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合集下载

李高栓老师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doc

李高栓老师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doc

【李高栓老师】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4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在世界上,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的一个秘诀就是其灵活的经营智慧。

一、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根据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看,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二、以直营经营为主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之所以采取直营方式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因此,为了不让品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不花一分钱做广告“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

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

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

“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通”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

通过一对一服务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

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

营销案例分析: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营销案例分析: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营销案例分析:星巴克成功的秘密从一个咖啡店发展成咖啡帝国,星巴克以事实证明关系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至关重要。

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购买并改造星巴克。

15年后,星巴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咖啡加工厂及著名咖啡品牌。

目前,该公司已从西雅图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大洲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的大型企业。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

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

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在过去的20年中,星巴克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2000万美元,平均每年100万美元。

2001年《商业周刊》分析的世界前100名品牌的资料中,宝洁公司的“帮宝适”(Pamper)品牌排在第92位(星巴克排名第88位),其每年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3000万美元。

那么,星巴克从一个西雅图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的商业帝国,其秘密究竟何在?事实上,“关系理论”作为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同烤制高品质的咖啡豆一样重要。

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的业务始终,这种核心价值观起源并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现代的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主营业务的时候,他们越发地依赖同主要股东们的合作关系——使客户们参与产品的开发、与供应商共享信息资源、与合作伙伴建立广泛和持久的沟通桥梁,企业的各个部门需步调一致。

历史证明许多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心得体验并在不断地完善。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应该以星巴克公司为榜样,用同样严格的手段,管理自己的“关系”网络。

星巴克的历程1971年在美国西雅图“Pike Place”市场,星巴克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

当时,美国经济已经从60年代巅峰走向衰退,咖啡的销量也已经下滑,咖啡的消费者占总人口的75%;80年代咖啡销量进一步减少;90年代以后,咖啡消费人群基本保持稳定。

管理学作业星巴克案例

管理学作业星巴克案例

管理学作业星巴克案例【案例】星巴克星球30年前,星巴克只是一家在西雅图派克市场出售优质焙制咖啡的小店。

而今天,它是一家在全球拥有8400多家分店的咖啡焙制商和零售商,其中超过2000家分店分布在美国以外的31个国家。

星巴克公司现在的经营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营销总监霍华德?舒尔茨去了趟意大利,对那里的咖啡馆念念不忘。

舒尔茨后来成为了CEO,并说服公司股东尝试着采用咖啡馆的模式——星巴克体验也就此诞生。

公司的基本战略就是在设计得很雅致的咖啡馆内,出售公司自己的优质焙制咖啡,以及现场制作的浓缩咖啡、各式各样的糕饼、咖啡添加品、茶等。

公司还强调提供优质的顾客服务。

星巴克相信受到激励的员工能提供最好的顾客服务,并非常重视员工聘用及培训,采用了先进的报酬体系,甚至向兼职员工提供股本期权和医疗福利。

这一模式在美国大获成功,短短十年,星巴克从默默无闻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95年,星巴克在美国的店面已将近700家,这时它开始寻求海外机会。

第一个目标市场是日本。

尽管星巴克在北美反对使用特许战略,店面全为公司自有,但它决定在日本首次进行特许。

然而,公司也意识到纯粹的特许协议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控制权以确保被许可方严格遵循经营模式。

因此,公司与日本当地的一家零售商沙扎比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星巴克日本公司,各持50%权益。

星巴克的初始投资是1000万美元,这是它第一笔海外直接投资。

星巴克随后将自己的经营模式授权给了这家合资公司,帮助它在日本开展业务。

为了确保在日本的经营完全复制星巴克的北美模式,星巴克将一些员工派往日本。

所有的日本经理和员工必须出席与美国类似的培训课程,店面设计也与美国保持一致。

2001年,公司为所有的日本员工提供了股票期权计划,这在日本还是第一次。

曾经有人怀疑星巴克能否在海外复制它在北美所取得的成功,但截至2005年,星巴克在日本已经开设将近550家店面,并打算继续加快开店的步伐。

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之后,公司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海外投资计划。

从企业文化看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从企业文化看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从企业文化看星巴克的成功之道星巴克从西雅图的一间咖啡零售店,发展成国际著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店,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体验式的文化氛围引领消费者;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导向赢得员工信任;创新的文化追求助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促进星巴克成功最主要的路径。

标签:星巴克;公司战略;企业文化一、咖啡王国的崛起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其旗下的零售产品达30多款,包括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饮料、新鲜美味的糕点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杯等商品。

公司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7,000人。

备受好评的星巴克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每一年的业绩在同行业中稳步上升,从数据来看,2012年到2016年,星巴克在美国500强企业的排名逐年上升,由最初的227名上升至146名。

2015年,星巴克营业收入近192亿美元,营业收入增长率稳定在15%上下,实现了利润的稳步增长。

这家咖啡巨头连续23个季度在全球销售额增长超过5%。

财务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世界咖啡行业中长期占据一席之位,并不断向外扩张。

企业文化是支撑星巴克从不起眼的咖啡零售店发展成咖啡行业巨头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其日常运行中起着非凡的作用。

