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合集下载

上海BHC中环中心三维策划大纲深化

上海BHC中环中心三维策划大纲深化
BHC
16
陆家嘴商圈、世博园区、康桥工业园区和张江高 科技园区交汇中心
17
区域中心聚焦为本案LOGO和案名,案名幻化为金 属粒子,变为建筑地块。地块进行建筑生长镜头
18
生成鸟瞰,镜头拉起,表现120米双子座的巍峨标杆
19
镜头沿幕墙下探,交代周边路网和具体区位
三横:
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
三纵:
35
业务线
镜面互动投影
弧幕投影体验
多媒体吧台 桌面互动平台
三维互动展示 数字沙盘投影
迎宾地幕
36
业 务 线
37
7
影片调性
画面
全篇营造一种尊贵大气,繁华高档的品质感,又不失完美细 节的诠释,制作出流光溢彩的立体电影画质,彰显未来上海 亚洲中心、和项目的中环中心的升值潜力、高端定位和城市 标签形象。 在整个片子的画面风格上,我们将偏向高贵沉稳的银,大气 恢宏的金,纯粹唯美的天蓝色等,冷暖对比,张驰有度。
8
影片配乐
价值感
高档的、细节的、身份象征
领先性
创新的、引导的、开潮流之先
顶级形象,塑造城市标签
4
项目核心价值点
1、自贸区带来的上海升级整体区域和物业价值潜力巨大
2、浦东机场、虹桥枢纽、自贸区聚汇中心
3、陆家嘴商圈、世博园区、康桥工业园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交
汇中心
4、北蔡御桥商贸区中心
5、南中环唯一120米地标
22
入写字楼挑空11米大堂,对大堂内的豪华及材质和办公高端人 群的商务氛围进行特写突出
23
镜头随大堂电梯快速上移,突出电梯的品牌及高端商务人群, 彰显写字楼形象
24
镜头随大堂电梯快速上移,停在某标准层,突出写字楼的灵动 空间感和纯办公商务场景

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

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

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关键词:中环线浦东段、功能、规模1 前言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是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系统网络建设的重要项目,是连接浦东、浦西的快速交通,可以为浦东国际机场提供快速通行的客运连接通道,也是浦东新区路网中重要的交通走廊,可以分担A20、A1交通流量,还是联系三林、张江、川沙等功能区的交通纽带,是新的城市发展带。

工程项目于2006年9月立项,预计2009年底通车。

图1 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地理位置图2 工程建设方案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起点与上中路越江隧道终点相接。

工程终点至申江路,包括申江路立交。

在申江路立交范围内,中环线浦东段由南段的东西走向折向东段的东西走向,北端接中环线东段,东端接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

在城市总体规划快速路网中,中环线是城市快速路网“三环十射”中的一环,位于城市外环线和内环线之间,是一条集散市区交通的全封闭环行快速路,具有分流内环线、引流部分外环线交通流量,减轻中心城区路网的交通压力,均衡路网流量的重要功能。

用以解决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快速交通,起到中心城交通的保护壳作用。

中环线主线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客运交通为主,兼有轻型货运交通;地面道路客、货运交通均可通行。

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规模。

标准横断面不知为“整幅式高架断面+地面道路”。

工程范围内全线共设置全互通立交4个,均为枢纽型全互通立交(济阳路、杨高路、罗山路和申江路立交)。

此外,全线还设置菱形立交4组,分别为上南路、锦绣路、沪南公路和金科路。

道路等级:主线为全封闭城市快速路;辅道、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Ⅰ级。

计算行车速度:中环线主线为80km/h;辅道、地面道路为50km/h;平行式主线匝道为V=40km/h;立交匝道为V=35~50km/h。

道路净空:中环线主线≥4.5m;立交匝道≥4.5m;地面道路≥5.7m;非机动车、人行道≥2.5m。

上海内环线——精选推荐

上海内环线——精选推荐

上海内环线“上海内环线”,官⽅称呼“上海内环⾼架路”,是上海市最早建设的城市快速⾼架道路,它全长47.7千⽶,于1993年开⼯建设,1994年沪太路⾄⾦沙江路的⼀期⼯程建成通车。

它的浦西部分主要沿“中⼭南路→中⼭南⼀路→中⼭南⼆路→中⼭西路→中⼭北路→中⼭北⼀路→中⼭北⼆路→黄兴路”修建⾼架道路,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时。

浦东部分为“罗⼭路→龙阳路”的地⾯快速道路,浦东部分作为最后的施⼯阶段经进⾏了⾼架道路建设,已于2009年12⽉25⽇晚上10时整正式通车,⾄此上海内环线才算真正意义全线通车。

' 上海内环线⼯程是上海“⼋五”期间实施的重⼤市政⼯程项⽬,1993年、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号⼯程。

