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沓叠句反复

合集下载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是《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莒》(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作者已经不可考),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三千多前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立体地再现了先秦先民们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的源头;它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诗经》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现在我们以《蒹葭》为例,谈谈《诗经》的在结构上的独特形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⒅。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

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诵读该诗,我们不仅会沉浸在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的意境中,而且我们还会惊叹于它独特的结构,全诗虽然有三章,但是每章只换几个字:蒹葭:苍苍—萋萋—采采(色彩)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形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地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溯游从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方位)蒹葭的这种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诗经》的在结构上的独特形式——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蒹葭中的爱情观

蒹葭中的爱情观

蒹葭中的爱情观《蒹葭》它是具有审美观的音乐美与爱情美,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也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憧憬与遐想。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篇章相同结构的重复,这种重复可以说结构完全相同,更替的只是其中一两个字,这样写是采用复沓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

至于写作手法,表现在“赋、比、兴”和“连章叠句”等手法的运用,而其中最具特点也是对后市诗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起兴的运用,这样可以避免突兀的缺点,具有东方文雅迂回的特质。

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

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

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

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先秦作品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是《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莒》(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作者已经不可考),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以《周南·芣莒》为例,可以看出其艺术特色:
《周南·芣莒》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课堂展示
结束语:
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 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 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 爱情的萌动。真正懂得美、懂得爱, 获得幸福的人生。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 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的深远意境?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回环复沓,清晰明快,朗 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女子等待心上人的焦急, 烦闷,无限的思慕之情。
两组反义词,对比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 反复吟唱,蕴藏感情变化
爱一点点…… 含蓄、委婉,意蕴深远。
《感谢》
我原想……你却 给了我……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赏析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赏析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赏析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重章叠唱反复咏,应该是《诗经》形式上最大的美感。

其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诗经》中的复叠,或复沓,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结构和意义递进。

如其中的招牌诗作《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诗经》的这种音乐特征。

【叠字】叠字也叫作重言。

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成为双音词。

《诗经》中的重言数不胜数,但大致可分为描摹声音、描绘色彩、描述景物和描画情态几类。

其中的拟声,可归为“天籁”和“人籁”两种类别。

“天籁”是模仿自然的声音。

如《郑风•有女同车》中“佩玉将将”,“将将”即“锵锵”,是金玉发出的声音。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又如《郑风•风雨》中“鸡鸣喈喈”“鸡鸣胶胶”,是拟鸡叫之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齐风•载驱》中“载驱薄薄”的“薄薄”是马蹄声,《唐风•鸨羽》中“肃肃鸨羽”的“肃肃”是鸟振羽之声,《秦风•黄鸟》中“交交黄鸟”的“交交”是鸟叫声。

不仅《国风》,《小雅》中也如此。

如《彤弓之什•庭燎》中的“鸾声将将”“鸾声”,是有节奏的铃声。

《桑扈之什•青蝇》中的“营营青蝇”,又出现了青蝇嗡嗡的响声。

这些自然界的声响和谐而有韵味。

它们生动、细致而又形象地描摹了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

《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

《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诗经》中的复沓或以摹声,或以状物,或以渲染气氛增加情韵。

在一目了然的单纯之美的后面,含蕴了挹之不尽的深厚之美,典型地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中复沓手法的妙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咏三叹回环往复是重章复沓形式的抒情特点,它能以平和的方式来抒发平和的情感,达到委婉含蓄而又能充分抒情的效果。

《诗经》的这种抒情方式给后来的文人尤其是像李白一类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常常是和风细雨般缓缓湿润慢慢渗透读者心田,它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是平静湖面上荡漾着的微波,也能泛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层层涟漪,甚至久久不能散去。

重章复沓,一咏三叹,能够起到感情强调的效果,使感情的表达更深切更悠远。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它的美形象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与邪恶抗争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或对甜美爱情的讴歌,它的美还表现在章节的重复叠用上,复沓手法的妙用使这部不朽的作品更是美不胜收。

从历史上考察,复沓的艺术形式是原始文化逐步积淀下来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之初的原始人的呼声。

《诗经》时代的人们之所以要大量运用这种委婉平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与传统文化形成中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

从《诗经》的时代现实考察,它是现实文化建设的需要,周代的礼乐文化建设需要有能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复沓的艺术形式适应了这一需要,而周代古朴的农耕文明又为这种艺术形式提供了社会生活源泉。

所谓复沓,简而言之,就是重章叠唱。

诸如《芣苢》中的“采采芣苢”,《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等等。

这些诗歌不仅给人端庄、整饬,而又舒缓悠扬的感觉,而且运用了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来强化读者思维、加强读者印象、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

木兰诗句子赏析

木兰诗句子赏析

木兰诗句子赏析木兰诗句子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那么要怎么进行句子赏析呢?小编整理了《木兰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的学习和记诵有帮助。

《木兰诗》文章句子赏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修辞: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

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

顶真,又称“联珠”。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沓叠句反复:三者的区别:

1,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

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2,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叠句:

在一定间隔(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chorus)。

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三,复沓:

复沓,又叫复唱,语出:《庄子·田子方》,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四,反复:

反复(fǎn fù),汉语词语。

是指重复、来回。

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