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重点突破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第2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考点:1.《鸣镝之箭》2.《宋史.魏胜传(节选)》3.《南唐世家.韩熙载传(节选)》4.《真将军》5.《晋书.朱序传(节选)》【考点研究】一、通大意,先断易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准确理解。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默读时,可把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当作主观断句题对待),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把握不准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重点斟酌。

方法示例先准确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特别是要厘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动物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方正》)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二、热点的断句五标志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这些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

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步骤
板书设计
文言断句
找方法理步骤
1.找主干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看虚词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理对引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看句式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5、明顶真
6.据排偶
7.察反复
8.依总分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附:文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
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班级高三(6)班
课型:高三复习课
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复习——断句探究提升案【使用说明】1.通过自主学习,认真完成训练。

2.通过个人探究,合作讨论,明确断句的方法。

能够结合题目进行精当的分析。

3.在训练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勾画圈点,梳理积累】(一)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一般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二)断句技巧1.借助文化常识法:天文历法和地理,官职科举与姓名。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借助名词代词法:名词代词主和宾,其前其后常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借助文言虚词法:句首句中和句尾,语气词是断句处。

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借助修辞法:排比对偶和反复,句式整齐易断句。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借助对话法:对话引用“云”和“曰”,这是断句提示词。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借助特殊句式法:判断被动和反问,固定结构找标志。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高考语文二轮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8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1)

高考语文二轮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8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1)

学案8 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学案略语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2013·湖北)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答案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问题反思你在做文言断句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断句技法讲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断句技法讲解
12/10/2021
(2)整句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 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 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比如: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 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 这段话中,第一句,用了“他日”“今兹”对比;第二句,用 “杨意”“钟期”的事例对举。断句时,考虑这些内容,就比较容 易判断出断句点。
一般为 8 处左右,难度不大。2017 年的三套全国卷均是此种考查方式。
在解答客观型断句题时,一样要运用本讲前面所讲的“三步读题,
从理解到判断”,除此之外,客观型断句题还可巧妙运用“先缩后断
法”。具体如下:
选择题的 4 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 4 个选项中也有
先缩小 很多断开位置是一样的。因此利用断开位置一样的地方可以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12/10/2021
解析:首先通读需要断句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 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所要断句的 句子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 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当然,也可根据 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 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 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 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 B 项。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讲义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断句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断句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断句第十四节文言断句【知识梳理】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断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 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断句对点规范演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断句对点规范演练

第1讲文言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无极①,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选自王夫之《思问录》)【注】①无极:古代哲学范畴,指派生万物的本体。

解析:本段内容谈的是“无极”这一哲学概念。

首先要抓住两个“道”和“德”,这两个“道”和两个“德”从内容和语法上看中间要断开。

然后,抓住虚词“也”“者”和“储天下之用”与“给天下之得”的对称结构,即可断句。

答案: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参考译文】无极,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但是也没有一样事物不在它的准则之内。

践行之后才能懂得大道,大道就好比大路;懂得大道之后才能表现出一个人拥有了道德,有道德也就是懂得大道。

累积全天下的器用,来提供给全天下懂得大道的人驱遣,这一切全都没办法用语言陈说得清楚。

2.(2016·湖南长沙四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

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

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

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

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

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颐浩罢相。

论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

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刺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重点突破一、考点说明古人把给文言文断句称作“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是指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也叫“逗”;“句”是指文句的意思表达完毕。

现在的考试一般是要求在文言文中需要断开的地方加“/”。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能否准确句读(断句与标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的发挥。

因而,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这个题型是一个真正体现考生能力的题型。

备考时,首要是掌握断句的方法,提高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要通读让你断句的这个文段,领会它的基本意思,这是个前提。

如果没有通读文段,领会意思,是没办法进行断句的。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当然,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二、方法技巧1、查标志a、句首标志词: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词,把握住它们有利于先找到句子的大层次,它下启一段或一个大句子,常常有提纲挈领之用。

如: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②故曰弊在赂秦。

b、句尾标志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如: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亦亭亭如盖矣。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c、关联标志词: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以断句。

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如: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d、时间标志词:既而、未几、俄、少间、方、有顷等如: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e、对话标志词:这常常作为断标记叙文中的人物对话、说明问题的常用语。

如“曰、言、道、云”等。

例如:如:①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当然,标志词毕竟只是从语言表面而言的,而语言本身又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要准确断句和标点,必须紧密结合材料意思。

2、套结构文言句式与现代文句式一般相同,大多是主谓结构而常常省略主语。

查结构,重点是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前后分析出不同的结构关系,确定其句子主干,从而断句和标点。

如1998年高考题: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该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

以动词为中心查句子结构:次的主语是诸葛亮,宾语是渭滨;震动的主语是关中,惧的主语是魏明帝;句应带宾语及晋宣王战;遣的主语承前省(魏明帝),辛毗既是遣的宾语,又是军师的主语(兼语)故该句子可断为: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查语气在了解了必要的句首句尾标志词以及结构的基础上,要想把标点标准确,还要仔细品味文句的语气,判断是陈述、疑问,还是判断;是推测、婉商、舒缓,还是祈使等。

4、查句式、看修辞文言文里常见一些特有的惯用的句式和固定格式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而修辞技巧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顶针等也是断句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如《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本文中“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用浅显的对比说明“仁”和“义”,下面的对比都是由此延伸而论。

三、例题解析(2008浙江卷)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贼《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分)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3分)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参考答案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附标点后的文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

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文言文翻译参考: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

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

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

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

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四、跟踪训练一、1.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德后贺太宗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3.给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二、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翻译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参考答案:1.(1)(2):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