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文言文复习断句教案

2022届高三文言文复习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022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

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二、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三、文言文断句的题型判断文中语句断句是否正确:就选文中的一个句子,提供四种断句方式,判断哪一项断句方式正确。

四、教学目标1.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2.能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3.能正确进行文言文断句教学重、难点:归纳并运用文言断句的规律正确断句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看到这副对联你有何感想?猜一猜财主会有何反应?(二)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通文意,先断易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材料,反复推敲,然后根据内容,将大的层次划分出来,把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

2.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代词和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代词和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将它们标出,有助于梳理语句的结构,判断语气停顿的所在。

3.看虚词,知停顿言文中许多虚词也能为断句提供方便。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1)“曰、云、言、谓”等词是对话的标志。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断句的位置。

(2)经常出现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惟、盖、故、凡、且、且夫、唯、盍、若夫、得无、何其”等词,可在其前面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鸣呼”等,前后都可断开。

(3)经常出现在句首的谦敬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有“窃、请、敬、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考查形式。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应对高考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判断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理解句子的意思。

2、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

对于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能够准确分析并做出正确的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断句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参加一场科举考试。

试卷发下来一看,全是文言文,而且还得给这些文言文断句!这要是断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说不定就名落孙山,没法光宗耀祖啦!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学学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招,为咱们的高考之路加上一把利器!(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文意和语法结构,将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句子断开,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比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确的断句应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形式高考中,文言文断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让我们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断句。

3、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虚词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它们的用法和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咱们来看个例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这里的“也”就是句中语气词,所以在“也”后面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主备:郑爱敬复审:王娟教学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考试说明】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流程:一、文言断句(读)的基本概念。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三、【断句具体方法】1、名词(代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 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 示例讲解;2. 课堂练习及订正;3. 以再练习形式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高考题型感知【2017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016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考点解析】这两道是高考中的文言文断句题,考查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断句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断句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提升中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2.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3. 运用断句技巧,正确解读文言文句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文言文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断句规律,引起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内容。

同时,通过示例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断句规则的具体应用。

Step 3: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15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Step 4:练习断句技巧(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分析和断句。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自行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断句,并解读句子的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分析,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葛店高中高三语文组主讲人:蔡利霞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
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考点解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很难得满分,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再辅以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文言断句能力。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二、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明修辞,巧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修辞,巧判断。

如《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⒈找顶真,定句读⒉据排偶,定句读⒊察反复,定句读
四、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如20XX年北京卷,材料中有三处“其父曰”,应在“曰”后停顿。

【例】拙于用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答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例】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孙子兵法》)
●再回首,细检验——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那么,如何衡量断
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是否符合情理。

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
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文言文断句小练习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墨子·贵义第四十七》
2、断句广东卷(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2007北京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方正第五》,1983年高考语文文言标点题)
5.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 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翻译这段文字。

6、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7、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