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居易诗四首2010[1].12.3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白居易诗四首

高二语文白居易诗四首

• 轻肥 • 花非花 • 杜陵叟 • 问刘十九
轻肥
• 解题 • 写作背景 • 鉴赏诗歌
• 轻肥出自《论语·雍也》章,“乘肥马,衣轻 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 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
•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轻肥》诗的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 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的豪华奢侈生活。
•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 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唐代中叶 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 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 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 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 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 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真挚的爱情。在爱情与财富的矛盾中他们为了前者牺牲了后者。 也许当时贪婪的资本家会对之嗤之以鼻,也许会冷笑一声:“真是天底下最蠢的两人!”但在那混沌的时代中,欧·亨利是清醒的。在文章的最后,他做出了精辟的论断:“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 的人。”是的,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发现其中闪烁的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金钱搅在爱情一块儿, 不是太丑恶了吗?”于是他创作了一部悲剧《欧也尼?葛朗台》。小说中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守着他的巨额财产, 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捕围猎的对象!这样的结局发人深思,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则有力的明了爱对于 人民,国家的未来,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国,社会腐败,宦官作乱,赋役繁重,百姓痛苦不堪。“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新安吏》中的诗句,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 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其中一方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冷酷,这是王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百姓对祖国的热爱,因为爱,所以蹈死不顾,所以在人民的 拥护下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因为爱,所以共产党和人民携手创造出了富强的中国。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更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永远也忘不了那震撼世界的七日,5月12日四川的大地被撕开了一条口子,巨龙顿时感到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几十万的生命被废墟中的黑暗所包围,死神慢 慢逼近。但越是在危难的时刻,爱的力量越能创造出奇迹。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火速奔往灾区,不图回报,却冒着生命危险挖废墟,抬伤员,直到虚脱也不愿休息。“子弟兵,当你的双手血肉模糊,小腿上钢筋的划伤10厘米长,饥渴交加的你呵,却把绷带让给了别人,还把自己的 口粮塞在了群众的手上”。年迈的温家宝总理亲赴重灾区,含着泪起誓:“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就尽百倍的努力!”有人不禁歌颂:“吃的是榨菜馒头。住的是野用帐房。你那挂满焦虑的斑白的双鬓,你那刻满悲痛的清瘦的脸庞,你的足迹遍布了灾区的每个角落,你给救援者增添了无穷的力 量,你让灾民们沐浴了关爱的阳光。” 家园正在重建,四川的同胞们请不要消沉,因为有爱,中国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你并不孤单;因为有爱,我们就有光明的未来! 朋友,当你感到孤独时,当你感到彷徨时,当你感到悲哀时,不妨读一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让爱的甘露滋润 我们干涸的心田,让心胸变得宽广,让意志变得坚强,让灵魂得以飞扬! 红楼魅影——读《红楼梦》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 她,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只因生的灵巧,艳丽,被王夫人认 做是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她,是同袭人拥有同样地位的大丫头,却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瞒上压下,反倒对小丫鬟坠儿的偷窃行为痛斥不已的正直人;她,是枉死后化作芙蓉花妖,在月朗风情的夜晚独自黯然神伤;她,是漂浮在浩然天地间唯一一缕集悲戚与幸福于一身的孤魂…… 如果 说黛玉是一株荷,品质高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就是她最好的写照,平生不愿多问世事,只愿和宝玉厮守一生,可以冷眼相对天下人,唯独对宝玉羞涩不已。这样的女子,外表刚强,内心却柔软,心思细腻,太过容易受伤,最终落得个“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悲 惨下场。 如果说宝钗是一朵牡丹,艳丽无比,浑圆丰满的臂膀,雪白的肌肤曾令宝玉心动一刹那。心思圆满,虽年龄不大,却已经能在凤姐生病时将大观园管理的井井有条。