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装置设计[1]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轴系计算说明书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民用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轴系计算说明书一、轴系计算(一)、概述本船为内河船,设单机单桨。
主机经减速齿轮箱减速后将扭矩通过中间短轴传给螺旋桨轴和螺旋桨。
考虑到长江水质较差,泥沙较多,若采用水润滑,则污物可能进入艉轴装置造成堵塞,故润滑方式采用油润滑。
本计算按《CCS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年)(简称《钢内规》)进行。
(二)、已知条件(三)、轴直径的确定根据《钢内规》8.2.2进行计算,计算列表4.1如下:表4.1轴直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取螺旋桨轴直径为 350 mm,中间轴直径为 280 mm。
二、强度校核1.尾轴强度验算轴设计过程中艉轴承、密封装置、联轴节的选型如下:a.艉轴轴承选自东台市有铭船舶配件厂,规格如下:b.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选自东台市有铭船舶配件厂,规格如下:c.联轴节采用船厂自制。
尾轴危险段面的确定根据图4-1计算如下:图4-1尾轴管结构简图(1)相关尺寸确定已知L=880mm,L b=440mm,R=350mma螺旋桨轴尾部锥长l=(1.6~3.3)R=2.2*R=780mm,z对于白合金轴承,支撑点到后端面的距离u=0.5L=0.5*880=440mm。
而后密封装置的长度为215mm,再加上适当间距约为60mm,则:螺旋桨轴尾部锥面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a为:a=780/2+440+215+60=1105mm螺旋桨轴尾部锥面后端面至后轴承中心距离b为:b=1105+780/2=1495mm由布置总图得后轴承的后端面距前轴承中心约为4739mm,则: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l为:l=4739-440=4299mm因为后轴承后端面距齿轮箱有约7130mm,考虑到齿轮箱的周和联轴节等,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为:d=7130-4299-440-769=2391mm因为联轴节长845mm ,则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为: c=2391-845=1546mm(2)双支承轴承负荷计算: a .后轴承压力= 15873.21 N式中:g —9.81N/kg 1—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4.299ma---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b —桨毂后端面到后轴承支撑点距离,1.495m c —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1.546md —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2.391m G 0—法兰重量,1180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 ,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b .前轴承总压力⎥⎦⎤⎢⎣⎡--+++=l a Q l 2b q l c)(l G l 2d l q g B 2c 02c)(B R = 4596.65 N 式中:g —9.81N/kg 1—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4.299ma---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b —桨毂后端面到后轴承支撑点距离,1.495m c —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1.546md —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2.391m G 0—法兰重量,1180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 ,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1.截面E —E 的弯矩/2a 2L q g 2L R 2L a g Q M 2A cA A AB EE ⎪⎭⎫⎝⎛+⋅⋅-⋅+⎪⎭⎫ ⎝⎛+⋅-=- = —63745.48N ·m式中:g —9.81N/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 a —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R A —后轴承支反力,15873.21 N L A —后轴承长度,0.88m 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其中d c 为尾轴直径,350mm 2.截面K -K 的弯矩c2B A B KK 2gq )Q -(R a g Q M g ⋅+⋅⋅-=-= —5093.61N ·m式中:g —9.81N/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 a —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R A —后轴承支反力,15873.21 N 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其中d c 为尾轴直径,350mmK K E E M M -->,取E E M -=—63745.48N ·m 作为计算弯曲力矩。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等;3. 帮助学生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及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优缺点,并能够提出改进措施;2. 培养学生具备船舶动力装置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航海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船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为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船舶动力装置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列出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并评价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4.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船舶动力装置,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有效沟通;6. 学生能够关注船舶动力装置的能源、环保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内容:动力装置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船舶中的作用。
2.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内容:主机、辅机、传动装置、推进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船舶动力装置是指用于推进和驾驶船舶的装置,一般包括主机、辅机、燃油系统、冷却水系统、润滑系统等多个部分。
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原理,要充分考虑船舶的使用环境、载重量、航线、运输要求等众多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船舶的性能和安全。
1.主机设计原理(1)机械效率和功率。
