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俗即大雅----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学生:曾建指导老师:张波[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然而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
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
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
柳永的雅词创作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之后,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雅俗一、柳永的生平创作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
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
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从柳永说起的宋词雅俗之辩

从柳永说起的宋词雅俗之辩词之雅俗,论争弥久,与其囿于文体之一种,不如将它放在文学整体中看,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文学之雅俗。
以中国文学之始观照,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源出,乐为谢神之工具,舞为惑神之容姿,诗恐怕也不过是些许祷文,今人多以为这些是俗之又俗,鄙之又鄙的神秘心理作祟的产物,但参照社会学成果我们发现,祷文多出自当时的巫筮之手,而巫筮之人在部落中的地位,多与部落首领职权相交或相同,用封建时期的概念,也可以称之为“贵族”,他们写作的祷文,一则用以敬神,不可能不庄重,二则自身身份显达,不可能类同俚语,于是,文学究其根本,是雅之又雅的“贵族产品”。
如今论及文学,倘还说是“贵族”专享,恐怕要遭人驳斥。
前后对照,不能不让人心生不解,文学的形态究竟该趋向于哪一种?笔者以为,这一问题的答案,更应从史学领域寻找。
笔者在葛兆光先生撰写的思想史中的得到了一些感悟。
葛先生在论述思想史写法的过程中,谈到了“道”与“终极依据”的问题,他引述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的观点,认为“每一个文化的根基,都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概念,它是这种文化所特有的,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基本的象征,它提供出对于世界的理解,这种文化的一切表现形式都由这种象征的建立所决定。
”这段话给出的观点是前人对宇宙的理解方式,内化成“基石”,也就是“预设”,这种“预设”构成了后人解释问题的逻辑起点,但是,这些不言自明的起点,恰恰是最大的盲点。
基于此,从文学的大范围中退回到宋词,我们首先面对的是宋词的源出问题,我们不断地吟诵着宋词,感受着千年前人们的世界,当我们回溯词的历史,却莫衷一是。
这一方面出于文物实证很少,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们现今的“预设”是个巨大的谎言。
笔者在上一次作业中提及了吉林大学教授木斋先生关于词发生方面的一些观点,木先生认为词的本初不在民间,而在贵族,更认为李白的几首词作是真实的,并且是词的源头就在李白处,认为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宫廷通过教坊流向民间的俗话过程,又经过文人再度加工成为诸如花间词的样式,而柳永无疑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一人就将词的形式、内容、语言革新得非常到位,木斋先生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俗词暗流一直存在着,与上层的雅词并行不悖,不能简单地将词的源头无端地挂在曲子词上,也要看到柳永其实只是在对民间的俗词进行整理而已。
柳永词之“雅”、“俗”考辩

柳永词之“雅”、“俗”考辩摘要:柳永是我国北宋时代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也不同,基本上可以说是从“俗”到“雅”,其实他的词本身也可分为“雅”、“俗”两方面。
文章就从不同时期关于柳永词的评价,以及柳永词本身所具有的“雅”、“俗”进行分析。
关键词:柳永词;“雅”、“俗”考辨一、引言在北宋时期,柳永是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本人放荡不羁、藐视礼法,所以他的词也不被当时的封建社会以及正统文人所推崇,致使大量流失。
现在所流传的《乐章集》是后人所收集到的他的词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作品也多被人们认为是“淫俗”之作。
随着时间的变化,关于柳永词其实可以分为“雅”、“俗”两大类。
二、柳永词在不同时期的评价自柳永所生活的时代到现在,关于他的词评价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宋元金、明清以及现代。
这三个阶段关于柳永词“雅”、“俗”的评价可以说发生了此消彼长微妙的变化,其大致的变化趋势是“俗——雅俗并存——以雅为主”[1]。
在宋元金时期,人们关于柳永词的评价爱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李清照、严有翼等为代表的,认为其词“鄙俗”、“声态可憎”、“辞语尘下”等,这是关于柳永词的主流看法;第二类是以范镇和黄裳为代表的,认为其词“典雅文华”甚至可以和杜诗以及苏词相提并论,但是这只是很少一部分的看法;还有一类的观点处于以上两种态度之间,则其文人,但赞其在音律以及创调方面的成就,这种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客观的,南宋后期人们基本上都是这种看法。
