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_苦闷_的象征_从郭沫若的_身边小说_看其_天才情结_

合集下载

《渴望》阅读答案

《渴望》阅读答案

《渴望》阅读答案《渴望》阅读答案篇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四)一块625欧元的树皮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①小汽车当场报废②自己严重脑震荡。

③擦破树皮赔偿625欧元。

2 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3 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①树皮伤害费受损树皮清理费见习费医药费②看出他们严肃、认真、细致、及时的特点。

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②)①“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

②“鸡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实在忙不过来。

③“匪夷所思”形容德国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5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五)王元用数学知识买瓜1.练习上下文,解释词语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绝活儿:最拿手的本领2.王太太买西瓜想买小的,因为3.普通人买西瓜,是凭感觉,王元先生是数学家,他主张买那个大的,有两个原因。

4 当王元先生胸有成竹决定买大西瓜时,王太太是什么表现?魏师傅是什么表现?①王太太说:“头疼,我不算了。

”②魏师傅看得目瞪口呆5 本文围绕写数学家王元在生活中的与众不同。

(六)雕塑一般的姿势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猝发()突然发生潸然()流泪的样子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弥留()病重快要死了2.在文中找反义词挺拔如松(颓然如泥)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答:因为母亲的姿势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火灾发生时,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护着怀抱中的孩子,没有爱是做不到的。

4. 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这句话怎么样理解?5. 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母亲的“姿势”则是母爱的象征。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天才郭沫若

天才郭沫若

天才郭沫若
宋万灵;宋石莲
【期刊名称】《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2(014)006
【摘要】诞生郭沫若的时代是狂飙突进、风雨如晦的时代,诞生郭沫若的土地是“沫水钟灵,绥山毓秀”的沙湾。

地灵人杰,天育英才。

人与天地参,天地人互动,终于成就了一代天才郭沫若。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宋万灵;宋石莲
【作者单位】乐山五通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乐山市委党校组织人事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渴望"苦闷"的象征--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
2.“民族魂”与“球
形天才”——从思维方式看“五四”时期的鲁迅与郭沫若3.同样的浪漫天才,不同
的求索历程——郭沫若、海子诗歌创作比较4.郭沫若与天才论5.天才的赞歌及其他——读郭沫若题赞鲁实先的诗与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②“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③“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④“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1)上文选自课文《旅鼠之谜》,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体)。

【答案】(1)位梦华;科学小品【解析】【分析】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本篇课文就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揭开旅鼠生存的秘密。

【点评】考查作品作者和文体常识,平时学习时应了解记忆。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1)选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 ,他是________ 造就的伟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杜鹃郭沫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标准版)

杜鹃郭沫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标准版)

杜鹃郭沫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郭沫若笔下的杜鹃,有什么含义?下面由为你带来关于杜鹃郭沫若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杜鹃郭沫若阅读材料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是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哀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鸟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

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选自《郭沫若散文》)[阅读导引]文章作者先从人们意识中的杜鹃下笔,概括描述出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和感情上的认同。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另拓思路,揭示了杜鹃鲜为人知但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指出其残忍而专横的本性。

也点明了黄莺的执迷不悟,缺乏警觉的弱点。

至此,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杜鹃的本来面目。

接着,作者再进一层,揭示出行文的主旨,意在告诉人们:只凭借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必然吃亏!杜鹃郭沫若阅读题目 1.本文是用________的手法来描写杜鹃的。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试卷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试卷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认为,只有“______”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A.美B.真C.善D.好2.据胡风回忆,鲁迅曾告诉他______这篇小说就是“写我自己”。

()A.《孤独者》B.《孔乙己》C.《示众》D.《阿Q正传》3.鲁迅自发表小说《狂人日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小说,从而显示了______的实绩。

()A.文化革命B.思想革命C.文学革命D.社会革命4.“只取一点,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是鲁迅所说的创作新型历史小说______的方法。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故事新编》5.散文诗是一种新的文体,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现代散文诗______的标志。

()A.开端B.发展C.开拓D.成熟6.______是鲁迅关于“科学”的一篇重要的论文。

()A.《文化偏至论》B.《科学史教篇》C.《人之历史》D.《破恶声论》7.鲁迅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强调自觉性,反对()A.盲动性B.盲目性C.主观性D.主体性8.对于鲁迅来说,“______”也就是他的价值理想。

()A.立业B.创业C.立人D.立志9.“别求新声于异邦”这句话,出自鲁迅的《______》一文。

()A.《摩罗诗力说》B.《文化偏至论》C.《科学史教篇》D.《人之历史》10.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中提出了“______”是“第一义”的思想主张。

()A.保存国粹B.保存传统精华C.保存我们D.保存文化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

《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

《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合,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

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

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成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

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

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觉的解脱。

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

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

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

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叭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

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从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

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

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

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

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选录了银河相会、郭沫若·骆驼、余光中·乡愁三首诗歌以及现代文带上三句话上路阅读。

并附有相应的阅读答案可供参考。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银河相会(日)岛倚腾村晚云在暮天泛起波澜,乃歌声在夜空萦绕不断。

