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柳永词的韵味韵味

柳永词的韵味韵味柳永词的韵味韵味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词的韵味!柳永词的韵味柳词清丽婉约,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甘草子和卜算子漫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词作,或许是心境相通的缘故,故选此两词作为赏析。
●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甘草子》是一首小令闺情词,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
“秋暮”既秋天的傍晚,“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意为雨点打在残荷上,溅出的水珠在那不停的跳动着。
实际借景描述女主人公寂寞烦躁的心情。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则叙说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都见不到鸳鸯的踪影,不仅说明雨后天气转冷,更表述空气散发着冷漠空寂感,实际是对女主人公直所以愁闷的一种有力暗示。
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浓缩上意,点明愁因。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则说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
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
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整首词意描述,秋天的傍晚,一个年青女子孤寂的站在荷池上,看着雨打残荷水珠在叶上跳动的场景。
她依栏观雨,只觉心内愁绪来袭,烦躁无比,心想,昔日粉嫩娇翠的荷花也都凋谢了,象失去了韶华的美人,剩下只有油尽灯枯的萧萧迟暮,红颜易逝青春难留,由此更增添了几份惆怅。
柳三变的三变——论柳永词对词坛的贡献

柳三变的“三变"——论柳永词对词坛的贡献曹千里氇蝮科燃,江苏南京210001)摘要: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标识性人物。
他大量创制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他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他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
柳永在北宋词坛这个“极其变”H】的时代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俚俗;主体介入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130-03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都需要一批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北宋时期,由唐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的词体逐渐兴盛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柳永以毕生精力开疆拓土,功不可没。
他对词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而言,可以称之为“三变”。
柳永本名三变,而他对词坛最大的贡献也是“三变”。
一、变体一大量创作慢词。
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慢词远不自柳永始,《云谣》、《花间》、《尊长>中即不乏慢词。
“长调产生于唐代,它的一部分是从大曲、法典里截取出来的。
一部分来自民间”。
嘞宋人王灼指出:“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
罄敬煌曲子词中也已有慢词。
但这种长调慢曲在柳永之前为数不多,文人词作中更是凤毛膦角。
自晚唐至五代的一百多年间.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且成就不高,影响不大。
北宋之初,沿袭花间、南唐之风.是令词的一统天下。
与柳永同时或稍晚的张先、晏殊、欧阳修.仅分别写了17首、3首、13首慢词,且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
只有到了柳永,才大量创制慢词,并广为传唱。
真正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李清照《词论>中指出:“(词)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4】此处的“旧声”即柳永之前的令词.“新声”即柳永大力写作的慢词。
故而薛砺若《宋词通论》中说:“北宋慢词真正肇始的人物,不是晏欧关聂等人.而为此‘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柳三变”。
柳永词的贡献

柳永词的贡献柳永对于宋词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两点,即“屯田蹊径”和“柳氏家法”,具体的表现如下:一、变旧声为新声: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功能。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二、变雅为俗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a)在题材上,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他的《满江红》;再次,表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他的《望海潮》;最有他还工于对于羁旅行役内容的描写。
b)在语言表达上,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直接与人对话,诉说时使读者与听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接受三、以赋为词1,善于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从景入事,因事牵情,情因景系,情景交融。
柳永使用慢词,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入词,铺陈描绘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及人的情感心态的变化。
2,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从自我思念对方到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3,与铺陈相配合,柳永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综上所述,柳永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甚大,一方面后人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们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词的一代新风。
柳永词的“俗”从何而来?

柳 永 , 耆 卿 , 宋 著 名 词 人 。 刘 尊 明 在 《唐 宋 字 北 词 总论 》中 提 到 , 词 人 做 定 量 分 析 , 近 百 年 的 研 对 就 究 专 著 和 论 文 来 说 , 永 名 列 第 五 。 柳 永 之 所 以 长 柳 久 以 来 为 人 们 所 关 注 , 要 是 因 为 CP 对 词 体 的 开 主 永 拓 之 功 和 柳 “ ”的 问 题 。 以 孙 克 强 的 一 篇 论 文 谈 俗 起 , 望能 对柳 “ ” 进 一步 的分 析 。 希 俗 做
语文学刊
2 1 第4期 00年
柳 永词 的“ ” 何 而 来 ? 俗 从
o 朱 赘斌
( 天津 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 天津 30 8 ) 0 37
[ 摘 要 ] 词人柳永在北宋词坛, 乃至整个词史上, 都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就柳永词的雅俗问题, 学界一
直争论不休。本文拟从孙克强的论文《 柳 俗” “ 新论》 谈起 , 古往今 来 关于柳 “ ” 问题 , 对 俗 的 作进 一 步探 讨 , 出表 得
一
与 雅 词 不 同 , 叙 展 衍 , 足 不 余 , 求 含 蓄 , 留 回 铺 备 不 不
昧 , 话 说 透 , 分 适 应 市 民 阶 层 的欣 赏 的 习 惯 , 把 充 这
正 是 ‘ ’ 特 征 ”【l 这 里 的 “ ” 以 受 众 的 角 俗 的 l。 J 俗 是 度 来定 位 的。
其 写情 用赋 笔 , 是 屯 田 家 法 , 清真 有 时 意 较 含 纯 特
蓄 , 较 精 工 耳 。 3 ̄ 辞 ”El ] 然 而 就 这 种 “ 现 手 法 ”的 认 识 , 有 不 同 的 观 表 却
然 遂 成 屯 田 蹊 径 。 ” ”
柳永羁旅行役词