内环线全长47.7公⾥,其中浦西段是⾃南浦⼤桥、经中⼭环路、⾛马塘、黄兴路,⾄杨浦⼤桥全长29.2公⾥的连续⾼架道路。

⾼架道路设计路宽18⽶,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每⼩时80公⾥。

沿线设置35个上下菱形匝道和地⾯道路互通。

⾼架道路通过南浦⼤桥和杨浦⼤桥,把浦东、浦西的交通连为⼀体,对市中⼼地区交通起到“保护壳”的作⽤。

历史上海内环线⾼架道路从1993年开始动⼯兴建,在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测绘院第三测量队和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的测绘⼯作者发扬了⽆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为该⼯程的设计和施⼯做了⼤量的前期性、基础性的⼯作。

1994年10⽉,———上海内环线⾼架路终于全线通车。

2009年12⽉25⽇,中环线主线⾼架路浦东南段、内环主线⾼架路浦东段、华夏⾼架路(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3条道路向社会开放交通。

设计特点上海内环线⾼架道路是由连续49个缓和曲线段和直线段组成的⼀个环形⾼速道。

道板由2500余根深达30余⽶的砼⽴柱⽀撑。

为了满⾜墩位放样的相对精度,测绘院在城市⼆等三⾓⽹下专设⼀覆盖⼤部分市区的⾼精度三等三⾓⽹(13点)和沿⾼架路线的11条共49点的四等空中电磁波测距导线,作为⾼架墩位放样的依据。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

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

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

首都北京现有地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

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

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快速道路系统
快速系统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
地面道路系统
交叉口与入口匝道之间的距离 取值在80-100m或以上 出口匝道与交快速 叉路 口匝 之道间与的地距面离道路 取衔 值接 在关18系0-200m或以上
4、布置方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浦西段):共有接地匝道47条,其中进 口匝道22条,出口匝道25条。一对匝道平均间距 1.6km。
对于扩大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城市的积聚辐射能力, 推动苏、浙、沪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1、项目背景
中环线是一条介于内、 外环线之间的城市环行快 速路,工程的建设始终得 到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已列 入“十五”期间本市基础 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
跨区域,浦西段八个区: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高架快速路+地面道路
41.0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5、道路形式
汶水路
翔殷路 邯郸路
真北路
军工路 军工路越江 金桥路
北虹路
全长约70公里
申江路
虹许路 虹梅路
上中路越江 上中路
华夏路
4、建设规模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考虑因素:
路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结快速路建设和运营情况,为发展留有余地;
交通流量需求; 路段不同功能; 车道数的连续和平衡。

上海区域及环划分

上海区域及环划分
外环线一期工程按全封闭、全立交的城市快速干道标准设计,道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连接道路匝道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主线桥梁荷载为汽车一超 20级、特 一300验算。主线采用四来四去8个机动车道,两侧不设辅道,全部黑色沥青路面。道路规划红线为l00米,近期实施50~80米。计划1998年与沪杭高速 公路同步建成。
外环线位于上海城乡结合部,环内城区面积680平方公里。它连接10条快速干道、10座大型全互通立交和徐浦大桥、外环隧道2座越江工程。外环线全线 设8车道,机动车设计时速80公里。
外环线道路一期工程
外环线道路一期工程为城市外环线的西南段。该工程北起沪嘉高速公路,向南经沪宁、沪杭铁路与沪宁高速公路相接,然后跨越吴淞江,穿过虹桥路、沪青平 一级公路、沪杭高速公路(在建)、沪闵路,经朱梅路、龙吴路之后,跨越黄浦江继续向东延伸,穿济阳路、上南路,与浦东主干道杨高路延长线相接,全长35.55公里, 其中浦西段26.19公里,浦东段5.34公里,徐浦大桥工程范围4.02公里。工程全线设有沪嘉、沪宁、沪青平、莘庄和朱梅路5座大型互通式立交, 设简易立交8座, 跨线桥3座,大桥2座,中小桥12座,人 行天桥2座,涵洞若干,道路14公里。
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道路网络,加速上海中心城向周边地区的交通辐射,疏导进入市中心区的车辆, 大大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加强浦 东、浦西的联系,对开发开放浦东,改善投资环境,使上海成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从而成为带动长江流域经济振兴的龙头起着积极的作用。工程于1997年7月 开工,并将于1998年与沪杭高速公路同步建成。 工程计划总投资38.9亿元(前期15.2亿元,工程费23.7亿元)
外环线(浦东段)为全封闭、全立交城市快速道路,主线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车行道总宽度32米,为双向8 车道。全线共设3 座互通式立交,3 座 分离式立交,9 座简易立交,以及23座跨河桥、7座人行天桥。此外,沿线还将建设宽度分别为68米、32米,以“森林之路”为主题的生态型景观林带。

