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 综合版

合集下载

设计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终结版

设计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终结版

设计基础课程第一章绪论(一般章)1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2 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⑴始终有密切的联系,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来的(2) 艺术是创作者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

(3)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4)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它导致了一场深刻的设计革命。

(5)技术化艺术化的高度整合与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6) 艺术化在设计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设计师的作品都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个性化、人性化的色彩。

3 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特点(1)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鉴赏则可以看做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和欣赏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2)艺术欣赏的特点①形象性: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主体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因此,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艺术欣赏不能不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③审美性: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3)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①设计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②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设计基础》全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设计基础》教材第三章“设计原则”部分,内容包括: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以及在实际设计作品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设计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实际作品创作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设计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设计作品中灵活运用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设计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设计案例。

2. 学具:画纸、画笔、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成功的设计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优点,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原则在作品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创作。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设计题目,讲解如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并现场示范。

4.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设计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亲近性。

2. 设计创作步骤:分析需求、运用原则、创作草图、修改完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

要求:运用设计原则,突出主题,具有视觉冲击力。

2. 答案示例:海报主体:地球、绿叶、垃圾桶等元素。

色彩搭配:绿色、蓝色、白色等,体现环保主题。

排版设计:运用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等原则,使画面和谐、富有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更具挑战性的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尝试。

《程序设计基础(1)》综合程序设计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1)》综合程序设计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1)》综合程序设计指导书《程序设计基础(1)》综合程序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完《程序设计基础(1)》(C语言)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程序设计任务。

通过此任务,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综合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一、时间安排时间:1个寒假+3周(15学时)+第4周二、任务要求《程序设计基础(1)》综合程序设计是在完成《程序设计基础(1)》(C语言)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从给定的“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完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任务完成包括三个阶段,即:1个寒假+前3周(15学时)+第4周。

说明如下:A.阶段1——1个寒假,选题、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B.阶段2——下学期前3周(15学时),系统实现(编码、调试与运行)。

C.阶段3——下学期第4周,撰写文档和整理系统,提交作品。

作品提交要求:♦内容:每生一个文件夹,命名规则“学号+姓名”,例如:201641402101张三,提交内容包括:文档+系统。

班长汇总后交任课教师。

♦时间:下学期第4周周日前。

三、考核与评分根据学生提交作品,综合考虑软件实现与设计文档两个方面,其中:软件实现:综合考核基本功能实现、系统整体运行、代码编写风格等几个方面。

设计文档:综合考核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文档排版、总结等几个方面。

成绩评定参考标准:A、优: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文档有条理、文笔通顺,格式正确,其中有总体设计思想的论述;软件完全实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先进,软件可靠性好;程序运行顺畅,功能完善,界面友好。

说明:相应的百分制成绩为95分。

B、良:有完整的符合标准的文档,文档有条理、文笔通顺,格式正确;软件完全实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较先进;程序运行正确,主要功能正确,界面良好。