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此句表明柳永对功名利禄的不在意, 但其实他的一生是在等待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的。
《轮台子》: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 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 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 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 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 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古人词有竟体高妙而一句小疵致令通篇减色者连用俗极亦不检点之故
走进他的旅程
从柳永羁旅行役词看他的雅和俗
宋人多言柳词近俗
• 陈师道《后山诗话》:
•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 之。
• 李清照《词论》:
《白雨斋词话》卷五: “ 古人词有竟体高妙而一句 小疵,致令通篇减色者,如柳耆 卿‘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章, 情景兼到,骨韵俱高,而有‘想 佳人妆楼长望’之句,‘佳人妆 楼’,四字连用,俗极,亦不检 点之故。” 雅不避俗,正是柳词特点。 典雅与鄙俗本是各不相容,互相 排斥的,柳永却能把这两者调和 融合,自成一体。陆辅之《词旨 叙》:“ 夫词亦难言矣,正取 近雅,而又不远俗。”
《八声甘州》:“ 想佳人 妆楼顒望”之语,可谓俗矣。 但“ 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 寥廓的景象中,表现久 滞 异地的游子之怀, 连鄙 薄柳词的苏轼也不禁叹赏。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记 东坡云: 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 霜风 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1、柳永词的雅主要表现在其羁旅行役词方面,其俗主要 在妓情词的描写上。但羁旅行役词的内容中往往融入了 对年少时生活的怀念,所以有些词是雅与俗的完美结合。 对于柳永词的雅与俗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雅中有俗, 俗中有雅,是柳永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谈柳词之俗

用语是 市井俚俗 用语 ,语言通 俗
易 懂 外 ,柳 词 中 对 男 女 情 事 和 妓
作 了 细致 的刻 画 ,如 “ 少 敷 年 粉 ,依 前 醉 眠何 处 ” ( 斗 百 《 花》 表 现 了 妓女 相 思 的 心 情 ; ) “ 假使重相见 ,还得 似 ,旧时 么” ( 鹤 冲天》 描写 她们 怀念情 人 《 ) 但又怕再 见时情人变 心的忐忑之 情 。他 的语 言也非常贴 近市 民大
软 硬 兼 施 地 惩 治 他 ,让 他 今 后 不
时期俗文学发展历 程上 的里 程
碑。
活中沦落 于社会 底层 的歌妓 舞女
的生 活和心理 ,他 以平等 的态度
亓迪 ,女 ,重 庆师 范大学 文学与新
闻 学 院 2 o级 研 究 生 。 o7
敢 再 造 次 。这 种 泼 辣 爽 直 的 性
翼 ( 词选 ・ 侏 前
) 。他的词作
在 北 宋 极 为 流 行 ,有 这 样 的说
生 赢得 是凄 凉 。追前 事 、暗
法 :凡 有 井 水 饮 处 ,皆 能 歌柳
词 。可见柳词 已植 根民间 ,达 到 了妇孺 皆知 的程 度 ,深受普通 百 姓 的欢 迎。作为对宋 词进行 巨大
革 新 的 大 词 人 ,柳 永 的 词 对 后 世 词 人 也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 如 苏
永 还 有 一 些 词 对 歌 妓 的 内 心 世 界
轼 ,秦 观 ,周邦 彦等等 。
柳 词 中有 很 大一 部 分 是 俗 词 ,柳 词 的特点 , 概 括 为把 世 可 俗化 的市 民生活情趣 用通俗化 的
语 言 表 现 出来 ,之 所 以 称 其 为 俗 词 ,究 其 原 因 ,除 了 其 词 中 大 量
浅谈柳永词风

