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以连横说秦 -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苏秦始将连横原文及翻译注释

苏秦始将连横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刺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苏秦刺股》原文
苏秦乃洛阳人也,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
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翻译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但都没有被采纳,资金缺乏,穷困潦倒地回家了。
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
苏秦于是叹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
于是就发愤读书。
他说:“哪有劝说国君而不成功的人呢?”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
最后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注释
1.股:大腿。
2.书:信。
3.为:被。
4.用:采纳。
5.归:回。
6.至:到。
7.皆:都。
8.乃:于是,就。
9.安:怎么。
10.欲:想要,将要。
11.卒:终于。
12.合:联合。
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战车马队训练得法
教练,训练
训练得法的战车马队,训练有素的战士,
可 以 并 诸侯,吞 天下,称 帝 而治。
可以 并吞统一帝王完全有把握吞并诸侯,统一天下,成为治理 天下的帝王。
愿大王 少 留意,臣请 奏 其 效。”
通“稍” 陈述 效果、功效
希望大王能稍加留意,允许臣陈述秦国地利 兵强的功效。”
秦王曰:“寡人 闻 之:
今欲并天下,凌 万乘,诎 敌国,
胜,超过 通“屈”,使屈服,折服 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
制 海内,子 元元 ,
控制 天下 以……为子,指爱护 老百姓 制服海内,爱护天下百姓,
臣 诸侯,非 兵 不可。
使……称臣 发动战争 使诸侯臣服,非发动战争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
倾耳 而听。
侧斜着头 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嫂 蛇 行匍伏,四拜自跪而 谢。
蛇,名作状,像蛇一样 认错,谢罪
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 谢罪
苏秦曰:“嫂何前 倨 而后 卑 也?”
傲慢 卑躬屈膝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 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曰:“以 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
劝说
不被采用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 未实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
资用乏绝,去 秦而 归 ,
离 指苏秦回洛阳 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羸 縢 履 蹻(qiāo),
通“累”, 缠绕 绑腿布 动词,穿着 通 “屩jué”,草鞋。 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
被任用 顺从 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
故曰:式 于政不 式 于勇;
057苏秦以连横说秦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057
苏秦以连横说秦
学海书山设计
目录
壹
➢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 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 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 是谁,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 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 《战国策》。
幸好战国时期的一大特色是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各家各派讲 学兴盛,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政治、阐述哲理,各家之间也相互批判辩论,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也成为了谋臣策士进行游说的一大助力。他 们可能是这样锻炼自己:
一是锻炼实用主义思维,通过借鉴兵家思想等诸子百家对战争的态度准确分 析当下复杂的列国形势,寻求最佳的游说方式,养成尚奇通变的逻辑思维;
贰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 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 策。
该战略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 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 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连横 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 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中考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
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重点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重点___开始向___连横说道:“大王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利益,北边有胡貉、代马的用处,南边有巫山、黔中的边界,东边有肴、函的坚固之地。
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战车万乘,能够战胜百万敌人,在广阔的平原上积累丰富资源。
地理位置便利,是所谓的天府,也是天下的强国。
以大王的才能,士兵的众多,车骑的运用,兵法的教导,可以统一诸侯,吞并天下,成为帝王治理。
希望大王留心听取,我愿意奏效于此。
”___说:“我听说:___不丰满的鸟儿不能高飞,文章不成熟的人不能处罚,道德不厚的人不能治理民众,政教不顺的人不能给大臣添麻烦。
现在先生虽然远道而来传授教诲,但希望以后再说吧。
”___说:“我确实怀疑大王不能够利用我。
古代神农伐补遂,___伐涿鹿并击败___,___伐驩兜,___伐三苗,___伐___,汤伐夏朝,___伐崇,武王伐纣,___靠战争统一天下。
从这些事情来看,有谁能够不通过战争而取得胜利呢?古代的人们用车毂相击,言语相结,使天下团结一致,通过连横来约束兵器。
文士们共同整顿,诸侯们纷乱迷惑,千头万绪一起,无法胜过。
科条制度已经完备,人民多是虚伪的,文书繁杂,以理解。
上下相互忧虑,民众没有娱乐,明确的言辞和理论,使战争不断升级。
辩论言辞华丽,战争攻击不停止,过分追求文辞,天下无法治理。
人们的口舌疲劳,耳朵聋了,无法看到成功,行为准则缺乏信任,天下不亲近。
因此,放弃文辞而重视武力,培养战士,加强军备,通过战场取得胜利。
只有通过战争取胜,道义才能在内部强大,威信才能在上位,人民才会服从。
现在想要统一天下,征服万乘,压制敌对国家,控制海内,只有依靠兵力。
现在没有继承者,突然转向至道,都迷失在教诲中,治理混乱,迷失在言辞中,被语言所迷惑,沉迷于辩论,淹没在辞令中。
从这一点来看,___确实不能够实施。
”___向___献了十篇奏章,但并没有得到实行,他的貂裘破旧了,一百斤黄金用尽了,资金短缺,于是离开秦国回到家中,瘦弱而行动困难,背着书本,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解读]苏秦始将连横译文
![[解读]苏秦始将连横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89354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7.png)
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在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在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在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在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
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
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
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本篇是记言和叙事相集合的一篇散文,前半部记言运用了说理,辩言、类比、夸张、引证等方法,表达了苏秦连横的主张。
后半部叙事,用生动的人物形象,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現了苏秦先挫后扬的经历,以及他勤奋攻读,体察天下大势,在合纵抑秦中发挥的作用。
同时刻画了他追求名利的思想和当时炎凉的世态。
苏秦说秦王连横,首先对秦国的地利,国力、政治作了综合性的分析。
当遭到秦王推托时,他借古喻今列举了历代王侯成就霸业没有不用武力的史实。
指出:“古者使車轂击驰,言语相接,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其结果却是“兵革不藏。
”的历史教训。
并且进一步阐明在动乱时代文治不力的弊病:“文士并饰,诸侯乱惑,萬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具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规章制度如同虚设,人们阳捧阴违,政策法令虽多却混乱不清,老百姓生存艰难,无所适从。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社会矛盾集聚,上下官僚忧虑不堪,老百姓受到生存威胁,不知如何解决,据理力争的文辞条例明显昭彰,但是战争却越演越烈。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凭着道貌安然的众多辩士的各种文辞,根本就解决不了天下之乱。
即使是说客说破嘴皮,人主听聋耳朵,也无济于事。
凭着空洞的主张和信条,天下不会太平。
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式,必须武力征服。
以达到“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这样的君主才能霸天下,凌万乘,治理海内,号令诸侯。
如果面对乱世,头脑不清,糊涂于礼教,沉迷在言语中,听任文士的强辩之辞,作为一国君主绝对是行不通的。
苏秦在说这段话时,雄辩讲究,辞藻华丽工整,入耳动听。
对偶排比,气势磅礴。
乍听起来,似像有些堆砌、过激。
但是在强调一个主题。
围绕一个论点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煽动性的气氛渲染递进凝聚,会产生极强的说服力。
加之,语言华丽流畅的艺术表现,更加增强了他政治主张的传播力度与传播广度。
读完这段说辞,让人感到在当时的形式下,霸道绝对胜于王道,武功绝对优于文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惑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
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
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
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
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
说者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
效。
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
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
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
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
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
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惑于辩士的花言巧语。
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
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锈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厉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译文或注释: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
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
回到家里,妻
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
嫂子不为他做饭。
父母也不与他说话。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 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 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
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
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
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
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
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
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
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
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 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 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 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
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