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一·文字

合集下载

通论-第三讲古代汉语通论之文字(一)

通论-第三讲古代汉语通论之文字(一)

战国文字-总说
相传为周宣王太 籀 文: 史籀(zhò 所作, 保 u) 形体多重叠。 籀文系统的秦地 石鼓文: 文字,唐初出土。 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使用的
大篆
战国文 字的两 大系统
持 传 统
古文
文字,习惯称为 “六国古 文” 。
变 异 较 大
返回本章目录
(三)六國古文
• 六國古文指戰國時代東土地區齊、燕、 趙、韓、魏、楚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 但這幷不是六國統一使用的文字。 • 六国古文以孔子壁中古文为代表,还 • 包括兵器、陶器、竹简、缯帛上的文字。 • 六國古文在形體上的特點:一是各國文 字异形,六國文字各有特點,字形結構 也幷非全部相同;二是俗體的流行。
普通读物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胡双宝《汉字史话》 左民安《汉字例话》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 林西莉《汉字王国》 李乐毅《汉字形体演变五百例》
第三讲
文字(一)
一、漢字的起源
結繩說 《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 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也提出“及神農氏 結繩爲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黃 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 异也,初造書契。” 《虞鄭九家易》中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 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繩之多 少,隨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記號說
• 西安半坡遗址、青海省樂都縣柳灣遺址、 山東省章丘縣子崖遺址
圖畫說
隨著這種記事圖畫的多次使用,這 種記事圖畫就被賦予固定的意義,即形 義關係固定下來,圖畫逐步具有了圖畫 文字的性質,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才 發展成殷墟甲骨文這樣成熟的表詞文字 階段。
二、漢字的性質
•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是寫漢語詞的,也 就是說漢字是爲漢語中的詞而造的,詞 是具有音、義兩個要素的。 •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古籍校注和训诂专书 (3)第三章文字 (10)第四章音韵 (13)第五章天文和历法 (19)*本文档的材料是在选取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内容的基础上,参以其它教材的相关内容,综合编辑而成。

本文材料作为《古代汉语》课程的通论内容是不完整的,更为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中华书局出版。

第一章绪论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主要包括文言和古白话两种形式。

文言是以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既包括先秦时期的文献语言,也包括后来历代作家摹仿的作品语言。

白话是魏晋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一种书面语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也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

古代汉语是研习古代经典的工具课,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研习古代经典创造条件。

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通常分为文选和通论两个部分,其中通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语法:分实词、虚词、句子三大部分内容。

2、文字:包括文字的产生、流变及文字的结构,还包括古人对于汉字结构分析的“六书”等理论等。

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形体问题。

3、词汇:包括古今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引申及同义词的辨析、解释词义的方法等。

4、音韵: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古代的声母、韵部等的归纳探讨推测及通过声音解释意义等内容。

其中文字、音韵、词汇这三方面内容和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大体相当。

5、有关的古代文化的常识:如古代的典章制度、名物、工具书、文体、古书注释的相关知识等。

其中语法和词汇部分在古代汉语通论当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是从语言规律这一角度,来阐述古代汉语在语言学上的现象。

而本课程不注重语言学上的知识,并不打算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学来掌握,而只是要教给一种研习古代经典的方法,因此反而是传统训诂学的名号更符合开设本课程的要求。

古代汉语,汉字知识

古代汉语,汉字知识

7.江陽王繼來省疾。 .江陽王繼來省 8.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行 9.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説趙太后) .太后之色少解 10.何爲棄墳井,在山谷爲寇也? 10.何爲棄墳井,在山谷爲寇 11.既登峰頭,一庵翼然。(遊天都) 11.既登峰頭,一庵翼 1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2.不虞君之涉 13.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 13.自始合,而矢
周公旦(西周)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








小篆也有些字是用三四个字来会意。 小篆也有些字是用三四个字来会意。如寒和 暴(暴就是曝的古字),寒从宀、人、茻、仌, 暴就是曝的古字) 寒从宀、 暴从日、 暴从日、出、廾、米。