无论什么时候都带笑的眼睛,“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态度,比黛玉更易相处的性格,无一不 昭示,这绝对是个大家闺秀。只可惜,完美的她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爱情,对宝玉来说,宝姐姐的份量永远没有林妹妹的重。 而她,她到底是谁?她只是朵小小的芙蓉。到现在为止,都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大家都只叫她“晴雯”。 晴雯是美的,美的不可方物,是大观园内最美丽的女子, 我想,她也是曹雪芹先生最爱的女子吧。因为是他赋予她最美丽的外貌,最刚烈的性格,最纯洁的心灵,最悲戚的离去……“晴雯之死”刚刚写完,曹雪芹先生也不久驾鹤西归。这样浪漫的色彩让我不禁对这个女子多了一分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女子?她的离去竟成了宝玉心中永远的痛。 晴 雯死了,宝玉的贴身丫鬟晴雯,曾经病中勇补雀金裘,让人感叹于她灵巧的双手和坚毅的性格。在抄捡大观园时,袭人麝月之流都只站在一旁,任人宰割,独有她是“挽着头发,冲进来”将东西稀里哗啦的倒了一地,义正严词的斥责为虎作伥的王善宝家之辈,场面之惊心痛快,读起来酣畅淋 漓。也只有她是敢于作斗争的叛逆的代表,反叛封建社会的强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晴雯的美艳和她太过刚烈的性格终于带给她悲剧的收场。在听了袭人的“进谏”后,王夫人决定清洗宝玉身边的丫鬟,只要看着不顺眼,统统赶出去,晴雯这样的 “狐狸精”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染病的晴雯只能像飘落的枯叶一般死在冰冷的角落里。人生是一场戏,虽然悲戚的落幕,但她曾经绝对是最闪亮的一角。作为一首歌中的最强音,她的死有力的叩击着读者的心,无数人为她而扼腕叹息。 封建主义的社会是一口深潭,埋没了多少有志正直的 人,溺死了多少身份卑微的人。晴雯这样呆在宝玉身边却无名无分,只身同封建社会斗争,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却全然看不出她身为女子懦弱的一面。 夜晚,耀眼璀璨的流星滑过天际,因为曾经的轰轰烈烈,在墨蓝的天幕上,她,一定是最闪亮那颗。 红尘劫?,胭脂泪——读黛玉有感 涉 一池红尘的秋水,焚一柱虔诚的心愿。中国千年的文化燃作一缕永恒的思念。在漫漫书山中,你款款微笑,颦颦走来。一路花开。 你是中国文坛最悲怆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当天边那朵绯红的云霞还在无法抑制地哭泣,我看见了你——你是一幅美到心碎的风景。舞的云轻轻的,抚平刺 骨的记忆,吹醒铭心的哀伤。你这泪水做成的女子,曾几何时,你额前的碎发,被飘的风那般温柔的抚起;曾几何时,你涟涟的泪滴,将安睡的雀儿惊醒。在美丽面前,你把灵魂幻化成冰,你是一幅清幽的古画,散发着中国千年清雅的墨香。你以一种不变的忧愁的姿态,从那个封建落魄的时 代,款款而来。 你是中国文坛最令人心痛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那湘妃泪滴成的竹子,在你怀怨逝去的那一刻,伴着天边泣血的残阳,随着满地的寂寥一同叹息。天空浑浊不清,照不见云朵的倒影。我试着找寻你或怒或笑的身影。而那潇湘馆镂花的闺室古窗旁,早已没有你。你是中国 文坛最绝版的美丽。还记得你手绢题诗病由心生,自羡压倒桃花;还记得你挥洒文才院中观菊,一举秋心夺冠。恍若镜中锁眉,你泪眼相思的瘦影仍在;恍若抹泪焚诗,你绝决至此的心痛犹存。可一切恍若,却已是隔世。缘已尽,你如同那霞光,逸然的飘散。 你散作一曲铭心的凄凉。而我 在你绝然离去之时,藏匿于你身后昏黄的天际中,泪流满面。 在命运面前,你选择了最不可挽回的方式,为生命演绎不可磨灭的绝美。在命运面前,你用一种抗拒的姿态,在让你身心俱疾的大观园,不可挽回的陨落。花谢花飞,美不过你凄凄以诗伴泪;红销香断,断不去你切切柔肠百转。 你离世时痛入脾肺的呼喊憾疼人心,那一刻琴瑟不调,锈针也断,伊人不再。从此寂寞常驻寂寞林,那满眼荣华淘尽的凄凉,是你选择的凄美。 想起你,总是想起李煜的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流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你是永恒的存在, 你是不变的伤感。你幻灭化作香魂一缕,眺望着本不属于你的人间,双眉微锁,眼红如杏,看世人为你洒泪。你用不完美,却谱写只有你才能拥有的绝美,而我为你沉醉。 我在冷风中回味你特有的哀愁。猎猎寒风,冷彻心扉。是否会有人如我这般,在你回眸之时,将你一生的坎坷和心痛, 化作如风般冰冷的文字,在秋风中呜咽着铭记? 你美的憔悴,美的痴迷,“今侬葬花人笑痴,明朝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注定是最绝版的美丽,你的旋律注定要谱写一世的悲伤。而我,为你驻足之时,以你为镜,又以你为鉴。你的聪慧细腻成就了你,而 你的悲观多疑却毁了你。在我前进的路上,我愿背负你生命的重量,把欢笑演绎成我自己的铿锵。而剩下的忧愁,由我替你回味珍藏。 雾霭之中,我看见《红楼梦》金色的扉页徐徐展开,你将富有诗情的文字和泪,凝成一朵朵高贵而风雅的木槿花,以芳香馥我。而你带着你兀自的忧伤,颦 颦走来,款款微笑。 一路花开。 一轮新月自在怀——读《新月集》 在那片荒地边缘的村落里,甘蔗园隐匿在香蕉树和瘦长的槟榔树的深绿色阴影里,那是他的家,心之子的灵魂家园。 就在那神秘得似乎连时间也不曾流逝的无垠的土地上,一个博大而温柔的灵魂在20世纪阴霾的天空下踌躇 前行,那就是泰戈尔,绣口一吐就化作半轮新月的伟大诗人——泰戈尔。 读泰戈尔的《新月集》,仿佛在一种超逸的纯粹的仙境中徜徉,不可侵凌,无法逾越。我醉心于《海边》的辽阔与广袤,沉迷于《起源》中若有似无的露珠的微笑,留恋于《被忽略的盛会》中的梦之精灵,思慕于《英 雄》中崎岖的小径,更是仰于整本《新月集》的莹澈与磅礴。它饱含着满腔的深情,用如三月春风般的语丝唤醒了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中的人性;它歌唱着嘹亮的新歌,用如来自圣地般的甘露,滋润了干渴枯涸的心灵。虔诚的人们如朝圣般翻开它,便立即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使自己从现 实的苦闷境地里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 我以为,一人需守三本《新月集》,一本在手上,用于与人交流;一本在脑内,用于思索品味;一本在心中,用于升华心灵。常读常新的《新月集》,已经渐渐内化到我的生命中,我开始学着回忆,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你知道他的诗都有哪一些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诗,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白居易的诗(一)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白居易的诗(二)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的诗(三)卖炭翁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理论。

