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教学
情境作文的教学法

情境作文的教学法情境作文的教学法情境作文的教学法篇1情境作文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李吉林创立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初是从外语教学中获得启发,因为情境作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常规方法。
另外,她还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营养,结合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思考、总结,才逐渐使情境作文教学法臻于成熟、完善。
情境作文教学法的核心是:1、要认识情境的作用和特点。
它的作用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
具体来说,情境作文教学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主要有五个要素: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突出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串实践性。
这“五要素”充分体现了情境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揭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基础、核心、动因、手段的普遍规律,它们网络式的联络着,推动儿童整体发展。
它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体现了理性与感性,认知与情感的辩证关系,让语文教学同周围世界、与儿童生活相通。
2、要重视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是“从需要出发”。
创设情境的目的,“或唤起注意,或渲染气氛,或显示形象,或陶冶情感,或训练语言等等”。
为“情境”而创设情境,是不足取的。
二是要“因教材而异”。
要不要创设情境,什么时候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都要根据教材特点来定。
创设情境常见的途径有六条:(1)以实物展示情境;(2)用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5)以语言描述情境;(6)以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四:(1)拓宽教育空间――社会是儿童知识建构不可替代的情境;(2)缩短心理距离――情感是儿童知识建构的纽带;(3)利用角色效应――儿童是知识建构的主体;(4)注重创新实践――“发展”与“基础” 是儿童知识建构的双翼。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和环境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环境的情感和社交因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使学习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真实性。
在情境教学法中,学习者被置于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真实情境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探讨。
1.2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实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写作规则和技巧。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写作学习中。
情境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1. 强调实际情境:情境教学法注重将学习和教学设置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注重互动和合作:情境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和辅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中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长老师都犯愁,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体验式作文的教学途径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境呢?我想可以从课堂体验情境、自然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情境、社会实践情境入手。
(一)、课堂体验情境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
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笔者在小学支教就采用课堂表演和游戏的形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几节作文教学课,效果不错。
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教他们记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传话拼话”等,让学生先分组游戏,然后口头讲述游戏过程,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并要求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五六年级主要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独臂人的一天”、“公交车上”、“究竟该谁背书包”等,动作、哑剧表演,这种表演一般是选一至四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想象,表演完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思考融入到表演过程中写下来,要求有细致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由于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高,观察也格外认真,思维也十分活跃,两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
(二)、自然观察体验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
情境作文教学法

情境作文教学法关于情境作文教学法成功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即,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要学生会独立、主动地去获取已有知识。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关于情境作文教学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以“趣”为导向进行创设我们知道,玩耍和进入情境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性情所在,因此应当把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游戏行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轻松地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
以拔河比赛的写作教学为例。
在准备前期工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整个拔河比赛的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体会。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行的分组,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活动身体,进行比试。
赛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玩耍的天性进行了认同,而且加强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以“真”为基础进行创设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遵循客观事实,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设定一种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大自然为背景去设定一些需要的情境,在景物和教学的文字学习之间自由切换,激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以“春天在哪里”这一句写作主题为例,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田野中进行学习和观察,近距离地和田地里的花草树木、麦苗油菜接触,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自然的美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春天的独特之处。
相信有了这些发现之后,学生的写作必将事半功倍。
三、以“美”为追求进行创设孩童时期拥有实践和发现美丽的东西的本性,因此广大教师可在作文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本性,升华学生的灵魂世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再现和升华,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例如,将音乐讲学的.形式使用到《快乐的童年》文本写作上,以轻松欢快的轻音乐为背景进行课文的讲述,可让学生以一种欢乐的心情对文章进行学习和认知,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从而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体验自己的欢乐童年,最终在脑海里形成真实、动态的画面。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营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它以情境为依托,以真实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为载体,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产生具体的感受和认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素质。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二是学生写作能力薄弱,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很多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写作难以掌握;三是试卷作文教学模式滞后,缺乏新颖、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方式;四是学生的写作习惯不好,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作文创作。
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社区、甚至外面的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点滴,从而激发写作的灵感。
学生可以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思考身边人的善良,转化为作文的素材。
2. 拓展学生的写作话题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写作话题,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作文,如游玩时的见闻、读书时的感悟、生活中的趣事等,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活动,如采访、调研、观察、实地写作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感受写作的乐趣,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写作的理解和应用。
浅谈“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情境作文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求教师有能力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个生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
教师在情境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选材,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情境,比如校园生活、家庭故事、社会事件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来呈现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情境,从而写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作文。
二、引导思考,培养创新情境作文的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基于所给的情境进行思考和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思路。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方面思考,勇于尝试各种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写作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三、示范指导,激发写作热情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还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情境作文范文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优秀作文的魅力和魄力,从而受到启发。
教师还可以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比如如何描写情境、如何构思情节、如何展开故事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示范指导,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
四、精心批改,促进提高在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批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认真细致,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精心的批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在批改时注重表扬学生的创新点和亮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写作中敢于表达,勇于创新。
