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4.1:文化素养—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

2017年《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4.1:文化素养—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
2017年《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4.1:文化素养—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传统文化部分

1.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作()

A,晦日B,既望C,望日D,朔日

【解析】农历,每月第一天即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十六为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日。

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指()。

A,生男孩儿B,女子出嫁C,生女孩儿D,迁居

【解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生男孩儿是弄璋之喜,生女孩儿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

3.“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杨玉环 B,西施C,昭君D,貂蝉

【解析】我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是形容西施的,“落雁”是形容“昭君”的,“闭月”是形容貂蝉的,“羞花”是形容杨玉环的。

4.下列选项中,描写在西汉末期与匈奴单于和亲,稳固边疆的人物故事的是( )。

A.西施浣纱

B.貂蝉拜月

C.昭君出塞

D.贵妃醉酒

5.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天地的是()。

A,女娲B,黄帝C,伏羲D,盘古

6.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宫、商、角、徵、羽 B,青、黄、赤、白、黑 C,仁、义、礼、智、信D,金、木、水、火、土

7.下列不是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的是()

A.苏绣B.京绣C.湘绣 D.蜀绣

【解析】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是指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 )。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9.在农历中,以七、八、九月为秋季,其中八月指的是( )。

A.孟秋

B.仲秋

C.叔秋

D.季秋

【解析】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10.下列选项中的节日与民族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芦笙节——苗族

B.火把节——蒙古族

C.开斋节——维吾尔族

D.那达慕——蒙古族A.壮族——铜鼓节 B.苗族——三月三歌节 C.彝族——火把节 D.傣族——泼水节

【解析】火把节主要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是壮族节日。

11.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解析】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12.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那么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族号C,匿名D,爵号

13.“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三元”指。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

1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均为夏季的节气?( )

A.雨水、小暑、处暑

B.雨水、小暑、大暑

C.小满、芒种、夏至

D.立夏、大暑、谷雨【解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 )

A.九华山

B.武当山

C.峨眉山

D.五台山

16.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 ),第三名叫作( )。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解析】童试,考上者称为“生员”,即秀才;乡试,也叫秋闱,生员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举人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才能参加,考上者称为进士,前三名依次叫状元、榜眼、探花。

17.“而立之年”指的是( )岁。

A.20

B.30

C.40

D.50

【解析】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人们常说的“耄耋之年”是指( )。

A.六十岁

B.七十岁

C.八九十岁

D.百岁

【解析】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百岁为期颐之年

(二)中国历史部分

1.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份条约(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马关条约》

【解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稚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这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这次战役之后,沙俄政府被迫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份条约。

2.( )年,西藏和平解放。

A.1955

B.1953

C.1951

D.1950

3.澶渊之盟是指( )。

A.北宋与金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

B.北宋与西夏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

C.北宋与大理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

D.北宋与辽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

【解析】北宋建立后,与辽征战多年。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北宋军队先是射杀了辽元帅,后又有宋真宗、寇准一行人抵达前线亲自督战,宋军士气大涨,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宋朝接受了辽的议和提议,双方于1005年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北宋给辽割地赔款。这个盟约对北宋来说是带有屈辱性质的。

4.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烟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借端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解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5.发生在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析】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之间;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期曹操和袁绍之间;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于此。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当时( )的情况。

A.佛教盛行

B.大兴灭佛运动

C.道教兴起

D.佛教正式传入我国

【解析】南北朝时期,由于战火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人们备受战争之苦,而统治者则利用宗教麻醉百姓,大力提倡发展佛教。因此这一时期佛教在我国大肆盛行。

7.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牛李党争

D.唐文宗朝中的“甘露之变”

8.(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1683

B.1684

C.1687

D.1694

9.商朝时,( )迁都到殷,商朝因此又被称为殷商。

A.汤

B.启

C.盘庚

D.纣

【解析】公元前1298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段.即今天的河南安阳

10.中国古代历史上跟“退避三舍”相关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垓下之战

【解析】“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楚国之间。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得到楚国的帮助,由此许下双方交战时“退避三舍”的诺言。“城濮之战”时,晋文公信守诺言.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实际上是为了诱敌深入,最后晋军大败楚国军队。

