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疗法

合集下载

施今墨药对经验总结

施今墨药对经验总结

施今墨药对经验总结
施今墨药是一种中草药配方,广泛用于传统中医治疗许多疾病。

根据对该药的
经验总结,以下是施今墨药在临床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施今墨药在治疗感冒和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缓
解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症状,并且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其次,施今墨药在缓解胃肠道问题方面也表现出色。

该药配方中的一些成分具
有抗炎和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胃肠道炎症、腹泻和便秘等不适。

此外,施今墨药对于舒缓焦虑和促进睡眠也有一定效果。

一些成分具有镇定和
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少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施今墨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患者应该根
据医生的指导准确服用,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

总结起来,施今墨药在治疗感冒咳嗽、缓解胃肠道问题以及舒缓焦虑和促进睡
眠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该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名医施今墨特效经验方 防己 配对临床应用 名医经验方对

名医施今墨特效经验方 防己 配对临床应用 名医经验方对

名医施今墨特效经验方防己配对临床应用名医经验方对名医施今墨特效经验方防己配对临床应用名医经验方对防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防己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祸,能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御敌。

”而得名。

味苦辛而性寒,归膀胱、肺经。

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本品辛以散风,苦以泄湿,寒能清热,善走下行,既能祛筋骨间风湿而通经络止痛,又能泄脏腑之水湿而消水肿,故有祛风湿止痛,利水退肿之功效。

凡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等均可应用。

此外,《名医别录》谓本品能“散痈肿恶结,诸莴疥癣虫疮”。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汉防己含汉防己甲素(汉防己碱)及汉防己乙素、汉防己丙素、汉防己B6、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汉防己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抗癌、抗矽肺、抗过敏、平喘、松弛横纹肌等多种作用。

木防已有解热、消炎、降血压作用。

汉、木防己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具有逆转作用,对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耐药株人癌细胞有逆转抗药性作用,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体外证明有某些抗菌、抗真菌作用。

汉防己煎剂、流浸膏及汉防己总碱、甲素、乙素、丙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对循环系统有显著的降压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降压时心收缩力仅有短暂的削弱,心率及传导无显著变化,其降压原理是它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与拟M一样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中枢所致;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轻微的舒张作用,高浓度则收缩之;对横纹肌也有松弛作厢;因而可用作中药麻醉的辅助剂。

防己——秦艽【配对奥妙】防己苦寒泄降,利水清热,兼可祛风,善泻下焦血分湿热,为利水祛风,通络止痛之品;秦艽辛散苦泄,长于祛风胜湿,舒筋和血,止痹痛,且能清湿热,常用于周身骨节疼痛,风湿热痹。

二者相伍,防己佐秦艽疏泄湿热,增强其通湿热,散热结,舒筋络,利关节之功。

【临床应用】 1(风寒湿邪为患,腰腿肌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或兼发热,或兼小便不利等湿热痹证。

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影响下蹲及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

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应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能够缓解疼痛,但不能祛除病因,无法延缓或逆转关节软骨的退变,且停药后易复发和造成消化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中医学在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中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多因中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于膝部,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

内外膝眼可以通利关节,血海则能活血和营,疏通经络,阳陵泉为筋会,有通阳宣痹,强壮筋骨的功效,足三里、阴陵泉能健脾化湿,行气通络。

配穴配合主穴,共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因此,针灸疗法可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局部取穴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则不痛;血脉通畅则营卫调和,风寒湿邪亦无所居,则痹痛自除。

而中药熏蒸、烫熨治疗之药物多为温热之性,活血调经,祛风湿之品,通过温热刺激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起到调理气血、温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同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使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有效的帮助药物发挥疗效。

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

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

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施今墨医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以治疗顽疾而闻名于世。

他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效的处方,帮助了无数患者。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

第一处方:百合地黄汤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病和肾病,包括高血压、心悸、心绞痛、肾炎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百合、生地、玄参、山药、桂枝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清热解毒、滋阴益肾、补气养血,对于调节心脏和肾脏功能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处方:桂枝茯苓丸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桂枝、茯苓、川芎、附子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对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处方:黄连解毒汤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黄连、黄芩、生石膏、大黄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平肝息风,对于抗菌消炎、缓解咽喉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处方:四逆汤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包括胃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干姜、人参、甘草、生姜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温中祛寒、补脾暖胃、止泻安胃,有很好的止泻和抗胃痛的效果。

第五处方:当归四逆汤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异常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当归、川芎、生姜、大枣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活血调经、温经散寒、益气补血,对于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缓解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第六处方:小柴胡汤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情绪失调和抑郁症,包括躁郁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等中药材。

这个处方能够疏肝理气、清热解郁、平喘开结,有很好的安定情绪和舒缓神经的效果。

第七处方:保和丸这个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它的药物组成包括人参、黄芪、白术、法半夏等中药材。