明清时期也都是以上第三种态度吗,而且比之前的评价稍微高一点。
到晚清时期,人们对柳永词的评价越来越高,陈锐曾说:“百年以来……言清空者喜白石,好浓艳者学梦窗,谐婉工致,则师公谨、叔夏。
独柳三变,无人能道其只字已……词源于诗,而流为曲;如柳三变,纯乎其为词矣乎。
”这一“纯乎其词”的观点也得到了郑文焯等人的赞同,所一说柳永词的地位一下得到了提升,和清真词的地位几乎相同,柳永也不再被认为是另类词人了。
柳词风格的俗雅之变

欧阳修 ,寇准等在家里都 蓄有歌妓。晏殊在 《 清 平 乐 》 中写道 :“ 秋光 向晚 ,小 阁初 开 宴 。林 叶殷 红 犹未 遍 。雨后青 苔满 院 。萧 娘劝 我金卮 。殷 勤更
唱新词 。暮 去朝 来 即老 ,人 生 不 饮何 为 。 ” 可 以想
象 ,享 受歌 妓 的美 貌新声 ,犹 如饭后 茶茗 ,在 当时
是极 为常见 的享乐 。
太 平 日久 ,人 物 繁 阜。 垂 髫之 童 ,但 习鼓舞 ; 班 白之 老 ,不识干 戈。… …举 目则 青楼 画阁 ,绣户
珠 帘。雕 车竟驻 于天街 ,宝马争 驰 于御路 。金 翠耀
歌妓不 仅为封 建社 会贵族 阶层 提供声 色享 乐 的
需求 ,她们也是音乐舞蹈文化 的表演者、传播者甚
永后期 的创作 雅化 的现象 ,柳词 经历 了由俗到 雅 的 转变 。 因 此 ,我 们 以 “ 以 俗 为 基 调 ,俗 雅 参 半 , 由俗 向雅 转 变 ”来 评 价 柳永 创 作 的 总 体 特 征 ,更 为客 观 全 面 。为 了叙 述 的需 要 ,我们 以景 { ; 占 元 年 ( 公元 1 0 3 4年 ) 柳 永 中进 士 ,步 入 仕 途 为 界 ,将 柳永 的创作 分为前 期 和后 期 。
( 一 ) 时代 的享乐文 化与柳 词 “ 俗 ” 风 的形 成 柳永前期创作受时代的 享乐文化氛围影响至深。 北宋 经过宋 初几 十年 的恢 复 ,人 口增 加 ,工商 业繁 荣 ,货 币经 济发展 ,新 兴市 民 阶层 扩大 ,演艺 等娱 乐行业 也相 应地发 展繁荣 起来 。 孟元老 《 东 京 梦华 录 ・ 序 》 就 记 载 这 时期 汴
科
学
版)
V0 L 1 5 No . 6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
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
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不论是雅词还是俗词都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由俗入雅前言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然而他也是最为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永词的雅俗问题上,多数文人持一种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他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上;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都是最好见证。
一、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柳永,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人。
据今人唐圭璋先生推测可能约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①,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7)。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期(1023——1063),因排行老七,故也称为“柳七”,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精通音律,有深厚广博的文艺修养。
“艺足才高”“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前期为朝廷宴乐写有雅词,也有俗词,但大量俗词却为民间歌妓而作,是为适应民间演唱的,具有民间才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市民趣味的特点。
但由于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词人审美情趣已发生重大改变,对雅词产生浓厚兴趣,但无论是俗词还是雅词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宋词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一)内容“俗”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追求爱情,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如《昼夜乐》中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大俗即大雅----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

大俗即大雅——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他铺叙刻画,铺叙展衍,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是谁?他就是宋代大词人柳永。