1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A.禹

B.启

C.少康

D.桀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哪一家的主张?( )

A.儒家

B.释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意思是说不得志时就修身自好,得志时就要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13.下列所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虎门销烟 B,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C,一次工业革命D,清廷的腐败无能

【解析】促进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迫切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物倾销地,而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英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同时,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14.提出“一国两制”这一政治体制的初衷主要是针对()问题。

A,台湾B,香港C,澳门D,西藏

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A,辛丑条约B,鸦片战争C,百日维新D,马关条约

【解析】1840年6月到l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和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6.下列事件中,揭开中国全面抗战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17.下面是关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是当时作重要的运输品B.时间始于我国的唐代

C.从长安一直到到地中海国家 D.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解析】“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18.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体育项目图标,其基本形式借鉴的是()

A.楷书 B.隶书C.篆书 D.行书

19.下列四个事件.最终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导火索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

20.确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重要会议是( )。

A.十一届一中全会

B.十一届二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一届四中全会

21.下列会议中.中国共产党自己解决自己的军事、组织等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遵义会议

【解析】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抗日根据地;遵义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干预.自行决定党内的军事、组织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22.下列成语典故不是发生在秦朝的是( )。

A.背水一战

B.焚书坑儒

C.凿壁偷光

D.破釜沉舟

【解析】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分别指的是韩信和项羽,在与秦军作战时采用的战术;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凿壁偷光指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23.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京杭大运河

C.都江堰

D.葛洲坝

【解析】郑国渠为战国末期秦国开凿,目前尚存遗址;京杭大运河始建于隋朝,目前只有部分航道可以通航使用:都江堰始于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葛洲坝为1971年开建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的防洪发电水利工程。

24.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武汉会战②淞沪会战③徐州会战④太原会战⑤枣庄会战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⑤④①

(三)世界历史部分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解析】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解析】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3.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是( )。

A.倒幕运动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战后改革

【解析】倒幕运动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进行的一场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大化改新是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场政治变革运动;日本的战后改革

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B.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C.“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D.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5.“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中途岛海战

C.珊瑚海海战

D.莱特湾海战

6.德国历史上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大力推行“铁血政策”的是( )。

A.加里波第

B.圣马丁

C.希特勒

D.俾斯麦

7.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萨拉托加大捷

C.葛底斯堡大捷

D.莱克星顿的枪声

【解析】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葛底斯堡大捷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8.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 )“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建立。

A.屋大维

B.君士坦丁

C.亚历山大

D.哈德良

【解析】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建立

9.在特洛伊战争中,足智多谋的( )想出了木马计,帮助希腊联军攻破了特洛伊城。

A.奥德修斯

B.赫克托耳

C.阿喀琉斯

D.阿伽门农

【解析】木马计的设计者是奥德修斯,他让士兵藏在木马中.以混进特洛伊城

10. 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人口流动自由。B,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C,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D,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更高的生产力,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诺曼底登陆B,中途岛海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莫斯科保卫战

【解析】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从其爆发到最后苏军取得胜利,从此之后,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是二战转折点。

1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权利法案》B,《拿破仑法典》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解析】《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独立宣言》是美国的

13.希腊神话中作为太阳之神被人们接受的是()

A.阿瑞斯B.阿波罗C.宙斯 D.俄狄浦斯

14.下列战役中,用来比喻惨痛失败的是( )。

A.马恩河会战

B.荷兰战役

C.马来战役

D.滑铁卢之战

【解析】马恩河会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与德军在马恩河附近的会战:荷兰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在法国实施的进攻战役;马来战役是二战中日本陆海军为攻占马来半岛而实施的战役;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与反法联军的决战,最终失败了。

15.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解析】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

16.下列选项中国际组织与名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联合国——UN

B.世界卫生组织——WHO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

D.世界贸易组织——_WCO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 (WTO)

17.下列革命战争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明治维新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是《独立宣言》

