和重章叠句的古代民歌是不是感觉很像呀!4. “高高的山峰耸云霄呀,高高的山峰多雄伟哟。
总是梦想能登上山顶呀,去看那壮丽的风景哟。
” 运用:很多经典诗歌不也是这样不断重复强化情感吗?5. “悠悠的白云飘呀飘呀,悠悠的白云变呀变哟。
看着那白云自由飘荡呀,我的思绪也跟着飞哟。
” 运用:这不就如同重章叠句的乐府诗般有韵味吗?6. “甜甜的笑容在脸上呀,甜甜的笑容好迷人哟。
看到那笑容就很开心呀,世界都变得美好啦哟。
” 运用:像不像古代那些通过重复来强调美好情感的诗句呢?7. “哗哗的流水声不停呀,哗哗的流水清又清哟。
沿着那河流一直走呀,能否走到梦的远方哟。
” 运用:古代许多诗歌不也是这样靠着重复让情感更深刻吗?8. “闪闪的星星亮晶晶呀,闪闪的星星数不清哟。
每晚对着星星许愿呀,梦想总有一天会成真哟。
” 运用:这不就是重章叠句诗歌魅力的体现嘛!我的观点结论:重章叠句在诗歌中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情感表达得更加浓烈,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真的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手法呀!。
诗经重章叠句体裁

诗经重章叠句体裁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含义而广为人知。
而其中的“重章叠句体裁”更是诗经的一大特色,这种体裁使得诗经的意境更加深远,表达更加丰富。
“重章叠句体裁”是指在一篇诗歌中,通过将某个章节的内容重复出现在后续章节中,以增强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这种体裁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有力地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诗经中的《卫风·青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诗中描述了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被嫉妒她的人陷害的故事。
诗的开头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两句短小而有力的句子,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动荡和矛盾。
接着,这两句在诗的后续章节中不断重复出现,以强化情感的表达。
这种重复的句子,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加强表达力的作用。
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也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女之间的复杂感情纠葛。
诗的开头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两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使读者迅速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
而后面的章节中,这两句又不断出现,以强化情感的表达。
通过重复出现的句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内心的困惑和纠结。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体裁”不仅仅是为了增强情感表达,更是为了凸显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重复的句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这种体裁还能够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更加享受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体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既能够通过重复句子的方式增强情感表达,又能够凸显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这种体裁的运用,使诗经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体裁”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坻(Chí )荇菜(xì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运用重章叠句的现代诗歌

运用重章叠句的现代诗歌
重章叠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通过反复重复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形成一种简短而有力的诗歌语言,有时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依然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被许多诗人和评论家广泛运用。
重章叠句可以带来一种明显的节奏感,使诗歌行文更加流畅,而且在一些短小精悍的诗歌中,重复的词语或短语还可以突出表达主题或情感,增加诗歌的韵味。
例如,美国诗人詹姆斯·韦尔登的诗歌《一切为了爱情》:
一切为了爱情,
我愿意付出所有,
甚至我的生命。
一切为了爱情,
我愿意跨越时空,
甚至永生。
在这首诗中,诗人重复使用了“一切为了爱情”这个短语,表达出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这种重复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而且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重章叠句还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优美。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秋天的颂歌》:
秋天是和解的季节,
那些疲惫不堪的日子,
现在都过去了,
留下我一个安宁的下午。
秋风送来了知识的恩惠,
它的声音是那么清新,
像一片叶子在风中,
我听到了秋天的颂歌。
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了一系列重复的词语,如“和解的季节”和“秋天的颂歌”,以及重复的短语“知识”和“恩惠”。
这些重复不仅使诗歌更加优美,而且也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重章叠句也可以在现代诗歌中起到突出表达的作用。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强调表达内容,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重章叠句定义与作用

重章叠句定义与作用
1.定义: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诗歌的上下句或者上下段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2.作用:
A重章叠句的运用题具有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意境,强化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1. 嘿,你知道吗,诗经中的重章叠句那可是超级有特点的呀!就像《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断重复,一下就记住了。
这重章叠句的作用可大啦,它就像给文字施了魔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呀,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贼带劲!2. 哇塞,诗经里的重章叠句真的很有意思呢!你看《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重复出现,多有趣呀!这重章叠句就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不断回荡在我们心中,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浓郁深刻呀,难道不是吗?3. 哎呀呀,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真的太特别啦!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不断的重复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呀!它让诗歌的韵味更加悠长,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呀!4. 嘿,诗经的重章叠句可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呢!比如说《桃夭》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样重复多妙呀!它就好像是诗歌的灵魂,让诗歌更加生动活泼,把那种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呀,你说是不是很厉害呢?5. 哇哦,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真的好独特呀!就拿《式微》来说,“式微式微,胡不归”重复出现,真的太绝了!这重章叠句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让诗歌的魅力大增呀,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6. 嘿嘿,诗经里的重章叠句那可是有大作用的哟!看《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重复,多有力量!这重章叠句仿佛是一把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情绪感受深刻呀,你感觉到了吗?7. 呀,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真是很特别啊!像《采薇》里面“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种重复真有趣呢!这重章叠句就像一阵温暖的风,轻轻地拂过我们的心田,让诗歌充满了感染力呀,真的很棒对不对?8. 哇呀,诗经的重章叠句真是厉害得很呢!以《黍离》为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不断重复,好震撼啊!这重章叠句就像是一条纽带,紧紧地把我们和诗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呀,让人惊叹不已呀!9. 诗经里的重章叠句就是这么神奇且不可或缺呀!它用独特的方式呈现诗歌的美,让我们对诗经爱得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重章叠句运用的好,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味,可以说是重章叠
句运用的典范。
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苏阳的专辑《贤良》中有一首《凤凰》,“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
”四句歌词,配上苏阳带有极其落魄气质的嗓音反复吟唱,很悲凉,当时就听得我心都碎了。
不断重复的形式,让人想到歌词中那只围绕着牡丹f飞来飞去找不到方向的凤凰,最后,我分不清那旋来旋去,旋去旋来的,究竟是音乐,是歌词,还是凤凰……只感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苏阳《凤
凰》一曲,无疑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作品中,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而在《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举一个《诗经》中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
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
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
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参考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
”(《〈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四言诗衰微后,这种形式也被捐弃,只能偶一见之。
倒是在现代诗歌中,又常看到这种情况,例如上面提到的苏阳的歌曲《凤凰》。
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之理。
下面再看一下重章叠句的手法在李敖的一首现代诗中的运用: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这首诗中,每一节都以“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开头,结尾的也都采用“别人……,我……”的句式,重章叠句的运用成功地增强了节奏,成为统一诗章的基本手段。
在这些诗节微小的变化中,诗歌的感染力悄悄地经历了一种从积聚到散发的过程,第一节“海深”与“浅”的对比,用抽象的该念对比说明怎样就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这时候读者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还是不了然的,第二节同样用“天长”和“短”这样抽象的概念来对比说明,到了这里,读者越发不明了,本来解释事物的时候,是用具体来说明抽象的,结果被李大师越说越懵了,海深虽然不是每个人可以切身感受,但至少还了解一点,“天长”?谁知道啊?读者心中的悬念愈发强烈了。
第三节中,诗人急转直下,用了一个极其常见的,具体的日常动作的对比去说明,这种动作,人人都可感受,这时读者才有了恍然的感觉。
诗歌采取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在反复吟唱中蕴藏变化,形式的整齐与内容的差异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