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古汉语连词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介词和连词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介词和连词一、介词介词是一种把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引介给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用于表示谓语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工具、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具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特点:第一,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同现代汉语一样,通常放在介词的后边,但是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边。
第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於”字宾语不能)。
第三,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於”字介宾结构除了表示对于、关于的意义用作状语外,其余(如表处所、时间)则多作补语;而“以”字介宾结构中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也可作补语。
这些方面,现代汉语一般用状语来表达。
1、于(於、乎)介词“于”或“於”的用法主要有四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介词“于”和代词“是”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
“乎”字上古音与“于”相近,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对象等。
2、以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六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
可译为“率领”。
这种“以”字结构只作状语。
古代汉语虚词连词(精)

古代汉语虚词连词定义: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帮助表示所连各语言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虚词。
特点:副词、介词、助词分类:可分为联合和偏正两大类。
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等;偏正关系可细分为转折、让步、假设、条件、因果等。
组成: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而、则、且、况、但、抑、虽、然、苟、倘、令、第令、藉使、之”等。
并列连词有:“与、及(暨)、而、以、且、且……且、既……且”等,可译为“和、又、同、并且、边……边、又……又”等。
它们所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是平等的、不分主次的,可以互换位置而句义不变。
蜩与学鸠笑之。
(《庄子·逍遥游》)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蟹六跪而二螯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连接名词和形容词承接连词有:“斯、而、遂、乃、即、因、则、于是、然后”等,可译为“就、便、于是”等。
它们所连接的两个语言单位表示动作行为是先后(在时间上)相承、连续发生的。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史记·项羽本纪》拔剑切而啖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相如因跪请秦王连接动词递进连词有:“而、且、况、犹、何况、而况、况于、尚……况……、非惟……亦……、非独……亦……”等,可译为“并且、何况、不仅……还……、尚且……何况……”等。
它们所连接的两个语言单位,在语势语义上有轻重之别,后一部分都比前一部分语义更进一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接两件事选择连词有:“或、若、如、抑、将、宁、且、非……则……、与其……熟若……、宁……不……”等,可译为“或、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
古汉语通论·连词

是故、然、况、而况、虽、若、 如、苟
特征一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句、句
群。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 《左传》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墨子非攻》
特征二
连词不独立做句子成分,也没有
修饰作用 。但是连词连接的词语 组合可以担任句法成分。
古汉语通论· 连词
古汉语通论· 连词
连词的界定
连词的特征与功能
连词的类型
连词的界定
连词是在词、词组、分句、句
子、句群之间起连接作用,表 示它们之间各种语义关系的词。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 之尸于楚。《左传》
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
记· 项羽本纪》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 宣 公》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 季氏》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
枢,以威楚、赵。《战国策· 秦策三》 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 《吕氏春秋》
因果连词
前后两个分句的语义关系为:原因和
之。《战国策· 秦策》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 秋水》
特征四
一般情况下,连词连接的并列结构
改变语序后语意不变。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 道于虞以伐虢。《左传· 僖公》 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传· 昭 公》
当连词连接的语法单位具有上下或
先后语义关系时,语序一般不能改 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 公及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 秦、晋大夫及狐偃盟于郇。《左 传· 僖公》
古汉语词类——连词

概念:用于连接词、结构、分句和句子,表示一定语 法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 顺承连词 递进连词 选择连词
分类(语法分类)
转折连词 假设连词 因果连词 让步连词 主从连词
并列连词
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夫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
3、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4、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
5、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吾宁斗智,不能用力。
5、赵孰与秦大?
6、我与其处而待之见攻,不如先伐之。
7、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 中乎?
转折连词
1、先生独未见夫仆人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部胜, 智不若耶? 2、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3、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4、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深沉好书。 5、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 可谓云尔已矣。
因果连词
1、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3、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4、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6、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7、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 恨之复返也。
让步连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从有其皮,丹漆若何? 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4、公子既合符,而晋鄙不受公子兵。 5、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 有所中伤。
பைடு நூலகம்
假设连词
1、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3、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死以至于死,虽死何悔? 4、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5、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矣! 6、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 7、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8、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 可全而有。 9、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古代汉语连词笔记