诗词史上“俗雅之争”,就是由这位风流不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大作家故去之后,给演变得更激烈更长久的。
如何看待雅俗之分,雅俗怎样去定义,这些都是非常难统一的,但我就柳永的作品来说,其表现手法,其心境意境,其词曲成就,以及更真挚更动人的情感流露,给人的直接印象就五个字:大俗即大雅。
先说表现手法,大俗即大雅。
自五唐以后,文人阶层就以小令为主,不合社会发展和市民的需求,柳永一改这种风气,率先创作慢词和长调,扩充了词的容量内涵,也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更为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词的格调,也由士大夫之狭隘高雅变成普遍大众的情调,市民歌妓的喜怒哀乐皆成文章,更是首次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词的表现手法,经过他大胆革新,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口头语和俚语,作品生动活泼,富于亲切力,像是直接与词人对话一般。
其次,心境意境,雅与俗共赏。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尝遍酸甜苦辣,人生失意之后,寄情歌舞楼姬之中,流连都市山水之间,他的词文,有着大多数底层市民的生活体验,也正是因为他的坎坷经历,使他专心创作,开创新篇新气象,成就了他在词坛上的大成就。
如果没有一种高于常人的坚韧和超脱心境,又怎么会创造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词作呢?接着,柳永的词曲成就,这点不消说,非常大,对后世词作的发展和词人的影响深远,而我要说的,就是他的作品处处流露的“羁旅行役”之情。
大概来说,他的“羁旅行役”词,包括旅途所见所想,失意之悲,思乡之情等,属于大众情感,而能很好的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故此,柳词能流传千百年,无他,唯有此情而已。
浅谈柳永词的“俗”

第 ”《 (长寿乐 》 ,却 屡试 不第 , ) 更 如 《 兰花 》中 ,心娘 自小 能歌 话色 彩突 出 ;如 ,金 蕉叶 》中 的 木 “ 《 因 《 冲天》一 词惹 得宋 仁宗不 舞 ” “ 鹤 、佳娘捧 板 花钿簇 ” “ 娘举 “ 中有 个风 流”《 、虫 就 ,昼夜 乐 》 悔 中“ 悦, “ 于 临轩放 榜” 时被其 黜落。 在 措 皆温 润 ” “ 娘 一 搦 腰肢 袅 ” 不 当 时 留住 ” 《 春 郎 》 、酥 , ,惜 中的 “ 不
浅谈柳永词的“ " 俗
■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 中学 潘 琦
提及 柳永 的词 ,多数 论者都 混 迹 于秦楼 楚馆 ,熟悉 民间的风 闲拈 伴伊坐 。和我 。 免使年 少 , 光
认 为其俗 ,并对 之持 强烈 的贬斥 物人情 , 品便应运 而生 。 其作
态度 ,某些 论者 虽承 认柳 词雅 俗
民间通 俗文 艺 。时代 呼唤那 些既 歌 妓对平 凡而 和满 的家庭 生 活的 内心 淋 漓 尽致 得 表 露 了 出来 , 如 能迎合 市 民 口味 ,又 能提高 其文 眷 恋 :早 知恁 么 , 当初 、 雕 “ 知恁 么 , 当初 、 把雕 鞍锁 ” “ 悔 不把 早 悔 不
化素 养 的词 作 。柳 永具 有 高度 的 鞍 锁 。向鸡 窗 , 只与蛮 笺象管 , 拘 (定 风波 》 ,完全 是模仿 歌女 的 《 )
试, 以期 踏 上 仕途 ; 曾 自信 “ 也 凌 化 的描 写 。前 代及 同代 的诗 词家 如 ,鹤 冲天》 :假 使重 相见 , 《 云 “ 还 云词 赋 ,掷果 风标 ”《 (合欢 带》 , 多 把 女 性 当作 观 念 的象 征 来 描 得似 旧时么 ? ) 悔恨无 计那 , 迢迢 良
浅议柳永慢词以俗为美的艺术特色

浅议柳永慢词以俗为美的艺术特色江洛学区,杨霞内容摘要: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
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各方面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在词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词音律谐婉,长于铺叙,他以写俗词而得名。
他放浪不羁的性格成就了俗词的名誉,也因此受到世人的批评,对其词的评价总是褒贬参半,但“雅”与“俗”是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概念。
本文从柳永的生平;柳永词的语言特色;柳永词的主题思想;柳永词的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来评价柳永慢词以俗为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柳永生平慢词以俗为美一、柳永的生平及思想变化1、家庭的熏陶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的生卒年很难确定(一说980-1053,又说约为987-1055,又说1004-1054),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故人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
他的祖父柳崇五代时以儒学著名,终生不仕,老于布衣。
父亲柳宜,也是进士出身,还曾仕任于南唐,入宋后,官任工部侍郎。
柳宜对旧主李煜的怀念,时常以默诵其词来表达。
对新主的惧怕使他做人很小心,自此便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在这样一个重视儒学、有文化修养的传统仕宦之家,少年时代的柳永无疑受到了很好的家庭熏陶。
在性格方面更多的是受父亲的影响,多显其柔软的一面;家庭的文化氛围,启发了柳永对词的兴趣。
