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2017-2019年陕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特岗】2017-2019年江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一、单选题1.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它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是属于无机化合物 B .一个蔗糖分子由45个原子构成 C .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2.用158g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前后固体物质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5:79,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 .8g B .16g C .32g D .4g3.下列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所选试剂及操作A 除去2CO 中的HCl 气体 先通过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除去KCl 溶液中少量24K SO 加入适量的()32Ba NO 溶液过滤C 鉴别3CaCO 、NaCl 和NaOH 固体 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D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 .AB .BC .CD .D4.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铁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B .N 点表示的溶液pH =7C .P 点和N 点表示的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相同D .从M 点到N 点溶液质量增加30g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B .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C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D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 和Cu 7.下列除杂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8.由Na 2CO 3和CaCO 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 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D.都能确定9.三个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运动B.乙加入烧碱溶液后盖上瓶盖,振荡后塑料瓶变瘪,可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C.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D.丙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玻璃管下方的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10.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017-2019年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陕西)

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 相当于B 不低于C 略高于D 略低于解析: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因此,本题选B。
2.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 )。
A.听觉控制B.视觉控制C.触觉控制D.动觉控制解析:【答案】B。
解析:操作模仿阶段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3.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 )。
A.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等B.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等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解析:选C【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规定的,是最大的概念,排除A和D。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即课程的预期效果,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由教师制定的,属于四个层次中最小的概念,所以此题选C。
4.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
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
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的规律。
”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做到( )。
A.团结协作,互帮互助B.严谨治学,探索规律C.为人师表,举止文明D.依法执教,规范言行解析:【答案】B。
解析:“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2017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试题

2017 特岗教师化学试题6.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
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 .单质溴B .单质镁C .食盐D .烧碱7. 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 .淀粉B .蚕丝 C .纤维素 D .油脂 8.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
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A .陶瓷B .漂白粉C .水晶D .大理石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24 He 原子核内含有 4 个质子B . 32S 与 33S 是同种核素C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系物D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10.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Mg 2+、 NH4 +、 HCO 3— 、 OH —B . Na + 、 AlO 2— 、 CO 32— 、OH —C .Ca 2+、 Fe 2+、 H + 、NO 3—D .Fe 3+、 K +、 SCN —、SO 42— 11. 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 .C60B .C6H6C . KFD .NaOH12.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C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瓶中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 CO2 和SO2B . SO 2 通入 BaCl 2 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C . SO 2 通入 Ba ( NO 3) 2 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D .因 SO 2 具有漂白性故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14. 对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 2+ 3H2 2NH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增大 N 2 的浓度可以使 H 2 的转化率达到 100%D .达到化学平衡时, N 2、 H2、 NH 3 的浓度均保持不变1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H2 ↑ A .钠和水反应: Na+2H 2O = Na+2OHB .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8H+ +2NO 3 - = 3Cu 2++2NO ↑+4H 2O C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 -Na 2O2+2H 2O = 2Na+2OH +H 2↑D .向 Al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 3++ 3OH -=Al(OH)3↓16. 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是指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C.若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 .H 2与 Cl 2的反应过程中,分子转化为原子时吸收能量,原子转化为分子时放出能量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B.酸性:乙酸>碳酸>苯酚D.石油的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混合物18. 下列实验装置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蒸馏装置 C .烧瓶内的溶液变为蓝色-1 盐酸 D .探究NaHCO 3 的热稳定性B .配制 150 mL 0.10 mol L ·19. 高铁酸钾( K 2 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力推)

2016-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2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本卷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一、单选题1.将10g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共生成4.4g二氧化碳B.煅烧越充分消耗盐酸越少C.煅烧后固体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D.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中无固体残留【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CaCO3 CaO+C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 4.4g二氧化碳, A正确;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所以生成的氯化钙始终是相等,消耗盐酸相等,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中无固体残留B错误;D正确;反应前固体是碳酸钙,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钙,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考点:盐的化学性质2.现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2.4g,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100g,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116g,则该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6%B.85.7%C.87.5%D.71.4%【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因为参加反应的是混合物中的氧化铜,得到滤液116g,所以氧化铜的质量是116克-100克=16克,所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克×16/80×100%=3.2克,所以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4克-3.2克)/22.4×100%=85.7%。
故选B.考点:元素的质量3.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AB.BC.CD.D【参考答案】BA、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冒气泡的现象;厨房洗涤剂显碱性,与石灰石不反应;两种物质溶于水都无明显的放热现象;B、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硝酸铵会生成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不能;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硫酸钾无明显现象; C、苏打是碳酸钠和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水,都能溶解;加入稀HCl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纺织品无明显差异,抽丝灼烧,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最新2019年陕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鸡蛋、水果属于蛋白质B.生铁、塑料属于合成材料C.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D.液态氧、水属于氧化物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值为44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3.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B物质一定是酸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4.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M N yA 水浓硫酸溶液的温度B 水碳酸钠溶液的pHC 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硫酸铜溶液铝粉溶液质量A.A B.B C.C D.D5.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单质B.乙一定是化合物C.丙可能是水D.丁可能是铜6.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强烈推荐)

