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研究课 溶液的配制及稀释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化学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实验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一、实验目的:1、熟悉溶液浓度的计算并掌握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台秤、100ml量筒、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0ml吸量管)、100ml烧杯、50ml烧杯、500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毛刷、蒸馏水、浓盐酸(37%,比重12)、固体NaOH、固体NaCl、95%酒精。
三、实验内容:在配制溶液时,根据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溶质如果是不含结晶水的纯物质,则计算比较简单。
如果是含有结晶水的纯物质,计算时一定要把结晶水计算在内,或把结晶水处理为一个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1、一定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质量浓度是指1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在配制此溶液时,如需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质量浓度已知,就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克数。
然后用台秤称出所需克数的溶质,再将溶质溶解并加水至需要的体积。
如用已知质量的溶质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溶液,则须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然后按上述方法配制溶液。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在配制此种溶液时,首先要根据所需浓度和配制体积,正确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包括结晶水),再通过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3、溶液的稀释:在溶液稀释时需掌握的一个原则是: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量不变。
根据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与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利用稀释公式C1V1=C2V2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浓溶液所需体积并量出,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稀溶液的体积。
四、注意事项:1、在配制溶液时,根据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溶质如果不含结晶水的纯物质,则计算比较简单。
如果是含有结晶水的物质,计算时一定要把结晶水计算在内。
2、浓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过程中注意切勿将浓盐酸滴到手或衣服中。
化学实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实验研究

化学实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实验研究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
通过调整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间的比例,可以调节溶液的浓度。
本文将探讨溶液浓度和稀释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关系,掌握溶液浓度和稀释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体积占总溶液质量或体积的比例。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2. 溶液的稀释溶液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来降低浓度,这个过程称为稀释。
在稀释中,溶液的总质量或体积保持不变,只是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减少。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氯化钠(NaCl)固体- 蒸馏水2. 仪器- 量筒- 空气冷凝器- 搅拌棒- 烧杯- 称量瓶- 镊子- 显微镜-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仪器:将仪器用蒸馏水和洗涤剂清洗干净。
- 准备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得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2. 实验一:浓度的测定- 取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称重并记录质量。
- 用量筒测量溶液的体积,并记录。
- 将溶液倒入一个烧杯中。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烧杯,然后将烧杯与溶液放入天平上,并记录烧杯与溶液的质量。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3. 实验二:稀释的操作- 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并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
- 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溶液。
- 将溶液倒入一个烧杯中,并用显微镜观察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烧杯,然后将烧杯与溶液放入天平上,并记录烧杯与溶液的质量。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出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误差和影响浓度的因素。
2. 实验二的结果-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
试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一、实验目标1.学会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稀释。
2.学会固体试剂的正确取用和液体试剂的正确倾倒。
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等仪器。
二、实验原理1.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L溶液中所含的溶质B的质量(m B)称为物质B n B的质量浓度。
根据PB = V计算需要多少克溶质。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再将溶质溶解后加蒸馏水到需要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2 .溶液的稀释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有:C i X V i = C2 X V2 (稀释公式)。
利用稀释公式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到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1)使用稀释公式时,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
当表示方法不同p P *0时,通过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换算公式C B=-或C B B换算成同种溶液M B M B浓度的表示方法;②溶液体积的单位要相同。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三、实验仪器、试剂及其他1.仪器10 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1000ml烧杯,试剂瓶,药匙,试管刷,托盘天平。
2.试剂浓硫酸(讥=0.98 ,p=1.84 g L-1)3.其他NaCI固体,惦=0.95的酒精。
四、实验内容1.1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1)计算出配制100g生理盐水需要NaCI多少克?(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I的质量。
(3)将NaCI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100ml量筒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一并倒入量筒里(定量转移)。
(5)往量筒中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混合均匀即可。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2.用市售的浓硫酸(3B =0.98 ,p=1.84 g L-1)配制 3 mol L-1H2SO4 溶液50ml(1)计算配制溶液50ml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2)用干燥的1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硫酸,慢慢加入到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定量转移至100ml的量筒中。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可均匀混合的物质。
在实验室中,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是非常常见的实验操作。
