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王朝里的将军 边塞诗鉴赏训练

合集下载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高考复习唐诗王朝里的将军——边塞诗鉴赏训练

高考复习唐诗王朝里的将军——边塞诗鉴赏训练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 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 宏愿。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三: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 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 是感慨而不哀伤。
怎样去挖掘诗中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 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 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练习四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 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 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 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 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1)这这首诗歌的首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诗句,请简要叙述。

(3分)答:。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

参考答案:联想(想象、虚写)三四句虚写景,由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

(6分)古从军行①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 “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边塞征战诗的内容:1、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事:民族交往,边关战事2、人:(1)统治者:穷兵黩武(2)将士:军旅艰苦;久戍边关,思乡念亲;记现实战事,以身报国或反战情绪。

(3)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闺怨思念。

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1、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单调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5、反映连年征战对百姓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讽刺痛恨骄横无能的将军。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征战诗常用的技巧: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象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唐)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70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这首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一、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四、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边疆风光、抒发将士戍边情怀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边塞诗鉴赏试题的分析及答案示例:一、填空题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包括唐代的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高适、岑参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的_______。

答案:《出塞》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烽火、狼烟、戍楼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从军行》B. 《塞下曲》C. 《春望》答案:C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江南水乡B. 边塞风光C. 宫廷生活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边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象;其次,它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再次,边塞诗中常常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边塞诗的语言风格通常雄浑、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凉州词》通过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坚守的情感,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四、赏析题阅读王昌龄的《出塞》,并回答问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辽阔意境。

通过“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戍边将士长期征战、远离家乡的同情。

2. 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他以勇猛善战著称,被称为“飞将军”。

在诗中,李广象征着英勇的将领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勇将镇守,敌人就无法越过边疆的坚定信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 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 基调如何?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 是感慨而不哀伤。
怎样去挖掘诗中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 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 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边塞诗歌中的用典: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顾。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唐代边塞诗人凝聚着浓重的汉代情结, 在诗中呼唤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 马援、窦宪等人。显出他们浓郁的历史 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由今而思古, 怀古以讽今,从而体现边塞诗深邃的历 史内涵,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呈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练习四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 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 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 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 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 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 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 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 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唐诗王朝里的将军—
边塞诗鉴赏训练
边塞诗歌鉴要决:
第一把钥匙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 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第三把钥匙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 争场面的描写。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一:
与时代相和相应,跃马扬鞭赴边塞,反 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建功的雄心。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的《杂诗》
练习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主人公 怎样的复杂心情?”
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 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 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顾。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银山碛西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二: 反映唐代军中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写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 怨恨。 写对边塞壮阔风景的赞叹……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已亥岁感事》
“一切军事角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 撼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变得严重 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 最终的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 而是文化的。”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汉代将军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境界?
李广厚遇士兵,深受士兵爱戴。‚广之将兵,乏绝
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不尝食。 ‛ 霍去病发出‚匈奴不死,无以家为也‛ 的豪迈之声。 班超投笔从戎,为国戍边,立功西域,令人肃然 起敬。 耿恭在西域的壮举,令《后汉书》作者范晔‚喟然 不觉涕之无从‛。 马援认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言行真不愧为万世 楷模。
练习一: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 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 宏愿。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三: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 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