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1.(2分)下列句子停顿不合适的一项是()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宋人/有耕者。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出自课文《守株待兔》,全文为: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意思是: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所以,全文朗读节奏为: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由此可见,B项错误,ACD项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二、翻译(共1题;共10分)2.(10分)写出下列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1)(5分)因释其耒而守株。

(2)(5分)冀复得兔。

【答案】(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解析】【分析】本题出自课文《守株待兔》,全文为: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意思是: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辑

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辑

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辑为了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人教部编辑团队设计了一份包含答案的阅读训练文档。

本文档旨在锻炼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文档概述本文档共包含一系列精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涵盖了三年级下学期的相关内容。

每篇材料后面都附有几个问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

同时,每篇材料的最后都附有答案,供学生自行核对。

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能通过自主研究、独立思考,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

使用说明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文档:1. 阅读一篇文言文材料。

2. 尝试回答文后的问题,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思考和思辨。

3. 检查自己的答案,核对参考答案,查漏补缺。

4. 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符,可以仔细阅读材料并思考其中的细节,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实用性和独立性本文档的设计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都注重简洁明了,避免了复杂的法律术语和思维方式。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材料,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本文档的使用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独立阅读、思考和解答问题,培养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将对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终身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总结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辑是一份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文档。

通过阅读精选的文言文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并提高阅读技巧。

同时,本文档强调实用性和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利用这份文档,提升自己的文言文能力。

三年级古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古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古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词是“之乎者也”中的“之”的意思?A. 他B. 这C. 那D. 什么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答案:D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花D. 夭折的树答案:B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书答案:B5.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迷惑;危险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是什么意思?答案:知道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答案: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也不要对别人做。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何理解?答案:温习旧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何解释?答案: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虑不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一件事的人不如喜欢这件事的人,喜欢这件事的人又不如以做这件事为乐的人。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规矩,就无法做成事情,强调了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则寓言选自()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填序号)______(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

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4.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B C A3.A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

小古文阅读画____添____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 遂⑦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

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⑥安能:怎么能,哪能。

⑦遂(suì):于是,就。

5.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数人饮之不足.(______) A .脚 B .足够 C .满意 (2)引.酒且饮之(______) A .持,拿 B .引导 C .拉,伸 (3)蛇固.无足(______) A .坚固 B .固定 C .原本 (4)终亡.其酒(______) A .逃跑 B .失去 C .死 6.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数人饮之.不足 B .一人饮之.有余 C .引酒且饮之. D .一人之.蛇成 7.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吾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驾:车。

②之:到……去。

③用:资财,费用。

④御者:车夫。

1. 解释加点的字。

(1)吾御者善.()A. 技艺高超B. 善良C. 友好D. 熟悉路(2)吾欲.之楚()A. 欲望B. 需要C. 想要D. 喜爱(3)将奚.为北面()A. 小溪B. 为何C. 哪里D. 奚落(4)此数者愈.善()A. 胜过B. 好C. 更加D. 越2. 读古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这个人想要到楚国去B. 这个人的车夫技术好C. 这个人的盘缠足够多D. 这个人很快就能到达3. 成语“”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去参加科举考试。

②失意:这里指未录取。

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

④得失:成功与失败。

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

⑥外:后面,这里暗指未被录取。

1. 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2. 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 乡人托以子偕.往(一同;偕同)C. 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 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3. 从文中看,孙山是个()的人。

A. 满腹经纶B. 能说会道C. 自私自利D. 不通人情4. 这篇小古文可以用“()”这个成语概括。

A. 任人唯贤B. 同舟共济C. 名落孙山D. 功成名就(三)滥竽①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戏:玩耍。

解析:“戏于庭”表示在庭院里玩耍,“戏”在这里是玩耍的意思。

- 皆:都。

解析:“众皆弃去”意思是众人都离开了,“皆”表示都。

- 持:拿。

解析:“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瓮,“持”就是拿的意思。

- 句子翻译。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解析:“群儿”指一群儿童,“戏于庭”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登瓮”是爬上瓮,“没”是淹没。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解析:“持石”拿着石头,“击瓮破之”击打水缸使它破了,“迸”是涌出的意思,“得活”得以活命。

2. 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案: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瓮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救出孩子的事。

解析:文章开篇描述了孩子玩耍时的危险场景,接着重点写司马光的救人行为,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弃去”,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析:司马光在众人都惊慌离开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用石头砸破瓮来救人,这种冷静和智慧是值得学习的。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解释下列字词。