2.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指出其对比手法的特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理解《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3.感受白居易忧民伤时,同情贫苦人民,控诉统治者的博大情怀;体会他重视友谊的精神。

教学重点: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轻肥》中对比手法的特点;《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

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

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二、学习《轻肥》(一)导入语。

唐朝有三大诗人,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剩下一个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

现在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诗歌《轻肥》。

(二)题目解析。

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意思)?明确: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白居易的古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古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古诗词全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白居易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宫词》唐·白居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花非花·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江南春》唐·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酒》唐·白居易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后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诗四首》12

《白居易诗四首》12
(2)讽刺 本诗运用讽刺手法,深刻揭露了宦
官的骄横之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有人说,白居易的《轻肥》
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运用着异曲同工之妙,请试 作分析。 (如果这是一道高考题,满分为 7分,请问这个题按怎样的步骤 回答,怎样给分?)
答题步骤:
①解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 思(2分);
不顾百 姓死活
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贪婪 凶残
目的:升官, 博取皇帝开心。
官吏们为了“考 课”,不仅不奏 报朝廷,反而变 本加厉地加紧搜 刮,农民在死亡 线上挣扎。
官吏们横行霸道 28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由第三人称客观描绘改为 第一人称控诉,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愤怒指责, 揭露控诉。
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重 点词语简要分析。
此诗主要刻画了 一群
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宦官。
①“满”、 “皆”、“或”、“如云”等字词, 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 ②“骄”、 “照”、“夸”等刻画出宦官的骄横 跋扈。 ③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 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 的奢侈。
• 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重填新辞 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
• 新乐府:
• 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 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
•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当为 时代而写,诗歌应当为现实而 作)。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现实 主义文学观点。
《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 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1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1

《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 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 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
据《旧唐书· 宪宗 纪上》记载,元 和三年,“是岁, 淮南、江南、江 西、湖南、山南 东道旱”。四年, “浙西苏、润、 常州旱俭。”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 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 活,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 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 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 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 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 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 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 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 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 居士”,世称白香山。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讽刺
9
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


