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话中有画
画中有话,话中有画

画中有话,话中有画——反思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启东市实验幼儿园张荣华一、问题产生——“画中无话”:孩子们喜欢的美术课又开始了,今天的绘画主题是——夏天的树。
我给孩子们设计了几种树木的造型供他们欣赏。
活动后,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发现作品呈现两种现状:一部分幼儿画的树木线条流畅,形态优美,与我设计得非常相似;另一些幼儿的作品显得比较凌乱,有些在成人看来根本不像一棵树。
前者赏心悦目,“循规循距”,让我觉得自己在绘画指导中是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在我询问这些孩子的作品内容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枯燥、简单,没有感情色彩,有的沉默无言;另一类幼儿画的树木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有些“抽象”,但是当我询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时,这些树成了孩子心中的树,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孩子们讲述起来滔滔不绝。
真是“画中有话,话中有画”。
比如徐浚炀小朋友创作的树,树干是弯的,树枝垂下来。
“为什么垂下来呢?因为小田鼠不会飞,要爬上去才能和小鸟一起玩。
”他画的叶子非常茂密,集中在树顶。
“为什么树叶都长在树顶上呢?因为夏天很热,小鸟和小田鼠要乘凉的。
”我看见了树底下确实有几只“小田鼠”,我也感受到带有孩子感情的作品才是最棒的作品!二、即时反思——“画中有话”的教育价值作为一线教师,有时我们在实际的绘画教学指导中会感受到这样的矛盾:为了追求活动开展得更有把握、更顺利,会采取“求稳”的教法,但这样操作后常常会感到缺了些什么,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没有投入情感,对作品要表现的内容无话可说。
如果结合教师的组织,创设让幼儿充分探索与表达绘画作品内容的空间,既能保证多数幼儿获得绘画技能,又能创作出“画中有话”的作品。
三、实践探索——实现“画中有话,话中有画”:在一番思考后,我决定针对这样的问题,再次组织绘画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是——绘画《草地上的蘑菇》。
我先按照常规思路组织了第一次活动,然后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思路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如下表:对比两次活动组织:1.活动准备:第一次组织: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提供了三幅儿童作品的范画,在绘画时90%的幼儿选择了画与老师作品相似的蘑菇(半圆形和方形的组合,花纹不一),只有10%的幼儿是自己创作的作品。
《画中有“话”》漫画观后感作文:画中有“话”

《画中有“话”》漫画观后感作文:画中有“话”中国有一句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娇惯孩子实际就是)害了孩子。
可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和这句话的意思联系起来。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几幅漫画,使我有了许多的感触。
【评:开门见山,写出娇惯女子的害处。
】几幅画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幅,(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儿子和爸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走着,可是儿子在一家玩具店前停下了脚步,说道:“爸爸,求求您了,您再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吧!”爸爸生气(地)的说:“我一想起你昨天(买)卖的变形金刚,我就生气。
你玩变形金刚,没到一个小时,你就把变形金刚给玩坏了。
”【评:爸爸说出了不给买的理由。
】儿子狡辩(地)的说:“那个变形金刚质量不好,所以我才玩坏的。
您就给我再(买)卖一个吧!”【评:“狡辩”一词用得好,说明儿子是无理地辩解。
】爸爸严肃地说:“不行,(买)卖完后,一定过了一会就得坏!”【评:“严肃”写出了爸爸的神态。
】(儿子听了这话,坐在了地上开始耍赖了,尽管爸爸怎么说,他就是不起来。
)爸爸突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对儿子说:“儿子啊,你只要把我拉到玩具店的门口,我就给你买,好吗?”【评:爸爸为什么会这么说?那是因为儿子在地上耍赖。
】“好,不过,爸爸,你要说话算数哦!”儿子回答道。
爸爸对儿子说:“好,爸爸给你买。
”然后,儿子就(站起来,)开始拉爸爸。
爸爸也趁儿子不注意,用拐杖拉住了路灯杆(,竟然把灯杆拉弯了)。
【评:骗儿子起来是真,买玩具是假。
】(家长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大哭大闹,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
下面的这件事就是我亲眼所见。
)【评:加上这段,过渡才能自然合理。
】有一天,我在一家玩具店前,(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和妈妈在买布娃娃。
小女孩想要一个大布娃娃,可是妈妈想让她买一个小布娃娃。
就这样小女孩不开心了,所以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
妈妈说:“如果你这一次把小布娃娃保护得特别好,才能给你大布娃娃。
画中有画话纪录片读后感

