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科学探究考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实验因素都相同B、所有实验因素都不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不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相同2、下列探究实验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B、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C、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淀粉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C、用蝗虫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4、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

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5、以下是实验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步骤,错误的是()A、找两种树的落叶,各为一组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C、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一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6、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

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7、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气味信号。

”妈妈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得出结论8、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对有关实验中选择实验试剂及用具的叙述。

请你仔细想一想,请将错误的一项找出来()A、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时要使用放大镜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考点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关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的分析与改进

关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活动的分析与改进

原 因. 在校 园 内也 不 易 找齐 该 探 究 活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教 师 发 现 该 探 究
动 测量 的裸 地 、 草地 、 茂密 的灌 丛三 种
典 型 环 境
四、 改进及 建议
1 . 使 用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活 动 效 果 很 差 .主 要 存在 的 问题 有 : 学 生 对 湿 度 的概 念 不 理 解 : 学生 不 能
度 就低 , 测 量 出 的 湿 度 值 就 偏 大 如 果
生 物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除 湿 度 外 还
包 括光 照 、 气温 、 土壤 等许 多方 面。探 究 生物 对环 境 的影响 ,除采 用测 量 的
方 法外 . 也 可 以采 用其他 多种方 法 . 如
资料分 析 、 调 查等 。事实 上 , 探 究 植物
湿 度 测 量 始 终 是 世 界 计 量 领 域
干湿球温度计 测量的速度也相 对较快 . 可以节省学生很 多的时间 但是通风 干 湿球温度计价格相 对较高 . 教学仪 器配 备 标准规定实验 室一般不配备 . 要使 用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必 须 提 前 购 置
2 . 改 变 活 动 的 内容 和 形 式
也 要教会学生 湿度的测量方 法 . 并 且 改 用 通风 干 湿 球 温 度 计 通 风 干 湿 球 温 度
测量 的湿 度就 是相 对湿 度
二、 空 气 湿 度 的 测 量
1 . 空 气 湿 度 测 量 的 方 法
计 由于强制通风 . 能够排 除风 速大小 的
影响 , 得 到 相 对 准 确 的数 据 : 同 时通风
量 时 是有 条 件 的 : 即 在 湿 球 附 近 的 风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下面做法或结论错误的是A.要在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B.草地上有小水洼,可以将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C.每个地方分三处测量湿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D.经过测量,灌丛的湿度最大,裸地的湿度最小【答案】B【解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裸地、草地和灌木丛,只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的湿度,符合探究目的,而在水洼边,水洼边的空气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

【答案】D【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A.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B.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个别现象。

()【答案】对【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故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

初二科学实验探究题一、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 1只B. 2只C. 3只D. 10只以上答案:D解析:在探究实验中,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一般10只以上。

2. 某同学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多株青菜,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不浇水,另一组经常浇水。

这是为了()A. 进行对照B. 便于观察C. 减少误差D. 设置重复组答案:A解析:将青菜分为两组,一组不浇水,一组浇水,这是设置了对照实验,通过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3. 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A. 唾液淀粉酶B. 温度C. 淀粉D. 唾液答案:B解析: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我们要探究其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所以温度是变量。

4. 以下科学探究步骤正确的是()A.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得出结论 - 实施计划 - 表达交流B.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实施计划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C. 作出假设 - 提出问题 - 实施计划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D. 提出问题 - 实施计划 - 作出假设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表达交流。

5.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的条件是()A. 适宜的温度B. 一定的水分C. 充足的空气D. 阳光答案:D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所以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不需要设置阳光这一对照实验。

6. 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A. 消耗叶片中的水分B. 消耗叶片中的淀粉C. 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D. 使叶片中的气孔关闭答案:B解析: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在后续光照实验中,检测到的淀粉就是叶片在光下制造的。

专题十 综合题——实验探究题

专题十  综合题——实验探究题

(3)棉田要适时松土、稻田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都是为了使 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 氧气 。 (4)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差别。
如花比叶的呼吸作用 强
(填“强”或“弱”)。
(5)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怎样做? 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
5.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
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
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能量(单位:千焦) 量(单位:千焦)
1
2 3
9.58
9.85 9.76
12.39
13.86 13.86
时,再将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
(4)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
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 叶绿素 。 (5)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 淀粉
片中是否含有

(6)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预期叶片遮光部
是小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 (2)针对此问题,假设是: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3)你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如下:不透光的纸、一个大小恰当
的纸盒、适量的潮湿的土、适量的干燥的土、正常鼠妇30只。
(4)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
幼体和成体小白鼠哪个学习能力强 ?根据上述数据,你得出
的结论是: 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六科学探究【考点梳理】考点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法、、、、等。

在实际开展探究活动时,有时只采用一种方法,有时是一种方法为主,兼顾采用多种方法。

典例1(2017·某某)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答案及解析】C。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C选项中的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

故选C。

考点2.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需要设置和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形成实验。

在实验中还要进行重复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

典例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曲线是【答案及解析】D。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考查的核心能力是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而A是减少,B是减少或趋于稳定,C先稳定后减少为0,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考点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需要设置不同植被覆盖率的地区(如裸地、灌丛和森林等)为对照。

