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思考题录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1、结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步认识,谈谈你所认识到的中国现代文学。
答案答案要点:1、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是近代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历史产物;2、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有血肉般的内在关联,同时有受到外国文学(文化)思潮的直接影响;3、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性质上完成了现代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创新性特征。
参考: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2、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有哪些?答案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形势2、近代文学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催生参考:1、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思考题1、中国现代文学在初始阶段,创作上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思想的确立与理想精神的充分显现(2)传统价值观的失落与寻找新的终极关怀的感伤(3)新文体的建构与新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努力追求(4)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与多样化创作的认真实践2、新文学作哪些方面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答案要点:1.在思文化观念上,显示了现代文学的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
2.在文学理论建设上,"人的文学"理论的建构,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高起点。
3.在创作上,各种新型的文体和语体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需求,充分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心声和思想情感。
思考题1、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1. 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主题与创新的模式特点2. 具有新的形式、新结构和新的表现方式3. 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塑造的特点2、鲁迅的杂文创作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答案要点:(须从鲁迅杂文创作的特点上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1. 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2. 在"反常规"、"多疑"思维中批判的犀利与尖锐3. 杂文创作中的"个"与"类"4. 鲁迅杂文的主观性5.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然后,再从中国现代社会状况的需要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上来予以总结定论)思考题1、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文学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1、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
封建帝制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激烈交锋。
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与启蒙主义觉悟。
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直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新兴阶级壮大,国内政治力量发生有利于新文化生长的变化。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吴虞、李大钊、鲁迅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胡适、周作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理论倡导。
这个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爱国浪潮的推动下,不仅壮大了声势,而且逐渐转换着自身的思想性质,其左翼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
2、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即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传”等封建文学观念,提倡“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社会文学”。
这一点侧重文学表现内容。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它最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但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
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
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
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
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
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
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经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两者的载体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
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见短句。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
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
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他在1922年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泛神便是 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 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如《我是偶像崇拜者》、《天狗》。 郭沫若于1918年开始诗歌创作。1919年9月,诗作开始在宗 白华编辑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女神》。是新 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即充分表现了 “五四”时代精神,对现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开创,和自由体新 诗形式的创造开了一代诗风,奠定中国诗歌现代化基础。
四、后期战斗生涯和创作(28—78年) 1928年2月他东渡日本后,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流亡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郭沫若别妇抛子,回国参加抗战,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解放区,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历任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国内反共投降势力嚣张之时。郭沫若将“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 时代里去了”,“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 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影射和讽喻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现实,从而引起强烈的反响。 2、结构:五幕六场
3、主题:
歌颂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屈原、揭露和鞭挞 了卖国和残害进步力量的反动行径,激励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将 抗战进行到底。
诗人借助这个自我形象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积愤,高唱反抗战歌,鼓 吹个性自由。 (五)歌颂人类劳动的伟大。
三、《女神》浪漫主义特点:
《女神》的艺术风格是雄伟豪迈的。 (一)《女神》的题材有不少采用历史和神话传说。 (二)汹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形式开放自由多样。
四、《凤凰涅磐》