作者用了铺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 的豪华场面。 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 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 “罗”、“擘”、“脍切”等词,表现 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 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 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 评说,不发一句议论, 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 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 应有的结论, 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 服力,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1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 与江南天灾作比, 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 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 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 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
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 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 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 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 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 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 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 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 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 不同。 不同。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 伤身世之作。 伤身世之作。 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 变故,对其打击颇大, 变故,对其打击颇大, 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 明,故此诗写其难言 的伤痛。 的伤痛。
22
杜陵叟,杜陵居,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 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 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 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 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 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 不知何人奏皇帝, 帝心恻隐知人弊。 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 白麻纸上书德音, 京畿尽放今年税。 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 昨日里胥方到门, 手持尺牒牓乡村。 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 十家租税九家毕, 虚受吾君蠲免恩。 虚受吾君蠲免恩。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第二层中哪些词点明了宴会的奢侈?
“溢”、“罗”、“擘”、“脍切”: 宴会之奢靡。 诗中哪一句是主旨句?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官员们赴宴是骄横跋扈之状。
2、军中宴会的奢华场面。
内 臣 行 乐 图
对 比
3、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
文章结构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 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 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 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 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 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 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不来,邀的真诚, 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 还要醇厚。至此情和景完美的结合。
根据诗歌内容为本诗划分层次?
主旨:
《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
花——非花 雾——非雾
似花似雾,给人捉 摸不定的感觉。
取喻于花和雾,比 方所咏之物的短暂 易逝,难持长久。
苏轼《水龙吟》咏杨花柳絮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教从坠。”
夜半来, 天明去, 如春梦 如朝云
疑是春梦
比 喻 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 朝云虽美却易幻灭。
表现出对已经消逝了 的美好事物的追念和 惋惜之情。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 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 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 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 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 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延伸练习1
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手法?
(六)延伸练习2

请用正确模式回答问题,分析此诗歌的对 比手法。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什么叫新乐府运动?
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 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 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 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 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 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 新乐府运动是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的仕途起落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 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 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 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 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 居士”,世称白香山。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元白”, “刘白”
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 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
“刘白”。
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思想带有浓 厚的儒、释、道三家思 想杂糅色彩,主导思想 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 下,穷则独善其身”, 后期释、道思想上升, 白居易晚年住在香山寺 中,与一些和尚来往密 切,白居易一生经历八 个皇帝。
语言方面: 相同: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 不同:《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 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手法方面: 相同:均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 不同: 《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 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 《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 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 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 残酷掠夺。
4.本诗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技巧,有何效果?
(1)运用对比手法 (2)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 度奢靡的生活, (3)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 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 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4)将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不 作一句评说,却使全诗奇峰突起,顿生波澜,撼 人心魄。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 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有人评价此诗“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

背诵默写篇目
一、 轻 肥
轻肥:用《论语· 雍 也》句:“乘肥马, 衣轻裘”之意,喻指 奢侈生活。
(一)题解:
轻裘
肥马
衣轻裘,乘肥马
豪华奢侈的生活
(二)写作背景:
1.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 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 严重旱灾。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竟 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2.另一方面,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 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 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 至敢于废立皇帝。
白居易的生平分前后两期:
前期(44岁前)——兼济天下 (分三期之说:中期(44-45)江州司马— 罢苏州刺史,为思想转折时期) 后期(44-75岁)——独善其身 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作为分界线,前期兼 济天下,他安身立命的准则“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贯穿他生命的始终。44岁前 仕途一帆风顺。
分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讽喻诗:《新乐府》50首
《秦中吟》10首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2、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 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白诗四最”: 唐代传诗最多(3000 篇)、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 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解析】诗歌写出了一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 军形象。 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 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 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 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保卫国家的前方将士的歌颂。
★温故4:观刈麦(唐· 白居易)(高 考考纲必背篇目)
温故5: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 (高考考纲必背篇目)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故6:琵琶行 白居易) (高考考纲必背篇目)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整体感知: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 的人物形象?

此诗主要刻画了 的宦官。
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
不一般的神态

宦官 朱绂、紫绶
内臣
何为者?

令人惊异,也令 人愤愤不平。
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担负看守宫门、传 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地位低贱。但由 于宦官侍君侧,容易得到君王的宠信,能对君 王施加某些影响,甚至参与政治。 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
小结:作者如何从正 面描写宦官的?
先写:

照 后点: 内臣
写出了宦官们 骄横跋扈之状。
令人惊异,也令 人愤愤不平。
2.哪些词语很不骄。


如云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 令人触目惊心。
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 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 社会现实。
(三)教学目标:
把握诗歌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体会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四)朗读诗歌,思考探究
轻 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代 表 作 及 诗 风
一、讽喻诗
1、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欺 压人民的罪行。 2、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 3、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主义 思想。 4、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讽喻:指在下者用文学作品寄寓讽刺或规劝来 戒劝执政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 能,并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 诗歌创作实践。

《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 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 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 据《旧唐书· 宪 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宗纪上》记载, 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 元和三年,“是 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 岁,淮南、江南、 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 江西、湖南、山 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 南东道旱”。四 惨处境。 年,“浙西苏、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 润、常州旱俭。” 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有三个特点:
A、用新题;B、写时事;C、不入乐。
温故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温故2: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温故3:忆江南 白居易/唐

以下是参考资料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征苗:指征收青苗税 (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青苗税) 柘:一种树,叶可喂蚕。 斫:砍削。
山中寡妇


(五)对比阅读:请分析 白居易这几首诗歌在语言 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卖炭翁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 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 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 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 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 牛头充炭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