针灸疗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

针灸疗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

针灸疗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一般采用针灸治疗方法,选穴以膝关节周围的穴位为主,主要根据患者整体的状况来辨证选穴,常选取内膝、外膝、鹤顶穴、梁丘穴等穴位。

若患者存在气血亏虚的现象,则会加上使用中脘、天枢等穴位,若膝关节为寒湿型,则会加上气海、关元等穴位。

膝骨性关节炎一般发生在50岁以后,其症状主要是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关节畸形、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等一系列症状。

表现为膝盖反复疼痛;无法上下楼梯,蹲下站起受限;膝关节反复肿胀;阴天下雨时膝关节不舒服等。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要遵循阶梯性的原则,就是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划分出不同的梯度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也是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逐级向上的。

而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保膝手术和换膝手术两大类。

1膝骨性关节炎概述又称退行性、增生性骨关节炎,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高达49%。

针疗法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常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采用针疗法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此外主要的针灸治疗方法包含有:1.针刺针刺可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促进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缺氧状态,起到消除炎症水肿、粘连和镇痛的作用。

2.灸法。

研究者通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艾灸患侧内、外膝眼及阿是穴,每天1次,每次灸15分钟,共治疗3个月。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确定了艾灸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3.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疗法。

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的作用。

温针灸可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以消肿止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消毒,做灸法时注意安全,勿使热力灼伤患者,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危害极大。

传统中医针灸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在针灸治疗中,选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

1.针灸治疗选穴特点(1)选穴要注意区分病情:针灸治疗时,选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胫骨、坐骨、腓骨的关节部分,所以选择主要穴位应选在这三条经络上。

(2)选穴要注意局部疼痛区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局部疼痛区域明显,这就需要针灸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灸的穴位。

在局部疼痛区域附近的经络上进行选穴,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选穴要注意对症下针: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针对不同症状进行针灸治疗。

如关节疼痛可以选择阴陵泉、阳陵泉,关节肿胀可选中关、外丘等穴位。

2.主要穴位分析(1)阴陵泉:阴陵泉被认为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内踝骨下2.5寸。

刺激阴陵泉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2)阳陵泉:阳陵泉位于外踝骨下2.5寸,与阴陵泉呈对称位置。

针刺阳陵泉可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和肿胀。

(3)中关穴:中关穴位于膝盖正中间的凹陷处,是治疗膝关节病变的一种常见穴位。

刺激中关穴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血液循环。

(4)外丘穴:外丘穴位于膝盖外侧上方的凹陷处,具有散寒、通经、行气的作用。

刺激外丘穴可以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促进关节的恢复。

总之,针灸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疗效,选穴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充分了解膝关节骨性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药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用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好转标准 [ . M] 北京 : 人民军 医出版社, 19 :0・ 9840
它既不会影响患者 的寿命 , 又不会增加患 者患其他疾病 的机会。 ( 脏神经 官能症 患者 多不宜 住 院 2
治疗 ( 视具 体 病情 而定 ) 可在 家或 门诊 , 治疗 , 因为住 院反 而容 易使 患 者 的病 情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o:0 36 /.s . 07 s 1x 21. 1
3 】9 2. 9
膝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 A 是 一 种 中 O K)
老年 常见 , 发 关 节 疾病 , 于 中 医学 多 属 “ 骨痹” 筋 伤” 劳损 ” “ “ 的范围。主要病 变 为关 节软 骨进行性 变和继发性 骨质增 生 , 严重影 响 患者 的 活 动功 能 , 低生 活质 降
量 , 要 表 现 为 单 侧 或 双 侧 膝 部 疼 痛 肿 主 胀 , 动受限 , 活 X线 提 示 膝 关 节 有 不 同 程
次 ,0次为 1 疗程 。③温 针灸 : 1 个 选穴取
患侧血海 、 丘 、 梁 内外膝 眼穴 , 三里 、 足 阳 陵泉 。患者取坐位 , 患侧 膝关节屈 曲 9 。 O 角 , 海、 丘重 直进 针、 15寸 , 血 梁 深 . 内外 膝 眼 穴 用 3寸 毫 针 向膝 关 节 腔 内刺 入 , 足 三里 、 阳陵泉用 3寸毫针 剌人 ,} 均用 穴 捻转平补平泻 , 以关节腔 内出现酸胀感 并 及针感 向下传 至足部 为佳 。针 后将 枣核
疗效判断标准 : 显效 : 痛等症 状 ① 疼 消失 , 畸形矫正 , 能基 本恢 复 ; 好转 : 功 ②
疼痛等症 状减轻 , 形基本 矫正 , 畸 关节 功

针刺“外关穴、手三里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2例

针刺“外关穴、手三里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2例

针刺“外关穴、手三里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2例郭锋;王建强;张志刚;白杰【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2(14)36【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其症状以疼痛、关节弹响或有摩擦音、屈伸受限甚至关节变形等为主,一般膝关节X线即可诊断,必要时可结合MRI或CT排除其他疾病。