西安交大《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综合版

西安交大《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综合版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大纲2011、4、3第1章绪论掌握:机器的特征:人为的实物组合、各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有机械能参与或作机械功机器的组成: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了解:机器、机构、机械、常用机构、通用零件、标准件、专用零件和部件的概念课程内容、性质、特点和任务第2章机械设计概述了解:与机械设计有关的一些基础理论与技术,机器的功能分析、功能原理设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设计的类型和常用的设计方法第3章机械运动设计与分析基础知识掌握:构件的定义(运动单元体)、分类(机架、主动件、从动件)构件与零件(加工、制造单元体)的区别平面运动副的定义、分类(低幅:转动副、移动副;高副:平面滚滑副)各运动副的运动特征、几何特征、表示符号及位置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注意标出比例尺、主动件、机架和必要的尺寸)机构自由度的定义(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低幅:引入2个约束;高副:引入1个约束)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F=3n-2P5-P4)应用自由度计算公式时的注意事项(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公共约束)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主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定义(绝对速度相等的瞬时重合点)瞬心分类:绝对瞬心(绝对速度相等且为零的瞬时重合点,位于绝对速度的垂线上)相对瞬心(绝对速度相等但不为零的瞬时重合点,位于相对速度的垂线上)速度瞬心的数目:K=N(N—1)/2速度瞬心的求法:观察法:转动副位于转动中心;移动副位于垂直于导轨的无穷远;高副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三心定理:互作平面平行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用速度瞬心求解构件的速度(关键找到三个速度瞬心,建立同速点方程,然后求解)了解:运动链的定义及其分类(闭式链:单环链、多环链;开式链)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具有一个机架、具有足够的主动件)机动示意图(不按比例)与机构运动简图的区别第6章平面连杆机构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组成(构件+低副;各构件互作平行平面运动)──低副机构平面连杆的基本型式(平面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铰链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组成(四构件+四转动副)铰链四杆机构各构件名称(机架、连杆、连架杆、曲柄、摇杆、固定铰链、活动铰链)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变异方法:改变构件长度、改变机架(倒置)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曲柄存在条件:①最长杆长度+最短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②连架杆与机架中有一杆为四杆中之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的极限位置(曲柄与连杆共线位置)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θ(两极限位置时曲柄所夹锐角)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及行程速比系数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连续性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力特性:压力角α:不计摩擦、重力、惯性力时从动件受力方向与受力点速度方向间所夹锐角传动角γ:压力角的余角许用压力角[]︒=40α~︒50、许用传动角[]︒=50γ~︒40曲柄摇杆机构最小传动角位置(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中的一个)死点位置:传动角为零的位置(︒=0γ)实现给定连杆二个或三个位置的设计实现给定行程速比系数的四杆机构设计:曲柄摇杆、曲柄滑块和摆动导杆机构了解:连杆机构的特点、铰链四杆机构以及变异后机构的特点及应用、死点(止点)位置的应用和渡过 基本设计命题:实现给定的运动要求:连杆有限位置、连架杆对应角位移、轨迹满足各种附加要求:曲柄存在条件、运动连续条件、传力及其他条件实验法设计实现给定连杆轨迹的四杆机构,解析法设计实现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的四杆机构第7章 凸轮机构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高副机构凸轮机构的分类:按凸轮分类:平面凸轮(盘形凸轮、移动凸轮),空间凸轮按从动件分类:端部形状:尖端、滚子、平底、曲面运动形式:移动、摆动安装方式:对心、偏置按锁合方式分类:力锁合、形锁合基圆(理论廓线上最小向径所作的圆)、理论廓线、实际廓线、行程从动件运动规律(升程、回程、远休止、近休止)刚性冲击(硬冲:速度突变,加速度无穷大)、柔性冲击(软冲:加速度突变)运动规律特点:等速运动规律:速度为常数、始末两点存在硬冲、用于低速等加速等减速:加速度为常数、始末中三点存在软冲、不宜用于高速余弦加速度:停─升─停型:始末两点存在软冲、不宜用于高速升─降─升型:无冲击、可用于高速正弦加速度:无冲击、可用于高速反转法绘制凸轮廓线的方法:对心或偏置尖端移动从动件,对心或偏置滚子移动从动件滚子半径的选择、基圆半径的确定、运动失真及其解决的方法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机构的一般命名原则四种运动规律的推导方法和位移曲线的画法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停─升─停;停─升─降─停;升─降─升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平底从动件凸轮廓线的绘制方法及运动失真的解决方法机构自锁、偏置对压力角的影响,压力角α、许用压力角[]α、临界压力角c α三者关系:[]c ααα<≤max第8章 齿轮传动掌握:齿轮机构的组成(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机架)──高副机构圆形齿轮机构分类:平行轴: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人字齿轮机构相交轴:圆锥齿轮机构(直齿、斜齿、曲齿)相错轴:螺旋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两轮的传动比等于公法线割连心线线段长度之反比)定传动比条件、节点、节圆、共轭齿廓渐开线的形成、特点及方程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定传动比特性、啮合角和啮合线保持不变、可分性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齿数、模数、压力角、顶隙、分度圆、基圆、齿顶圆、齿根圆齿顶高、齿根高、齿全高、齿距(周节)、齿厚、齿槽宽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齿数z 、模数m 、压力角α(︒20)齿顶高系数*a h (1.0、0.8)、顶隙系数*c (0。

