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案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文物保函[2013]8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文物保函[2013]8号](https://img.taocdn.com/s3/m/a75a4f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
正文:
----------------------------------------------------------------------------------------------------------------------------------------------------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的函
(文物保函〔2013〕8号)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各成员单位:
根据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以下简称会商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工作部署,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以下简称管理规划)。
该规划仅适用于大运河申遗的27段河道遗产和58处遗产点,其主要条款的内容均与《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以及各省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相一致。
经征求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并经会商小组组长、文化部部长蔡武同志同意,现由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公布实施《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
请会商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管理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大运河各申遗点段的保护管理工作。
专此。
附件:《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略)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三年一月七日
——结束——。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4•【字号】洛政办[2011]116号•【施行日期】201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1〕116号)老城区、瀍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洛阳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为积极推进我市大运河相关遗产点的保护、展示和申遗工作,根据国家、省关于大运河整体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改善大运河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的保护现状,深入发掘、展示我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积极推进我市申遗工作深入开展,为福民强市战略实施、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原经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通过大运河相关遗产点的保护、展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现大运河遗产的世代传承和永续利用,丰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高古都的文化品位和国际影响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功能和品位,服务于社会公众,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保障编制规划在国家、省文物局的指导下,聘请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洛阳市大运河遗产总体保护规划》,完成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2处申遗点以及通济渠(隋唐洛阳城段)的详细保护规划。
牵头单位:市文物管理局完成时间:2011年8月底前(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拆除遗产点本体及其周边不协调建筑物,以保护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部分运河故道的治理提升工程;征用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本体及其周边区域土地,以保证保护展示建设项目的实施。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绍兴市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绍兴市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12.01
•【字号】绍政办发[2008]168号
•【施行日期】2008.12.01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绍兴市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的通知
(绍政办发〔2008〕1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国家文物局已决定将浙东运河纳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
为切实加强我市境内的运河保护工作,并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绍兴市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
现将领导小组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
钱建民
副组长:
陈长兴
成员:
王建新市政府
杨志强市委宣传部
梁建华市发展改革委
阮坚勇市财政局
赏建华市国土局
林抒市规划局
张顺建市建设局
钱三雄市交通局
张校军市水利局
陈志庆市农业局
李永鑫市文广局
金百富市环保局
赵定国绍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寿炳尧袍江新区管委会
吉振海镜湖新区管委会
宣传中市文物局
冯建荣绍兴县政府
丁如兴上虞市政府
章长胜越城区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物局,宣传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邱志荣、葛波儿、张荣社、方静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

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I. 前言- 大运河历史背景简介- 杭州段大运河的重要性和现状II. 文化价值分析- 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 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影响力III. 问题整理- 杭州段大运河存在的问题- 问题带来的影响IV. 发展规划设计- 杭州段大运河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杭州段大运河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V. 景观提升实施方案- 杭州段大运河景观提升方案- 杭州段大运河景观提升实施计划VI. 结论- 杭州段大运河的未来发展前景- 杭州段大运河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第一章:前言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大型人工运河,连通了北方的黄河流域与南方的长江流域,贯穿了中国的许多省份和城市。
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是自唐代起,经过数百年的修建和完善,大运河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物资流通通道之一。
直到今天,大运河至今仍是中国境内最长、最古老、最具活力的水道之一。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段大运河将杭州与外界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杭州城市文化和交通的重要标志。
杭州古老的运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随着城市化进程展现了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认识、分析和规划设计,为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和策略。
本章将首先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对杭州段大运河的简要描述,介绍其在杭州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最后对杭州段大运河的现状进行简要描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连接的是两条十分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
其修筑历经千百年,包括春秋、战国、汉、唐、元、明、清等时期,从而形成了一条连接南北的运河大网。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杭州段大运河的重要性和现状杭州段大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最新

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最新背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经济运输工程,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运河周边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为大力保护和发扬大运河的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最新的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已经制定啦!规划方案保护方面:1.加强文物保护:大力保护和修缮大运河周边的文物古迹,确保其不受到新建建筑的影响,让游客和市民可以欣赏到更多的历史文化。
2.加强生态保护:对于大运河周边的植被和鸟类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旅游保护:推动大运河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融合文化、历史、风光和生态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开发方面:1.用活历史文化资源:大运河周边的每个城市、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规划方案提出需要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新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大运河沿线。
2.开展文化活动:规划方案也提出通过组织和促进各类文化活动,如大型文艺演出、民间活动等,来推广大运河的文化传统。
3.创新科技应用:对于大运河周边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规划方案也提出运用新科技,如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推动大运河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实施措施1.建立保护组织:建立大运河保护组织,加强组织调度和管理,确保规划方案能够落地生根。
2.完善相关政策: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3.加强合作伙伴间的协作:依托相近城市建立大运河协作联盟,并加强联盟成员间的协作,从而推动大运河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跨地区联合发展。
4.增加旅游和文化投资:加大对大运河沿线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提升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工程任务,更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的伟大事业。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和生态环境,让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利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西青段)专项规划的批复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西
青段)专项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3.22
•【字号】津政函〔2024〕25号
•【施行日期】2024.03.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西青段)
专项规划的批复
西青区人民政府、市规划资源局:
你们关于报审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西青段)专项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化遗产西青段)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东至西青区界、南至海泰北道、西至青静路、北至西青区界,总面积63.5平方公里。
二、你们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力举措、强化政策支撑、完善配套服务,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同时,逐步推动完善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规划》是指导地区功能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天津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22日。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