稀释是指将浓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按比例调配,使得溶液变得更加稀薄。
配制则是根据所需的浓度和容量,调配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溶液。
稀释的原理是根据溶液的浓度、体积和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稀释的公式可以表示为:C1V1= C2V2。
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来设计稀释方案。
实际进行稀释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好所需的稀释溶液容器,如烧杯、量筒等。
2. 根据所需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3. 使用量筒或溶液容器准确地称取所需的溶剂。
4. 将称取好的溶剂倒入稀释溶液容器中。
5. 慢慢地加入所需的溶质到溶剂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6. 容器表面如有气泡,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除去。
7. 最后用溶剂再稀释到所需的体积,再次充分搅拌均匀。
配制溶液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实验的需求和要求来设计配制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需溶质的浓度,然后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接下来,根据计算结果来准备溶质和溶剂,并将其加入配制容器中。
最后,搅拌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并测定溶液的浓度和 pH 值等性质,以确保达到实验要求。
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体积应按照所需比例准确称取。
2. 在配制时要注意溶剂的纯净度,以免污染溶液。
3. 配制溶液的容器要干净、无杂质,并在配制前进行清洗和烘干。
4. 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
总结起来,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
稀释是将浓溶液稀释为所需浓度的操作,可以通过稀释公式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量。
配制则是根据实验需求和要求,准确称取溶质和溶剂,并将其混合均匀,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溶液。
溶液稀释步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液稀释是指将高浓度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溶剂,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
根据稀释公式:C1V1 = C2V2,其中C1、V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V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容量瓶(100mL、250mL)、移液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电子天平、pH计等。
2. 试剂: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稀释溶液的体积根据实验需求,计算出所需稀释溶液的体积。
例如,将20%的硫酸溶液稀释至5%,需要计算稀释后的体积。
2. 准备所需试剂根据计算结果,准备好所需试剂。
将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配制稀释溶液(1)将计算好的浓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
(3)向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边加边搅拌,直至接近刻度线。
(4)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4. 检测稀释溶液浓度使用pH计检测稀释溶液的浓度,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浓溶液浓度、体积、稀释后的体积等数据。
2. 计算稀释溶液的实际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溶液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了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了数据分析能力。
4.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借鉴。
七、实验结论1. 溶液稀释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对于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实验,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溶液配制稀释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与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溶液的配制是指根据实验需要,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稀释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遵循以下原理:1. 物质的量守恒: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在配制与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和V1为原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为新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电子天平、蒸馏水。
2. 试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需要,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称量: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
3. 溶解(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移液:使用移液管将溶解好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注意使用玻璃棒引流。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
6. 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8. 稀释:将配制好的溶液取出一定体积,加入适量蒸馏水,重复步骤5~7,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配制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溶液稀释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3. 分析与讨论:(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饱和和稀释》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饱和和稀释》一、引言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研究对象,了解溶解过程以及溶液饱和和稀释的原理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化学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液的饱和和稀释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并通过稀释方法定量调整溶液浓度。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溶解过程的基本规律;2. 学会制备具有特定浓度的饱和溶液;3. 掌握采用稀释法调整溶液浓度的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科学精神。
三、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容量瓶、滴管、试剂瓶等;2. 实验试剂:氯化钠固体、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初步判断氯化钠在20摄氏度下是否可以完全溶解于蒸馏水中。
首先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样品,加入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蒸馏水并搅拌,直至溶解停止。
观察溶液的状态和试剂是否有残留。
2. 制备1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
按照一定比例称取氯化钠固体样品,并倒入容量瓶中。
然后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固体,直至溶解停止并达到刻度线位置。
3. 使用稀释法制备5%、2%和1%的稀溶液。
取制备好的10%饱和氯化钠溶液,依次向不同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所需体积的蒸馏水。
在每次加入后轻轻摇动瓶子,确保充分混合并使浓度均匀。
4. 对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物理性质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将制备好的5%,2%,1%三组样品放置于实验台上,在光线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观察其颜色、透明度或者浑浊程度等物理特征,并记录所得结果。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避免污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观察结果根据实验步骤,通过制备1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并使用稀释法制备了5%,2%,1%三组稀溶液。