浅谈柳永词风浅谈柳永词风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柳永词风摘要:北宋词人重要代表柳永词风悲凉,包含其人生的苍凉感触,以及柳永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感悟;本文从分析柳永的词风入手,来尝试解读儒家时代小知识分子的命运规律。
关键词:柳永;苍凉;儒家;词风中国古代的文学丰碑不少,有宋一代则以词最为出名,鼎盛于宋,作为北宋词人代表的柳永功不可没,其于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革,对于宋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柳永以落拓文人身份生活于社会下层,其所著词作,对生活感触最为显著,其内容之多样固不需多说,而词风之特征,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柳永出生于一个典型的重儒家道德的仕宦家庭,儒家的思想深入柳永的心里,并培养了其经世致用之志。
这种经世致用之志一直影响着其求仕生涯,使柳永即使面对接连的打击,也不愿放弃求取功名之心。
然而这种“动修礼法”的儒家思想却也禁锢了柳永个性的正常发展,使其个性备受压抑,联系柳永以后的生活、行为可知,这种无处排泄的压抑使柳永一接触到秦楼楚馆便被“佳景留心惯。
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洞仙歌》)深深吸引,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于此可知,柳永“奉儒守业”的家教文化传承已经悄然给柳永的人生蕴育着矛盾危机:一方面无法放弃对功名的执着,另一方面因家教禁锢个性的正常发展造成对个性情感自由的执着,所以当他一离开家庭,便使这种矛盾爆发出来,注定了柳永悲剧人生的命运。
果然柳永因其放荡不羁而受到了“留意儒雅、务本正道”的统治者的严厉排斥,并一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使柳永的人生变成满是心酸的悲剧。
柳永少年随父到京城,因其所填词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而流传甚广,其创调填词高手之名不胫而走,却因后宫传唱而使得标榜“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花花少帝赵祯及一帮道学官僚大为恼怒,便借柳永出入曲坊伎馆的行为,深斥他“薄于操行”,并从题有他进士及第的榜上除名。
浅谈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浅谈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写景民歌词派词人,他的词也都有着所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的成就在于他把宋代文化中的文白、象征意义与美好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把人们的情感表达得生动而感人,而且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宋代的高度的文学成就。
柳永艺术的成就主要在于他以词的形式,将自然、宗教、思想等多种元素通过绘画般的层次意象,表现得异常生动,融入了文化传统中独特的情感和审美。
柳永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无穷的深度,同时也具有宋代文学取向的文艺形式,这使得他的艺术成就更加丰富多彩。
柳永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他写词时极大力度注重艺术上的写作,他把文化传统中丰厚的意象融合艺术中的形式,写出了无穷的美好。
他的词虽细小,但他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他把静态的形象和动态的行为呈现出相融合的画面,以至于景物在诗歌中得以生动的展示,使得他的词中的景象非常清晰,令人感觉艺术价值又添一分。
柳永的词以其雅俗共赏的特征,使他的艺术成就更加完美,其作品既有文艺性,又能触动人心。
他的词交融了文艺之美,诗情与画意,突出了特殊的审美观,读来令人叹羡。
正是由于具有艺术性和古典性,柳永的词才能带给人们尽情的视觉和感觉,在宋代文学史上以其细腻的风格、精确的图景而扎根,成为宋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摘 要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不论是雅词还是俗词都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柳永 俗词 雅词 由俗入雅 前言
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然而他也是最为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永词的雅俗问题上,多数文人持一种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他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上;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都是最好见证。 一、柳永的生平和创作 柳永,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人。据今人唐圭璋先生推测可能约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①,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7)。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期(1023——1063),因排行老七,故也称为“柳七”,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精通音律,有深厚广博的文艺修养。“艺足才高”“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前期为朝廷宴乐写有雅词,也有俗词,但大量俗词却为民间歌妓而作,是为适应民间演唱的,具有民间才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市民趣味的特点。但由于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词人审美情趣已发生重大改变,对雅词产生浓厚兴趣,但无论是俗词还是雅词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宋词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 (一)内容“俗” 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追求爱情,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如《昼夜乐》中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写出女主人公的深情痴情和至情刻骨的相思。 - 1 - 《秋夜月》她们在恋爱中需求男女平等,情感的真诚应是双方对等,必须男子“待真个,恁别无萦绊”,于是才打算“不免收心,共伊长远”。最具代表性作品《锦堂春》所写的市井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设想他回来时采取强硬手段惩治他,词“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中的“坠髻”“愁娥”由女主人公发髻的松散,蛾眉的不展,而又“懒画”来写她情绪的不佳,“心绪是事阑珊”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便是如此。“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壁如闲”表现出女子怨恨的心情,市民妇女不愿听人摆布自己命运,所以词中女子不因这个“疏狂”的年青人长久沉溺于忧伤之中,要进行抗争甚至采取报复行动,“芳眼整顿”是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第一步,“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在他归家时对他极度冷淡和任性,将卧室门关牢后,不理不睬让对方反省,悔过和屈服,接着更充分体现其泼辣性格“夜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故意等到更鼓已深,即半夜,才以严肃态度从头到尾,慢慢数落他的“疏狂”,词人通过女主人公细致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了泼辣、傲气、不拘礼仪的市井女性,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2、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坛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愁。