(公路)北翟路(辅快~中环线)道路改建工程

(公路)北翟路(辅快~中环线)道路改建工程

国环评证甲字第1807号北翟路(辅快~中环线)道路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上海市公路管理处编制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二ΟΟ六年十二月1建设项目概括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名称:北翟路(辅快~中环线)道路改建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上海市公路管理处。

1.2项目建设必要性2005年5月14日铁道部与上海市部市会议纪要同意原七宝铁路客站选址调整为虹桥站选址。

因此,虹桥地区将成为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

即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及出租车、高速公路客运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现代化客运中心。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路网规划是该枢纽重要的专项规划,配合铁路虹桥站的选址建设,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现实与可能,对铁路客站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规划安排,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地区发展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区域内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主要有沪宁(A11)、沪杭(A8)和沪青平(A9)、外环线和莘奉金(A4),除莘奉金高速公路交通状况较好外,其他高速公路拥挤度均超过1.00。

外环西段拥挤状况尤为突出,日交通量达11-18.6万pcu/d。

城市快速路已建成有延安西路高架,该路在上海的快速路系统中是交通最为拥挤、服务水平最低的一条路。

日交通量达13.8-20万辆/d。

一级公路和主干路有沪青平公路和北翟路,拥挤度均超过1.50。

二级公路和次干路主要有11条,大多数拥挤度超过1.00。

因此为了缓解区域交通并配合虹桥枢纽的建设,虹桥枢纽拟新增“一纵三横”的快速路网布局,具体为:一纵:辅助快速路,北至外环西延伸,南至浦东机场高速公路。

三横:北翟路高架,西自辅快,跨过外环线,东至中环,即为本项目;青虹公路高架,西自嘉金高速,东经辅快至枢纽内部;漕宝路高架,西自辅快,东至中环。

1.3项目简介1.3.1项目地理位置工程位于闵行区及长宁区,总体为东西走向,西起辅助快速路北翟路交点,向东沿北翟路扩建至北翟路中环节点,项目全长约7.3km,全线为地面路+高架布置方案。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张江将建城市副中心)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