传统的儒学思想又为他以后在官场苦苦追求埋下了种子。
2、仕途的坎坷柳永少有俊才,为人风雅,巧工词章,年轻时曾有“金鹅峰下一枝笔”之称。
其父的挚友范仲淹很赏识他的才华,还带他历经沙场,拓展生活经历。
柳永由于词的名气,自然很得意。
天性的放浪不羁使他的私生活充满了风流趣事。
人生得意的柳永满怀希望,在宋真宗天禧元年时赴京城赶考,自以为金榜题名似探囊取物,将有作为如水到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俗即大雅
——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他铺叙刻画,铺叙展衍,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是谁?他就是宋代大词人柳永。
诗词史上“俗雅之争”,就是由这位风流不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大作家故去之后,给演变得更激烈更长久的。
如何看待雅俗之分,雅俗怎样去定义,这些都是非常难统一的,但我就柳永的作品来说,其表现手法,其心境意境,其词曲成就,以及更真挚更动人的情感流露,给人的直接印象就五个字:大俗即大雅。
先说表现手法,大俗即大雅。
自五唐以后,文人阶层就以小令为主,不合社会发展和市民的需求,柳永一改这种风气,率先创作慢词和长调,扩充了词的容量内涵,也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更为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词的格调,也由士大夫之狭隘高雅变成普遍大众的情调,市民歌妓的喜怒哀乐皆成文章,更是首次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词的表现手法,经过他大胆革新,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口头语和俚语,作品生动活泼,富于亲切力,像是直接与词人对话一般。
其次,心境意境,雅与俗共赏。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尝遍酸甜苦辣,人生失意之后,寄情歌舞楼姬之中,流连都市山水之间,他的词文,有着大多数底层市民的生活体验,也正是因为他的坎坷经历,使他专心创作,开创新篇新气象,成就了他在词坛上的大成就。
如果没有一种高于常人的坚韧和超脱心境,又怎么会创造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词作呢?
接着,柳永的词曲成就,这点不消说,非常大,对后世词作的发展和词人的影响深远,而我要说的,就是他的作品处处流露的“羁旅行役”之情。
大概来说,他的“羁旅行役”词,包括旅途所见所想,失意之悲,思乡之情等,属于大众情感,而能很好的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故此,柳词能流传千百年,无他,唯有此情而已。
不过,说着说着,除了柳永的词之外,我还联想到了现在的流行音乐,它和柳永的词作很相像,也是大俗即大雅的。
流行音乐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在我国发展也不是很长时间,但它随着工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急剧需求而迅猛成长,到现在流行音乐已经有了成熟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于社会大众之间,就是因为它有了那些恢弘严谨、晦涩难懂的古典音乐缺少的几个优点:大众性、时尚性和娱乐性。
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进步之余,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重要地位,人们茶余饭后,打交道的都是流行音乐。
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来,放松身心,展现自我,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只有大众赞赏接受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高雅,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人们在坊市间弹唱柳词时,其首众面之广,粉丝之多,在今天来说,有几个歌星能比得上?
时尚性。
既然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那么“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
而我想它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像在今天,没有听过宋祖英或刘欢的歌,你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一样,在柳永那个年代,人人以吟唱他的词作为潮流,上至宋仁宗,下至小市民。
能得到他所作的词曲,不说其他,就以一个歌妓为例,身价倍增,而且,有时候还千金难求。
娱乐性。
这是流行音乐的首要功能,也是柳词里面隐含而绝不会缺少的一个元素,只
是流行音乐娱乐的是他人,而柳永他娱乐的是自己。
当苦难使他的生命充满质感和敏锐时,柳永,这个奇人,以另一种方式绽放自己,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他的通俗词作蕴涵的那种蓬勃至上的属于高贵生命的文雅姿态。
大俗即大雅,就如否极泰来的道理一样。
柳词是,流行音乐也是,也许在现今,雅俗共赏才是王道。
最后,还提一下,一边吟唱柳永的《望海潮》,一边听着“鸟叔”的《江南style》,你可能会真切发觉,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