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创编

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创编

教学目标:

1、让宝宝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掌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2、手鼓的低沉声可以形象的表现出小乌龟的行走,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宝宝可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节拍。

3、让宝宝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娱乐中来感受一拍一动的稳定节奏。教学准备:手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宝宝猜一猜),这个新朋友呀背着硬硬的壳,走起路来慢吞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宝宝:小乌龟。

教师:这只小乌龟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玩,爬爬这爬爬那,可是它觉得特别没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鱼的电话,原来小金鱼搬新家了,它邀请小乌龟去做客。(教师要演绎小金鱼和小乌龟打电话的对话内容)可是小金鱼的家太远了,小乌龟走路又那么慢,于是乌龟妈妈帮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妈妈说:“小乌龟,你可以带上吃的,这样你就不会饿了,”于是小乌龟就背上面包和糖果,开始远足了。(什么叫“远足”呀?就是不行去很远的地方玩)在路上,小乌龟要是饿了,它就把妈妈给带的面包和糖果拿出来吃了,可是路太远了,小乌龟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一边说儿歌一边鼓励自己:“小小

乌龟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小乌龟很快就到了小金鱼家,两个朋友见了面可真高兴呀。

二、听音乐、学歌曲

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之后啊,小乌龟说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让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们,你也来学一学吧。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请小朋友们先听一遍小乌龟是这样练的。

第一遍:闭眼睛听;

第二遍:小乌龟练完了,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第三遍:请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来练儿歌吧。

(强调间奏的时候幼儿不要发出声音。)

三、乐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们回顾一下之前学的乐器(响棒、三角铁、木鱼、双向筒、单响筒)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乐器:手鼓。我们现在先来给小乌龟伴奏。

(1)听一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拍打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再来一遍哦!

(2)听第二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自己单独使用。

四、律动(边放音乐边进行)

现在啊,小乌龟要来跟我们小朋友们做朋友了,你准备好了嘛?

(1)教宝宝学小乌龟爬的动作;

(2)宝宝趴在地上和教师一起学小乌龟行走;

(3)手脚要跟随音乐打出重拍。

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创编

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创编 教学目标: 1、让宝宝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掌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2、手鼓的低沉声可以形象的表现出小乌龟的行走,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宝宝可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节拍。 3、让宝宝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娱乐中来感受一拍一动的稳定节奏。教学准备:手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宝宝猜一猜),这个新朋友呀背着硬硬的壳,走起路来慢吞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宝宝:小乌龟。 教师:这只小乌龟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玩,爬爬这爬爬那,可是它觉得特别没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鱼的电话,原来小金鱼搬新家了,它邀请小乌龟去做客。(教师要演绎小金鱼和小乌龟打电话的对话内容)可是小金鱼的家太远了,小乌龟走路又那么慢,于是乌龟妈妈帮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妈妈说:“小乌龟,你可以带上吃的,这样你就不会饿了,”于是小乌龟就背上面包和糖果,开始远足了。(什么叫“远足”呀?就是不行去很远的地方玩)在路上,小乌龟要是饿了,它就把妈妈给带的面包和糖果拿出来吃了,可是路太远了,小乌龟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一边说儿歌一边鼓励自己:“小小

乌龟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小乌龟很快就到了小金鱼家,两个朋友见了面可真高兴呀。 二、听音乐、学歌曲 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之后啊,小乌龟说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让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们,你也来学一学吧。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请小朋友们先听一遍小乌龟是这样练的。 第一遍:闭眼睛听; 第二遍:小乌龟练完了,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第三遍:请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来练儿歌吧。 (强调间奏的时候幼儿不要发出声音。) 三、乐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们回顾一下之前学的乐器(响棒、三角铁、木鱼、双向筒、单响筒)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乐器:手鼓。我们现在先来给小乌龟伴奏。 (1)听一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拍打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再来一遍哦! (2)听第二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自己单独使用。 四、律动(边放音乐边进行) 现在啊,小乌龟要来跟我们小朋友们做朋友了,你准备好了嘛? (1)教宝宝学小乌龟爬的动作; (2)宝宝趴在地上和教师一起学小乌龟行走; (3)手脚要跟随音乐打出重拍。

