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重章叠句
诗经句式特点

诗经句式特点
《诗经》的句式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缓。
2、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周南·苤菅》等诗歌中,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3、叠句的使用:在《诗经》中,有许多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
4、语言灵活多变:《诗经》的句式特点灵活多变,如对比句、设问句、排比句、陈述句、描写句等都有使用。
总之,《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静女重章叠句的诗句

静女重章叠句的诗句
《静女》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和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这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
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
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是《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莒》(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作者已经不可考),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三千多前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立体地再现了先秦先民们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的源头;它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诗经》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现在我们以《蒹葭》为例,谈谈《诗经》的在结构上的独特形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⒅。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
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诵读该诗,我们不仅会沉浸在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的意境中,而且我们还会惊叹于它独特的结构,全诗虽然有三章,但是每章只换几个字:蒹葭:苍苍—萋萋—采采(色彩)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形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地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溯游从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方位)蒹葭的这种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诗经》的在结构上的独特形式——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例子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例子
1. 《芣苢》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哎呀,这重复的句子就像我们不停地念叨喜欢的东西一样,充满欢喜!
2. 《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哇塞,这不断出现的“关关雎鸠”不就像我们对美好爱情的一次次向往嘛!
3. 《蒹葭》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看,这相似的语句不就如同我们对心中那个人的不停追寻吗?
4. 《采薇》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不就是战士们对家乡像唠叨一样的思念吗?多真切啊!
5. 《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重章叠句就像我们为新娘子唱出的欢快赞歌呀!
6. 《式微》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反复说着,好像在急切地呼唤呢,让人感受到那份焦急。
7. 《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重复多有节奏感,就像我们和好朋友热情互动一样!
8. 《无衣》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多激昂的语句重复呀,就好像战士们的誓言一遍遍地回响!
9. 《黍离》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这相似的表达就像心中那挥之不去的忧愁啊!
我的观点结论: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真是太有魅力啦,让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和生活呢!。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哎呀,妈妈,你看我这件衣服好不好看呀?”我兴奋地在镜子前转着圈,向妈妈展示着我刚穿上的新衣服。
妈妈笑着说:“好看好看,我家宝贝穿什么都好看。
”
我开心极了,穿着新衣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哼起了歌。
就在这时,爸爸走了进来,看到我这副模样,笑着说:“哟,这是要出去表演呀?”
“哼,才不是呢!”我朝爸爸做了个鬼脸。
这就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啦,充满了快乐和温馨。
说到诗经呀,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诗经里也有很多重复的句子呢,这就叫重章叠句。
这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可厉害啦!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不断重复,就好像在我们耳边一直回响一样,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这不就跟我喜欢反复唱一首歌一样嘛,唱着唱着就记住啦!重章叠句不就像是音乐里的重复旋律,超级带感呀!它能让诗歌变得更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哎呀,这多有意思呀!这就好像我们玩游戏,一遍又一遍地玩,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乐趣呢。
诗经里的重章叠句不也是这样嘛,每次读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美。
它让诗歌的情感更加浓郁,就像我对新衣服的喜爱一样浓烈。
它能把诗人的情感一遍又一遍地传递给我们,让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那种情感。
这难道不神奇吗?
我觉得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啦!重章叠句让这些古老的诗歌变得鲜活起来,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们真应该好好去欣赏和感受诗经的魅力呀!。
诗经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诗经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诗经里超有趣的重章叠唱艺术手法。
你知道吗?诗经里好多诗都用了这一招,就像唱歌一样,反复唱着相似的旋律,可好听啦!比如说《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一句式不断重复,感觉就像一群姑娘们在欢快地边采野菜边唱歌。
这种重章叠唱啊,可不是随便乱叠的。
它让诗歌的节奏特别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我们走路时踩着有规律的鼓点,那叫一个带劲!而且呀,每一次重复,情感就加深一层。
好比你对一个人说“我爱你”,说一次可能还不够,多说几次,那爱就更浓啦!再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反复吟唱,让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呼之欲出。
每次读,都能感受到那种热烈和执着。
诗经里的重章叠唱,还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些诗。
就像一首熟悉的儿歌,听过几遍就会唱了。
是不是很神奇呀?呢,诗经的重章叠唱艺术手法,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魅力!稿子二:嗨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诗经里的重章叠唱。
你想啊,诗经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
这重章叠唱就像是宝贝上闪闪发光的宝石。
比如说《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重复的句子,就像不断在你耳边回响的美妙音符。
它让整首诗的韵律美极了,就像一条欢快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歌。
而且呀,通过不断地重复,把新娘子的美和对她的祝福说得明明白白。
还有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每一次的重复,都让那种追寻心上人的急切和迷茫更加强烈。
这种手法就好像是在跟你强调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一遍不够,得多说几遍,才能让你深深地记住。
诗经里的重章叠唱,真的是太妙啦!它让那些古老的情感和故事,穿越了千年,依然能打动我们的心。
蒹葭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蒹葭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做“重章叠句”,它是指在诗歌中出现多次相同的章节和句式,以达到表达深刻、情感强烈的效果。
其中,《离骚》中的“蒹葭”一章,就是典型的重章叠句的表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蒹葭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一、渲染情感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在《离骚》中,蒹葭的出现,意味着作者的心境已经到达了极点。
蒹葭一章有七个段落,其中每个段落都有相同的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种重复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突出蒹葭的形象,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以及对逝去爱情的不舍和思念。
二、强化主题重章叠句还能够强化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更加鲜明。
在《离骚》中,蒹葭一章的主题是爱情的痛苦和失落。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反复地描述蒹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不舍。
蒹葭的形象是作者内心痛苦的化身,也是主题的象征。
通过重复的句式和章节,作者让主题更加深刻、更加鲜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三、突出节奏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还能够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在《离骚》中,蒹葭一章的每个段落都有相同的句式和韵律。
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种重复的句式和韵律,让整个蒹葭一章显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四、增强记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还能够增强读者对诗歌的记忆。
在《离骚》中,蒹葭一章的句式和章节都是相同的。
这种重复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记住整个蒹葭一章。
而记忆深刻的诗歌,往往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更加喜欢和欣赏。
总之,重章叠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诗歌更加深刻、更加鲜明、更加优美。
在《离骚》中,蒹葭一章的重章叠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主题,还突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了读者对诗歌的记忆。
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也是现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
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3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
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
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群文阅读篇目:
(一)《关雎》《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
二、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
(2)自读,找出诗歌中的语言特色
(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用
四、总结、归纳
五、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群文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七、课堂小练笔
尝试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仿写或创作几句诗歌,课堂展示
八、结束语: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爱情的萌动。
真正懂得美、懂得爱,获得幸福的人生。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表达效果(作用 下两中学:赖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