在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我们发现:(此处应具体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颜色、透明度、浑浊度等方面的变化,并列举实际观察数据)2. 结果分析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降低,溶液颜色变淡、透明度增加以及浑浊程度减弱。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引言: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状态,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并且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各种化学实验。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常用的溶液分析方法。
一、溶液的配制:1.质量配制法:根据所需溶质质量和溶液的浓度,称取溶质,并加入少量溶剂进行溶解,然后再加入足量的溶剂至所需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溶质的配制。
2.体积配制法:根据所需溶质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先将溶质称取至容量瓶中,然后加入少量溶剂进行溶解,最后加入足量的溶剂至刻度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的配制。
3.定容配制法:将一定体积的溶液配制至所需浓度。
首先称取所需溶质质量,并加入足量溶剂溶解,然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溶剂至刻度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的配制。
4.稀释法:将浓溶液稀释为所需浓度的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较小体积的溶液,然后将其加入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溶液的分析:1.pH值的测定:测定溶液的pH值可以用来判断其酸碱性。
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玻色法、玻尔视域法等。
2.浓度的测定:常见的溶液浓度测定方法有重量法、体积法、比色法和化学分析法等。
其中,常用的浓度测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3.离子浓度的测定:常见的离子浓度测定方法有电导法、滴定法、复合电极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其中,电导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离子浓度测定方法。
4.溶液中其中一种特定物质的测定:比如溶解度的测定、吸收测定、荧光测定等。
这些测定方法主要应用光谱仪器进行测量。
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内研究课执教张育芳
课题:溶液的配制及稀释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的配制操作步骤。
(2)掌握加水稀释的计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
(2)通过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2、溶液的稀释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氯化钠、水、空的试剂瓶。
教学过程:
复习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引入讲解: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农业上选种。
如何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归纳总结:
1、溶液配制的步骤:
(1)计算:计算所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及溶剂的体积。
(2)称量和量取: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量取所需溶剂的体积。
(3)溶解:把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2、配制溶液所需的仪器: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时: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溶质、溶剂都是深液体时: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四、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稠粥加水时米的量不变。
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是如何变化的?
结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学生做投影上的练习:
(投影)练习:
1、800毫升98%、密度为1.84克/毫升的硫酸溶液,若将其稀释成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2、实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毫升的浓硫酸溶液配制2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浓硫酸溶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对于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结论]在计算中要把握:
(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条原则。
(2)对于涉及到体积计算的题,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将体积转化为质量。
将学生做的投影中的练习题答案投影在投影上
(目的:通过练习,及时让学生掌握所得出的结论。
)
讲解:
例:把80克98%的浓硫酸和70克30%的稀硫酸溶液混合。
求: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前:Array
混合后:
解:设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80克×98% + 70克×30% = 150克×X
X = 66.2 %
答: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6.2 %。
讨论: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溶液的稀释过程?
[总结]稀释公式: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 + 稀溶液质量×稀溶液% = 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
学生做巩固练习:
(投影)练习:
1、实验室需要配制20%的硫酸溶液60克,求: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克/毫升的浓硫酸多少升?
2、实验室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30克/毫升的硫酸溶液200毫升,
求: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毫升的浓硫酸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克/毫升的稀硫酸溶液各多少升?
(目的: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开拓学生的思维。
)
总结:溶液的配制及溶液的稀释有关计算
作业:课后作业3、4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溶液的配制及稀释
三、溶液的配制
1、溶液配制的步骤:
(1)计算:计算所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及溶剂的体积。
(2)称量和量取: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量取所需溶剂的体积。
(3)溶解:把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2、配制溶液所需的仪器: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时: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溶质、溶剂都是深液体时: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四、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注意:
(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条原则。
(2)对于涉及到体积计算的题,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将体积转化为质量。
(3)稀释公式: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 + 稀溶液质量×稀溶液% = 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
例:把80克98%的浓硫酸和70克30%的稀硫酸溶液混合。
求: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前:Array
混合后:
解:设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80克×98% + 70克×30% = 150克×X
X = 66.2 %
答: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