《慢卷绸》中“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取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白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表现的就是一个失恋女子被无情的抛弃,在深夜时只能独倚伤心流泪,表现出了女子的痛苦与孤独之情。《满江红》中,“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重泪”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这些都表现出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②。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是第一个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进词中的人。虽然他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③ “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诗》)的高超技艺,在《少年游》中“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送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力图证明自己并非轻浮的女人向社会发出求救声,然而当时的歌妓者要想像正常人一样过温暖的家庭生活总是难以如愿的。柳永词真切的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 - 2 - (二)语言“俗’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④的境界。 他具有驾驭俚语语言的高超艺术,成功使用民间白话口语入词从中挑选准确、明晰、生动的词字,以规范的语法组织起来,通俗易懂,意思明确,生动形象,像是与人直接对话、劝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因此受到下层市民群众的欢迎,连不识字的民众也能听懂并喜欢它。用简单的日常口语深刻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倾杯乐》中“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表达了无希望的爱情带来的相思之苦。只是空自愈益增添自己的消瘦程度。《迎春乐》中“我前生,负你愁烦情,便苦恁难解开”因情感的波折而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实际上又委曲的表现出不能排解的执着的苦苦追求。像这些副词“恁、争”等,代词“你、我、伊、伊家”等,动词“消得”等俚语的常用闲语,一经词人入词后,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就显得细致入微,贴切而深刻。柳永往往简单一句就给人以具体真实形象的感受,表现力极强。《荔枝香》“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主人公的音容笑貌何等逗人,故意整弄发上的金属饰物却将热烈的情感凝聚在一双媚眼里,使她的笑脸更具诱惑的意味,成功突出歌妓形象的特点。此外,他的语句也富有生活气息,真实体现细节,《荔枝香》中“时揭盖头微见”写出春日郊外男女相识情形,妇女用盖头是当时渐兴的习俗,这样语言很具体形象。以上便是柳永词语言的通俗、形象、具体等特点。 (三)表现方法“俗” 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运用了铺叙和白描。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结合,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柳永吸收了民间词和民间讲唱文学中的叙述方法用于慢词长调,即他铺叙的表现手法是对传统说诗歌表现手法之一的“赋”的发展,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将词意或某一意群予以展开、发挥,给人较为具体的感受,如《昼夜乐》中的“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这是被遗弃的女子矛盾心情的自我剖析,分离后感情上难以摆脱,又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去迁就一些,记起恋人许多好处深刻反映了都市下层妇女思想情感。用铺叙手法来描写景物的,如《内家娇》“熙景朝升,烟光昼敛,疏雨夜来新霁,垂杨艳杏,红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写出了清明时节京郊晨景的清新秀丽。有叙事的,如《轮台子》“一枕清霄好梦,可惜被 - 3 - 邻鸣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淋渐觉惊栖鸟”写出羁旅行役晨起赶路的过程。词人只用平叙,尽力铺展,好似画家的细笔素描,不用比兴夸张,丽藻雕饰也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运用白描,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婆罗门令》“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把一个“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寂寞难耐,情火中烧的女子的大胆心事赤裸裸的直白出来,柳永这种直观浅露,不求含蓄,毫不掩饰其从俗的态度符合市民们的接受习惯。 三、柳永雅词的特征 (一)描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柳永生活于北宋承平时代,为了科举,他在汴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失意,他又四处奔波,到过许多著名的城市,因此笔下出现的帝都和大城市也都写的逼真而有形象。其中《柳新春》“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很多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的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他的笔下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扬州、会稽、益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赢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冷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都市词,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以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柳永采用长调的体制,运用铺叙的方法,把都市风采形容曲尽,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自然而出,令读者从词篇中一睹当年都市风采。不仅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而且柳永把其审美感受也纳入其中,如太平时,“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宋人陈振孙评柳词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⑤,宋人李之仪也说柳词“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⑥,可见这类词有其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 (二)抒写羁旅行役和“沿途风光” 柳永的一生坎坷,辗转漂泊,自青年时代到暮年几乎都是在羁旅行役中度过。这时期的词风与前期的风花雪月不同。把羁旅行役途中所见到的景物描写出来。同时也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