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开发和改进实施管理办法
工艺技术开发与改进实施管理办法

办法制作: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1.1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2。
0 适用范围2.1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3.0 权责单位3。
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3。
2 总裁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4.0 工艺流程图4.1 定义: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4。
1.1工序符号。
4。
1.2工序名称。
4。
1.3 作业人数。
4。
1.4 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4。
1.5 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4.1.6 标准时间。
4.1.7 平衡状态.4。
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4。
2.1 ○:代表操作(或称作业),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4。
2。
2 □:检验,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品质之检验,用“◎”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4。
2.3 ▽:贮存,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4.2。
4延迟,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4.2.5搬运,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4.3 工艺流程图之制作4.3。
1管理权责4.3.1.1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造部和品管部各一份。
4.3.1.3生管部依工艺流程图编排生产计划,制造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作业分工,品管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品质管制点。
4.3。
1。
4 各部门对工艺流程图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4。
3.2工艺流程图之写法4。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1. 目标和原则:明确工艺改进的目标和原则,例如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
2. 责任与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与权限,确保工艺改进的落实和执行。
3. 流程和程序:制定工艺改进的流程和程序,包括问题识别、改进方案的提出和评估、执行和跟踪等。
4. 绩效评估:建立工艺改进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和分析工艺改进的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 信息管理:建立工艺改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以及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6. 培训与教育: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员工对工艺改进的认识和能力,增强其参与和支持。
7. 协作与沟通: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工艺改进的实施。
8. 控制与监督:建立有效的控制与监督机制,确保工艺改进的全面控制和监督,及时纠正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和执行工艺改进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地推动和管
理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制度的
落实也能够确保工艺改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公司新产品研发及工艺改进管理办法

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加强对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管理,加快公司技术积累、打好技术基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指导产品研发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二、流程: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为:确立项目→项目策划→具体分工→开始实施→验证确认.1、确立立项: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销售部应及时收集新产品的信息和资料,会同技术部根据公司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以改进性能、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为目的出具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报送公司总经理和技术部,同时填写《产品设计和开发立项审核表》。
总经理和技术部应迅速组织人员对该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确定设立新产品研发或工艺改进项目。
2、项目策划:技术部根据项目情况编制新产品研发及工艺改进的策划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总体方案、技术规范、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同时填写《产品设计和开发项目任务表》,注明项目名称、总负责人、配合部门、起止时间、预计费用、总体要求等,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具体分工:项目策划完毕后总负责人开始进行技术人员分工,利用内部、外部资源拿出配方、模具等至少四套方案,如需外协至少有两套方案。
4、开始实施:方案出来后开始进行评审方案,评出最优方案进行试制.每个项目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和监督,并且要制定和填写《产品设计和开发进度表》,按照进度表督促研发工作。
5、验证确认:试制样品成功出来,质保部要对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等测试验证,出具质检报告并加盖质检公章,性能如果稳定和达到标准,再移送进行外部验证。
三、管理职责:1、技术部: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主要实施部门,负责提出产品研发项目,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销售部:负责收集和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信息和资料,并提出产品研发项目的建议。
(一篇就够)工艺改进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工艺改进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艺改进的管理。
三、职责
1. 技术部门负责工艺改进的策划和实施。
2. 生产部门负责配合工艺改进的实施,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3. 品质部门负责对工艺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四、管理规定
1. 工艺改进的策划
(1) 技术部门应根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客户需求,提出工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2) 工艺改进建议应包括改进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
等内容。
2. 工艺改进的实施
(1) 技术部门应根据工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制定具体
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2) 生产部门应按照实施计划和步骤,配合技术部门进
行工艺改进的实施。
3. 工艺改进的评估和验证
(1) 品质部门应对工艺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
确保工艺改进的有效性。
(2) 工艺改进的效果评估应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成本等方面的指标。
4. 工艺改进的总结和推广
(1) 技术部门应对工艺改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形
成工艺改进报告。
(2) 技术部门应定期组织工艺改进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水平。
五、监督检查