奥尔夫音乐教案15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15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1 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 二.音乐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五.音乐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 (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教案课件节奏朗诵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第七讲节奏朗诵教学的设计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讲主要讲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节奏朗诵教学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节奏朗诵教学。 教学内容: 一、音乐本体中节奏基石的支撑, 节奏基石就是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节奏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通常语言的节奏练习就从这里开始进行。 节奏基石到底是什么样的节奏组成的呢?显而易见,是四分与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Χ Χ ┃ Χ ΧΧ ┃ Χ ΧΧ Χ┃,并且长度一般是两拍为一个单位。大家按照出示的这个节奏谱,读一下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字词是不是这样的呢。 二、音乐表现中多声组合的体验, 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不论是语言朗诵还是歌唱、律动、器乐合奏等,通过多声方式来体验音乐,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卡农。卡农 Canon,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的所有声部都模仿一个声部,从不同的时间段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就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都是答句。 观看视频 三、音乐表现中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情感的体现。 固定音型就是在作品中持续重复的短小音型。 观看多声部合奏部分视频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音乐要素的运用。 著名的哲学家苏珊·朗格曾说:“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他认为音乐上的强弱、快慢、高低、休止等和人的情感的流动、冲突、抑制、解决在逻辑上

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么,为了让孩子们很好地体验到丰富的音乐情感,可以改变音乐要素中的高低、快慢、音值或者语气语调等要素来增强音乐的情感体验,比如小猫叫就要有小猫的可爱长声,喵,青蛙的叫声就要有它短促、活泼轻快的呱呱呱的这种感觉。 观看视频

朗诵节奏训练奥尔夫教案

朗诵节奏训练奥尔夫教案 教案标题:朗诵节奏训练奥尔夫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音乐节奏训练的音频素材。 3. 学生朗诵的文本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拍手或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节奏打击。 Step 2:介绍朗诵节奏训练(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诵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解释朗诵中的节奏感对于提高朗诵表达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诵一段文本,突出节奏感的重要性。Step 3:音乐节奏训练(1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节奏训练的音频素材,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或踩脚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复杂度,逐渐提高难度。 Step 4:朗诵节奏训练(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朗诵文本。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文本,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练习朗诵。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诵中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表 达的感情。 Step 5:小组展示与反馈(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朗诵表演,并进行同伴间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提 供具体的评价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Step 6: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朗诵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朗诵和节奏训练。 教学扩展: 1. 学生可以尝试朗诵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以提升对 不同文本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一段朗诵文本,并进行节奏训练和表演。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音乐节奏训练中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朗诵表演中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音乐节奏训练和朗诵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同伴间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 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朗诵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多 的练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中,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我们现在从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一、语言节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民谣、诗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比如最简单的《静夜思》,可以加上自创的节奏朗诵,这样学生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很新奇,也必然会很感兴趣。可以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二、声势练习。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第一组跺脚: × ×︱××︱ 第二组拍腿:0 × ×︱0 × ×︱ 第三组拍手:××× ×︱××× ×︱ 四、轮说节奏练习。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可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变奏节奏练习。同一首歌曲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苏教版7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节奏欢快,可试用不同的节奏型为之伴奏,更加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感染了。 1、拍手× ×︱× ×︱ 2、拍手加敲桌× ×︱× ×︱ 3、跺脚× ×︱×0︱× ×︱× 0︱

奥尔夫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易被人感知。节奏是将音乐的长短关系以及特定的强弱关系组织起来,音乐在交替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不蕴含着节奏。节奏存在于生活之中。儿童非常容易去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对于幼儿来说,对音乐中节奏的动作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节奏是人的本能,是各种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的部分。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节奏教学的内容 1、结合语言的节奏教学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而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的贡献。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过:“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奥尔夫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从顺口溜,童谣、诗歌、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性,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两拍或三拍或四拍一小节。最初是一般是四分、八分和二分音符时值。这些简单的元素节奏单元被奥尔夫称为“节奏基石”。在这个“基石”上可以发展的领域是无限的宽阔的。例如:节拍可以变化为三拍、六拍等,并让儿童体验、讨论不同节拍的感受和情绪。如:大班儿谣活动《风筝与小鸟》,整节活动通过念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跺脚,乐器等不同的伴奏方式,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表演性,表现出“真生气与别生气”的情绪,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变奏创作,把原来每行的节奏进行变化,并用念、拍等形式做语词变奏。 2、动作节奏教学 动作节奏包括律动、舞蹈和声势活动。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模仿节奏,必须通过动作,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他对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声势活动”是奥尔夫教育体系的