18.《汉谟拉比法典》出自( B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罗马

D.古印度

19.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 D )。

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解析】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培根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伦理中心 (2)中庸务实 (3)人文传统 (4)尊君重民 (5)延绵韧性 2.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1)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2)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3)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4)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 (5)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 3.春秋时期私学兴起的意义和影响: (1)“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表明文化教育不再为少数所垄断; (2)使学术下移,促使政与教的分离,官与师的离,从而使教育成为一门专业; (3)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扩大,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 (2)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 (3)春秋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 (4)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 5.农业自然经济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强化了人们重土、思乡的情感,培养了封闭、保守、不思开拓进取的文化心态。(2)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精神。 (3)造就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和民本主义传统。 (4)形成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6.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史学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 其次,我国古代史著数量相当可观,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系统而完整的记载。 最后,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7.简述唐代文化的特征? 第一,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它不断地吸纳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地输出去,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唐代文化具有兼容性。在唐代文化的各个层面,深深打上了外来文化的烙印:舞蹈、审美观、思想文化方面等 第三,唐代文化具有典范性。1、对当时周边地区而言,唐代文化成为别国竟相效仿的样本2、唐代文化对后世的垂范作用。 制度文化:三省六部制、史官制度、科举制度 思想文化:宗教、书画、哲学思潮 8.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 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传统文化素养作业

1.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第三名叫作()。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2.而立之年”指的是()岁。 A.20 B.30 C.40 D.50 3.“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杨玉环B,西施C,昭君D,貂蝉 4.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宫、商、角、徵、羽B,青、黄、赤、白、黑C,仁、义、礼、智、信D,金、木、水、火、土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6.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7.《论语》涉及了许多教育方面的朴素思想,如“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它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8.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89年即农历己巳年,据此推算,20年后应该是()。 A.农历己丑年 B.农历戊子年 C.农历丁亥年 D.农历庚寅年 9.“弱冠”指的是()。

A.男子12岁 B.女子12岁 C.男子20岁 D.女子20岁 10.望闻问切是我国古代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最先采用四诊法的是()。 A.华佗 B.孙思邈 C.张仲景 D.扁鹊 11.以下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的是() A.安徽华山 B.陕西华山 C.江西庐山 D.浙江雁荡山 1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中国古代传统文学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请判断下列成语关于度量衡的分类。 壁立千仞(度)日进斗金(量)一步之遥(度)千斤重担(量)咫尺之书(度)分斤拨两(衡)火冒三丈(度)晴空万里(度)2.关于度量衡的成语、俗语、小故事。请判断。 (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官俸微薄。(量) (2)五十步笑百步。(度) (3)《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衡) (4)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度) (5)《汉书高帝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度)(6)千里走单骑。(度)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 19 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C.“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五时至七时。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夏、商、周 约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了父亲禹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灭亡。 2.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汉 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刘邦胜利而结束。 丝绸之路:汉武帝于公元前139和公元前119年,两次任命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5.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公里,南北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6.唐 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进藏:公元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吐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7.北宋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考试题目:共10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分 1.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10 分】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领域 D. 长白山以北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2.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 A. 荷兰 B. 雅典 C. 波斯 D. 印度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3.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10 分】 A. 语言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族文化

D. 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4.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来源于()。【10 分】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5.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10 分】 A. 文字 B. 非文字 C. 图像 D. 非图像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6. 【单选题】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10 分】 A. 富强

C. 经济 D. 政治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10 分】 A. 《拯救大兵瑞恩》 B. 《勇敢的心》 C. 《巴顿将军》 D. 《辛特勒的名单》 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8.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10 分】 A. 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 B. 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 C. 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 D. 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9.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当然就会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也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首先提到的是传统文化,然后就是加强道德修养。那么就咱们的传统文化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才是我们必须弘扬的传统文化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这道德修养包括爱己,爱人,爱国。一个自爱的人方可谈爱他人。爱己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热爱生命,言行一致。而爱人则要求我们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推己及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乃至爱全人类。此谓博爱。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杜甫,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大胆揭露社会弊端,从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诗具有“诗史”的性质。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对广大人民的爱,这爱让人心生钦佩。最后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转身毅然投入汨罗江,这爱国气势磅礴,这爱国可歌可泣。岳飞一首《满江红》,歌尽不少仁人志士心中所盼。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与考查。无论是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的内在修养,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都应积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则不打自垮。”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近年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渗透和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历史学科本身又是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因此就赋予了高中历史教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和对中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想教育指导学生,历史教师本人应该先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本文粗浅的谈谈个人对提升历史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看法,希望更多同行交流、指正。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