1. 公司管理层应对工艺改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工艺改进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 技术部门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技术部门。
工艺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技术改进管理办法━━━━━━━━━━━━━━━━━━━━━━━━━━━━━━━━━━━━━━━1目的为规范公司工艺技术改进,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工艺技术改进的应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技术改进、设备工装改进、品质改善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3相关文件《工艺文件编制规则》《工艺文件管理办法》4术语采用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相关术语以及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中相关的汽车行业术语和定义。
5职责5.1工艺技术部职责5.1.1负责接收和处理生产、技术、质量、采购、物流等相关单位提出的技术改进申请;5.1.2负责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5.1.3负责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5.1.4负责设备、工装、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评估、确认与实施;5.1.5负责不断完善现生产工艺技术文件。
5.2其它部门及员工职责生产、技术、质量、采购、物流、生产车间等部门直至全体员工应积极提出工艺、设备、工装、工卡模具、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和工时定额消耗、降低能耗、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的技术改进申请;参与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
6工作程序6.1更改申请6.1.1工艺改进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制造技术改进:主要包括工艺方案、工序顺序、刀具、量具、夹具和;相关附具,切削参数、冷却液、工位器具、操作方法等;机器设备技术改进;操作方法、作业流程之改进;品质改进;设备设计更新,功能改进,操作改善;其他涉及工艺制造技术问题之改。
6.1.2工艺改进申请应填写下列内容:包括:改进类别、时间、名称、所属单位、(可以是个人、数人或团队)、现行方法(描述现状)、改善方法、预期效果;现行方法应详细描述现状、样品或文字说明,改善方案应具体、可行,预期效果应尽量明确;各相关部门提出的工艺改进,一律转交到工艺技术部。
6.2评估6.2.1工艺技术部对改进提案进行编号、登记;6.2.2工艺技术部调查了解改进的内容;6.2.3工艺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初审裁定并进行可行性评估,确认提案采用、保留或不采用;6.2.4不采用提案由工艺技术部通知相关部门;6.2.5采用提案转部门责任组别评审,并准备实施。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工艺改进管理制度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工艺改进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点。
一、工艺改进的必要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工艺流程复杂、产品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等。
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工艺改进,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优势。
二、工艺改进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1. 工艺改进制度的编制和修订企业需要制定有关工艺改进管理制度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衔接、目标明确、贯彻实施。
2. 工艺改进的需求分析企业需要对产品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确定改进重点。
根据需要进行在生产流程中的修缮、完善和改进。
3. 工艺改进的技术条件与流程优化企业应该定期开展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工作,采用最新的设备、技术和材料,改善生产流程中的不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4. 工艺改进的实施与监控企业应该制定工艺改进的实施和监控计划,确保改进计划按时完成和实施,同时在改进过程中进行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 工艺改进的评估与总结企业应该对工艺改进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改进成效,对改进不足的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三、工艺改进管理制度实施的注意事项1. 建立健全制度工艺改进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具体、详细、准确,遵循流程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实施标准化、任务透明化的原则。
2. 加强培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艺改进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方案的质量和效率。
3. 落实责任企业需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职责上,确保制度的实施和工作的完成。
同时加强领导的支持和带头示范,鼓励员工参与改革创新。
4. 持续改进工艺改进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要求。
并且,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改进思路和方法,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工作。
工艺技改管理制度

工艺技改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和加强企业工艺技改管理,提高工艺技改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工艺技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艺技改工作,并且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包括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三、工艺技改管理组织1.设立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领导任命,负责制定和审批工艺技改计划、方案及预算,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艺技改工作,推动工艺技改的实施。
2.设立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工艺技改工作,包括工艺技改的设计、实施、监督和验收等。
3.各部门应配合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和管理部门的工作,共同完成工艺技改任务。
四、工艺技改的流程1.确定需求:各部门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出工艺技改需求,由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审批。
2.编制方案:工艺技改管理部门根据需求编制工艺技改方案,包括技术方案、预算方案和实施计划。
3.实施工艺技改:工艺技改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工艺技改,确保按照方案和计划进行。
4.验收评估:工艺技改完成后,组织验收评估,确保工艺技改达到预期效果。
五、工艺技改的控制1.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技改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计划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2.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工艺技改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向管理委员会和各部门报告工艺技改的进展情况。
3.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技改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工艺技改的成功实施。
六、工艺技改的审核1.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工艺技改进行审核,确保工艺技改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