连词古代汉语的连词可以分为单向连词和双向连词两类。
单向连词也可以叫做启后连词,一般分布在复句的偏句之中或一个语段的开头,双向连词分布在两个句法成分或两个句子之间。
单项连词:•单向连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示提起;(2)表示并列;(3)表示假设;(4)表示让步;(5)表示选择;(6)表示原因。
一、表示提起••表示提起的单向连词一般出现在一个语段的开头,常见的有“夫”“且”“至”“如”“若”,其中“夫”是纯粹的提起下文,而其它几个则主要是宕开上文,另申一义。
例如:•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论语·先进》)•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史记·陈涉世家》)•故言九州岛山川,《尚书》近之矣。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史记·大宛列传》)以上几个提起连词也可以连起来用,构成“若夫”“且夫”“至于”“至如”等。
例如: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史记·游侠列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bēng),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
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栝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荀子·法行》)按:隐栝,矫正木材的工具。
二、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的单向连词有“既”“终”“已(以)”,可以翻译成“既”“又”。
古汉语通论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一)连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例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论语·季氏)生庄公及共叔段。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左传隐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庄子·养生主)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孟子·滕文公上)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於是冯谖不复歌(注:“於是”用在句首,本来是“在这时候”的意思,例如《左传成公三年》:“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由於用於句首,所以发展为只音的连词,略等於现代的“於是”。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
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
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午也可。
’於是羊舌职死矣。
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
’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前一个“於是”当“在这时候”讲,后一个“於是”是连词。
这是要依据上下文,细玩文意,来加以区别的。
)。
(战国策·齐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季氏)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荀子·劝学)(“是故”,本义是“这个缘故”,可以看作双音词,等於单说“故”。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然”,然而,但是。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况”,何况。
)技经肯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虽”,虽然,即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墨子·非攻上)古代汉语的连词很多,现在只提出“而”“以”“则”三个连词来加以讨论,并附带说明古书上常见的“然而”“虽然”“然则”的用法。
古代汉语_连词与介词