牵牛星急急荡起双浆,一叶扁舟穿梭在云汉。

晚风送来阵阵芬芳,也把叶绿花红的彼岸吹遍。

清泪濡湿了面颊,宛如一个青春永恒的梦幻。

呵,在那远远的天边,乃歌悠悠不断。

星星窥见了人间的欢愉,今宵幽会情最缱绻?1、诗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节由银河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诗人想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诗用_____________,烘托美好的彼岸,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梦幻”。

4、诗中两次写到“乃歌声”,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括本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骆驼(节选)郭沫若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1、如何理解“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头天外”和“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分别写出了骆驼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实结合是这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6月第23卷 第2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T aiy uan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23 N o.2渴望“苦闷”的象征——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刘悦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

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

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

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天才情结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05)02-0005-04 郭沫若的新诗和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情绪反差:同一创作主体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极度亢奋,在小说创作中却变成了悲怀感伤。

对于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一提到郭沫若,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印象不由分说地一下子占据人们的脑海,那就是气势宏大到能够吞日吞月、情绪激昂到可以在自己的脊髓脑筋上奔跑的天狗;是五百年后从燃烧香木的熊熊烈焰中升腾而起鲜美异常永不再死的凤凰;是提起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是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炸弹崇拜死的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郭沫若这样一个名字就意味着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吞寰宇的激情与力量。

他是力的化身、力的音乐、力的舞蹈、力的韵律。

郭沫若的新诗永远意味着那种不可重复、不可模仿“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

当然,郭沫若的前期新诗中也有不少如《死的诱惑》般的感伤的诗,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郭沫若创作风格的多样性,给我们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正如郭沫若本人所言:“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1](P238)无论“雄浑”还是“冲淡”,作为诗人,郭沫若无愧于“天才”的桂冠。

可是,他为什么要创作所谓的“身边小说”呢?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均乏善可言。

难怪著名小说家沈从文会认为郭沫若的小说是“废话”。

长期以来,笔者对郭沫若创作的一系列所谓的“身边小说”迷惑不解。

这样一位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极端追求文艺的纯和美的理想主义的浪漫诗人,为何能够忍受孩子哭、老婆闹、老鼠咬毁衣服之类琐碎的情节,甚至把“偷书”等不光彩的情节也写入小说中呢?也许是过于令人费解,研究者对郭沫若创作中这种极为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只是简单的归因于创作主体的“复杂”或“矛盾”。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对郭沫若这样一个“复杂的存在”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把握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我们不能再隔着“复杂”、“矛盾”等面纱去窥视郭沫若这样的伟大的知识分子了。

伴随着郭沫若创作而开始的对郭沫若的评价和研究已经有80年了。

历史垫高了一代又一代的郭沫若研究者。

随着对郭沫若各方面成就的深入研究,学界已经认识到郭沫若是一位有着多维开创性成就的“球形发展的天才”。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女神》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现代诗歌从直白浅露的早期白话诗向后来讲究格律、诗美的新月派诗歌的正常过渡。

《女神》以振聋发聩的宏伟意象、高大突出的抒情主收稿日期:2004-11-08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文学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000052182234) 作者简介:刘悦坦(1973-),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体、自由奔放的诗体形式、自然消长的情绪结构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现代人的心灵感受,以20世纪的“动的精神”和“反抗的精神”[2]找到了时代的“振动数”、“燃烧点”,从而成为中国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他是优秀的剧作家。

20世纪中国历史剧的最早实践者和成就最高者。

以《屈原》为代表的郭沫若历史剧,创造性地打通了战国时代精神与抗战时代精神之间的“时间隧道”,在“崇古意识”与“当代意识”双重投影的关照下,把时代精神融入历史幻觉,从而在古人的骸骨中吹进了现代的生命气,最终把历史剧变成了“献给现实的蟠桃”。

他是自成一路的文艺理论家。

他所开创的“生命的文学观”更为贴近文学的本质。

他是杰出的翻译家,通晓日、德、英等数国语言,独辟“神韵译”一派,至今许多作品的翻译还在沿用郭沫若所开创的范式,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他还是最早开创自传体文学的中国现代作家。

从《我的童年》到《五十年简谱》,四卷“沫若自传”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曲折发展与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

另外,郭沫若还与郁达夫一同开创了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先河,《残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精神分析小说。

同时,不要忘了,郭沫若的多维成就绝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

他还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历史学上独树一帜,自《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问世后,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从此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

他还是考古学家。

在古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考证上屡有令人叫绝的创造性见解,从释祖妣到考证毛公鼎,郭沫若的研究思路带给后人的启发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

另外,他还是书法家、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在民族关系和世界和平等领域都有着独具意义的贡献。

郭沫若是一位“球形发展的天才”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也只有“球形天才”才是对郭沫若的最准确的定位。

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没有人从天才的角度对郭沫若进行研究。

所谓天才,就是有着天赋般的创造力与想像力的人。

既然是天才,就不同于常人,也不同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天才对待事物的方式是创造,有才能的人是改造;天才创造凭的是直觉,有才能的人靠的是分析和探索。