这首诗创作于1920-1,是《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抒情长 诗。它借凤凰“集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 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1、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 a )A、穆木天、蒲风等B、陈梦家、朱湘等C、汪静之、应修人等D、冯至、冯雪峰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论著《人的文学》的作者是(c)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周作人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c )A、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B、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C、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D、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4、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诗人是(c)A、刘半农B、艾青C、臧克家D、何其芳5、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d)A、朱自清B、周作人C、陆蠡D、苏雪林6、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b)A、冯雪峰B、冯至C、徐志摩D、戴望舒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c )A、《春蚕》、《秋收》、《残冬》B、《春蚕》、《林家铺子》、《腐蚀》C、《幻灭》、《动摇》、《追求》D、《幻灭》、《动摇》、《腐蚀》8、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a)A、孔厥、袁静B、张志民C、马烽、西戎D、柳青9、孙犁小说的特点是(c)A、有很强的故事性B、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C、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D、善于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个体形象10、老舍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批判国民性弱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是(b)A、《四世同堂》B、《二马》C、《猫城记》D、《离婚》1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 )A、艾青B、田间C、袁水拍D、田汉12、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是( b )A、《蚀》B、《腐蚀》C、《动摇》D、《幻灭》13、老舍以北京市民社会为描写中心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老派市民代表是( a )A、老马、祁老者等B、老马、祁瑞丰等C、赵四、李子荣等D、牛老四、张天真等14、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c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四.一二”事变前夕C、在上海的最后十年D、留学日本时期15、小说《边城》中被人们称为“善”的化身的人物是( c )A、翠翠B、天保C、老船夫D、傩送16、戏剧《日出》的戏剧结构是( b )A、戏中戏的结构B、人像展览式的结构C、糖葫芦式的结构D、回溯式结构17、属于李广田的散文集是( d )A、《画梦集》、《银狐集》B、《囚绿记》、《银狐集》C、《画梦集》、《鹰之歌》D、《画廊集》、《银狐集》18、对抗战期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描写的小说是( d )A、萧军的《八月的乡村》B、萧红的《呼兰河传》C、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D、萧红的《生死场》19、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诗人是( a )A、臧克家B、田间C、艾青D、胡风20、无名氏长篇六卷集的现代主义小说是( b )A、《北极风情画》B、《无名书稿》C、《塔里的女人》D、《风潇潇》21、小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 b )A、独断专横、风流放荡的封建官僚B、他既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但又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C、他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情味的、非常专制冷酷、阴险狡诈的封建家长D、是一个风流放荡、荒淫无度的地痞流氓22、《边城》的主题追求在于(b)A、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B、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C、展示了悠久的苗族文化D、批判了中国旧军阀制度23、《山峡中》被盗贼同伙扔进江里的人是( c )A、野猫子B、野老鸦C、小黑牛D、鬼冬哥24、《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特色最充分地体现在(c)A、具有地域特色的滑稽语言B、大量运用有趣的绰号C、漫画式夸张的描写手法D、恰当地运用了反语25、《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a)A、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B、封建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阵地C、“五四”新文化已经取得了绝对胜利D、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6、小说《荷花淀》的文体特点是( d )A、结构完整、情节连贯、故事性强B、运用白描等传统手法塑造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C、小说主要采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D、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27、《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 a )A、爱情诗B、叙事诗C、史诗D、歌词28、《发现》中的“发现”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现的双重含义,其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是指( a )A、挂在悬崖上如噩梦般的祖国的现实B、如花似锦般繁荣的祖国现实C、梦中的现代化的祖国D、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29、《再别康桥》在对康河美景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其中诗人描写康河的时空秩序是( d )A、从黄昏到夜晚、从上游到下游B、从夜晚到黎明、从上游到下游C、从夜晚到黎明、从下游到上游D、从黄昏到夜晚、从下游到上游30、《手推车》形成的整体气氛是( c )A、欢腾的喜悦气氛B、火热的劳动场面C、浓郁的悲剧气氛D、严肃的紧张气氛31、《断章》这首哲理小诗共有几节( b )A、一节B、两节C、三节D、四节32、下列作品中,属于诗人臧克家的诗集是( a )A、《烙印》B、《红烛》C、《云游》D、《我底记忆》33、散文《风景谈》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全文共描写了六个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其中小号兵清晨吹喇叭的场景是文中的第几个( d )A、第一个B、第三个C、第四个D、最后一个34、《压迫》中女房东有房不租单身男客的原因是( b )A、因为她房间里闹鬼B、她封建,怕女儿自由恋爱C、她有迫害狂,害怕单身男客抢劫她家D、她以为单身男客是革命党35、《金锁记》的结构线索是( d )A、以曹七巧为自己的婚事与其哥嫂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B、以曹七巧为自己女儿的婚事与女儿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C、以曹七巧为自己儿子的婚事与儿子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D、以曹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线索36、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c )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前夕C、抗日战争胜利后D、军阀混战时期37、小说《断魂枪》的故事背景是(b)A、明末清初B、晚清时期C、民国时期D、抗战时期38、《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斗的原因是( d )A、两人分赃不均B、因为邢老二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C、地主邢幺吵吵与雇农方治国关于地租发生的矛盾D、围绕邢老二是否服兵役的问题产生的矛盾3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性格内容是( b )A、性格狡诈而又封建愚昧B、性格厚道但软弱胆小C、他的愚昧是假装的愚昧D、思想解放、积极上进40、《大堰河——我的褓姆》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 )A、对偶、反问、象征B、对比、排比、反复C、白描、对偶、夸张D、欲扬先抑的手法41、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是( b )A、冰心B、叶绍钧C、张天翼D、丁玲42、在冰心小说中,表现出她思想中萌生了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c )A、《斯人独憔悴》B、《超人》C、《分》D《悟》43、以典妻故事来揭示黑暗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是( d )A、《二月》B、《绅士的太太》C、《丈夫》D、《为奴隶的母亲》44、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团体是( b )A、中国诗歌会B、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C、“左联”D、“民族主义文学”45、鲁迅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是(a)A、“五四”时期B、“五四”退潮以后C、大革命失败以后D、抗战爆发以后46、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d)A、《我的童年》B、《反正前后》C、《创造十年》D、《漂流三部曲》47、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的古人形象包括(a)A、大禹、眉间尺、后羿等B、大禹、吕纬甫、后羿等C、大禹、眉间尺、子君等D、子君、眉间尺、后羿等4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d )A、《女神》B、《雨巷》C、《猛虎集》D、《尝试集》49、许地山小说“浪漫三要素”是指( a )A、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B、象征手法、爱情线索、异域色彩C、象征手法、宗教氛围、爱情线索D、象征手法、宗教氛围、异域色彩50、诗人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 c )A、《星空》B、《前茅》C、《瓶》D、《恢复》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完整word)20世纪中国文学_复习思考题杂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化机制的转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 ②现代传播媒介,③职业作家 ,④受众队伍在逐步殖民地化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渐地向工业文明转化,传统的、古老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正向着现代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着文学的变革,也必然孕育着文学的变革。