- 株:树桩。

解析:“田中有株”,田地里有树桩,“株”在这里指树桩。

- 走:跑。

解析:“兔走触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古文中“走”常表示跑的意思。

- 释:放下。

解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释”为放下。

- 冀:希望。

解析:“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冀”是希望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检测卷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课内阅读。

ㅤㅤ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wéi wèi)宋国笑。

(1)用“横线”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兔走触株”一句中“走”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现在我们说“走”,一般是指(A.走路,步行B.跑);而在这一句中,“走”的意思是(A.走路,步行B.跑)。

(3)当农夫看到兔子“折颈而死”的时候,他会想:“当他守着树桩的时候,他会想:(4)学习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偶尔有一次没有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不再重视复习。

这种想法就像(人物)一样,是在(成语)。

(5)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对,不需要劳动就能收获。

B.选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想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

2.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ㅤㅤ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ㅤㅤ【注释】①涉(shè):过,渡。

②遽(jù):匆忙;急。

③契(qì):用刀雕刻。

④坠(zhuì):落,掉下。

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2)结合注释,“遽契其舟”的意思是A.急忙用刀做了一艘船B.急忙在船上用刀在剑掉下的地方做了记号(3)这个人(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剑,因为“”(用原句填空)。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B.遇到问题后,要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

人多才能更快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回忆二年级读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读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揠苗助长ㅤㅤ宋人有mǐn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③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⑤助苗长矣!”其子qū趋⑥而往视之,苗则gǎo槁⑦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则寓言选自()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填序号)______(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

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4.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B C A3.A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

小古文阅读画____添____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遂⑦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

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⑥安能:怎么能,哪能。

⑦遂(suì):于是,就。

5.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数人饮之不足.(______)A.脚B.足够C.满意(2)引.酒且饮之(______)A.持,拿B.引导C.拉,伸(3)蛇固.无足(______)A.坚固B.固定C.原本(4)终亡.其酒(______)A.逃跑B.失去C.死6.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数人饮之.不足B.一人饮之.有余C.引酒且饮之.D.一人之.蛇成7.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A.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B.蛇坚固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C.蛇本来是没有脚的,儿子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8.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A.说蛇有脚的那个人,为了这壶酒而死了。

B.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喝完酒后死亡了。

C.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9.“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____句。

()A.设问B.反问C.比喻D.疑问10.请结合短文内容将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先听听状元家族同学们的意见,再说一说你的想法吧!: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凡做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并不断追求,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B A C B6.D7.A8.C9.B10.蛇足11.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有时候反而会把事情办砸了。

课内阅读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2.解释加点的词。

(1)田中有株.株:_______________(2)兔走触..株走:____________触:____________(3)因释..其耒而守株因:____________释:____________(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树桩跑撞于是放下希望13.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14.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15.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16.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

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7.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19.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A.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奇迹发生B.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成功C.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答案】17.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8.冀复得兔19.【示例】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太愚蠢了!20.C课外阅读。

截竿入城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⑤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持,拿着。

②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③俄:一会儿,不久。

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以:用,使用。

21.文章写的是一个鲁国人握着竹竿进城,由于竹竿太长,他________________,后来一个________帮助他想出了办法。

22.老人想出的是什么办法?用“____”画出来。

23.选出句子的意思。

(1)计无所出。

(____)A.他不能计算出竹竿的长度了。

B.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2)遂依而截之。

(____)A.于是就按照老人的方法截断竹竿。

B.于是就依靠着竹竿进了城门。

24.你认为老人的办法好吗?你认为怎样进城更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没有办法进去老人22.以锯中截而入23.B A24.我认为老人的办法不好,我认为把竿子的一头放在地上,手握竹竿的另一头,拖竹竿进城更方便。

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__)2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为什么这个宋国人没有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5.跑放下希望26.一只兔子跑着撞在了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

兔子再没得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

27.兔子撞树而死只是巧合,这个宋国人却认为必定能再次发生,当然不会再得到兔子。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引:拿来。

28.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29.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以此诫.之(__________)3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8.C29.正在告诫30.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乙]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⑤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⑥而舍之者,不耘苗⑦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⑧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

②揠:拔。

③茫茫然:疲惫的样子。

④病:筋疲力尽。

⑤槁:枯萎。

⑥益:好处。

⑦耘苗:给苗除草。

⑧非徒:不但。

31.解释画线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走:__________(2)释:__________(3)予:__________(4)寡:__________32.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A.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B.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D.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3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1.跑放下我少32.C33.兔子再也没办法得到,而自己也被宋国笑话。

宋国有担心他的苗不生长所以去拔苗助长的人,(拔苗助长后)疲惫地回到家里。

阅读下面文言小故事,完成练习。

楚人①有鬻②盾与矛者,誉③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