天才是“本没有路”的地方的第一个“过客”。

天才的根本特性是独创性。

衡量天才的标准是创造力的大小而不是智商的高低。

天才不屑于精雕细刻,因此,天才的创造也许不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精品,但一定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郭沫若正是这样一位天才。

郭沫若的作品大多是直觉和灵感的产物,“一任情绪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郭沫若自认为“想像力比观察力强”,又加上诗人独特的“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郭沫若的作品大都是思接千古、笔挫万物,天马行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籁”之作。

对郭沫若的天才之作越是研究,就越会发现他的“身边小说”在其整个创作体系中的“不协调”。

无论认为“文学是精赤裸裸的人性的表现”,还是认为“文艺是宣传的利器”[3](P211);无论是《女神》还是《屈原》,郭沫若始终是“以英雄的笔调描写英雄的行为”[1](P209),为何他还要去创作那一系列所谓的“身边小说”呢?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缺乏鲁迅式的“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深沉思考,也不同于郁达夫式的“祖国呀,你怎么不强大起来呀”的理性呼唤。

它不着眼于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去展示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没有死守宗法礼教的封建遗老,也没有追求个性解放的热血青年。

有的只是对生活琐事的零碎展示。

这是与郭沫若的天才气质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那吞日吞月的天狗、火中更生的凤凰、提起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在所谓的“身边小说”中变成了为生活的艰难而叹息、为妻子的不理解而苦恼、为孩子的啼哭而烦躁、为社会的不认可而自卑、自慰的“爱牟”了呢?长期以来,我们惯于把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归类于郁达夫式的“自叙传”。

其实,就创作主体的气质类型而言,郭沫若与郁达夫截然不同。

郁达夫的气质类型属于典型的抑郁质,属于神经活动弱型。

具体表现为:情绪稳定,行动不活泼,缺乏果断和信心,内向、孤僻、胆怯、敏感。

抑郁质的气质使郁达夫骨子里卑己自牧,符合其小说中作者、叙述者和主人公三位一体的“自叙传”性质。

无论是“生的苦闷”还是“爱的苦闷”,都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苦闷的象征”,是真实的。

郭沫若则不然。

就气质类型而言,郭沫若属于典型的多血质。

这种气质属于神经活动强型。

其表现为情绪激昂、亢奋,思想活跃、敏锐,性格外向、自信,渴望展示才华、实现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郭沫若的“身边小说”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在创作意图上就有着更本性的不同。

就“爱的苦闷”而言,郁达夫是怀着一颗赤子之情渴望找到心心相印的真正的爱情。

“知识我也可以不要,名誉我也可以不要”,“我要求的就是爱情”。

郭沫若则是在对家庭和妻子感到厌倦后去寻找别样的爱情。

如《残春》、《喀尔美罗姑娘》,以及《叶罗提之墓》。

郭沫若并不缺少爱情,他与安娜(即小说中的晓芙)自由恋爱而结合,他在爱人6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那里不能感到幸福,并非安娜不爱他,而是他感到自己的才华与思想不能被理解和认可。

就“生的苦闷”而言,郁达夫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

郁达夫是感到自己不能为人类、祖国、家庭所需要而产生“零余”的心理感受的。

由于无法融入生活的环境而游离于社会之外,由此而“沉沦”。

较之于“自叙传”小说对个体“零余”情绪的抒发和展示,由于不能像郁达夫那样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爱情失落情绪的根本内涵,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就成了身边一切琐碎细节的拼盘。

郭沫若对“生的苦闷”缺乏郁达夫那样的痛切感受,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几乎不涉及人类、国家等宏阔主题,较之于郁达夫的“不被需要”,郭沫若展示的是“不被认可”。

如果说郁达夫的“零余”是从内心深处真切的体会到“生的苦闷”与“爱的苦闷”,那么郭沫若的“琐碎”则是为了展示个人(天才)与环境的对立,他感受到的不是夫妻感情的危机,而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对自己天才的消磨和扼杀。

郭沫若的苦闷不是由心底流露出来的孤冷和落寞,而是思想不被理解、才华不被认可的懊恼。

这就使郭沫若的“身边小说”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天才情结”的一种展现。

郭沫若一直崇拜天才,更渴望成为天才,“天才情结”就像一个“优势灶”,一方面促使郭沫若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尽量的施展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在思想和行为上努力仿效天才、向天才看齐。

这使得郭沫若一方面力图在新诗、历史剧、散文乃至小说等不同领域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也留下了他不同的“天才情结”。

天才这一概念,在郭沫若看来,不仅仅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才能的杰出人物,他们还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怪癖。

尽管历史上有着某些具备天赋才华的“神童”,其才能很早就得到社会的认可,终生伴随着鲜花、掌声和赞扬,如莫扎特。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大都是在孤单苦闷、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甚至最终疯狂或走向自杀。

如卡夫卡、凡・高、叔本华和尼采。

因为天才的超常才能与创造力不是指向当下,而是指向未来。

天才是过早降生到当前时代的“未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