1米左右的位置,(“能”或“不能”)放在其他因素引起湿度变化大的地方(如水洼处)。

典例3 某同学实测了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B .表中数据表明,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 C .表中数据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都有早高达空气湿度的作用D .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放在地上【答案及解析】D 。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报告
探究报告
合作者:郭悦宁刘小曦许诺
【一】提出问题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妨碍吗?
【二】作出假设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妨碍。

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

【三】验证实验
1.实验设计:探究植物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的妨碍,分早、中、晚三次,
每次分草坪、裸地及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实
验进行三次,并取其平均值。

2.实验用具:干湿计、记录本。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果:从数据记录表能够看出:早晨,不同地方的空气湿度有差异,
灌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中午,不同的地方空气
湿度有差异,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

【四】实验结果
从表中能够看出早、中、晚三个地方空气湿度均有差异,且基本上灌丛湿度最大,草地其次,裸地湿度最小。

实验结论,支持假设。

植物的种类与多少会妨碍空气湿度。

在三种环境中,灌木丛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生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妨碍。

【五】总结与分析
由于时间仓促,测量时间不太准确。

指导教师:北京市第八中学张素艳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中部初一〔9〕班赵炜煜)。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测量灌丛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测量草地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测量裸地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三处植物有什么不同吗? 根据植物不同,请对三处空气湿度的大小
思考:
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上吗?为什么 ? 测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每测一个地方为什么测三次求平均值?
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而且一天中,同一地点,中午的湿度最低,晚上的最高。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p18
01
02
制定计划:
03
04
05
06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茂密的灌丛
裸地
草地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
植物会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影响吗?
植物会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植物越多,湿度越大。
1.确定时间、地点: 2.分工、讨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设计表格记录
制定计划:
1、测量地点
裸地
草地
灌丛
2、测量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3、每测量一个地方的次数:测三次求平均值
4、实验用具:干湿计 记录表
5、实验步骤:
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草地、裸地、灌丛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地方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提出问题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作出假设
五、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表 P16
环境
1分钟
1.5分钟
2分钟
2.5分钟
3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王梅旭文章来源:转载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安排了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素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个探究实验,教材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且该实验的探究过程比较简单,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了让学生课前设计探究方案,并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上课时重点进行小组交流,在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得出正确结论,为学生日后独立完成其他的探究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将“蚯蚓对土壤的疏松作用”作为课后进一步探究布置下去,使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此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以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为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5、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实验。

2、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学会使用干湿计,并按照拟订的探究方案实施计划。

(3)选取自己喜欢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并准备好交流提纲。

2、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拟订探究方案,教会学生使用干湿计。

(2)提供足量的干湿计,并参与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

(3)设计并制作课件(解读曲线、课题、结论、练一练、植物的贡献、进一步探究等)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教学法与发现法并用
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发现-探究-解决、发散思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观察与解读曲线
媒体显示热带雨林画面和一天中雨林内外湿度的变化曲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曲线所表达的含义:
1、热带雨林内外湿度不同:雨林内湿度大,雨林外湿度小。

2、雨林内湿度变化小,雨林外湿度变化大。

此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交流能力,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质疑导入新课
热带雨林内外的湿度差异是植物引起的吗?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表达交流]
在学生课前已拟定探究计划且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仪,交流各自的探究方案、获得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等,给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成果搭建了课内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达成以下目的。

一.补充、完善探究方案:
学生对各小组的探究方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本组及其他各组的探究方案,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使学生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1、裸地没有植物、草地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时不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灌丛的湿度时,应把干湿计插在植物枝叶间,不能放在地上,否则,测得的数据不能充分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在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如早晨在裸地分A、B、C三处测湿度并记录下来,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据。

这样做可以使数据更准确、有说服力。

4、测量前,应设计好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举例如下)
裸地草地灌丛
早晨地点1
地点2
地点3
平均值
中午地点1
地点2
地点3
平均值
傍晚地点1
地点2
地点3
平均值
5、在科学研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往往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如:
①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丛中测得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后进行比较,可知三处在同一时间(如早晨)的湿度差异。

②如果把某一处(如裸地)早、中、晚的平均值作成曲线,可了解该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

③如果把三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曲线都画在一个坐标图上,可比较三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的异同
二.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表格、曲线、条形图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最佳的表达方式,且各种方式可以互相转换。

三.得出科学结论
由于受学生使用干湿计的熟练程度、草地和灌丛的大小、干湿计放置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得出的结论差别较大,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给出正确结论(专业人员,用科学方法测量得出):
1、裸地、草地、灌丛的湿度不同,裸地最小,草地次之,灌丛最大;
2、植物能增大空气湿度。

[练一练]
媒体显示裸地、草地、灌丛三地一天中的湿度变化曲线图,要求:
1、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何处湿度变化?
2、请将曲线转换成条形图的形式,表达含义不变。

[植物的贡献]
媒体逐步显示一公顷森林一年释放的氧气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吸收的二氧化硫量、蓄水量以及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最后显示警示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了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进一步探究]
媒体显示蚯蚓疏松土壤的图片,提出要求:请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疏松作用。

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

作者:王梅旭,青岛育才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