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初读感知
1、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积累生字
雎(jū)鸠 窈窕(yǎo tiǎo) 参差(cēn chī)
寤寐(wùmèi)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huí)
水中沚(zhǐ) 末晞(xī) 湄(méi)
3、诗中的男子如此热恋着梦中的女孩,但他却并没有奋起直追,你怎么理解呢?
明确:一是因为交通不便:“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一是那个时代的人应该没有现人的开放与执着。
4、诗中使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反复吟唱追求姑娘的难度,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点拨:使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反复吟唱,既突出了小伙子追求女子的难度之高,又表现了他内容因追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把握诗歌形象。
概括段意.
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理解。
象征手法的运用。
品味意象。
重点情节的探讨.
理解“重章叠句”。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品味诗歌主题思想。
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23年高考语文考教结合:诗歌比较阅读之教材复习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选必上+中+下)

2023年高考语文考教结合:诗歌比较阅读之教材复习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选必上+中+下)

选择性必修上、中册诗歌《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

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

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

我愿与你一同前进!【情感】①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②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③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手法】①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

②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一问一答,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③“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19《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二、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小雅·采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小雅·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gǔ)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原文翻译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诗经》知识点归纳

《诗经》知识点归纳

关雎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译第一章: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手法和孔子眼中的《诗经》
一、《诗经》中的手法与章法
1、赋比兴
传统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现代解释:赋就是铺陈叙述;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兴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因此一般笼统称为“比兴”。

示例:
赋——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比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手法效果:
赋:铺陈直叙,淋漓尽致,加强语势,产生一气贯注的气势。

比兴: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2、重章叠句
定义: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示例:
《采薇》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手法效果:
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情感的抒发在回旋中有递进,更充分地抒发情怀;
突出主题。

3、叠字
举例:《氓》:泣涕涟涟;淇水汤汤;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采薇》:忧心烈烈;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效果:增加了音乐美。

强化描写,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强化抒情,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

二、孔子评《诗经》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4、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对曰:“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季氏
5、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泰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