设计基础综合知识点

设计基础综合知识点

设计基础综合知识点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创造性强的学科,在实践中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能力与创意。

设计基础是设计学习、实践的基石,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本文将从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三个方面,总结设计基础的综合知识点。

一、设计的基本原理1. 功能性原理: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要考虑设计物体的功能性,使其在实用性上具备突出表现。

例如,家具设计要考虑到坐姿的舒适度,物品的摆放要方便使用等。

2. 美观性原理:设计应该具备艺术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色彩搭配、比例关系、形状造型等都是美观性原理的重要因素。

3. 结构性原理: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结构和制作工艺等因素,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性,满足物品的功能性和稳定性要求。

4. 技术性原理:设计师需要了解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根据这些因素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可实施的产品或作品。

5. 可持续性原理:设计师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延长设计品的使用寿命。

二、设计的基本元素1. 点:点是最简单的设计元素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示位置、焦点或空间。

2. 线:线是有长度、宽度和方向性的元素,它可以用来创造形状、纹理和模式。

3. 面:面是由线组成的二维平面,是设计中较大的视觉单元,用来创造空间和形状。

4. 色彩: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和引导视觉焦点。

5. 纹理:纹理是通过线和面的组合形成的可感知的表面质感,它能够为设计增添层次感和趣味性。

6. 光影:光影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色彩和空间感,并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1.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可以突出重要信息,增加视觉效果。

对比可以通过色彩、大小、形状等来实现。

2. 接近原则:将相似的元素放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连贯性和统一感,使设计更加和谐、整齐。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在视觉上的稳定感,设计中要使有关元素在作用力和分配上达到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设计基础》教材的第3章“设计原则”和第4章“色彩理论”。

具体内容包括: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和平衡;色彩理论中的色轮、色彩搭配、色彩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作品中;2. 了解色彩理论,学会运用色轮进行色彩搭配,表达作品情感;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设计原则的灵活运用和色彩搭配技巧。

重点: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色彩理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设计案例、色轮、画笔、颜料等。

学具:笔记本电脑、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设计案例,让学生感受设计原则和色彩搭配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设计原则和色彩理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指导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和色彩理论完成一个设计作品。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点评(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设计原则: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平衡;2. 色彩理论:色轮、色彩搭配、色彩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的设计原则和色彩理论,完成一幅主题为“春天”的海报设计。

2. 答案:1. 设计原则:运用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和平衡原则,使画面布局合理,视觉效果舒适;2. 色彩搭配: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粉色、黄色等邻近色,表现春天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例如:设计一款关于环保的海报,要求运用设计原则和色彩理论,表达出环保的主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设计基础_精品文档

设计基础_精品文档

设计基础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从建筑设计到用户界面设计。

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功能性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设计基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技巧。

1. 色彩理论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能够对作品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色彩理论包括了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分类,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等方面。

1.1 基本概念:色彩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组成。

色相是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是色彩的纯度和浓淡程度。

1.2 色彩分类:色彩可以按照它们在色彩光谱中的位置来进行分类,包括主色、辅助色、中性色等。

1.3 色彩搭配: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常见的搭配方式有对比色、类似色、三角色等。

1.4 色彩运用:在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作品的目的、受众及其情感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2. 排版原理排版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排版能够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排版原理包括了字体、字号、行距、段落间距、对齐方式等方面。

2.1 字体选择:字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作品的目的和风格来确定。

常见的字体类型包括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和手写字体等。

2.2 字号和行距:字号和行距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作品的阅读距离和内容的重要程度。

一般来说,标题和重点内容需要使用较大的字号和行距。

2.3 段落间距:段落间距的设置可以帮助分隔不同的内容块,使得作品更易读。

2.4 对齐方式:对齐方式可以决定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美感。

常见的对齐方式有居中对齐、左对齐和右对齐等。

3. 图形设计基础图形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形元素的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视化效果。

图形设计基础包括了线条、形状、纹理、图标和标志等方面。

3.1 线条:线条可以用来表达方向、边界和层次感。

不同的线条粗细、弯曲度和颜色都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3.2 形状:形状是图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可以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10177设计基础-综合版

10177设计基础-综合版

设计基础综合版一、知识点(运用于选择、填空题)第二章1.“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于英国。

