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比较完整的版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一到二单元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一到二单元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一到二单元的知识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浏览大好河山主题,必学课文包括《草原》《丁香结》及《古诗词三首》,第二单元为回顾革命历史主题,必学课文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及《开国大典》。

现对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分享如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多音字组词乐lè欢乐yuè乐曲的de他的dì目的似sì似乎shì似的担dān担心dàn担子冠ɡuān桂冠ɡuàn冠军二、近义词热闹-喧闹拘束-拘谨洒脱-潇洒参差-杂乱单薄-瘦弱文思-才思迷蒙-迷茫愁怨-忧愁顺心-遂心孕育-培育摇曳-摇摆旖旎-柔美馥郁-芬芳婆娑起舞-翩翩起舞心驰神往-梦寐以求顾影自怜-顾影弄姿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三、反义词热闹-冷清洒脱-拘束羞涩-大方笨拙-灵活幽雅-粗俗参差-整齐迷蒙-清晰暮-晨赠予-索取硕大无朋-微乎其微顾影自怜-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自惭形秽四、词语积累1. AABB 式词语:熙熙攘攘忽忽悠悠2. 描写绿色的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 描写清高的词语: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命不凡顾影弄姿4. 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痴人说梦漫无边际胡思乱想五、佳句积累1.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4. 描写景色的诗句(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综合性:轻叩诗歌的大门一、整体梳理: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唐诗:《春夜喜》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5)民歌(6)童谣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构造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传统)(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开展)(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音律分:(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涵盖;开展轨迹)(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02X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X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202X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阅读理解本单元的阅读理解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个部分。

1. 文言文阅读a. 根据文意确定字词的意义。

b. 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c. 理解文言文中的比喻和修饰手法。

d. 理解文言文中的人物情感和态度。

e. 理解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现代文阅读a. 根据文章的标题、导语和图片预测文章内容。

b. 阅读文章,主要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故事情节。

c.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d.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e. 学会整理文章的信息,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文学常识1. 学会区分虚构与真实,理解小说的特点和作用。

2. 了解中国古代的几大名著及其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第三部分:写作训练1. 掌握书信的格式和写作要素,能够根据要求写出不同类型的书信。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丰富作文内容。

3. 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注意使用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

第四部分:语法知识1. 复习并掌握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复习并掌握句子的五种基本句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条件句。

3. 学习使用连词来连接句子,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4. 学会使用正确的介词和介词短语。

5. 复习并掌握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第五部分:词语学习1. 学会根据字音、字形和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

2. 学会拼写生词,并理解词义之间的关系。

3. 学习使用词语学习工具,如词典和词语搭配工具,扩大词汇量。

以上是对第五单元知识点的大致梳理,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来进行学习和掌握。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和蔼可亲闪闪发光2、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一命呜呼苟延残喘罪魁祸首风雨同舟大吃一惊二、日积月累: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三、课文梳理(一)只有一个地球(重点课文)1、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举例子)(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打比方)(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列数字)(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2、重点句子理解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单元核心素质梳理1. 易错字音 渲.染(xuàn) 妩.媚(wǔ) 苍穹.(qióng) 冠.冕(guān) 孕.育(yùn) 婆娑.(suō) 2. 多音字蒙⎩⎪⎨⎪⎧měng (蒙古包)mēng (蒙骗)méng (启蒙) 薄⎩⎪⎨⎪⎧bó(薄弱)báo (薄片)bò(薄荷)参⎩⎪⎨⎪⎧cēn (参差)cān (参加)shēn (人参) 冠⎩⎪⎨⎪⎧guān (桂冠)guàn (冠军) 3. 形近字⎩⎪⎨⎪⎧裳(衣裳)赏(欣赏) ⎩⎪⎨⎪⎧蹄(马蹄)啼(啼叫) ⎩⎪⎨⎪⎧微(微小)徽(校徽) ⎩⎪⎨⎪⎧缀(缀满)啜(啜泣) ⎩⎪⎨⎪⎧拙(拙劣)茁(茁壮) ⎩⎪⎨⎪⎧薄(单薄)簿(账簿) 4. 重点词语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恰如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目的地 热乎乎 5. 近义词静寂——静谧羞涩——羞怯拘束——拘谨渲染——衬托妩媚——妖娆单薄——薄弱6. 反义词迂回——笔直拘束——大方朦胧——清晰笨拙——灵巧参差——整齐仰望——俯视7. 词语积累(1)四字词语:襟飘带舞心驰神往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芬芳馥郁婆娑起舞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硕大无朋(2)特殊形式词语: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参差的绿8. 重点句子(1)在写景中融入感受: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比喻、拟人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3)反问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9. 课文回顾(1)《草原》描绘了三幅图画——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教材概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全册安排综合性学习两次,“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两次。

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各七次。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学期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地背诵和抄写要求背诵的语段。

2、加快默读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边读边思考,习得质疑的习惯,能根据句子或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养成独立的概括能力。

5、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重点掌握写人记事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演讲稿和建议书,续写故事,根据漫画和图片编写故事。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流,修改时能学习他人的方法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课内习作7次。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实际
1、学习演讲、辩论、建议、劝说等基本方法。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综合性学习
1、能搜集整理资料,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特点及魅力。

尝试学写儿童诗。

2、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具体板块
·识字写字
附具体字词:
备注:到五年级止学生已经掌握常用汉字3000个,故本册开始没有再要求认读的生字。

教师要正确把握两类字词在掌握上的度,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会写的一定要会写。

注意词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课文中的语言积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背诵、抄写。

14篇精读课文中,有6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另有3篇略读课文有背诵或朗诵要求。

精读课文中有9
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14篇略读课文没有提出抄写要求。

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好句,多读读,体会后再抄下来。

(具体如下)
备注:从背诵内容看,只有3篇课文是统一要求的;从抄写的句子看,基本集中在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

教师可以从教材要求摘录的句子中发现摘录的类型:描写生动、用词丰富、含义深刻、描写有特色……可以作为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范例。

·阅读教学中渗透的读写内容与要求
备注:
1.每组有相对集中的读写训练点,在整组教材的教学中始终给予渗透。

2.本册主要读写训练点为:学习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会总结方法;熟练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小标题);借助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些内容与要求,需要教师在每课的教学工作中扎实地落实,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能力,在考试中能灵活运用。

·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

分别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该怎么做;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口语交际和习作
随文安排3次小练笔
1.《草虫的村落》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2.《穷人》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3.《最后一头战象》想象一个场景,写大象嘎羧的内心感受。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

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练笔内容。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时间一般在半课时以内或10分钟左右,当然也可以在课后练习,教师对此可灵
活处理。

小练笔的要求不宜拔高,更不能将其和“习作”混同。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笔,是一种日常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备注:从八次习作安排和次随文练笔看:
1.本册习作安排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习作内容比较宽泛,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大;
(2)写实、想象结合,漫画作文、看图作文、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作文类型多样;
(3)重视习作前的合作讨论和准备,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注意养成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2. 本册习作重点与要求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写人和记事是重点,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意识地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能自觉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4)尝试写演讲稿、建议书、读后感、活动总结等应用性强的习作,注意和同学交流。

3. 本册习作教学注意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从阅读中学方法)
(3)让学生有一定量的习作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展示、鼓励和分享。

·回顾 .拓展
“回顾.拓展”的设置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主动积累和习得语言,初步掌握
一些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高年级的特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均与本人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