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科学探究考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实验因素都相同B、所有实验因素都不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不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相同2、下列探究实验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B、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C、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淀粉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C、用蝗虫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4、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

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5、以下是实验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步骤,错误的是()A、找两种树的落叶,各为一组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C、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一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6、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

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7、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气味信号。

”妈妈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得出结论8、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对有关实验中选择实验试剂及用具的叙述。

请你仔细想一想,请将错误的一项找出来()A、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时要使用放大镜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考点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关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的分析与改进

关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的分析与改进

原 因. 在校 园 内也 不 易 找齐 该 探 究 活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教 师 发 现 该 探 究
动 测量 的裸 地 、 草地 、 茂密 的灌 丛三 种
典 型 环 境
四、 改进及 建议
1 . 使 用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活 动 效 果 很 差 .主 要 存在 的 问题 有 : 学 生 对 湿 度 的概 念 不 理 解 : 学生 不 能
度 就低 , 测 量 出 的 湿 度 值 就 偏 大 如 果
生 物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除 湿 度 外 还
包 括光 照 、 气温 、 土壤 等许 多方 面。探 究 生物 对环 境 的影响 ,除采 用测 量 的
方 法外 . 也 可 以采 用其他 多种方 法 . 如
资料分 析 、 调 查等 。事实 上 , 探 究 植物
湿 度 测 量 始 终 是 世 界 计 量 领 域
干湿球温度计 测量的速度也相 对较快 . 可以节省学生很 多的时间 但是通风 干 湿球温度计价格相 对较高 . 教学仪 器配 备 标准规定实验 室一般不配备 . 要使 用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必 须 提 前 购 置
2 . 改 变 活 动 的 内容 和 形 式
也 要教会学生 湿度的测量方 法 . 并 且 改 用 通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测量 的湿 度就 是相 对湿 度
二、 空 气 湿 度 的 测 量
1 . 空 气 湿 度 测 量 的 方 法
计 由于强制通风 . 能够排 除风 速大小 的
影响 , 得 到 相 对 准 确 的数 据 : 同 时通风
量 时 是有 条 件 的 : 即 在 湿 球 附 近 的 风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下面做法或结论错误的是A.要在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B.草地上有小水洼,可以将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C.每个地方分三处测量湿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D.经过测量,灌丛的湿度最大,裸地的湿度最小【答案】B【解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裸地、草地和灌木丛,只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的湿度,符合探究目的,而在水洼边,水洼边的空气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

【答案】D【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A.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B.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个别现象。

()【答案】对【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故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实录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实录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山东高青三中李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实验数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植被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师:干湿计三只、玻璃钟罩两个、花盆两个、植物一棵。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

其实,不仅如此,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也不断适应着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这节课我们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教师: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又是怎样影响环境的?我们首先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师:出示动画:一只生活在大草原中的兔子厌倦了原来的生活,它要去寻找新的住所。

兔子先来到一片沙漠,发现荒漠里炎热缺水,而骆驼却生活的很好。

学生:分角色扮演骆驼和兔子,读他们的对话:兔子说:“你们为什么可以在生活这儿?”骆驼说:“我们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

你再看远处的骆驼刺,它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教师:骆驼和骆驼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骆驼和骆驼刺的生活方式或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学生总结得出它们这样的特点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教师:接着,兔子又来到寒冷的海域。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扮演海豹和兔子。

学生:兔子问:“你不怕冷吗?”海豹说:“瞧!我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教师:海豹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学生:分析海豹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得出它们这样的结构特点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教师:兔子又来到大山上,发现了奇特的旗形树。

兔子又对旗形树的形态产生了疑问:“真奇怪?为什么长成这样?”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与风相适应的结论。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一、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 1只B. 2只C. 3只D. 10只以上答案:D解析:在探究实验中,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一般10只以上。

2. 某同学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多株青菜,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不浇水,另一组经常浇水。

这是为了()A. 进行对照B. 便于观察C. 减少误差D. 设置重复组答案:A解析:将青菜分为两组,一组不浇水,一组浇水,这是设置了对照实验,通过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3. 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A. 唾液淀粉酶B. 温度C. 淀粉D. 唾液答案:B解析: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我们要探究其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所以温度是变量。