(P18)2.“新艺术运动”的装饰风格特点是:弯曲、自然主义的风格。

(P19)3.“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P19)4.设计艺术的分类(P21)按设计目的不同: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按存在空间形式:二维设计、三维设计按应用领域不同: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5.平面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艺术设计、CI设计等。

(P21)6.现代设计包括:影视设计、网页设计、个人形象设计(P22~23)7.环境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展示设计(P23~24)8.工业设计包括:交通工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P24)9.设计艺术的特点:实用经济性、创造性、艺术造型性、程序性、科技性、信息传播性(P25~26)10.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功能与人的因素、美学因素、材质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P26~28)第三章11.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构成(P30)12.文字在广告设计中被称为文案。

(P31)13.招贴按服务对象和最终目的可分为:社会公共招贴、文化体育招贴、商业招贴(P33)14.招贴的审美(P33~38)⑴内容美:①社会现实②文化内涵③思想情感⑵形式美:①图形美②文字美③色彩美④编排美15.标志的分类(P39~41)按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商标、徽标、公共标识按构成的要素不同:图形标志、文字标志(名称、简称、字母、汉字、数字)、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标志16.中国银行行徽的设计者是:靳埭强(中国香港)(P41)17.图形符号是检验标准是:准、奇、美(P41)18.包装设计的审美要素是:材料美、结构美、造型美、装饰美(P44~46)19.书籍设计的内容包括: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和书眉、版式设计、插画(P50~51)20.企业形象设计(CI设计)主要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P53~54)第五章29.室内设计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物理环境设计、装饰陈设设计(P98~99)30.空间环境系统是由采光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与通风系统、音响系统、消防系统组成的物理环境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基础综合版一、知识点(运用于选择、填空题)第二章1.“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于英国。

(P18)2.“新艺术运动”的装饰风格特点是:弯曲、自然主义的风格。

(P19)3.“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P19)4.设计艺术的分类(P21)按设计目的不同: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按存在空间形式:二维设计、三维设计按应用领域不同: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5.平面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艺术设计、CI设计等。

(P21)6.现代设计包括:影视设计、网页设计、个人形象设计(P22~23)7.环境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展示设计(P23~24)8.工业设计包括:交通工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P24)9.设计艺术的特点:实用经济性、创造性、艺术造型性、程序性、科技性、信息传播性(P25~26)10.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功能与人的因素、美学因素、材质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P26~28)第三章11.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构成(P30)12.文字在广告设计中被称为文案。

(P31)13.招贴按服务对象和最终目的可分为:社会公共招贴、文化体育招贴、商业招贴(P33)14.招贴的审美(P33~38)⑴内容美:①社会现实②文化内涵③思想情感⑵形式美:①图形美②文字美③色彩美④编排美15.标志的分类(P39~41)按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商标、徽标、公共标识按构成的要素不同:图形标志、文字标志(名称、简称、字母、汉字、数字)、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标志16.中国银行行徽的设计者是:靳埭强(中国香港)(P41)17.图形符号是检验标准是:准、奇、美(P41)18.包装设计的审美要素是:材料美、结构美、造型美、装饰美(P44~46)19.书籍设计的内容包括: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和书眉、版式设计、插画(P50~51)20.企业形象设计(CI设计)主要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P53~54)第五章29.室内设计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物理环境设计、装饰陈设设计(P98~99)30.空间环境系统是由采光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与通风系统、音响系统、消防系统组成的物理环境系统。

(P98)31.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是:以人为本是核心、加强环境整体设计为基本、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原则(P101~102)32.世界上惟一的七星级酒店是位于阿拉伯迪拜的伯瓷酒店(P106)33.中国园林的分类(P109)⑴按地理位置: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⑵按拥有者身份: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34. 17世纪以凡尔赛宫的诞生为标志,发展到了顶点。

(P109)第六章35.汉斯·维纳是丹麦出名的家具设计大师(P122)36.雅各布森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师,其代表作有天鹅椅、蛋椅和蚁椅等(P122)37.苹果公司的iMac操纵台的设计是由乔纳森·艾伟一手完成的(P123)38.意大利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在形式和材料的组合方面创新和应用(P124)39.面条椅子是高科技与对传统文化的娱乐性和讽刺性的运用,具有对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导言式的象征意义。