2.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工艺技改方案、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批,确保工艺技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工艺技改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工艺技改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工艺技改的实施效果符合预期。
七、工艺技改的监督1.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技改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工艺技改的顺利进行。
2.工艺技改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技改的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艺技改的质量达标。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实施措施。
目的是通过持续的改进活动,优化产品的工艺流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 制定工艺改进目标和策略:企业需要明确工艺改进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确定改进的重点和方向。
2. 完善改进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改进组织架构和流程,明确改进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改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建立改进的指标体系: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改进指标体系,包括工艺流程的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可靠性指标等,用于评估改进的效果。
4. 提供改进的培训和支持: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艺改进能力,保证改进的顺利实施。
5. 实施改进的工具和方法:企业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流程分析、统计方法、质量管理工具等,用于分析和改进工艺流程。
6.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7. 建立改进的反馈机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改进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改进的效果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的工艺改进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艺改进能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技术开发与改进实施管理
办法
制作: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1.1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2.0 适用范围
2.1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3.0 权责单位
3.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3.2 总裁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4.0 工艺流程图
4.1 定义: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
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
4.1.1工序符号。
4.1.2工序名称。
4.1.3 作业人数。
4.1.4 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4.1.5 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4.1.6 标准时间。
4.1.7 平衡状态。
4.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
4.2.1 ○:代表操作(或称作业),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
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
4.2.2 □:检验,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
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
品质之检验,用“◎”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4.2.3 ▽:贮存,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4.2.4延迟,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
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4.2.5搬运,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4.3 工艺流程图之制作
4.3.1管理权责
4.3.1.1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4.3.1.2工艺流程图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三份,加盖管制章分发生管部、制
造部和品管部各一份。
4.3.1.3生管部依工艺流程图编排生产计划,制造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作业分工,
品管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品质管制点。
4.3.1.4 各部门对工艺流程图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
4.3.2工艺流程图之写法
4.3.2.1找出生产过程之主要流程为基干,从原料或零件开始到成品为止之整个
过程,垂直地记录下来,其他副流程依进入主流程之先后次序,从旁边插
进。
4.3.2.2在各工序与检验站名称左边标注上各种符号,如“O”
4.3.2.3原材料及零件加入,利用水平线连接于工序符号之左边,线上写上原材
料或零件之名称,需要时可在线下规格。
4.3.2.4 在工序或检验站右边填上标准作业人数。
4.3.3 管制项目与查点,管制项目包括每一工序之查核点及管制特性,写在工序名
称之右边,逐一列明,在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均为检验站之检验项目或管制项目,
O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大都为查核点。
4.3.4 相关之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此栏填上每一作业工序依据之作业指导书编号
或技术标准编号。
5.0作业标准书
5.1 定义:作业标准书,又称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书,是将作业方法、步骤及其标准,
用图、表、照片以及简洁之文字表示出来,供作业人员了解,以规范作业动作之技术文件。
作业标准书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
5.1.1产品名称、工序名称。
5.1.2 产品简图或作业照片。
5.1.3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5.1.4 使用物料名称、规格、数量。
5.1.5 使用设备、工装夹具。
5.1.6检验项目、规格、标准。
5.1.7标准工时。
5.1.8 标准不良率。
5.2 作业标准书之制作
5.2.1管理权责
5.2.1.1 生技部负责作业标准书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5.2.1.2 作业标准书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两份,加盖管制章后分发制造部、
品管部各一份。
5.2.1.3 制造部依作业标准书训练员工,并作为员工作业执行之标准规范;品管
部在制程品质管制中,以作业标准的执行作为查核的重点之一。
5.2.1.4各部门对作业标准书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请。
5.2.2 作业标准书之填写
5.2.2.1 产品名称、工序、工序名称,填入加工之产品名称、作业工序之名称,并
与工艺流程图之作业工序名称一致。
5.2.2.2图示,画上本工序之主要简图,或用照片演示本工序作业内容,便作业者
明白作业原理。
5.2.2.3 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填入本工序操作步骤,并逐一陈述作业要领,产将作业中之重要注意事项
同时标出(可参照工艺流程图)。
5.2.2.4使用物料
应明确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5.2.2.5使用设备、工装夹具
应填写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5.2.2.6检验项目
填写本工序自检的项目、检验的标准或规格尺寸,以及检验方法,必要时
注明检验工具。
5.2.2.7标准工时
应填写本工序之标准工时,必要时换算成标准产量一并填入。
5.2.2.8标准不良率
填写本工序之标准不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