(4)形声就是用表意偏旁和表音偏旁构造字 形的造字方法。 形的造字方法。 意符、 意符、声符
形声字的意符: 意符所表示的义, 意符所表示的义,应当是本义所属的意 义范围。 义范围。




形声是指早期的形声, 形声是指早期的形声,后世的形声意符 较乱,有的只是区别字形,没有表意作用。 较乱,有的只是区别字形,没有表意作用。
小篆景字
小篆縣字和金文縣字
有些意符可以通用。 有些意符可以通用。
小篆江、河

2.古汉语通论一·文字

2.古汉语通论一·文字

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 字便组成一对“古今字”( P43)

出現的三種情況:
Hale Waihona Puke 1、今字为古字的本义而造成借用。 2、今字为古字的引申义而造成借用。 3、今字为古字的假借义而造成借用。( P.44--45)
責和債;昏和婚;采和彩 舍和捨
異體字

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它们的写法不同,但读音和
(中庸)
(譬)
關於形聲字

據統計,東漢許慎編纂的《說文解 字》收錄漢字9353個,其中的形聲字就 占了82%;南宋鄭樵對23000多個漢字 進行了統計分析,形聲字占90%;現代 7000個通用漢字中,形聲字也占80%以 上。
指出下面這些字中的形聲字,並說明它們的
造字特點。
休、圍、塵、潘、想、上、聞、下、指、 盲、旦、舟、通。 [課後練習]
1、以繁体字的一部分代替繁体字 2、同音替代 3、草书楷化,即用正楷的笔法来书写繁体字的草体 4、将合体字中的繁复部分换成简单符号 5、将繁体字中的复杂偏旁改成简单偏旁 6、用会意或形声的方法另造新字 7、采用笔画较少的古字或俗字(參見 P.50--51)
假借與通假
通假概念: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 现象,就是通假现象,其中这个借用的音同、音近字叫通假 字,而这个被代替的字一般称之为本字。

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
辟:避、闢、僻、嬖、譬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 梁惠王上) (闢) 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同上) (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季氏) (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
果 “果”小篆作 ,“从木,象果形在木上”,甲骨文作 。 眉 “眉”小篆作 ,“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甲骨
文作 、 。
瓜 “瓜”小篆作 ,中间为瓜形,四周为瓜蔓。 州 “州”小篆作 ,中间小圈为陆地,四周为流水。甲金文
作 ,仅一小圈,更象形。
附体象形字由两部分或几部分构成,具有“会意”意味,段玉 裁谓之“半会意,半象形”。
山善书贵晋
山善書
貴晉
结构简化的后果:一是字与偏旁分离:
江河 放牧 芝苗 追逐
江河
放牧
一是偏旁与偏旁合并:
皇珠 都防
芝苗
追逐
肌明服
皇珠
都防
肌明服
鸟马鱼燕 泰春奉舂
鳥馬魚燕
泰春奉舂
隶书以书写便捷目的,打破了汉字的构造原则,成为汉字发展 的重要转折,史称“隶变”。
隶书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开始了汉字的今文字阶段。
安其居、乐其俗。” 许慎《说文解字·叙》:“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文字之作,肇始结绳。”
打出来的绳结终究不是文字。
(2)八卦说 八卦说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 郑樵《通志·六书略》:“文字便从(纵)不便衡(横),坎、
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 ”必从而后成 “水”,“ ”必从而后“火”,“ ”必从而后成“巛 (川)”。
象形字三种类型: (1)整体象形 描 画 事 物 整 体 形 象 。 结 构 一 般 分 析 为 “ 象 形 ; 象 ×× ( 之
形)”。
山 “山”小篆作 ,《说文》:“山,……有石而高,象形。”
甲骨文作 。
又 “又”小篆作 ,《说文》:“又,手也,象形,手之列多,
略不过三也。”
行 “行”小篆作 ,象交叉路口。甲骨文作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通论一(二三四讲)

古代汉语通论一(二三四讲)

通论一:汉字知识第二讲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指先后产生的、有区别字义作用的、形体不同的字,也叫古今区别字。