(P125)40.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五国(P128)二、名词解释1.形式美(P8)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等) 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2.工艺美术运动(P18)英国第一个经历工业革命,也是第一个出现反工业化的组织,就是“工艺美术运动”。

该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师莫里斯提出艺术与劳动混合的主张,成立了近代史上第一所将建筑、室内装修、家具等进行总体设计的事务所:莫里斯设计事务所。

3.公共标识(P 40)公共标识是指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指示系统符号,它是人类文明与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其特点是公共场所运用规范的标识形象,让大众识别并受其引导,向公众提供服务。

4.绿色包装(P 48)绿色包装是指设计时应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全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5.CI系统(P53)CI系统设计企业是对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塑造过程,藉此改造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结构,并通过企业的视觉设计,将企业形象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传播给企业内外的广告公众,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与认同的目的。

6.绿色设计(P 83)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广义的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或者是视为一种兼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思潮。

7.景观设计学(P108)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8.工业产品设计(P 117)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相结合,并受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的学科。

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目的是为而不是为产品,工业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9、空间环境系统(P 98)由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组成的构造设备系统,是由采光与照明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与通风系统、音响系统、消防系统组成的物理环境系统。

三、简答题1.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P5)一、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功能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二、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2.艺术欣赏的特点(P 4-5)一、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的特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感性、有情感的。

艺术形象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的特点: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各种个性特征。

3、审美性的特点:从艺术生产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二、必须是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包豪斯的教学理论(P20)包豪斯的教学理论是:机器生产在20世纪有重要的作用,任何工业产品均须先行设计;现代设计师要为大多数人设计、制造实用美观的物品。

包豪斯师生设计的作品都与大工业生产相联系,具有以立方体、矩形、圆形为基础的简洁独特造型风格,同时富于变化。

包豪斯的宗旨是反对将风格僵化成教案,它的教学制度对于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行之有效。

今日,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设计院校还参照包豪斯方式组织教学。

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P 43)一、构成艺术美:构成手法主要包括重复、特异、对称、错视、肌理等。

采用构成手法设计的标志,图形感强,简洁。

二、传统艺术美:如果在标志设计上盲目追求视觉刺激、矫揉造作、过分地留下人工痕迹,就失去了标志的亲和力。

因此,现代标志的演变到了一个普遍认同的感觉:质朴、随意。

中国的书法、国画,民间的剪纸等影响着现代标志设计。

5.高新技术的特点(P 94)一、以机器美学与结构美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乐观主义二、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形式动态学三、极端化技术倾向四、丰富的设计语言6.室内装修与室内设计的区别(P 105)一、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二、室内设计:是综合概念的室内环境设计,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气氛、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7.中国明式家具设计的特点(P 120~121)一、整合简洁、流畅、蕴涵文人气息元素,具有“内敛外秀”的长久魅力。

二、选材考究1. 取于天然的材料,不经人工修饰,2. 名贵的材料能够令家具耐用三、精雕细琢、手工讲究可以说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征。

由于明式家具设计多由文人雅士设计而成,要将纸上设计变成实物且不失设计的精妙,在制作上对工匠的要求很高。

四、论述题1.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P 2~4)一、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来,最早在中国称为“工艺美术”。

然而,将设计与艺术两者结合并上升到一门学科的高度,却是近代才有的事。

艺术是创作者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

二、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两者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

当然,从艺术的发展及其本质来看,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

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式。

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

三、设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进入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

整体设计的产生便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进步整合的产物。

技术化与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设计日趋艺术化,艺术化生活是人类的理想。

2.设计艺术美的特点(P 4~6)一、功能美:功能是非艺术品的本质特征,产品的功能是实现功利的前提,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一切产品都是人们为了一定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当产品实现它的预定功能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达到统一,人就取得一种自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产品的典型形式,或者说是它的自由的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就这是功能美。

二、形式美: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是形式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知觉抽象。

它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

三、文化美: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相区别的本质因素。

设计艺术以创造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整合各种文化的共同作用内容,构成了自身的文化美。

设计艺术蕴涵的文化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和谐美,二是境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