4. 以下科学探究步骤正确的是()A.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得出结论 - 实施计划 - 表达交流B.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实施计划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C. 作出假设 - 提出问题 - 实施计划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D. 提出问题 - 实施计划 - 作出假设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表达交流。

5.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的条件是()A. 适宜的温度B. 一定的水分C. 充足的空气D. 阳光答案:D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所以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不需要设置阳光这一对照实验。

6. 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A. 消耗叶片中的水分B. 消耗叶片中的淀粉C. 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D. 使叶片中的气孔关闭答案:B解析: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在后续光照实验中,检测到的淀粉就是叶片在光下制造的。

专题十 综合题——实验探究题

专题十  综合题——实验探究题

(3)棉田要适时松土、稻田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都是为了使 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 氧气 。 (4)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差别。
如花比叶的呼吸作用 强
(填“强”或“弱”)。
(5)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怎样做? 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
5.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
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
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能量(单位:千焦) 量(单位:千焦)
1
2 3
9.58
9.85 9.76
12.39
13.86 13.86
时,再将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
(4)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
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 叶绿素 。 (5)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 淀粉
片中是否含有

(6)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预期叶片遮光部
是小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 (2)针对此问题,假设是: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3)你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如下:不透光的纸、一个大小恰当
的纸盒、适量的潮湿的土、适量的干燥的土、正常鼠妇30只。
(4)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
幼体和成体小白鼠哪个学习能力强 ?根据上述数据,你得出
的结论是: 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六科学探究【考点梳理】考点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法、、、、等。

在实际开展探究活动时,有时只采用一种方法,有时是一种方法为主,兼顾采用多种方法。

典例1(2017·某某)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答案及解析】C。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C选项中的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

故选C。

考点2.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需要设置和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形成实验。

在实验中还要进行重复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

典例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曲线是【答案及解析】D。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考查的核心能力是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而A是减少,B是减少或趋于稳定,C先稳定后减少为0,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考点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需要设置不同植被覆盖率的地区(如裸地、灌丛和森林等)为对照。

1米左右的位置,(“能”或“不能”)放在其他因素引起湿度变化大的地方(如水洼处)。

典例3 某同学实测了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B .表中数据表明,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 C .表中数据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都有早高达空气湿度的作用D .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放在地上【答案及解析】D 。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报告
合作者:郭悦宁刘小曦许诺
【一】提出问题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妨碍吗?
【二】作出假设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妨碍。

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

【三】验证实验
1.实验设计:探究植物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的妨碍,分早、中、晚三次,
每次分草坪、裸地及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实
验进行三次,并取其平均值。

2.实验用具:干湿计、记录本。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果:从数据记录表能够看出:早晨,不同地方的空气湿度有差异,
灌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中午,不同的地方空气
湿度有差异,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

【四】实验结果
从表中能够看出早、中、晚三个地方空气湿度均有差异,且基本上灌丛湿度最大,草地其次,裸地湿度最小。

实验结论,支持假设。

植物的种类与多少会妨碍空气湿度。

在三种环境中,灌木丛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生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妨碍。

【五】总结与分析
由于时间仓促,测量时间不太准确。

指导教师:北京市第八中学张素艳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中部初一〔9〕班赵炜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探究内容透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安排了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素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个探究实验,教材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探究目标达成】
(一)知识目标:
1.以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为例,通过测量、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湿度,说明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生的科学探究、发散思维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探究重难点透析】
重点:1.通过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湿度,说明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探究教法构想】
1.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学会使用干湿计,又由学生指导同组同学。

干湿计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和一个转动转盘(计算尺)组成。

温度计A叫做干球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温度计B叫做湿球温度计,它的水银泡上包着棉纱,棉纱的下端浸在水中。

相对湿度=干球数值-湿球数值,对照相对湿度表,就可以找到对应数值。

2.学生分组:21人一大组(共甲、乙、丙3大组),7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在校园里分别选择裸地、草地、灌木丛三个植被环境,每一环境又分三处测量
3.在裸地、草丛测量时,干湿计应直立地面,测灌丛时应挂在枝叶茂密的地方测量,同时避免行人等干扰因素。