2016-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2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本卷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一、单选题1.孔雀石[化学式:Cu2(OH)2CO3]是一种古老的玉料,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用作装饰的孔雀石又被称为“翡翠蓝宝”和“蓝玉髓”。
下列有关孔雀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B.其分子由碳、氢、氧、铜原子构成C.铜元素显+1价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参考答案】B【解析】【详解】A. 孔雀石[化学式:Cu2(OH)2CO3],含有碳、氢、氧、铜元素,属于无机物,说法错误;B. 孔雀石分子由碳、氢、氧、铜原子构成,说法正确;C. Cu2(OH)2C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设铜元素⨯⨯,x=+2,故铜元素显+2价,说法错误;化合价为x,则2x+(-2+1)2+(+4)+(-23)=0⨯⨯,其中铜元素的质量D. 碳、氢、氧、铜元素质量比为12:2:(165):(642)=12:2:80:128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故选:B。
2.实验室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32g,使之与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0.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5%B.42.8%C.62%D.45.2%【参考答案】B【解析】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为:400g×14.6%×=56.8g;依据氯元素守恒,则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70.5g﹣56.8g=13.7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8%;故答案: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守恒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3.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
【真题】2019年陕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一、单选题1.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2.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0g 碳酸钙,若使天平最终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加入下列A.5.6g铁粉 B.5.6g氧化钙 C.10.6g碳酸钠 D.10g 碳酸钾3.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溶于适量水,过滤C 鉴别Fe2(SO4)3、NaOH、NaNO3、HCl四种溶液不另加试剂,仅用组内物质鉴别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 a>b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 > cD.在t1℃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的电解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6.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精品)

2016-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2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本卷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一、单选题1.将m1g碳与m2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至常温,若此时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是纯净物,则m1:m2不可能是A.1:1B.1:2C.3:4D.3:8【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当m(C)/m(O)=3/4时二者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m(C)/m(O)=3/8时,二者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满足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是纯净物,容器中剩余碳单质可以,但不能剩余氧气;故m(C)/m(O)要大于3/4;故答案选择B考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计算2.有一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取该混合物16g,进行充分..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200g盐酸中氯元素质量= 200g×7.3%×(35.5/36.5×100%)=14.2g,则氯化钙质量=14.2g/(71/111×100%)=22.2g,所以氯化钙中钙元素质量=22.2g-14.2g=8g。
则则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8g/16g×100%=50% 。
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石蕊、HCl、K2SO4、NaOHB.H2SO4、FeCl3、NaOH、NaClC.NaCl、Ba(OH)2、Na2CO3、Na2SO4D.K2SO4、Na2CO3、BaCl2、HCl【参考答案】C【详解】A、紫色的是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硫酸钾,不符合题意;B、黄色的是氯化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红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硫酸,剩下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C、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能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氢氧化钡,能产生一次沉淀的是硫酸钠和碳酸钠,无法继续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钠,符合题意;D、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能产生一次沉淀的是硫酸钾,能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能产生一次沉淀、一次气泡的是碳酸钠,能产生一次气泡的是盐酸,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 100mL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 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设计了下面甲、乙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甲:如图对铜片 A 的系列变化进行了探究实验; 乙:用如图装置做 CO 还原 Fe2O3 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 置得到的 CO 中混有杂质 CO2 和 H2O)。 (说明: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CuSO4 溶液为蓝色溶液。)
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1
A.有机化合物:蛋白质、酒精、无机盐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钾、硝酸钾
C.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棉花
D.金属材料:生铁、塑钢、铝合金
2.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盐酸,天
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 10g 碳酸钙,若使天平最终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加入下列
11.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 6.6gCO2 与一定量的 Na2O2 固体充分反 应后,气体变为 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8g 气体全部是 O2 B.3.8g 气体通过足量 NaOH 溶液后,气体减少 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 Na2CO3 的质量为 15.9g 12.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 3.0g 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
烧,并将生成物先后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确保被充分吸收,测得浓硫酸增重
3.6g。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碱石灰增重质量为 6.6g
B.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 1.4g
C.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9:2
D.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分子数之比为 1:1
13.下列离子组合能在 pH=12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
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
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 2016-2019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 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 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 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 时有效复习的目的。2020 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
3
C.碱溶液的 pH>7,因此测得某溶液的 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NaOH 溶液中 OH﹣能与酸反应,因此 KOH 溶液中的 OH﹣也能与酸反应 7.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CO、CO2、NH3、HCl、H2 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将这些气体依次 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 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 CuO(变红) 和无水 CuSO4(变蓝)时,则可断定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 A.CO、H2O、H2 B.HCl、CO2、H2 C.HCl、CO、H2O D.CO、NH3、H2 8.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试剂名称和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空气中灼烧 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 中
A.A
B.B
C.C
D.D
15.“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酿酒
B.淘米C.洗菜D. Nhomakorabea米二、实验题
16.为了鉴别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学生甲选用了一种指示剂,学生乙选用了一种酸溶液,学生丙选用了一种含钾元素的盐溶
A.5.6g 铁粉
B.5.6g 氧化钙
C.10.6g 碳酸钠
D.10g 碳酸钾
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K+、Cu2+、SO42﹣、Cl﹣
B.K+、Na+、NO3﹣、Cl﹣
C.CO32﹣、H+、Na+、Cl﹣
D.Ba2+、Cl﹣、Na+、SO42﹣
14.实验室区分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A
B
C
D
4
区分的物 硬水和蒸馏水
质 方案一 煮沸 方案二 肥皂水
二氧化碳和空 食醋和酒精
气
闻气味
品尝
澄清的石灰水 点燃
对于甲、乙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中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 CuO 且方法 1 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乙实验中 CO 还原 Fe2O3 反应类型则不是置换反应 B.甲实验中方法 2 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乙实验现是 B 装置 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 中溶液变浑浊 C.乙实验若没有 A 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该实验从环境保护角度 考虑,可在装置 C 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D.甲实验中若方法 1、方法 2 均完全反应,则铜片 A、B、C 的质量相等;乙实验中准备好 后,先点燃 B 处酒精喷灯,后通入 CO。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银也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A.
B.
C.
D.
9.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这位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10.经测定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 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B.该样品可能是纯净物
C.该样品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70.0% D.该样品可能混入了碳酸氢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