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等特点,是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俗话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很多高中历史教师虽然都是科班出身,经过多年专业的历史学习,但在长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常感力不从心,有再学习的必要,特别是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的课程内容,变幻的习题让很多人意识到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要积极“学” 不断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提高的不竭源泉,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信息更新迅速,信息共享快捷,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跟着不断更新。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吸收和感悟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从书本上学习,读一读唐诗宋词,看一看明清小说,读《论语》《四书五经》,看传奇故事,甚至和学生一起朗读学习《弟子规》等经典,我想也是极好的。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慢慢理解其中深意;也可以从电视上看相关节目,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各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第一章简论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 第二章地理概况 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___________归入中国的版图。明代设__________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从秦汉到隋代实行 _________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_______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_________。汉武帝将国分为___________,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_________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_________,在边疆地区设___________。元代初年,以_________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 _________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__________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从__________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早发现于___________;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_________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三皇五帝。 ___________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___________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___________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三王。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卜辞;从___________即公元前___________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西周通过实行___________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___________。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___________之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王嬴政建立 ___________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五胡。草木皆兵出自___________战争。南朝均以___________为都。___________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___________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___________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___________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清朝政府在___________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南京条约》开放 ___________五个通商口岸。洋务运动。《马关条约》割让___________等地。辛亥革命。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2017年《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4.1:文化素养—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 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一)中国传统文化部分 1.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作() A,晦日B,既望C,望日D,朔日 【解析】农历,每月第一天即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十六为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日。 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指()。 A,生男孩儿B,女子出嫁C,生女孩儿D,迁居 【解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生男孩儿是弄璋之喜,生女孩儿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 3.“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杨玉环 B,西施C,昭君D,貂蝉 【解析】我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是形容西施的,“落雁”是形容“昭君”的,“闭月”是形容貂蝉的,“羞花”是形容杨玉环的。 4.下列选项中,描写在西汉末期与匈奴单于和亲,稳固边疆的人物故事的是( )。 A.西施浣纱 B.貂蝉拜月 C.昭君出塞 D.贵妃醉酒 5.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天地的是()。 A,女娲B,黄帝C,伏羲D,盘古 6.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宫、商、角、徵、羽 B,青、黄、赤、白、黑 C,仁、义、礼、智、信D,金、木、水、火、土

7.下列不是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的是() A.苏绣B.京绣C.湘绣 D.蜀绣 【解析】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是指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 )。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9.在农历中,以七、八、九月为秋季,其中八月指的是( )。 A.孟秋 B.仲秋 C.叔秋 D.季秋 【解析】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10.下列选项中的节日与民族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芦笙节——苗族 B.火把节——蒙古族 C.开斋节——维吾尔族 D.那达慕——蒙古族A.壮族——铜鼓节 B.苗族——三月三歌节 C.彝族——火把节 D.傣族——泼水节 【解析】火把节主要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是壮族节日。 11.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解析】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12.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那么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文化素养之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之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是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部分的考点,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的考试中这个部分都会有所考察,主要是以单选题的方式进行考察。基本九个单选左右,考察的面还是比较广的,主要考察学生平时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这个部分也会有考题,这里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进行介绍。 关于传统节日主要考察的是时间、古诗词、风俗,这里考查最多就是关于节日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节日有关的人物。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考点1: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关于春节的日期很多同学会和除夕的日期弄混,除夕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蒸年糕、贴春联、年画、拜年、开门炮仗和聚财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有于传统习俗的相关典故考的比较少一些,主要识记一些重要的习俗即可。 古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这里最常见的考察方式一般是把古诗词作为题干出现,问对应的节日是哪一个。 考点2:元宵 元宵节:农历的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 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考察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考察元宵节的习俗赏花灯、猜灯谜是最常见的考察点。 古诗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考点3: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习俗: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人物: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著作《离骚》故在题干里看见《离骚》也可以联想端午节。 古诗词: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中国历史文化自测练习