主机的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主机设计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需要根据船舶的工作状态来选择。
(2)操作可靠性和控制系统。
良好的操作可靠性和控制系统是主机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和性能。
(3)船舶排放标准。
随着国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的排放标准也在逐渐提高,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采用低排放和节能技术。
(1)容量和功率。
辅机的容量和功率应根据船舶的需求而设计,以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2)可靠性和安全性。
辅机必须具有适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船舶不会发生故障或事故。
(3)能耗和环保。
辅机设计中要考虑能源效率和环保要求,采用适当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燃油系统设计原理(1)燃料的性质和质量。
燃料的性质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主机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必须确保燃料的合格。
(2)燃料的存量和供应。
燃料的存量和供应必须符合船舶的使用要求,确保能够长时间航行。
(3)燃料的安全。
燃料的存储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1)冷却水的来源和质量。
冷却水的来源必须符合船舶的使用要求,冷却水的质量必须满足主机使用标准。
(2)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
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必须根据主机的需求来设计,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3)冷却水的处理和循环。
冷却水循环必须顺畅和完整,通过适当的处理确保冷却水的质量。
(1)润滑油的质量和特性。
润滑油的质量和特性必须与主机和其他部件要求相适应,保证主机的顺畅运转。
(2)润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
润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必须根据主机和其它机械部件的要求进行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还必须符合国际航行和运输规则,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一章_船舶动力装置系统_第一节_燃油系统

第一章船舶动力装置系统现代船舶动力装置,按推进装置的形式,可分为5大类:(1)·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2)·汽油机推进动力装置;(3)·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4)·核动力推进动力装置;(5)·联合动力推进装置。
现代民用船舶中,所采用的动力装置系统绝大多数是柴油机动力装置,因此,本书主要介绍以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船舶,图1-1为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原理图。
图1-1 柴油机动力装置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原理图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三大功能系统,分别是输送、日用和净化。
1)油输送系统燃油输送系统是为了实现船上各燃油舱柜间驳运及注入排出而设计的,所以,系统应包括燃油舱柜、输送泵、通岸接头和相应的管子和阀件。
通过管路的正确连接和阀件的正确设置,实现规格书所要求的注入、调拨和溢流等功能。
设计前,要认真阅读规格书和规范的有关章节,落实本系统所涉及的舱柜和设备所要求的输送功能。
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a.规格书无特殊要求,注入管应直接注入至各储油舱,再通过输送泵送至各日用柜和沉淀柜,各种油类的注入总管应设有安全阀,泄油至溢流舱,泄油管配液流视察器;b.所有用泵注入的燃油舱柜都要有不小于注入管直径的溢流管,溢流至相应的溢流舱或储油舱,具体规定见各船级社规范,溢流管要配液流视察器;c.从日用柜至沉淀柜的溢流,在日用柜哪的管子上都要开透气孔以防止虹吸作用,两柜的连接管处要有液流视察器。
d.装在日用柜和沉淀壁上低于液面的阀,有的船级社规范对其材料有具体的规定,选阀时应予以注意。
e.一般情况下输送系统的介质,温度和压力都是较低的,所以系统的管材选用III级管即可。
f.通岸接头处要配有温度计、压力表和取样考克。
g.燃油输送泵和柴油输送泵互为备用时,两泵进口与出口的连通管中,双联盲板法兰要设在截止阀柴油侧。
2)燃油日用系统燃油日用系统是为主机、辅机、锅炉等烧油设备能正常服务而设计的系统,主要内容是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适当的油柜、油泵、加热器、滤器和阀件、管子等,保证所供给的燃油在数量、质量、温度和压力等各方面都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螺旋桨无键连接安装工艺研究船舶在运行中,轴系起着传递主机功率和螺旋桨推力的作用,因此对轴系的设计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其中,对螺旋桨与螺旋桨轴之间的连接,主要有以下要求:1、工作可靠和较长的使用寿命;2、制造、安装方便;3、密封良好,以免海水对螺旋桨轴的腐蚀。
基于以上三点,传统的螺旋桨与轴之间的有键连接形式已经难以满足要求,特别是对于大型船舶的轴系。
有键连接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拆装十分困难。
尤其键槽很容易被海水腐蚀,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螺旋桨无键连接(keyless propeller)是不借助于键,而是借助于用过盈或黏接方法将螺旋桨装配在螺旋桨轴配合锥面上的安装方式。
它依靠螺旋桨与螺旋桨轴的锥体结合面间足够大的过盈配合而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
与传统有键螺旋桨相比较,无键连接有以下明显优点:1、制造工艺简单。
2、扭矩传递过程应力分布均匀,安装过程数据化、图表化。
3、配合紧密,使用寿命长,安装拆卸过程方便可逆。
现在,国内外远洋船舶一般采用液压无键连接的方式。
这种连接形式,主要是通过液压压力,使螺旋桨锥孔在材料弹性形变范围内,内径扩大,同时利用液压螺母的轴向压力将螺旋桨定量推入,使桨与轴的配合锥面紧紧贴合,当轴向推入到位径向液压压力释放后,螺旋桨与轴形成过盈配合,桨与轴便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液压无键连接具有以下优点:1、安装工艺简便,施工快捷;2、拆卸时,不会造成损坏,有利于再次使用;3、压入量可控,安装质量高;4、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精度便于控制;5、避免了因开槽对螺旋桨轴产生的强度影响。
螺旋桨无键连接安装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压入准备将螺旋桨,螺旋桨接触表面,油槽及油孔清洁吹洗干净,并涂上一层液压油;将密封装置及“O”形垫圈先套进螺旋桨轴;将螺旋桨轴吊上并套在螺旋桨轴上,要求桨嗀与轴锥部的实际接触面积应不小于理论接触面积的70%,且大端接触情况较小端硬,并使位置标记对齐;旋上液压螺母;将液压油注入手动液压泵组的油箱内,至油面计上部;将一只千分表支架置于隔舱壁前的螺旋桨轴上,千分表触头与尾轴端面接触,以此来监视在压装螺旋桨的过程中,螺旋桨是否移动;另两只千分表支架分别置于螺旋桨轴锥体大端附近,与轴中心线对称安装,千分表触头与螺旋桨端面接触,以此测量螺旋桨的压入距离。
哈工程--2015年“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课程设计--管路系统

2015年“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课程设计
船舶管路系统
1.何谓船舶管路系统?船舶管路系统有哪几类?
