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的主张。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最佳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A.无处不在B.无时不有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据此回答2—3题2.大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A.文化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 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无处不在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3.中西方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说明A.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文化具有差异性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5.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福建莆田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6—7题。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①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筑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⑤是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7.近十几年来,莆田妈祖信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拉动了湄洲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黑龙江哈尔滨第三十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哈尔滨第三十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哈32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考试范围:必修3《文化生活》适用班级:高二学年文科和艺体)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5分)1.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村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英国议员竞选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士人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

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 ( )①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③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 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

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一位网友说:“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画面上那切了一刀的肉夹馍,那酥脆的声音,那晶莹剔透的油水……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让网友如此动情的原因是 (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③文化发展需要革故鼎新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①④5.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

不但有其他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 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 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 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练习
语文(答案在最后)
2024.04
制卷人: 说明: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 道小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6 分。
根据课内知识,完成各小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子规啼夜月, ______________”;押韵也富于变化,有“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这样 的隔句押韵,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句押韵。丰富的语言变化,与 李白自由奔放的个性相得益彰。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杜甫《客至》尾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邀邻助兴的内容暗示出宾主脱略行迹、兴 致盎然的场面。 (5)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眺“澄江静如练”的一联诗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句,写湖面上昼夜都荡漾 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描写孙何与民同乐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7)《扬州慢》中,词人用“过”这一领字带出“______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而眼 前的实景是“___________”,写尽了扬州的凄凉。 【答案】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③. 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 宁溘死以 流亡兮 ⑤.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⑥. 愁空山 ⑦.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⑧. 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⑩.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⑪. 肯与邻翁相对饮 ⑫.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⑬. 落 木千山天远大 ⑭.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⑮. 羌管弄晴 ⑯. 菱歌泛夜 ⑰. 嬉嬉钓叟莲娃 ⑱. 乘醉听箫鼓 ⑲. 过春风十里 ⑳.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 羁”“溘”“抚”“膺”“凋”“频烦”“篱”“菱”“嬉”“叟”“箫鼓”等。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短视频有其短处,更有其长处。

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受众掌握一部经典电影的精髓,并了解大概剧情,确有存在之价值。

有人喜欢长篇大论,有人喜欢提纲挈领。

有人愿意耐下性子看完一部长电影,也有人愿意抽出零散时间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华。

这是不同的“刚需”,不宜以自己的口味否定另一种口味。

只要不同的受众感受到不同的幸福体验,便足矣。

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电影解说称为“电子榨菜”。

既然名谓榨菜,意味着它扮演着佐料、佐菜的角色,有增进食欲、丰富口味等效果。

既然如此,就不能用要求佛跳墙的标准来要求榨菜,更不能指责它为何代替不了满汉全席。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给多元化的大众需求提供一种可能,能够让人们在支配琐屑时间时找到一种出口,能够让人们在电影盛宴中夹到几筷子精品,那就有存在的价值。

更何况,“电子榨菜”还具有“反哺功能”。

具体而言,很多人吃了这种“电子榨菜”,进而想看整部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榨菜”形同电影推荐单,能够吸引更多人看长电影。

电影解说是一门艺术,需要硬功夫,如果不对整个剧情进行系统把握并加以消化,是很难做到出彩的。

而事实上,“电子榨菜”的创作者们就电影解说确实下了力气,把电影的精华浓缩在短短几分钟内,没有慧眼,没有提炼能力,没有剪辑实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的劳动值得肯定。

(摘编自《看向“电子榨菜”的目光应多些善意》)材料二:有人用“电子榨菜”消磨独自用餐的“孤独”,也有人架起屏幕昭告天下“请勿打扰”,保护一人份的自在;无论看什么、听什么下饭,人们都意图在虚拟的屏幕中暂时寻找一块舒适的情绪环境,或者自由地掌控一小段时间,将现实拥挤的时空,在心理层面上想象性地拓展。

闲暇时光的娱乐无可厚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1.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②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A.①③B.②⑧C.①④D.①②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3.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逐渐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

他们的观点启示我们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B.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11.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所以有“吃在广州”之说。

但“吃在广州”并不代表在广东排斥其它菜式,相反,在广东各式菜系的酒楼和带有异国风情的餐馆随处可见。

广东饮食文化的特点说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③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其它民族的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蕴含丰富文化的商品交换活动②人口迁徙③大众传媒④举办奥运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若请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较合适的理论视角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

这指的是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建筑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6.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古为今用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17.广州亚热带的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条件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喝凉茶习惯,使凉茶成为广州人生活必需品,街头凉茶店逐渐形成发展为广州的茶文化,说明A.文化来源于文化创新B.文化产生于社会实践C.文化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D.文化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8.对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①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

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20.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中国画卷形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这一“中西合璧”体现了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与博采众长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与融合创新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1.从远古到现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颂《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潜移默化,持久深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独树一帜B兼收并蓄的包容性C.异彩纷呈、一脉相传D.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二.非选择题1.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4分)2.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坐号________________2324答案1—5 DCDDB 6---10 CBBDC 11—15CDADB16—20 BBDDB 21—22 AB【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