中班奥尔夫:有趣的长短音.doc

中班奥尔夫:有趣的长短音 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声音的长短,并能用声音进行模仿。 2、初步感受声音的长、短。 3、尝试用线条和肢体动作表现声音的长短。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小熊TEDDY办了一个摄影展,邀请我们去参观,和老师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放音乐第一段跟随老师做小火车动作,第二段小火车分组) 二、探索长短音 1、探索并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长短。 1)师:小朋友们,摄影展到了,一起来看看照片上都是什么,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小朋友相互讨论,老师带领学习) 3)师:小朋友,TEDDY也送了老师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好吗?(回位学习)A.照片猫。照片上是谁?你能学学它的声音吗?(喵~~拖长音) B.照片水滴。这张照片照了什么?你能学学水滴的声音吗?(滴答滴答,短音)C.照片拍手。这张照片照了什么?你能学学拍手的声音吗?(啪啪啪啪,短音)D.照片大风天。这张照片照了什么?你能学学风的声音吗?(呜~~~,长音)小结:刚才学的声音里有的声音很长,有的声音很短。声音真的是有长有短吗? 三、表现长短音 1、听音做动作。 请你们听一段音乐——有趣的声音 1)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见了什么声音?(风声、汽车声、水滴声~~~) 2)你能用动作表示声音的长短吗?(幼儿创编) 3)除了用动作表示长短音,能用线条表示吗?长音就画长长的直线,短音就画短短的直线。 1)播放《有趣的声音》分散活动,自由探索。 出示几种常见乐器,你能听出长短吗?请听乐器音画长短线。 三、游戏:长短音

1、师:这有一个神秘袋,袋子里有什么?(长线和短线),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抽“奖”,抽到长线长长地“啊”一声,抽到短线短短地“啊”一声。 抽到线后的小朋友站成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唱一唱 2、师:要是交换位置,会怎样呢?(调动个别幼儿位置,再唱唱) 3、师:要是用不同的音调来唱唱,又会怎样呢?(像不像一首好听的乐曲?)小结:我们周围的声音就像这些毛线一样,有的长、有的短。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的声音组成的。 二、结束活动:音乐游戏《握手舞》 师:现在来和长短音做个游戏吧! 请小朋友两两合作,来听一段音乐,听到短音就摇摆身段,听到长音就伸长手互相握握手。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看各种图片并摸仿,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 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反思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儿童共同探索知识,和他们亲切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儿童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摘要:节奏创编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达到的一项指标。简单的、陈 旧的节奏教学方式,刻板、单调、缺乏活力的内容,致使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 创造力、想象力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 儿童的自我创造为目的和方法,让儿童返回到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而 让儿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小学生节奏创编能力的意义、教学方法并且以《奇妙的节奏》为实例进行节奏创编的教学。。 关键词:节奏;创造力;想象力;创新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一)以节奏导入 首先,教师用童话小白兔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节奏引导。 有一只兔妈妈,她生了三只小兔子,突然有一天,兔子母亲对她的孩子们嘱 咐道: “宝贝们,妈妈要去给你们找食物了,如果啊你们听到的是‘咚、咚咚、咚、 咚咚’的声音就是妈妈回来了,到那个时候你们再把门打开,我告诉你们的敲门声 都牢记了吗?”小兔们齐声回答:“妈妈,我们都记住了,你听是这样的‘咚、咚咚、咚、咚咚’对不对?”就这样兔母亲放心的离开了。她刚走就兔宝宝就听到了:“咚咚、咚、咚咚、咚”的响声。 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兔子们。来分辨一下这敲门的节奏一样吗?这 是兔妈妈回来了吗?小兔可以给敲门的人开门吗?请学生扮演小警察,用他们手 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警车的声音赶走坏人,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 (二)感知大自然、生活中的节奏 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节奏,发挥他们的想象 能力。 兔子母亲非常机智的懂得使用敲门时的节奏的不同来使自己的孩子们避开危险。这就使我们的同学了解到,在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就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就好像:四季、昼夜的轮回交替变化,他们都是有节 奏的;再比如我们呼气吸气、心的跳动都是有它们的规律的,并非杂乱无章的。 就好像你以为小动物的叫声是随意的,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节奏感。请小朋友分别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猫、小鸭子等。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进行指导。 (三)体验音乐中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音乐其实是由许多长长短短快慢的节奏构 成了,节奏是音乐的最重要的部分。各种长短快慢的节奏结合在一起就像奇妙的 纽带把各种音乐的高低不同调子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就谱出了一个个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行体会并发现出音乐中不同的各种各样的 节奏。 放音乐《四小天鹅舞曲》,让同学们欣赏音乐,然后挑出其中多次重复的节 奏看看有哪些?让他们谈谈这些节奏在音乐引起人们感情共振是有什么影响。提 醒他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音乐敲击来体会它的节奏。 放音乐圣桑的《天鹅》,再次让同学们欣赏新放的音乐,重复同学们在听上