2.画简图说明燃油管路的功用。
3.油舱的总容积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哪些系数?
4.画简图说明闭式冷却管路的原理和特点。
5.为什么船舶要设高位和低位海底门?有何要求?
6.冷却水进出柴油机的温度有和要求?为什么?
7.画简图说明温度调节器的作用。
8.舱底油水分离器应满足哪些要求?
9.压载系统的布置设计有何特点?
10.管路系统的管径如何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1 / 1。
船舶动力装置轴系设计计算讲解

轴系强度计算在推进装置中,从主机(机组)的输出法兰到推进器之间以传动轴为主的整套设备称为轴系。
轴系的基本任务是:连接主机(机组)与螺旋桨,将主机发出的功率传递给螺旋桨,同时又将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力通过推力轴承传给船体,以实现推进船舶的使命。
当机舱位置确定,主机布置好后,即可考虑轴系设计和布置。
4.1轴系的布置4.1.1 传动轴的组成和基本轴径传动轴一般由螺旋桨轴(尾轴)、中间轴和推力轴,以及将它们相连接的联轴器所组成。
本船因其推力轴承已放置在减速齿轮箱中,所以不设推力轴。
而且本船螺旋桨轴不分段制造,最后本船传动轴组成设计成1根中间轴和1根螺旋桨轴。
轴的基本直径d(mm)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的值(考虑到标准化的要求,各轴轴径一般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整数)d=(4.1)100=100)6.5=191.88C m mC=1.0——中间轴的直轴部分,d=m m,取200m m作为设计尺寸。
191.88C=1.27——对于油润滑的且具有认可型油封装置的,或装有连续轴套(或轴承之间包有适当保护层)的具有键的螺旋桨轴d=⨯=243.69m m,设计时取250m m。
191.881.2C=1.05——尾尖舱隔舱壁前的尾轴或螺旋桨轴的直径可按圆锥减小,但在联轴器法兰处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C=1.05计算所得的值。
191.881.0d=⨯=201.47m m,即螺旋桨轴在联轴器法兰处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201.47m m。
4.1.2 轴系布置的要求传动轴位于水线以下,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在其运转时,还将受到螺旋桨所产生的阻力矩和推力的作用,使传动轴产生扭转应力和压缩应力;轴系本身重量使其产生的弯曲应力;轴系的安装误差、船体变形、轴系振动以及螺旋桨的水动力等所产生的附加应力等。
上述诸力和力矩,往往还是周期变化的,在某些时候表现更为突出,例如船舶在紧急停车、颠繁倒车或转弯,或是在大风大浪中受到剧烈纵摇或横摇时,使传动轴所受负荷更大,有时甚至使它产生发热或损坏。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论文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
首先介绍了船舶动力装置的分类和组成,然后重点分析了柴油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等不同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最后讨论了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要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船舶的航行速度、航程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船舶工业的进步,船舶动力装置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重点探讨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分类和组成船舶动力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能源类型,可以分为柴油机动力、燃气轮机动力、蒸汽轮机动力等;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推进装置和辅助装置。
推进装置是用于驱动船舶航行的装置,主要由主机、传动设备、轴系和推进器组成。
辅助装置则是用于满足船舶日常运营需求的装置,如电力、热力、压缩空气等。
三、柴油机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柴油机动力装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船舶动力装置之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油在气缸内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输出机械能。
柴油机具有以下特点:1.热效率高:柴油机的热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是内燃机中效率最高的机型之一。
2.功率范围广:柴油机的功率范围可以从几十千瓦到几兆瓦,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船舶的需求。
3.可靠性高:柴油机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燃油经济性好: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较低,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四、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是一种以燃气为燃料产生动力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压气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燃气,推动涡轮旋转并输出机械能。
燃气轮机具有以下特点:1.功率密度大:燃气轮机的功率密度较大,可以满足大型船舶的高功率需求。
2.响应速度快:燃气轮机的加速性能较好,响应速度快。
3.燃油经济性较好:燃气轮机的燃油消耗率较低,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4.维护难度较大:燃气轮机的结构较复杂,维护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