五、多样练习,提高写作水平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还要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作文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挑战,比如限时写作、合作写作等,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情境作文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情境作文教学具体实施方法英文回答: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ituational essay require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both the content and language aspects. Here is a step-by-step method to effectively teach the writing of a situational essay:1.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Begin by introducing the topic of the situational essay to the students. Provide them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describing a memorable vacation, you can start by sharing your own experience of a memorable vacatio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2. Brainstorming and organizing ideas: Encourage students to brainstorm ideas related to the topic. This can be done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Once they have generated a list of ideas, help them organize their thoughts into alogical structure. Teach them how to create an outline or a mind map to organize their ideas.3. Developing a thesis statement: Teach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a clear thesis statement tha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ir essay.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benefits of regular exercise, the thesis statement could be "Regular exercise improves physical health, mental well-being,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4. Writing the introduction: Guide students on how to write an engaging introduction that grabs the reader's attention. Teach them to use attention-grabbing techniques such as a rhetorical question, a surprising fact, or a relevant anecdote.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society, the introduction could start with a rhetorical question lik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how social media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5. Developing the body paragraphs: Teach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coherent and well-structured body paragraphsthat support their thesis statement. Encourage them to provide evidence, examples, and relevant details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Teach them how to use transition words and phrases to connect their ideas and create a smooth flow of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ime management, a body paragraph could discuss the benefits of prioritizing tasks and using a schedule.6. Writing the conclusio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 strong conclusion that summarizes their main points and leaves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 Teach them how to restate their thesis statement in a different way and provide a final thought or a call to action.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nclusion could end with a call to action lik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take immediate action to protect our planet and ensure a sustainablefutur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7. Editing and revising: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diting and revising their essays for clarity, coherence,and grammar. Teach them how to self-edit their work and encourage peer feedback. Provide them with a checklist of common errors to look out for, such as spelling mistakes, punctuation error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issues.中文回答:情境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需要有结构化的方法,注重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源于英语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加强学生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达到以“境”育人、以“情”怡人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
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春风化雨的教育功能。
一、在自然情境的创设中绘形传神广袤的大自然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草长莺飞,鱼戏莲叶,都会令学生心驰神往。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不可能全部亲历亲闻。
因此,情境创设将起到开拓视野、开发心智的作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训练(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写出它的外形和动作,为了让学生学有所仿,课文安排了描写鸽子的两段例文,一段重在绘“形”,另一段重在传“神”。
而鸽子长于搏击蓝天的特点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展开的:一眨眼的功夫便飞上了蓝天。
它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尾巴展开着,像一把白色的纸扇……读了以上文字,白鸽翱翔蓝天的英姿如在眼前,即使没有见过鸽子飞翔的同学,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
因此,教学中,笔者除了指导学生读好习作例文外,还注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有关情境,丰富学生的视觉形象,诸如大雁、鸽子、麻雀、蜜蜂、蝴蝶等,让学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如大雁飞翔的姿态是“拍着翅膀,扭着尾巴”;麻雀飞翔的特点是“低空盘旋”;蜜蜂飞舞的时候,会发出“嗡嗡”的音响,不时地振着翅子,或者“远走高飞”,或者喜欢在一个地方徘徊;而蝴蝶则是色彩斑斓,上下翻飞……并且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从外形到动作,从生理机制到生活习性。
无疑,笔者的引导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窗。
某生在描写麻雀觅食时写道:楼前的电线上伫立着几只小麻雀。
它们一边张望,一边还不时地用嘴啄啄肚底的羽毛。
不一会儿,一群麻雀从四面八方飞拢来,又倏地飞向周围的树枝、屋顶、芦苇丛中。
奶奶家的麦场上,先是两三只麻雀,接着又来了八九只……随着奶奶的一声吆喝,它们又箭似的窜向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情境作文的教学
小学语文新的教学大纲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笔说真话。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习作,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一、创设情境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客观性、情趣性和可接受性
选择情境的内容是情境习作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习作从内容入手,创设的情境内容恰当与否,将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一,目的性。
创设的情境内容一定要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创新性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内容。
第二,客观性。
学生习作要求写有意义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提供的情境,就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意义,才有利于启迪学生正确的思想,使学生习作的内容丰富有价值。
第三,情趣性。
情趣是观察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达到
熟悉和把握习作对象的目的。
第四,可接受性。
创设的内容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习作教材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想了解、乐于观察、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
如“吹鸡毛”、“打电话”、“贴鼻子”、“升旗”、“课前五分钟”等内容。
二、情境作文的教学程序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的情境内容,再现了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一步一步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练习、认识事物、表达真情实感呢?首先,设计大的程序,在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获得有关习作内容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及深切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回忆口述,试写表达情境,按由说到写的训练顺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自由表达情感,写成习作。
归纳起来,创设情境,训练作文的教学程序是: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试写--评价提高。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展示情境的每一个步骤及情境的效果,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印象,使观察训练与说写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
(一)情境观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起
点,也是情感的发源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孩子们按一定顺序精深、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体验生活引发情感。
(二)情境口述:情境口述是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获得写作素材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回忆情境,进一步分析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技术和实践完成的培养。
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所以在回忆口述情境训练中必须先提出要求:按顺序回忆,想好再说,说清楚主要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同时,要求注意听别人说,进行补充,通过说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交流提高。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命题,进一步明确表达什么,强化情感。
(三)情境试写:情境试写是对情境的内容用恰当的形式、准确、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是具体的习作。
如一位学生观察了“猫抓老鼠”这一情景后,写出的作文就很有生活的气息:“我原来不知道猫抓住老鼠后还要玩耍一番后才吃掉它。
猫抓到老鼠后不是马上吃,而是找一个空地方放开它,当它不敢走时,猫就用爪子拨弄它,当它欲走或走了几步时,猫又马上把它按住,这样往返拨弄,直到老鼠奄奄一息,再也无法动弹时,才把它含到另一个地方慢慢吃起来……”
(四)评价提高:新大纲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学生完成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
价,先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这样,反馈给学生的信息既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创设情境习作将观察、思考、口述表达、书面表达有机结合,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学,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