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膝关节
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8例

针刺 取 穴 : 膝 眼 、 膝 眼、 海 、 丘 、 陵 泉 、 内 外 血 梁 阳
鹤顶 。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 腿 稍 屈 曲 , 关 节 下 面 可 垫 ~ 棉 双 膝
垫, 自然放松 , 充分暴 露膝 关 节 , 部皮 肤用 碘伏 常规 消 局 毒后 , 1 5 . 选 . ~20寸毫针 , 直刺上述 穴位 2  ̄3 mm, 5 5 内、
般 资 料
6 8例 均 为 我 院 骨 科 门 诊 确 诊 病 人 , 2 男 8例 , 4 女 O
例; 年龄最小 4 O岁 , 大 7 岁 ; 程最 短 4年 , 长 2 最 O 病 最 5
年 ; 侧膝关 节疼 痛 3 单 9例 , 侧 2 例 ; 床 表 现 为 膝 关 双 9 临
股 四头 肌萎缩 , 上下 楼 梯及 跑 跳跪 蹲 时疼 痛 尤 为 明显 , 甚则 跛行 。关节 内有 游离 体 时 可在 行 走 时突 然 出现 交
湿、 消肿止痛 , 善 膝关 节局 部循 环 , 改 使局部 肌 肉、 神经 、
血 管 得 到 充 分 营养 , 而 达 到 通 利 关 节 的作 用 。 从
参 考 文 献
[ ] 志 恒 , 维 铭 . 理 治 疗 学 全 书 . E :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1乔 范 物 j京 科
( 南省 郑 州 市 中心 医 院 , 5 0 7 河 400 )
关节肿 胀 、 痛 , 走 困难 , 疼 行 酸软 乏力 , 曲受 限 , 屈 浮髌试 验( , +) 不红 、 发热 、 畸形 。诊断 : 行性 膝关节 炎 。 不 无 退
按上述 方法 治 疗 , 艾 条燃 尽后 , 大 针 孑 出针 。经 1 待 摇 L
顶等穴进行 温针灸 治疗 , 温经通 络 、 气 活血 、 寒 除 以 行 祛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

讨
论
祖 国 医学 中对 腰 腿痛 的病 机 早 有 阐述 ,
《 诸 病源 候论 》 讲到 : “ 劳损 于 肾 , 动 伤经络 , 又 为风 冷所 侵, 血气 击搏 , 故 腰痛 也 。 阳者 不能俯 , 阴者 不能仰 , 阴 阳俱 受 邪气 者 , 故令 腰 痛 不 能俯 仰 。 ” 这 些 论 述 概括 了
述, 《 灵枢 ・官能 》 篇指 出 : “ 针所 不为 , 灸 之所宜 ” 。《 医
般体 力劳 动 ;好 转 :腰 腿 疼 痛 减 轻 , 能 进 行 轻 体 力
统计 学 方法 利 用 统 计 学 软 件 S P S S 1 3 . 0进行
劳动 ; 无效 : 腰 腿 疼痛无 改 善 , 不 能正 常工 作 。
扳、 搓、 擦 等放 松 肌 肉 , 使 ① 部 分 椎 间 盘 突 出 的早 期 或
膨 出病 例 突 出椎 间盘 组织 的全 部或 部分 还纳 。②突 出 的椎 间盘组 织 发生变 形或 位 移 , 改 善 了它与 神经 根 、 脊 髓 或血 管 的位 置关 系 或神 经 根 发 生 了位 移 , 使 突 出髓
【 中图分 类号】 R 6 8 4 .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3 ) 1 0 — 1 3 9 8 — 0 2
本 文 以 中 医温 针 灸 手 法 治 疗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中华 医学 会《 骨关 节 炎诊 治 指 南 》 ( 2 0 0 7版 ) Ⅲ 相 关 标 准 确诊 为 KOA 患者 , 男 2 8例 , 女 3 7例 ; 年龄最小 4 8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膝 骨关 节炎 ( O K A)又 称为 膝关 节增生 性关 节 炎 、退
行性关节炎 、肥大性 关节 炎 、退 行性骨 关节 病等 ,多发 于 老年人 ,尤其是 中老 年女 性 。以膝 痛 、僵 硬 、肿 胀 、关 节
膝骨关 节 炎 ( nes or ri,k A) 是一 种 以关 节 K eot a his O e t t 软骨 的变性 、破坏及 骨质 增生为 特征 的慢性 变形性 关节疾
积液及活动 障碍 为主 要临床 表现 。 目前 西医对 其 除 了对 症
治疗或少数情况下做 人工关节置换外 尚无 有效 的治疗方法 。
病 。由于长期劳 损 、局部 损伤或 体 内激素水 平下 降 、钙质
流失和分布失衡而引 起 的膝关节 骨质结 构疏松 和关节 形状 增生性改变 ,刺激周 围软 组织产 生炎性 病变 而导致 的关节
2 0 2 1 以来 , 0 8— 0 0年 我院用针刺治疗本病取 得较 好疗 效 , 现
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8 0例患者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6 0例 ;年龄最 小
疼痛 、肿胀 、关节僵 硬 、活动受 限等。本病 是 中老年 的一 种常见病 、多发 病。 因其 致残率 高 ,病 程长 ,故严重 影响 了患者 的 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 。
例 ,占 3 3% ;显效 4 0例 ,占4 8% ;有效 l 4例 ,占l 7% ;无效 1例 ,占2%。总有效率为9 8%。结论 :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
疗法
【 关键词 】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R4 2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57 (02 2 07 0 0 81 21 )0 - 03— 1 0 4 讨 论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7例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7例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效果。
方法选取9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来源于本院门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即温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47例。
温针灸组即予以温针灸治疗,药物组即予以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效果。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 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患者V 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 <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药物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补阳气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标签:温针灸;膝关节;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中老年人慢性关节病,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炎常见病种之一[1],主要是膝关节软骨出现结构紊乱及继发性退变,伴有软骨剥脱、肋骨下骨质增生,表现为关节破坏,膝关节功能障碍。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其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治疗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针灸、推拿、药物等,其中温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具有灸法、刺法双重效果,通过艾绒燃烧,产生温热效能,将热能深入关节腔[2]。
