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双高”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第5期2023年10月No.5Oct.2023上海教育评估研究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基金项目:202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双高’院校办学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WZYGJzd202102);2022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温台地区为例”(22wsk585)。
收稿日期:2023-05-13,修回日期:2023-06-05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双高”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卢跃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贸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为了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双高计划”院校纷纷实施绩效评价管理,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然需求。
基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参考《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提供的政策性绩效指标框架,构建了包含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以及管理与执行指标在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提出应健全上下贯通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科学设置各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持续监测和利用院校绩效评价结果以及进一步完善院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配套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G71,G40-0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80(2023)05-0038-06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LU Yueru(School of Digital Economy &Trade ,Wenzhou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0)Abstract :The “double high ”institution is transforming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internal development.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Based on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ferring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framework provided by the Provisional Measures f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includes output indexes ,efficiency indexes ,satisfaction indexes ,as well as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indexes.In addition ,suggestions are made such as establish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onnect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scientifically setting the weigh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at all levels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and utilizing the result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s for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Double high plan;Performance evaluation2023年10月在历经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的建设后,“双高计划”的实施标志着高职院校从单纯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质量发展新阶段。
【考点背诵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
国务院2019年1月24日印发(国发〔2019〕4号)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
一、总体要求的要点
1.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二、总体目标的要点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三个转变】
1.办学格局:政府举办为主→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
2.办学追求:规模扩张→提高质量;
3.办学模式: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点鲜明。
三、具体指标的要点
1.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2.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3.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4.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5.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6.“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四、具体措施的要点(从七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
1. 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1)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苏锡常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的实践成效、现实挑战与应对方略

2020年9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颁布《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1],将苏锡常都市圈列为首个部省创建职教发展高地城市群试点,旨在推进该区域先行先试,成为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目标的先行者。
2022年10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试先行、率先突破、示范引领,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2]。
苏锡常都市圈具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路的实践基础。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苏锡常相关衍生政策和职校数据文本分析及职教人士访谈等,试图呈现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的实施成效,深入分析打造“升级版”职教高地的现实挑战,以期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新模式探索提供优化策略,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地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路。
一、苏锡常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的实践成效在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政策红利下,苏锡常职教全领域、多层面、多层次、多主体发力,构筑成一张省部高位推进谋划、地方政府主动作为、职业院校苏锡常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的实践成效、现实挑战与应对方略◎徐文峰,沈琳摘 要:苏锡常都市圈具备开展部省职教改革的实践基础。
在利好政策环境下,职教区域一体化发展整体行动自觉得到激发,职教参与主体多元,协同成效明显,职教体系创新贯通,院校标杆态势彰显。
但对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仍面临职教高地改革探索回应政策导向有待增强、职教一体化态势有待整合聚力凝推、财政撬动和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等现实挑战。
为此,苏锡常都市圈要立足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等目标,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从宏观层面优化政策实践取向、完善考核机制;从中观层面锚定优化高地建设目标、构建多元主体;从微观层面推动职业院校对标找遵循、主动提档升级,协力打造职教高地发展新样态。
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统计平台指标体系

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统计平台指标体系近年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快速发展,我国许多机构特别是广大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培训交流、合作研究等不同形式与外方机构进行了项目合作,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汇集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的信息和有关数据,加强对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的规划和统筹协调,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织开发了“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统计平台”(以下简称“统计平台”),并从2014年起,对全国的中外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进行统计。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统计平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统计范围“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统计平台”以每个自然年为单位,统计中国教育机构同外方机构合作开展的职业教育层次的相关项目情况。
统计范围包括省市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和职业院校组织和参与的相关合作交流项目。
省市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统称为综合项目,院校组织或参与的项目分为中外合作办学和其他合作交流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指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高职、中职学历或非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对外合作其他项目指学习交流、培训进修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品牌产品等方面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外方机构指国外的院校、学会协会、企业、基金会等组织,不含港澳台地区。
图1为项目统计范围。
图1:项目统计范围二、指标确立的原则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省市间、院校间及外方机构间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三、指标体系分解1.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本单位主办的项目,填写《省市综合项目信息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的要点1、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3、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二总体目标的要点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1、办学格局:政府举办为主→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2、办学追求:规模扩张→提高质量;3、办学模式: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点鲜明。
三具体指标的要点1、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2、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3、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4、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四具体措施的要点1、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①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④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①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③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④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3、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①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③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④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多元办学格局①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②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5、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①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②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6、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治理督导评价①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②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7、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①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②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及指标-专业建设