在我国,奥尔夫语言节奏训练素材包括

在我国,奥尔夫语言节奏训练素材包括奥尔夫本人并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其教学法内容和方法的著作,他与凯特曼夫人合作的《学校音乐教材》不是按照儿童学习音乐的具体过程而编著的教科书,而是内容极其丰富、供教师选择的素材库。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凯特曼夫人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于1970年出版了《奥尔夫儿童教学法初步》。根据凯特曼夫人的总结,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语调节奏 通过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孩子认识音乐的节奏与曲调,并在孩子所熟悉的声调领域中练习,进而灵活运用于即兴创作。在奥尔夫音乐教材中,孩子们常开始学习下行小三度(如So、Mi)的旋律,唱出易学或常用的字词,籍以学习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音的强弱、旋律进行方向及速度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加入其它不同音程与节奏的群组模式,扩张认知的范围。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并以此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和即兴演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即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1)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2)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 (3)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3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奥尔夫音乐教案设计(精选8则)完美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一):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透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透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大班奥尔夫音乐游戏教案《快乐的传递》 二、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能够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搞笑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

现A段音乐) 提问:搞笑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样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齐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状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群众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此刻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先这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样还不演奏呢?我们明白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 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2、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生动有趣。 活动准备: 节奏卡一张、小鼓一个、创设“池塘”情境、青蛙头饰人手一个、蛙鸣筒人手一个。 活动结构: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击鼓,引导幼儿听鼓声模仿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熟悉节奏。(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声) 二、出示画有小青蛙叫的节奏卡,引导幼儿练习小青蛙叫| 呱呱| 呱呱呱|,帮助幼儿感知此节奏型。 三、谈话引出童谣《数青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与童谣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戏过程中熟练童谣和节奏型。 1、结合提问,逐句分析童谣。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青蛙是怎样跳的?青蛙高兴的时候是怎么叫的?怎么才能表现它大声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童谣,教师提炼整合幼儿的表演动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赏音乐《青蛙》,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结合提问引导幼儿将童谣与音乐相匹配。 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音乐中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五、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玩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及主要节奏型。 六、幼儿操作蛙鸣筒,为《青蛙》器乐伴奏。引导幼儿“呱呱”部分用幼儿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跳跳”部分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 1、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蛙鸣筒,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明出不同的敲击方法,发觉不同的声响。 师:你们认识它吗?他的名字叫蛙鸣筒。你们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发出几种声响? 2、教师示范两种不同敲击方法。帮助幼儿感知两种不同的声响分别与童谣中的“呱呱”、“跳跳”相呼应。 3、师幼共同为《青蛙》器乐伴奏。重点引导幼儿把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4、幼儿分组为《青蛙》器乐伴奏,一半幼儿念童谣,一半幼儿操作蛙鸣筒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戏表演《青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练习节奏型。 师:请小青蛙们和青蛙妈妈一起到池塘边练习跳水。(幼儿带青蛙头饰)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 、××”这三个

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生平 卡尔•奥尔夫(Carl • Orff , 1895 —1982),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 1 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3至 1 9 1 4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 1915至 1 9 1 9年在德国各地任剧院乐长, 1 920定居慕尼黑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 1924 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 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发表了教材初版第一卷。1932因为政治原因,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从1935年至1942年,从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了音乐剧《卡尔米 娜•布拉纳》开始,陆续创作了《月亮》(1937 —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 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 (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 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 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 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 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 (《0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