世界遗产申报书——大运河学院:旅游学院班级:旅游会管1201B 姓名:杨哲学号:20世界遗产申报书遗产概况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申遗类型世界文化遗产提名理由公里的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伟大的航道”。
总长82公里的巴拿马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上述两条河流,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
但与长达1794公里的中国京杭大运河相比,却在多个方面黯然失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9倍,巴拿马运河的22倍,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量最大的一条运河。
从春秋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为始点;进而是隋代的运河系统,历经元、明、清三阶段的进一步拓展,世界第一大运河初具雏形。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价值堪比长城。
大运河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古代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开凿的时间均比大运河要晚的多,这两条河流的开凿只是分别沟通了两个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极大的缩短了船只航行的距离,并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殖民地而作为主要使用权。
与大运河开凿的意义与价值有着云泥之别。
大运河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中“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嘉兴大运河保护实施方案

嘉兴大运河保护实施方案嘉兴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嘉兴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制定嘉兴大运河保护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目标嘉兴大运河保护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包括保护运河沿线的古建筑、文物、碑刻等历史遗迹,保护运河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运河沿岸的自然景观。
同时,也要充分挖掘运河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升运河的文化软实力。
二、保护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参与度。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文化节庆、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对嘉兴大运河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2. 完善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加强对嘉兴大运河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体系,确保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3. 加强保护工程建设,修缮古建筑,恢复历史原貌。
投入资金,修复运河沿线的古建筑,修缮古代码头、船闸等设施,恢复运河的历史原貌,提升历史文化的保存和展示效果。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水域水质,保护水生生物。
加强对运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水域污染,改善水质,保护水生生物,恢复运河水域的生态平衡。
5. 加强文化传承和宣传工作,提升文化软实力。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出版文化专著、制作文化宣传片等方式,深入挖掘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升运河的文化软实力。
三、保护效果评估为了及时了解嘉兴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效果,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效果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保护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护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保护工作的保障为了保障嘉兴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政府要增加对保护工作的投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共同推动嘉兴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09-8-5 信息来源:大运河申遗作者:
一、指导思想
大运河文化遗产具有大型、线性、活态的特点。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旨在加强大运河全流域的遗产保护和生态保护,利用运河文化、城市文化创造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大运河沿线相关城市的功能和品位,使中华民族这一伟大、不朽工程得到永续利用,让世界全面认识和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二、宣传推动
1、大运河城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大运河申遗工作;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 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
2、建立“大运河申遗网站”,及时反映国际组织、国内外专家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建议,发布大运河联盟城市申遗进展等相关信息。
三、组织机构
1、建立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
由大运河牵头城市发起并邀约运河流域的相关城市政府组成“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建立沿线城市申遗工作的例会制度。
2、大运河申遗各联盟城市建立或确定相应的大运河申遗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大运河申遗的各项具体工作。
3、组建大运河申遗专家指导委员会,承担大运河申遗专业咨询工作。
四、技术措施
1、以地级市为单元编制大运河保护规划。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省为单元的技术工作网络,形成各省(直辖市)大运河段的保护规划。
2、编制《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
大运河各省段保护规划集中报审之后,组织汇编《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
3、编制大运河申遗文本
各地在编制《大运河保护规划》的同时,逐级开展申遗文本编制工作。
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织编写最终的大运河申遗文本。
4、编制《大运河保护管理条例》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参照相关国际公约、文件,聘请专家起草《大运河保护管理条例》。
大运河各省(直辖市)以及沿线城市根据各自情况,可编制出台相应的大运河保护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
5、建立大运河遗产资料中心
以大运河沿线各城市为单元,系统收集、整理、汇总大运河沿岸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现状资料,由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建立大运河遗产资料中心。
五、实施步骤
1、2008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要求的制订。
2、2009年6月底前,完成各市保护规划编制;12月底前,完成各省保护规划汇总工作。
3、2010年底前,力争完成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
4、2011年底前,力争完成申报文本编制并做好申遗相关准备工作。
5、2012年9月底前,向世界遗产中心预提交申报文本。
6、2013年,正式提交申报文本,并迎接国际考察。
六、经费保障
1、运河沿线城市,各自承担区域内运河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环境整治等相关费用。
2、国家、省(直辖市)给予支持。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