2.0
3-3-3社会组织评价
2.0
3-4服务企业
3-4-1职业培训
1.5
3-4-2技术服务
1.0
项目学校复核评审指标体系(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值
教育
教学
(25)
4-1德育工作
4-1-l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2.0
4-1-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2.0
4-1-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确关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申报书》表2-2
操作建议
同2-2-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2-2-4实训开出率
分值3.0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学校实习(实训)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考核严谨,②实习(实训)开出率(K)95%以上。
标准:A:突出、K=100%,c:较突出95%≤K<100%:
说明
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利用率高效益好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显著,为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应备材料
5.0
2-2-2校内外实训基地
2.0
2-2-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2.0
2-2-4实训开出率
3.0
2-3教师队伍
2-3-1教师数与生师比
2.0
2-3-2 “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2.0
2-3-3学历与职称
2.0
2—4数字化校园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1-1 办学方向1 1-1-2 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学1-2-1 政策与法规执行1-2 办学行为1-2-2 纪律与行为规范校1-3-1 领导结构与素质管1-3 领导班子1-3-2 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理1-4-1 制度建设与落实1-4 规范管理1-4-2 质量管理与监控2-1-1 占地面积与使用2-1 校园建设2-1-2 建筑面积与使用2-2-1 实训设备与总值 2 2-2-2 校内外实训基地2-2 设备与实训基2-2-3 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2-2-4 实训管理及实训开出率础2-3-1 教师数与生师比条2-3 教师队伍2-3-2 企业兼职与双师型件2-3-3 学历与职称2-4-1 校园网2-4 数字化校园2-4-2 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2-4-3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3-1-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3-1 合作机制3-1-2 订单培养 3 3-1-3 集团化办学校3-2-1 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3-2 顶岗实习3-2-2 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企3-3-1 能工巧匠任教合3-3 社会参与3-3-2 企业专家参与作3-3-3 社会组织评价3-4-1 职业培训3-4 服务企业3-4-2 技术服务4 4-1-1 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教4-1 德育工作4-1-2 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育4-1-3 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教4-2-1 专业建设机制4-2 专业建设4-2-2 示范专业建设学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3 模式创新4-3-2 教学模式改革4-3-3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4-4-1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4-4 课程改革4-4-2 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4-5 教师队伍建设4-5-1 教师培养培训4-5-2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5-1 办学规模与学生5-1-1 学历教育人数就业情况5-1-2 就业情况办学5-2-1 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效益5-2 社会贡献与声誉5-2-2 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内涵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标准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湖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11.22•【字号】湖教职成〔2021〕117号•【施行日期】2021.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湖教职成〔2021〕117号各区县教育局,市属中职学校:现将《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州市教育局2021年11月22日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湖州“4210”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水平推进人才强市、创新强市建设,根据《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湖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以来,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需要,我市以实施“中职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内涵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学校、梯次推进的校企合作、多种模式的职业培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文化引领下的职教发展等鲜明特色,现代学徒制、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已成为湖州职教的品牌,在省内外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累计9次荣获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和省级学习型城市全覆盖。
2020年,全市14所中职学校在校生达3.4万人,输送毕业生1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培训8万余人次,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虽然湖州中职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湖州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专业结构和建设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还不够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跟不上产业升级需求;特色品牌不够凸显,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参与职业培训的能力不足、机制不顺,技术服务能力弱,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