4.测量时不能让阳光直射到干湿计。

【探究材料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拟订探究方案,教会学生使用干湿计;
2.提供足量的干湿计,并参与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
3.设计并制作课件(解读曲线、课题、结论、练一练、进一步探究等)。

学生:
1.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学会使用干湿计,并按照拟订的探究方案实施计划;
3.选取自己喜欢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并准备好交流提纲。

【探究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1、设计并打印好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单;
2、准备干湿计;
3、制作热带雨林画面和曲线图等。

预习教材。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图片观察与解读曲线
多媒体媒体显示热带雨林画面和一天中雨林内外湿
度的变化曲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曲线所表达的含义:(1)热
带雨林内外湿度不同:雨林内湿度大,雨林外湿度小;(2)
雨林内湿度变化小,雨林外湿度变化大。

2.质疑导入新课
热带雨林内外的湿度差异是植物引起的吗?探究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得
出结论,提高学生的观察、
表达交流能力,教师予以
评价、鼓励。

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对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作出假设。

1.观察动画,捕捉信息。

2.经过讨论、分析,对种
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假
设。

制定探究计划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测量方案,教师对学生设计的
实验方案给予评价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
完善。

教师指导修改后的探究方案,使学生在以下几个
问题上达成共同意见: 1.裸地没有植物、草地有矮小的
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若三处都无水洼,
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植物引起的,因此
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
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时不能把干湿计
放在水洼边,测量灌丛的湿度时,应把干湿计插在植物
枝叶间,不能放在地上,否则,测得的数据不能充分说
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在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如早晨在
裸地分A、B、C三处测湿度并记录下来,算出平均值后,
作为这次测量的数据。

这样做可以使数据更准确、有说
服力。

1.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
要求。

2.讨论、分析教材实验方
案。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确定探究条件,制定
探究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制定
探究计划。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探究计划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实验计
划;讨论、评价其它小组
的探究计划。

组织学生对照教材,完善实验计划讨论本小组的实验计划是
否合理,对不合理之处进
行修改。

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
技能等)。

2.布置课下任务。

自我小结:本节课学到了
什么?学会了哪些?
附录:
探究报告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班级姓名
小组其他成员
测量地点测量时间:
天气情况环境状况
【知识链接】
1、干湿计构造:由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转动计算盘、塑料水槽等组成。

2、干湿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准备:向塑料水槽注入清水, 将纱带浸入塑料水槽中
(2)放置: 干湿计宜挂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放置时间至少5分钟(取放时必须保持干湿计直立,手握干湿计上方;忌放置在裸地或草地的水洼边和灌丛的地面上)。

(3)读数:相对湿度——转动干湿计的计算盘使干球温度刻线对准湿球温度刻线,下面箭头所指示的读数即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银柱液面相平,手勿握在水银球处;勿把手指放在水银柱液面指示度数)
【活动内容】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培养自己热爱科学、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作风
二、材料用具:
干湿计、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阳物
三、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方案:
小组分工负责人
操作—选择地点、测量
读数
记录、数据处理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方法步骤:(1)确定测量的地点: 和
(2)时间安排:先测后测
(3)需要记录的数据有
注意事项:可从草坪、裸地及灌木丛三个地方任选两个进行实验,为了准确,每个地点测三次,取平均值。

按照以上的探究计划分步、有序、紧张、严谨地进行测量,注意及时记录数据。

测量数据统计表
测量地点及
次数项目
不同植被
裸地草坪灌木丛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
数值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湿度
4.实施计划:请把你的测量结果填入上表。

5.得出结论:分析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该结论是否支持作出的假设
6.讨论与交流:
(1).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水洼,测量时,能将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能将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为什么?
(2).在记录数据时,每次要多记录几组数据,如在裸地测量分三处测湿度并记录下来,并计算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据。

你能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吗?
(3)请把表格内的数据整理转化,画在下面的坐标中。

平均
相对湿度(%)
裸地
小组评价表:
小组分工负责人完成效果评价
操作—选择地点、测量
读数
记录、数据处理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注:以上内容,由组员相互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