下面举例说明:例1:《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①斩获俘虏的耳朵。

(本义)②获取妇人。

(引申义)后来为引申义“取妇”造了一个专门的字“娶”,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表明义类的字符“女”。

“取娶”是一对古今字。

例2:《左传》:姜氏欲之,焉辟害?辟:①本义:法令②假借义:避开,躲避后来,为假借义“避开”“躲避”另造一个专门的字形记录,即“避”,它在原来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辵”。

“辟避”是一对古今字。

比较:韭和韮菜名“韭”先写作象形的“韭”,后来写作形声的“韮”,但这两个字形表示的字义一直是完全重合的,“韭”一直是单义词,从没有一字表示多个意义,“韮”的产生是为了字形更好地提示所表示的意义,即加强了其表意性,而不是分担意义。

这种情形不属于我们在古汉语中所设立的古今字这个术语的范围,它们的关系不是古今字。

古今字的特征有三条:1、出现时间有先后;2、字形不同;3、所代表的意义范围有大小。

古字字义范围大,今字意义范围小。

今字是为了分化一字数职的情形而产生的。

古代这种一字数职的现象有两种性质:一是词义的引申;一是词义的假借。

二、古今字产生的两个途径(假借和引申)。

汉字和汉语相比,总是字少词多,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二:一是假借,二是词义引申后共用同一字形。

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一字数职,如:栗,本义为树名,假借表示战栗的意义,《论语》:使民战栗。

戚,本义为一种斧类的兵器,《诗经》“干戈戚扬”,假借表示“忧愁”义,《庄子》“哭泣无涕,心中不戚”。

后来,为了分化一字的数职,给其中的一个意义制造了新字,“栗”给“战栗”义制造了新字“慄”。

“戚”为“忧愁”义制造了新字“慼”。

“栗慄”是一对古今字。

“戚慼”是一对古今字。

词义引申也造成一字数义,如:上举“取娶”。

古汉语通论一

古汉语通论一

古汉语通论(一)古代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教学目的】本章是古代汉语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和几部学习古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

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几部工具书的性质与作用,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书,为以后的古代汉语学习掌握学习的手段。

【基本概念】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基本理论】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2、反切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3、直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4、叶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重点难点】反切法注音叶音问题《康熙字典》《辞源》《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结合【所用课时】2学时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实践:让学生察看工具书中的汉字排列法。

可利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毛——莫袍切m áo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实践:让学生查看《康熙字典》中的这几种注音方法。

利用教材中从《康熙字典》中所引的文字。

二、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字
概念 ( P.43) . 出現的三種情況 …… ( P.44--45) . 責和債;昏和婚;采和彩 舍和捨
P.43) .
異體字
概念 六個方面的形體差異(
“坤”與“堃”
P.49--50) .
異字同詞
繁簡字
另一種異體字 漢字簡化的幾種方法 (參見 P.50--51) .
假借與通假
假借與通假的異同
[課後練習] 課後練習]
指出下面這些字中的形聲字,並說明它們的 造字特點。 休、圍、塵、潘、想、上、聞、下、指、盲、 旦、舟、通。 教材·練習一 教材 練習一( P.42) .
上古汉字“兼职 兼职”现象多 兼职
辟:避、闢、僻、嬖、譬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闢) 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同上) (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關於
文 字
——古漢語說 八卦說 倉頡說 結繩說 書契說
日本人敬畏漢字;日本年度漢字
(二)漢字的構造( P.15) .
“六書”說(
P.16): .
象形(364字) 象形 指事(125字) 指事 會意(1167字) 會意 形聲、轉注、假借 形聲
(三)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古今字、 古今字 異體字、
相同:都是“借字標音”; 差別:通假的“本字”和假借的“本字”本质不 同,假借造成了“同字異詞 ”,而通假既造成“同 詞 字異詞 ”,又造成 “同詞異字”。 (參見 P.55) 詞 詞 .
練習二 練習二( P.70) .
(四)怎樣查字典辭書
自學:(工具書的查閱參見
P.196;P.251) . . P.61;P.120; . .
(中庸)
(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