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人教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进行断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2. 正确把握断句的节奏和语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文言文选段。

3. 古文断句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古文断句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古文断句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古文断句?”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根据句首发语词断句。

b. 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

c. 根据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断句。

d.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断句。

e. 根据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断句。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古文选段,学生尝试进行断句。

2. 学生展示断句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断句比赛,提高断句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断句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古文断句练习题。

2. 选择一篇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断句的方法: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示例一: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阴影字都是什么词?(名词或代词)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他们)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九华初中张冬云【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指导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二、文言文断句练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1、且壮士不死即已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至于负者歌于途#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7、可以为师矣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上使外将兵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2、衔远山,吞长江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其一犬坐于前#18、而乡邻之生日蹙#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给下列语段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全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全文
1、句首发语词:盖、夫、至若、至于、至、若2、句首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而、以、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 是故、是以3、句首时间词: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今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倏忽如拳如豆(3)则或千或百(4)然则何时而乐耶(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余忆童稚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4)此庸夫之怒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六、并列承接等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七、“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1)可以一战(2)今天下三分(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寻/张怀民(2)恐/前后受其敌。(3)会/宾客大宴。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断句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断句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提升中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2.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3. 运用断句技巧,正确解读文言文句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文言文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断句规律,引起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内容。

同时,通过示例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断句规则的具体应用。

Step 3: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15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Step 4:练习断句技巧(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分析和断句。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自行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断句,并解读句子的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分析,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选择5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

2. 分析每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表达技巧等方面。

3. 对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选定的文言文,对文中不懂的字词、句式进行标注。

2. 课堂讲解:针对每篇文章,进行详细的内容介绍、主题阐述、技巧分析等。

3. 课堂练习: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语法等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表达技巧等。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定期组织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步提高阅读难度。

2.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策略,通过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语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七、教学资源:1. 选用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阅读教程》等。

2.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八、教学时序: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掌握方法巧断句(教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掌握方法巧断句(教案)

“掌握方法巧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2.通过例子感受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讲-练习-讲-练的方式综合运用断句方法,提高断句得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二、讲授新课明确: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将原句的标点去掉,让学生在标点处断句。

这类题的解答思路一般是通读全文(句),在大致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借助一些标注和方法综合做出判断。

断句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断出来的部分需要基本保证意义单位的完整(注意句内省略),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内部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成分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比如主谓短语、简短的主谓宾之间、谓宾之间。

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可以用字,也可能用名号;一个句子很长时,后面的部分往往承接前文而省略主语,这些方面都要注意。

方法一:词性法------锁定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一)讲解句子中的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可以充当文中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一般要断开。

断句时,首先要通读句子锁定句中的名(代)词。

如果本句中的名(代)词用作主语,则它的前面要断开;做宾语时,宾语后一般没有其他成分,需要断开。

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名等名词若做主语,那么他们前面可断开,若做宾语,那么他们后面可断开。

比如:《范滂传》中的“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断句前,首先通读句子,在了解大意的同时,勾出句子中的名(代)词:陈蕃,光禄勋,滂,公仪,蕃,蕃,之,滂;然后根据语感和锁定名词的方法确定:“时陈蕃为光禄勋”这个句子主谓宾齐全,应该断开,这是一个表示特定时间段的部分;“滂执公仪”是典型的主谓宾,再往后读“诣蕃”应该和前面连在一起,“滂执公仪诣蕃”为一个完整的部分;再往后读“蕃不止之”是完整的主谓宾,“滂怀恨”又是一个完整的部分。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 / / 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综合练习,用三条“/”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牛刀小试 1、用3条“/”给下面文段断句。
/ /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规律一、五
——《鸿门宴》
翻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 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 待他。”
2、单句练习,用3条“/”给下面几个句子断句。
排比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闻妹妹来来,,当当户户理理红红妆妆,,小小弟弟闻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5.山货不恶在其高弃,于有地仙也则,灵不;必水藏不于在己深;,力有恶龙其则不灵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反复、对偶
规律方法总结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 / /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思考:有无规律可循?
规律方法总结二: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 ★句末语气词有“乎、者、也、矣、邪(耶)、哉、焉、耳、 而已”等,可在语气词后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
惠 子 曰/我 非 子/固 不 知 子 矣/子 固 非 鱼 也 /子 不 知
鱼之乐
是 马 也/虽 有 千 里 之 能 其 视 下 也/亦 若 是 则 已 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先看个故事: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收。

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你知道吗?展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标点的,一段话就靠停顿,停顿的位置直接影响意思表达。

今天我们就学习给古文停顿。

停顿也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前一种断句就是我们现在加点号地方的停顿,后一种停顿是句中语气停顿。

今天我们学习前一种加点号处的停顿。

二、断句的方法:问:你平时是怎么断句的?展示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归纳:找“曰”“云”“言”,找主语找固定句式找对称(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找重复词(顶真)找动词找叹词找句首、句尾词断句知识补充:1、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夫、至若、若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是故、于是、如、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由是、继而、纵使、然则、但……苟富贵,无相忘;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然则何时而乐耶?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既而儿醒,大啼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5、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6、常见固定结构:“……者……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犹……之于……(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7、修辞方法:排比句、对偶句、反复、顶真句。

小结:断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练习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明确:子贡曰/(对话标志词)贫而无谄/(对称)富而无骄/何如再做台州中考题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明确:往观者日数百人 /皆叹其巧 / 惊其神。

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明确: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词)不盈科不行/(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3.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

明确:武帝欲杀乳母/(相同词语)乳母告急于东方朔/(相同词语,主语)朔曰/(对话)帝忍而愎/(不同主语)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句末语气词)汝临去/(句首关联词)但屡顾我/(相同词语)我当设奇以激之/(主语不同)乳母如言/(主语)朔在帝侧曰/(对话)汝宜速去/(主语)帝今已大/(常见固定结构)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句末)帝怆然/(句首关联词)遂舍之。

四、总结课文:记忆断句的方法:(板书)找“曰”“云”“言”,找主语找固定句式找对称(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找重复词(顶真)找动词找叹词找句首、句尾词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姓名评价:一、2014年宁波中考: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注:陈寔shí: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4温州中考(14分)游东坡 [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qiÓng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4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三、2014台州(10分)琢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A.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子之技诚.巧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2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四、2014嘉兴舟山:徙木偾表(11分)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

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2)来谒.吴起()(3)予谓.鞅本魏人()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译文:20.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五、给下列语段断句:(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二)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