晚清以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以及物质形态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3、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4、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①元虚构②戏拟③空缺④语言游戏5、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③随机性和偶然性④平面化和零碎化6、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惨淡的人生②革命的罗曼谛克③清醒冷静的批判④热情的歌手⑤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一.名词解释1.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2.黄遵宪: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3.林纾:5.:1944年。
最初的主题是歌颂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的义举。
者首先认为,6.索隐派:这是“旧红学"家事”说、“清世祖玉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著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
7.主观战斗精神:而客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的上述认识。
这个“相生相克”的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八不主义”答:又叫“八事”,胡适在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点主张,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点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学衡派”答:1921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学衡》,遂形成“学衡派”。
他们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遭到新文化阵营批判。
192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渐消失。
3、文学研究会答: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耿济之、沈雁冰、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
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
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
二、思考题1、“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要点:“五四”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文学革命发起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及其接受情况;《新青年》的“双簧戏(信)”及与“国粹派”的论争;报刊杂志纷纷使用白话;新文学创作形成气候;1920年,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
2、简要评述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要点:前期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创作,坚持“为艺术而艺术”,推崇浪漫主义、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后期提倡革命文学,转向现实主义。
第二章鲁迅一、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答: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作品。
作品通过一个狂人的心理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吃人”历史,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其思想振聋发聩,艺术形式新颖,揭开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新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思考题录
1、简单评析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文化—文学背景。
2、“文学革命”在文学观念、文学内容和语言形式方面的超越性特点是什么?
3、文学革命发动后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实绩?
4、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文学主张是什么?
5、评述郭沫若《女神》在中国白话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6、怎么界定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它早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7、中国现代话剧是怎么萌芽的?
8、“建设西洋式新剧”为中国戏剧艺术带来了什么影响?
9、“新月派”在新诗发展中有那些富有价值的探索?
10、什么是“问题小说”?
11、1920年代周作人所提倡的散文精神是什么?“言志派”集合了哪些作家?
1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散文史集、散文集各有哪些?
13、《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作用如何?
14、你怎么看待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
15、以沈从文为例子,阐述“京派”的文学视野、文学理想和追求。
16、“新感觉派”是怎么诞生的?这个流派的文学史意义有哪些?
17、论述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和其在现代文体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18、在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为青春唱赞歌的作家是谁?试分析其一部代表作品。
19、以《雷雨》为例,试论曹禺戏剧的美学追求。
20、1928-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有哪几类重要的文学形态?
21、试述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22、左联在30年代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23、郭沫若历史题材的剧作有哪些?《屈原》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24、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作家群包括哪些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25、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26、老舍笔下的北京“市民世界”是什么样的?
27、张恨水的出现对于现代通俗小说有什么意义?他有那些代表性作品?
28、请说明茅盾的长篇小说在左翼文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29、《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在现代文学上有什么特殊价值?
30、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坛按地域分为哪几种重要文学形态?
31、19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潮流)的论争与并存创造了怎样的文学景观?
32、“七月派”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流派?
33、请说明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34、艾青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35、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是怎么萌芽并勃兴的?
36、张爱玲小说表现出哪些“雅俗共赏”的美学特点?
37、1937—1949年“广场戏剧”有哪几次高潮?
38、在解放区有哪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39、请简单描述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简历史轮廓。
40、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作家是谁?简评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