B. 前置:名(宾语)+以。如: 前置: 宾语)
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 贯之。(论语) 吾道 一以 贯之。 论语) 楚国[方城以 为城, 汉 水 以 为池 方城以]为城 为池。 左传·僖 ◎楚国 方城以 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 僖 公4年) 年 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 蔽之:思无邪。 一言以 蔽之:思无邪。 江汉以]濯之 秋阳以]暴之 ◎[江汉以 濯之 , [秋阳以 暴之 , 皜皜乎不可尚已 。 江汉以 濯之, 秋阳以 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许行) (许行) 钩以]写龙 凿以]写龙 叶公子高好龙, 钩以 写龙, 凿以 写龙, ◎ 叶公子高好龙 , [钩以 写龙 , [凿以 写龙 , 屋室 雕文以写龙。 新序·杂事 杂事) 雕文以写龙。(新序 杂事) 武以]平乱 文以]经务 ◎[武以 平乱,[文以 经务。 武以 平乱, 文以 经务。 十六国春秋·北燕录 (十六国春秋 北燕录 )
(2)介词“以” )介词“
介词“ 是由动词“ 介词 “ 以 ” 是由动词 “ 以 ” 衍化 而来。 介词“ 而来 。 介词 “ 以 ” 的主要用法 有以下三种: 有以下三种:
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 )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拿”、“凭”、 “把”等。如: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许行)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 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 韩非子) ◎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韩非子)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庄子) 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庄子)
(战国策) 战国策)
(1)“于”和“於”的关系 ) “ 于 ” 和 “ 於 ” 在古代文献中本 来是两个字。 来是两个字。“於”和“于”的 用法大致相同, 用法大致相同,但二者上古的语 音不全相同。 音不全相同。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一)连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例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论语·季氏)生庄公及共叔段。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左传隐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庄子·养生主)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孟子·滕文公上)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於是冯谖不复歌(注:“於是”用在句首,本来是“在这时候”的意思,例如《左传成公三年》:“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由於用於句首,所以发展为只音的连词,略等於现代的“於是”。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
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
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午也可。
‟於是羊舌职死矣。
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
‟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前一个“於是”当“在这时候”讲,后一个“於是”是连词。
这是要依据上下文,细玩文意,来加以区别的。
)。
(战国策·齐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季氏)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荀子·劝学)(“是故”,本义是“这个缘故”,可以看作双音词,等於单说“故”。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然”,然而,但是。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况”,何况。
)技经肯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虽”,虽然,即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墨子·非攻上)古代汉语的连词很多,现在只提出“而”“以”“则”三个连词来加以讨论,并附带说明古书上常见的“然而”“虽然”“然则”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转:然、而、抑、然而—-可是
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史
记·高帝纪》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吕览·察传》 子晰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左·昭元年》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
“然而”有时是转折连词,有时 是词组,要注意分辨: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此而 (词组) 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天下少矣。——如此而(词组)
•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如果。假设连 词) •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前后两项可 互换位置。平列连词) •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就。顺承连词)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 楚也。(因为。因果连词)
• 如或知尔,则何如?(如果。假设连词)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或 者。选择连词) •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如果。假设 连词) • 君子独行,遇雨若濡。(就。顺承连词) •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或者。选择连 词) • 诸将易得尔,若(韩)信,国士无双。(至于。 转折连词) •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而且。递进连词) •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还是。选择 连词)
• 则、即、斯——就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 宣二年》 闻令下,即各以其学议之。《史记· 李斯传》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述而》 • “则”连接的前后两项,前项发生在后, 后项发生在前,就译为“就已经”: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递进连词
•
非独、非徒、非但——不仅(用在递进复 句的第一个分句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选择连词
• 如、若——或者(用于叙述性的选择)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 先进》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 高帝纪》
• 抑、且、将——还是(用反问的形式 表示选择)
请问黄帝人邪?抑非人也?《大戴礼· 五帝德》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国策· 齐策》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顺承连词
顺承连词所连接的两项有时间先后的关 系: • 于是、然后(今尚使用) • 而、以——然后 公入而赋。《左·隐元年》 余折以御。《左·成二年》
• 下面两种用法的“而”或“以”也归入 顺承连词: (1)所连接的两项,后一项是前一项所表 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而)伐虢。 (“伐虢”是“假道于虞”目的) 焉用亡郑以(而)陪邻?(“陪邻” 是“亡郑”结果) (2)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太后盛气而揖之。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单于曰: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邪?《汉书· 匈
奴传》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让步连词 • 虽、纵、即、就——即使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 哉!《孟子· 梁惠王》 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
《礼记· 檀弓》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报刘一丈书》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 东行,必不倾危矣。《蜀志· 法正传》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平列连词
平列连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可互换位置: • 与、及、暨——和(连接体词或体词性词组)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隐元年》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书·尧典》
• 而、以——而(连接谓词或谓词性词组)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贾佗多识以恭敬。《国语·晋语》
• 轻转:顾 —— 只不过,但是
吾每念痛入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史
记·刺客列传》
• 他转:至若、至如、若夫——至于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国士无双。
《史记· 淮阴侯传》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孟子· 滕文公上》
• 公徐行即免死,急行则免祸。(就。顺承连词) •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即使。让步连 词) •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如果。假设连词) • 公徐行即免死,急行则免祸。(就。顺承连词) •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心志如果不强,又怕 什么屈辱?如果。假设连词)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可是。转折连词) • 杀之乎?抑赦之乎?(还是。选择连词)
• 与……宁……、与其……宁……——与 其……不如…… 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 鲁仲连传》 与其害于人,宁我独死。《左· 定公十三年》 • 与其……孰若……——与其……怎么比 得上……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韩愈《送
李愿归盘谷序》
古汉语连词的分辨 •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前后两项可 互换位置。平列连词)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然后。顺承连词) • 劳苦而功高如此。(而且。递进连词) • 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 亡词 • 而、苟、即、则 —- 如果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 襄三十年》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 陈涉吴广本纪》 今王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 楚也?《国策· 秦策》 项王谓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 慎勿与战。《史记· 项羽本纪》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比较连词
古汉语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分句的词类。 •连词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这与副词、 介词不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介词与其宾 语组成介宾词组对动词其修饰作用):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连) 君将何以教我?(副) 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连) 秦亦不以城予赵。(介)
子· 告子上》
非徒无意,而又害之。《孟子· 公孙丑上》 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世说规箴》
• 况、矧(shěn)——何况(用反问语气表 示递进)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左· 宣十二年》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 惜焉,矧燕赵之 士出于其性者哉!韩愈
《宋董邵南序》
古汉语连词的种类 - 转折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