笔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9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来源于本院门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即温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47例。
温针灸组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最小的是40岁,最大的是70岁,平均年龄(60.4±2.1)岁;病程最短的是1个月,最长的是10 a。
药物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最小的是41岁,最大的是72岁,平均年龄(60.7±1.8)岁;病程最短的是2个月,最长的是9 a。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近期未使用激素类药物。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疾病、糖尿病、肿瘤、结核、精神病;不配合治疗方案者。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针刺内膝眼、外膝眼、梁丘等穴,并同时加灸;对照组40例取穴同治疗组,单用针刺治疗。
治疗2个疗程(20次)。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内膝眼、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
患者取端坐位,膝关节屈曲约90°。
皮肤常规消毒,用直径0.30mm、长度40mm毫针直刺穴位约1~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在针柄上加直径10mm、长度15mm艾炷,由下端点燃,待艾炷燃完后继续留针15min。
对照组:取穴、操作均同治疗组,但不加艾炷灸。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无关节肿大,上下楼梯无疼痛,局部无压痛,关节活动无骨摩擦音,无明显晨僵;显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尚可,关节不肿大疼痛,上下楼梯轻度不适,关节活动时无骨摩擦音,无明显晨僵,胫骨内上髁或髌骨轻压痛;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较前好转,局部疼痛减轻,上下楼梯疼痛较前好转,关节活动时偶有骨摩擦音,晨僵较前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无好转,上下楼梯、关节肿大、局部压痛、晨僵等无改变。
4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12组比较例(%)组别n 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0 18(45) 19(47.5)3(7.5) 92.5对照组40 14(35) 16(40) 10(25) 755典型病例患者,女,53岁。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并将该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08-0073-0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被临床称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具有发病率高、根治难度大等临床特点[1]。
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部肿胀、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积水,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膝关节畸形、关节活动障碍,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产生影响[2]。
现阶段,临床上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方法很多,包括中医物理疗法和常规西药治疗等。
笔者对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寻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我院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112例患者均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符合,排除合并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随即将112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中,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2±1.5)岁,平均病程(3.6±0.8)年。
温针灸合中药辨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80例

照 组 采 用 中 药补 肝 肾、 筋 骨 、 风 湿 、 强 祛 舒 经通络止痛治疗 , 治疗组在对 照组基础 上
加 用温 针 灸 。 治 疗 观 查 时 间均 为 2 0天 。
结果 :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9 . 5 , 照 组 12 % 对
温 针 灸合 中药 辨治 膝 关节 骨 性 关节 病 8 0例
1 g 当归 1g 川芎 1g 红花 1 g 偏 肾阳 5, 0, 0, 0; 李翠勤
5 60 4 30广 西 宜 州 市 人 民医 院
虚夹寒湿痹 阻者 , 除基 本症 状体 征外 , 伴 畏寒 、 关节发凉 、 得温 则舒 、 尿频 清长 、 舌
坏; 过度 强调休 息 , 易使骨 关节 丧失 活动 能力 。根据I 临床经验 , 在疼痛能忍的情况
下, 注意关节 的功能 活动 , 这样 既有 利于
改善局部 的血液循环 , 促进 炎症渗出的吸 收 。同时配合拔罐疗法以祛风解表 , 活血 通络及调节微循环 , 促进机能恢 复。铺灸
疾病 的恢复 , 又有利 于保 持关 节功 能 , 防 止减 少残 废的发生 。
淡苔 白腻 、 脉沉迟 者 , 桂枝 1g 补骨脂 加 0, 1 g 巴戟 天 1 g 肉苁蓉 2 g 细 辛 5 , 2, 2, 0, g 独 活 1 g 偏肝 肾阴虚 , 5; 血不 养筋者 , 除基本 症状体 征 外 , 眩 晕 、 伴 口干 少饮 、 便 干 大 结、 舌红少 苔 、 脉沉 细 弦 者 , 本 方 去 熟 基 地 , 生 地 1g 女 贞 子 1 g 旱 莲 草 1g 加 5, 5, 0, 知母 1g 黄柏 1g杞 子 1g 5, 0, 5 。每 日 1剂 , 水 煎分 2次服 ,O天 1 程 , 1 疗 间隔 3天 再 服第 2疗程 , 共治疗 2疗程 。 治疗 组 : 对 照 组 基 础 上 加 用 温 针 在 灸。取 穴 : 主穴 取 内外 膝眼 , 顶 、 鹤 悬钟 、 配穴取 血海 、 丘 、 陵泉 、 梁 阴 阳陵泉 、 阴 三 交、 足三里 、 太溪 、 冲、 太 阿是穴 , 均取患 侧 穴位 。主穴 每次均取 , 配穴每 次根据病 情 选用 3— 4穴。操作 方法 : 患者采 取仰 卧 位, 膝关节 弯曲约 10 , 2 。 皮肤 7 % 乙醇常 5 规消 毒后 , 2 取 8号 3寸 毫针 , 针刺 得 气 后 , 长约 2 5 m 的艾 条 点 燃 后套 在 针 用 .c 柄上( 注意燃烧 端勿靠 近皮 肤 , 免皮 肤 避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0例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1 0例均为 门诊患者 , 中男 4 , 2 其 8例 女
7 例; 2 年龄最小 5 岁 , O 最大 7 岁 ; 6 病程最短 3 个月 , 最长 1 ; 8a
双侧患病 5 6例, 单侧患病 6 4例。10例均有不 同程度膝关 节 2 骨f 生关节病 的临床及 X线表 现, 患者 自愿 接受 1 ~2个疗程 治
综上 , 艾灸神阙、 中脘 、 足三里治疗脾 胃虚寒型 胃脘痛疗效 显著 , 具有安全性 , 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 值得推广 。