星巴克的企业文化核心有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全新的体验式文化氛围。

在当时,此举可谓是一大创新,星巴克在舒尔茨的打造下使人们拥有了一种咖啡生活--介于家与办公室的“第三空间”,使顾客尽可能地畅游其中。

第二,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导向。

星巴克一直秉持对待员工如同伙伴的态度,因此,它打出的只有“活广告”。

而让顾客看到一个企业如此厚待员工,自然对本企业多了一份信任与敬佩。

第三,创新的文化追求。

星巴克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企业,以独特的咖啡文化和优质的服务而闻名。

本文将从营销策略、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三个方面对星巴克进行分析。

首先,星巴克的营销策略非常成功。

他们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如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活动、合作伙伴关系等,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例如,星巴克定期举办的“星礼遇计划”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消费者积分兑换的方式来增加顾客黏性,同时也帮助星巴克收集消费者的信息,进行市场调研和精准营销。

其次,星巴克成功地进行了产品定位。

他们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提供高品质咖啡和轻松、舒适环境的咖啡馆。

星巴克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创新,通过不断推出新品和季节限定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星巴克不仅卖咖啡,还提供了多种食品和饮品选择,使得消费者更愿意在星巴克消费,提高了顾客的客单价和消费频次。

最后,星巴克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星巴克给人的感觉是高端、时尚、品质保证的咖啡品牌。

他们的商标、店面装修和员工装扮都非常有特色,独具一格,与其他咖啡品牌区分开来。

星巴克还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社区建设,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总结来说,星巴克的营销策略、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是其成功的关键。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星巴克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获得了市场份额。

同时,他们也注重品牌形象
的建立,创造了独特的咖啡文化和消费体验,树立了行业标杆。

未来,星巴克可以进一步优化营销策略,拓展新的市场,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咖啡和愉快的消费体验。

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团队之下,帮助公司选择地点,直到新店正式投入使用。这种方
式使新店最大程度地同当地社会接轨。创造“关系”资本,跨越
企业内部障碍,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交流,是创造企业关系资本
的基础。
2020/1/30
星巴克
6
案例: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客户资产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研 究表明:2/3的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 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 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 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 小时培训: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 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 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
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每个星期总部的 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客户意见反馈卡。
星巴克通过有效的奖励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员工们自强、交流 和合作。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拥有期权,他们同样被称为“伙伴”。 即使星巴克公司的总部,也被命名为“星巴克支持中心”,说明 管理中心的职能是提供信息和支持而不是向基层店发号施令。
星巴克公司通过权力下放机制,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各地分
店也可以做出重大决策。为了开发一个新店,员工们团结于公司
案例: 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1985年以40万美元的资金起步;1992年6月经过四轮 私募后登陆纳斯达克,融资2900万美元;从此年均销售 额增长20%、利润增长30%以上,股价上涨超过三十倍, 原始投资获利数百倍。按照流行的观点,如此业绩只 能属于神秘而幸运的高科技企业。它们可以凭借专利 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资本的呵护下享受持续盈 利的扩张。然而,创造出这样业绩的星巴克(STARBUCKS) 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它只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 加工厂和著名品牌。与软件公司相比,咖啡店生意就 像老掉牙的手工作坊。说得好听一点,是“伟大传统 的继承者”。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在世界上,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的一个秘诀就是其灵活的经营智慧。

一、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根据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看,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二、以直营经营为主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之所以采取直营方式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因此,为了不让品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不花一分钱做广告“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

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

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

“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通”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

通过一对一服务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

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星巴克的成功第一能吸引消费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第二善于管理关系营销。

星巴克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

星巴克的选址总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开设咖啡馆。

这大大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都属于时尚的制造者和追逐者。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星巴克里有人在使用最新流行的手机接电话,有人在用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种店内风景就在不断地制造照着星巴克式流行风。

同时,从收入和支出角度看,这些消费者关注的是星巴克的氛围,而非产品或价格。

星巴克是一间真正以顾客为中心的咖啡店,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

现在,从销售咖啡到销售咖啡文化的星巴克,也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正是新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

于是,在星巴克,没有顾客再去关心价格、份量、质量这些原本在咖啡的产品经济模式中最直接的竞争要素,顾客要的就是情调上的体验。

无论在那方面上,星巴克都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星巴克的现在主要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顾客进行交流。

特别重要的是服务生与顾客之间的沟通。

服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的进行眼神接触。

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

星巴克没有花过一分钱做广告,是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忠诚可以提高生产率,长期稳定工作的员工更获得精湛的工作技能,丰富的企业知识。

也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客户与熟悉的员工打交道,既省心又省力,并可减少员工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树立企业形象,员工是企业和客户的媒介,是企业最为贴切的形象代表。

而星巴克在营造其咖啡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每家商店都陈列着介绍咖啡历史的图片和样品,琳琅满目的袋装咖啡豆标着Java,FrenchRoast等字样,后面墙上挂着一幅古色古香的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在世界上,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的一个秘诀就是其灵活的经营智慧。

一、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根据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看,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二、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之所以采取直营方式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因此,为了不让品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

据了解,星巴克
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

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

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

“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通”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

通过一对一服务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

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

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风格: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

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

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

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

”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是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

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

这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五、设计:表现特色
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的星巴克店铺。

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商业圈的特色,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

所以,星巴克的每一
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

这与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强调所有门店的视觉设计高度统一截然不同。

在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的风格,应让星巴克的风格融合到原来的建筑物中去,而不是破坏建筑物原来的设计。

每增加一家新店,他们就用数码相机把店址内景和周围环境拍下来,照片传到美国总部,请总部帮助设计,再发回去找施工队。

这样下来,星巴克始终保持着原汁原味。

例如中国上海的星巴克,以年轻消费者为主。

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

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

夜晚时分,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霓虹闪烁、流光异彩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味道纯正的咖啡,这是一种多么“雅皮”的感觉体验。

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人们都渴望着放松和悠闲。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使他们拥有了一份美妙而娴静的体验,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提升品牌认知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