王建强副主任医师师承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擅长运用“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膝痹、足跟痛等疼痛性疾病,受其“对法”学术思想的影响,王建强副主任医师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取穴常以“对”为术,其运用“外关穴、手三里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就是其在临床中得到的经验。

王建强副主任医师认为,膝痹多伴有外邪侵袭,取外关穴,遵《医宗金鉴》之言,其有祛邪外出之功,同时结合张介宾(号景岳)的四关学说,其有通达肘、膝关节之效;取手三里穴有同气相求以厚生化之源,关节对应取穴以舒筋止痛,其疗效可观,操作安全,可重复性高。

火龙药灸是中医特色灸法之一,有温补阳气、通经活络的功效,对改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采用的火龙药液是吕景山教授经验方经过特殊的制备方法加工提炼而成的,其操作规范,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

王建强副主任医师采用针刺“外关穴、手三里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附验案说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101-103)【作者】郭锋;王建强;张志刚;白杰【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针灸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相关文献】1.针刺结聚点加膝五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2.针刺局部取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6例3.针刺结合三步推膝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4.井穴为主针刺联合强膝通痹汤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今墨: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疗法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与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齐名。

人称北京'四大名医'。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共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药治疗
膝盖是人体身体部位,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

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

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缓冲膝关节的震动,以及避免两块骨头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条主要的韧带支撑着。

其中有两条在膝的两侧,称为中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离位;另外两条韧带则分别分布在膝前后方,称为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后移位。

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土鳖虫15克,制川乌10克,威
灵仙30克,红花15克,舒筋草3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

方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

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加减运用: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溃烂者禁用,关节红肿发热者易将煎汤放置温凉后洗敷患膝,制川乌有毒,切勿进口。

典型案例
患者,女,19岁。

病2周,开始形似外感,发热,身痛,服成药无效,旋即肘、膝、踝各关节灼热样疼痛日甚,四肢并见散在性硬结之红斑。

经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体温逐渐升至38°C,行动不便,痛苦万分。

大便燥,小溲赤,唇干口燥。

舌质绛红,无苔,脉沉滑而数。

内热久郁,外感风寒,邪客经络留而不行。

阴气少,阳独盛,气血沸腾,溢为红斑,是属热痹。

急拟清热、活血、祛风湿法治之。

处方:鲜生地12g,忍冬花10g,左秦艽6g,鲜茅根12g,忍冬藤10g,汉防己10g,牡丹皮10g,紫花地丁15g,甘草4.5g,丹参10g,紫草根6g,桑寄生12g,嫩桑枝12g,黑芥穗6g,紫雪丹1Og(分2次随药送服)。

二诊:药服2剂,热稍退,病稍减,拟前方加山栀6g,赤芍药10g,赤茯苓10g。

三诊:前方服2剂,大便通,体温降至37.2°C,疼痛大减,红斑
颜色渐褪。

处方:原方去紫雪丹、忍冬藤、紫花地丁,加当归10g,松节10g,白薏12g。

热痹之证,选用紫草及黑芥穗。

紫草活血凉血治斑疹,利九窍,清血热之毒。

芥稳炒黑入血分,能引血中之邪由表而去,并能通利血脉止筋骨痛,尤其加用紫雪丹疗效更速,因紫雪丹中有麝香,无处不迭,止痛颇效,现代医学诊断之结节性红斑及急性风湿热者可以参考使用。

温针灸配拔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部的肌肉、韧带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弛,半月板也逐渐失去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出现应力不均衡的情况,骨质增生逐渐产生,增生的骨质会使骨头的面积增大,压强减小,以免骨与骨之间因压强过大而导致损伤,这是人体为了对抗老化而产生的保护性变化,但如果这种变化超出人体的适应范围,增生的骨质长期牵拉、刺激附着其上的肌肉、韧带,致使关节囊扩张,就会出现膝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变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针灸治疗本病有很多的方法,在减轻症状、调整体质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介绍温针灸配合拔罐法:
取穴: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中脘、肾俞、阿是穴。

操作:令患者下肢伸直,膝下垫一枕头,使整个膝关节放松,穴位皮肤消毒后,常规针刺内、外膝眼,血海,梁丘,局部疼痛部位,足三里,中脘,以患者觉酸胀感为度。

在足三里和中脘穴针柄上套置一段两厘米长的艾条,从上端点燃,进行温针灸,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起针后,在肾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钟,一周两次。

此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体质虚寒,阳气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后,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骨、关节、肌肉酸痛麻木,甚至屈伸不利,活动功能受限。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为局部取穴,针刺此四穴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可疏导局部气血运行而止痹痛;《素问·厥论》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

“内”主要指中焦脾胃,若饮食不节,贪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生化气血的功能减退,则易与湿寒之邪相感而发本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为强壮保健要穴,中脘是胃募穴,有和胃健脾之功,温针足三里、中脘,可益气养血,扶正培元,补益后天之气;肾俞有补益肾气、益肾固精之功,在此处拔火罐,利用温热和负压的作用可温壮肾阳,强壮腰膝,缓解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