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匝道位置 驶出—驶入 最小间距 (m) V=80km/h 204 610 610 1016 驶入—驶入 驶出—驶出 驶入—驶出
3、地面衔接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快 速 车流分流 路 系 车流合流 统 主 线 快速道路系统
出口匝道
车流疏散 车流集结
进口匝道
地 面 周 围 局 域 网
车流交换
地 面 外 围 路 网
8 8 8 8 8+2 8 8+2 8+2 8 8 8 8 8
4 0 4~6 6 4~6 6 8 8 4 6
保留远期增加车道的余地。
8车道 4
6
8车道+辅助车道 8 16
5、道路形式
浦西段全长约 38.2km: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其中高架段
27.3km (约70%) 地面道路段
5.3km (约15%)
1、项目背景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工程建设对于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路网系 统,适应内外环区域交通需求,合理路网功能和布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优化和引导城市形态及发展,提升内外环区域城 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对于分流内外环线流量,均衡路网流量,减轻中心城 区道路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交通作用; 对于扩大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城市的积聚辐射能力, 推动苏、浙、沪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工程方案 1、 出入口布置
2、 工程方案
1、布置原则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1.中环与浦西6条快速路连接,设置互通式立交。目前除中环与延安西路高架连接受条 件制约外,余均能实现路网快速与快速的交通连接。 2.中环与浦西11条主干路连接,设置控制性出入口,出口匝道大于进口匝道,以利于 疏解快速路交通。 3.匝道布置与配套路网相结合,利用路网分节疏解交通,缓解对主干路交叉口的交通 压力,最大限度满足中环在道路网中担负的交通作用,适应主流向交通,发挥每对匝 道的功能。 4.匝道布置形式上应优先考虑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减少因匝道出入车辆引起的快 速路主线交织、合流、分流的影响,保证主线交通的畅通。 5.根据中环快速、大容量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中环线上行驶的车辆以中长距离为主, 出入口间距应合理,确保高比例快速路的基本路段,并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 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交通阻塞。在缺少OD调查资料的前期下,匝 道的间距一般控制在2km左右,保证主线基本段的交通运行要求。 6.匝道设计应与交通管理相结合,体现“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思路,避免中环线 建成后给交通管理带来不利因素,吸取道路重复改建的教训。
确保工程环保、质量、安全,严格方案审批,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5、技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快速路: 80km/h
出入口或匝道:40km/h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辅道或地面道路:40~50km/h
立交匝道:30~40km/h
5、技术标准
车道和路缘带宽度:
道路类型 中环快速路 小型车 大型车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公路标准 规范值 80 400 250 2500 70 140 5 200 4500 3000 3000 2000 70 0.3 110 采用值 80 400 250 2000 70 140 一般路段 5% 交叉口地道和隧道 4% 200 4500 3000 2700 1800 70 0.3 110
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快速路建设与环境、轨道交通换 乘、居民日常出行的关系;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 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期下,重点研究路网衔接、交通适 应性、出入口布置,使中环建设方案有利于城市交通的 集散和疏解,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发挥路网整 体运行效率,有利于地区规划的开发和协调,注重环境 与交通的协调,改善环境的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 ( 浦西段 ) 工程
总 体 设 计 方 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7年4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工程概况 总体要求 工程方案 道路景观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项目背景 2、 功能定位 3、 建设规模 4、 路线走向 5、 道路形式
地道段5.6km (约15%)
立交7座,匝道
47条。
单幅高架
双幅高架
地面道路
地道
互通立交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地面快速路+两侧辅道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虹许路
虹梅路
上中路越江
华夏路 上中路
4、建设规模
考虑因素: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路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结快速路建设和运营情况,为发展留有余地; 辅道或地面道 交通流量需求; 路 段 快速路车道数 路基本车道数 上中路(越江~虹梅南路) 8 6 路段不同功能; 虹梅南路(上中路~沪闵路) 8 6 虹许路 (沪闵路~虹桥路) 8 4 车道数的连续和平衡。 虹梅路、 西郊宾馆地道(虹桥路~虹古路) 8 0
5、道路形式 地道快速路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 1、 建设目标
2、 设计思想
3、 设计原则 4、 设计对策
1、项目背景
中环线是一条介于内、 外环线之间的城市环行快 速路,工程的建设始终得 到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已列 入“十五”期间本市基础 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 跨区域,浦西段八个区: 徐汇、闵行、长宁、普陀、 宝山、闸北、虹口、杨浦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2、功能定位
全封闭环行快速路。
5、技术标准
线形技术指标: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指标名称 计算行车速度( km/h ) 一般值 圆曲线半径 ( m) 极限值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最大纵坡推荐值( %) 最小坡长( m) 凸形竖曲线半径 一般值 ( m) 极限值 一般值 凹形竖曲线半径 极限值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高架、隧道最小纵坡( %) 停车视距( m) 城市道路 规范值 80 400 250 2000 70 140 4 290 4500 3000 2700 1800 70 0.3 110
总车道数 14 14 12 8 12 8 12~14 14 14 14 18 18 12 14 12 14
结论:
快速路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 北段“8车道+辅助车道”为主; 辅道和地面道路近期4~8车道,
北虹路(虹古路~天山路) 苏州河桥节点 真北路(苏州河~梅川路) 真北路(梅川路~铜川路) 真北路(铜川路~真南路) 真北路(真南路~汶水路) 汶水路(真北路~共和新路) 汶水路(共和新路~大柏树) 邯郸路(大柏树~国定路) 五角场(国定路~国和路) 翔殷路(国和路~中原路) 翔殷路(中原路~军工路) 军工路(翔殷路~越江)
1、建设目标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建设按照“枢纽型、功能性、网 络化”的系统要求,进一步加快城市功 能布局的调整,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网 络,体现“超前性、高起点、高标准和 高要求”,力争把中环线建成现代化国 际大都市的精品工程。
2、规划思想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 人 · 环境 · 交通 · 发展 ”
1、项目背景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在上海市总体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对本
市中心城区的道路路网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进行了
合理调整,提出了“建设中环、改造内环、优化路 网、完善功能”的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从发挥路 网的综合效率出发,逐步实现城市道路路网通行容 量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确保道路交通的综合服 务水平。
5、技术标准
净空高度:
快速路:≥4.5m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地面道路:≥5.0m(主干路)、≥5.5m(重车线路)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5m 轻轨明珠线与地面净空高度:5.5m;轻轨净空高度5.8m; 高架桥与轻轨电气管线净空高度:0.5m
铁路:≥6.75m
横向道路:城市主干路≥5.0~5.5m,城市次干路≥4.5m
4、设计对策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总结已建快速路的建设经验,克服弊端,优化设计,控制投资。 匝道出入口的布置位置、形式、数量应与疏解路网交通相结合, 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研究相应地区配套路网,保证主线交通流畅。 立交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交通设计的理念,达到功能完整,疏解 交通、均衡流量的目的。 总体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相结合,通过结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工程实施的阶段性方案,提高科技含量,妥善处理交通、景观、环境 的协调关系,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行过街设施,配合创建无障碍示范城 规划,同步建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弱视群体服务的工程配套设施, 并妥善安排公交车线路、交通枢纽站、港湾式停靠站、非机动车通道。
宽度( m) 2 ×3.25 2 ×3.50 3.25+3.50 3.50/ 每车道 3.00 0.50 0.50 公交停靠车道 快速路 地面道路( 50km/h ) 路缘带宽度 匝道与地面道路 ( 40km/h ) 地面道路交叉口进口道最小宽度
5、技术标准
荷载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