参考 文 献 :
[] 1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 M] 北京 : 中
后 , m长艾条套在针柄上 , 将2c 艾条 距离皮肤约 3 l 为宜 , ~4C I T 膝骨 陛关节炎又称膝增生性 关节炎 、 膝骨关节病 等 , 为一
种非特异性炎性 病变 , 常见的慢性 退行性关节 软骨疾病 , 是 多 在接近穴位 的一端点燃施行温针灸 , 每次 2 为宜 , 4 n 壮 约 0mi,
疗和检查。 12 诊断标准l 参 照美 国风湿病 学会 2 0 年制 定膝骨性 . _ 1 ] 01 关节炎诊断标准 , ①年 龄≥5 ; O岁 ②晨僵< 3ri; 0 n ③关节活动 a 时有骨响声 ; ④膝部检查示骨性肥大 ; ⑤有骨 压痛 ; ⑥无 明显滑 膜升温 ; ⑦放射学检查有骨赘形成 。即膝关节疼痛患者有 以上
寒 胃痛。治疗应 温养脾 胃、 温经散寒 。《 医学入 门》 凡病药 云“
之不及 , 针之不到 , 必须灸之” 。灸法属 中医治疗 学 中一种传统 的行之有效 的外治方法 , 根据经络 与脏腑关 系, 经络是 人体结 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又是脏腑疾病 的反应 系统 , 腧穴就是 经络 上的反应点 , 灸法就是 通过腧穴激发 经络之气 , 调整 胃肠 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针灸合外敷化瘀消肿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湘西州民族中医院xxx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膝骨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8.3%,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膝关节的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关节疾病。
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僵硬,可伴有肿胀,关节活动欠利等。
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或者不对称,软骨下骨小梁结构紊乱,关节周边骨质增生(唇样变),膝关节关节面的的增生肥大可致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内关节软骨碎片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的增生,是膝关节的一种退行性改变,故又可称为老年性膝关节炎或者退行性膝关节炎。
本文主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中湘西州民族中医院针灸科住院及门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的统计、分析,探讨为温针灸合外敷化瘀消肿散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临床观察方法,收集湘西州民族中医院2015年3月至2012年5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患者病例6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辩证后用温针灸合外敷化瘀消肿散治疗;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采用醋氯芬酸口服治疗。
两组均于3个月后随访。
采用WOMAC量化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级进行评分,以及对膝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的止痛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疗效。
结果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量化值、V AS减分值比较,两组间3月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引言:一.文献研究1.膝骨性关节炎的西医研究现状1.1西医病因病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的增生,是膝关节的一种退行性改变,故又可称为老年性膝关节炎或者退行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在膝关节的表现,严格意义上讲,骨关节炎还包括关节的无菌性炎症疾病。
有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骨关节炎的患者有将近四千万人,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占大多数。
膝关节骨关节炎,其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等。
由于骨质的破坏和增生使关节面粗糙不平,导致关节骨结构变形。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滑膜等多种组织的疾病,它主要是中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系统在发生衰老、退变的过程中形成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难治愈,其发病机理不明确。
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僵硬,可伴有肿胀,关节活动欠利等。
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或者不对称,软骨下骨小梁结构紊乱,关节周边骨质增生(唇样变),膝关节关节面的的增生肥大可致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内关节软骨碎片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2.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现状2.1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
”“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惟气血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
”《灵枢》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
”总之,前人经长期探索,认为骨性关节炎与“虚”、“邪”、“疲”密切相关。
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痰疲痹阻经络为标。
也就是说,骨关节炎与痹症中的“鹤膝风”“历节病”“骨痹”“筋痹”相类似。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人过中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亏虚,气虚则血行不畅,癖血阻于骨关节,阳虚则卫阳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脾虚水湿停留为痰,肝藏血、主筋,膝为筋之府,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形成筋痹;‘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可致腰膝酸软不适,骨骼变形,形成骨痹。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即提到寒气为其主要病因。
本病病位在肝、肾、筋、骨;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阳虚生寒,痰癖阻络。
温针灸治疗骨性关节炎均体现了“寒者温之”的治疗原则。