中国历史文化自测练习 ★. 单选。( 25 小题共50 分,) 1 .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是()( 2 分) A. 铁 B. 银 C. 金 D. 铜 2 . 古来素有“虎踞龙盘”之称著名的古城建筑遗存是指( ) (2 分) A. 南京城 B. 西安府城墙 C. 北京城 D. 平遥古城 3 . 见于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2 分) A. 芍陂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邗沟 4 . 在中国现在的五大宗教中,中国土生土长的是()(2 分)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天主教 D. 道教 5 . 我国烧制出真正的瓷器是在什么时候()(2 分) A. 西汉 B. 唐代 C. 东汉 D. 宋代 6 . 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夏王朝第一个首都所在地是()(2 分) A. 临潼姜寨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新郑的裴里岗 7 . 宗教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文化体系,其中处于最深层核心的是()(2 分) A. 宗教崇拜行为 B. 宗教思想观念 C. 宗教组织制度 D. 信仰者 8 . 中国青铜器源于()(2 分)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9 .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2 分)

A. 具有表意性 B. 具有语言性 C. 具有储存性 D. 具有图形性 10 . 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2 分) A.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B. )“不为天下先” C. 坚守“中庸”之道 D. )“见利忘义” 11 . 清朝早期都城盛京故宫在()。(2 分) A. 今哈尔滨市 B. 今长春市 C. 今沈阳市 D. 今兴城市 12 . 在文化定义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2 分) A. 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B.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 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 D. 文化事象和文化产品 13 . 在京剧脸谱中一般有固定的涵义,红色作主色时表示()(2 分) A. 凶残阴险 B. 粗豪暴躁 C. 忠勇义烈 D. 果敢沉着 14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是()(2 分) A. 人性论 B. 理想人格论 C. 人生论 D. 利已论 15 . 瓷器中的白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 分) A. 东汉 B. 唐代 C. 北齐 D. 宋代 16 . 战国中期以后,君王死后的葬身之处专称()(2 分) A. 墓 B. 坟 C. 陵 D. 封丘 17 . 下列京剧行当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是()(2 分) A. 旦行 B. 老旦 C. 青衣 D. 生行

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91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左东岭 主题词:教师,教学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大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契机。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作为高校中的师范大学,我认为可以在教师教育上做许多事情,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深厚、人格境界高尚的教师队伍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目前的分科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与教师队伍,但在人文素养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高尚的人生境界与高雅的人格修养。在中学教师中存在着追求现实功利、盲目追逐时髦和行为举止庸俗的行为,从而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很难达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标准。二是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倾向,从而造成了知识结构残缺的现象。三是普遍存在着汉语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缺陷。在20世纪前半期的教师队伍中,不仅文史类教师具有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即使在理工类的教师中,能够吟诗填词、写出漂亮文章与拥有一手好的书法,也是颇为常见的。如今的教师队伍中,能够达到文从字顺已经是很难得一见了。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着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许多人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外语学习。可是对于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与文化,则往往遭致不应有的轻视与忽略。 当然,在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中,教育部与多数高校也为弥补此种缺失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在中学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语法与作文教学外,再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普遍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等等。尽管这其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还需要继续加以改进,但毕竟是一个的良好的开端。但是在教师教育的研究生培养中,却造成了不应有的课程结构的缺陷。比如教育硕士中只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培养,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基本没有(或者在中国教育史中略有涉及)。在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中,只重视语言教学实践的训练而缺乏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以至有许多人谈到中国文化时,只能说一些中医、饮食、太极拳等表层的东西,而对思想意蕴深厚的儒释道学说、审美品位极高的唐诗宋词以及各个领域中丰富的历史经验却知之甚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中国下一代的知识阶层,从而难以完成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不利于中外交流,从而实现宣传中国文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文化战略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