2.2温针灸疗法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理温针灸疗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此法叙述较详:“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温针灸通气而已。
”以后历代都有沿用。
此法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以毫针针刺留针过程中,于针柄加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温针灸又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即针与灸的双重作用,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需艾灸之寒凝经脉、气血痹阻的各种寒证、虚证、痛症;如风寒湿痹、肩凝症、胃腹冷痛、痛经等。
《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温针灸法是借艾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瑜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有针刺时促使气血调和、通经活络的作用,又有艾灸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解郁止痛等作用;因此温针灸疗法进一步提高了针灸的效果。
临床研究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及来源湘西州民族中医院2015年3月至2012年5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患者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2007年版膝关节OA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2周治疗和检查;③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中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
④VAS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⑤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排除标准①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胃肠道等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显著狭窄、大量骨赘形成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⑤有明显膝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⑥对本研究用药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者;⑦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血的患者⑧曾经进行手术或关节镜治疗2.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治疗前后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2.1设计方案2.2分组方法2.3治疗方法2.4观察指标及方法2.4.1疗效评价指标2.4.2综合疗效评价标准2.5数据统计学处理3结果3.1病例资料可行性分析3.24讨论从历代医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记载及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温针灸广泛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本研究中温针灸局部取穴患侧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所选穴位分属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外穴位内膝眼。
血海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血海穴出自《针灸甲乙经》,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功能作用为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针对的症候包括身体沉重无力,下肢内侧肿胀。
三阴交同属足太阴脾经,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是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外膝眼、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外膝眼穴居膝部,祛风湿、散风寒、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刺入关节腔,借灸之药力,有穿筋达骨、气至病所、事半功倍之效。
足三里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之功,时有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效,治疗下肢痪痹要穴。
《灵枢·四时气》“著痹不去,寒不己,取其三里莫为干”。
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脾胃。
脾主四肢,通过脾气的升清与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达四肢,以维持四肢正常活动。
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动,与脾有密切关系。
《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享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享也。
”脾主肌指肌肉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
《素问·痪论》:“脾主身之肌肉。
”即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
如脾有病,则肌肉痪缩不用。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故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脾虚肌肉无力,肢体关节活动不利,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运动受限、肌肉萎缩等症状。
屈膝时骸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骸韧带与骸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分布有隐神经的骸下支。
是膝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压痛点,针刺压痛点可促进机体释放内源性吗啡吠等镇痛物质,提高痛域。
阳陵泉《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
诸穴配以温针灸,在强筋壮骨、养肝柔筋之基础上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功能。
芬必得又称炎痛停或布洛芬绥释胶囊。
主要因为布洛芬是有效的PG(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剂,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已作为常规用药,可消除关节疼痛和僵硬,能抑制炎症反应,其治疗效果公认较佳。
故本研究选择芬必得作为对照组用药。
但非备体类抗炎药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善病情,长期使用还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