画中有画话纪录片读后感
近期观看了纪录片《画里有话》,非常震撼。
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己始终沉浸在那美丽的画面中。
纪录片《画里有话》带领观众开启一段穿越古画之旅。
《画里有话》通过独特的内容、创新型的手法让静态的名画动起来,给予画中景色、人物生命的动态,配以幽默风趣的旁白,让观众实现沉浸式融入画中,体会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画里有话》每期讲述一幅古代著名画,通过一幅幅鲜活的画作向观众多维度展现了唐、宋、清等时期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和生活市井气息。
其中,富丽生动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出自唐朝宫廷画师张萱之手,描绘了天宝年间,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游春的热闹场景。
画作虽名“游春”,却无香花草木,只在马蹄旁留下淡淡的踏痕,展现游春的轻快步伐。
另一幅画《货郎图》是南宋三朝画院待诏李嵩的风俗画代表作。
李嵩用精细的笔触,将南宋货郎走村串户的热闹场景定格,画中每个人物活灵活现。
小小货担,充满乾坤,不仅有古代农耕生产三大件,也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我为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而自豪,为我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
画中有文,文中有画—浅谈利用图画资源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

画中有文,文中有画—浅谈利用图画资源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摘要: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写作基础。
图画资源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图画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本文具体阐述如何利用图画资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图画资源写话兴趣图画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图画资源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因此,利用图画资源激发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兴趣,引领低年级学生在想象中写话,实施“画与写的结合”,是孩子们轻松愉悦地步入写话殿堂的一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行不一样的思考,积累新鲜的语言,从而在写话殿堂里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真正的感情,快乐地踏上写作之路。
如今,图画资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种重要的新式资源。
本文将探索利用图画资源培养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画中有文,巧选图画素材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形象生动有趣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写话难度,消除学生对写话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话的自信心。
看图写话以片段写话练习为主要依据,能够为以后学生步入中高年级的写作提供支持。
在看图写话练习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丰富看图写话的图画素材,对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
1.以课文插图为素材课文插图几乎出现在低年级学生所有的课本内容中,虽然是静态的图片,但是展现的却是最直观的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画是一种绝佳的知识表征方式。
学生对观看丰富多彩的图片比读课本中的文字更直观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更有效。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与本文相关的插图,插图色彩丰富,生动有趣,是教师在低年级学生写话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的素材。
教师从课本中选择一部分图画来作为写话教学的参照素材,有利于将写话的训练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也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年龄特点。
画中有话(详细版)

为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 说明漫画内容并揭示寓意 漫画作文 补写漫画内容 根据漫画写广告语 为所给漫画选一个适当的标题 写一段内心独白,写寓意
(4分) (4分) (70分) (4分) (5分) (2分) (4分)
1.有针对性 二、漫画的特点 2.运用夸张手法 3.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一、漫画的构成:
提示语(可以 没有)
题型2、揭示寓意
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 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 解题思路:
•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 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 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 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 题。
画面 (主体)
标题(可以没有)
第一步:读题干,弄清命题角度。
命题的角度有画面描述、寓意概括、拟写 漫 标题和抒写启示等方面。 画 题 第二步:读画面,把握漫画内容。 解 漫画内容包括画面中的人、物、景及其 答 发展变化的过程。 的 第三步:读画意,揣摩漫画意图。 步 根据漫画的细节与变化,结合漫画的夸 骤 张之处,联系现实琢磨其弦外之音,揣摩作
试 题 分 布 试 题 类 型 分数
(4分) (4分) (4分) (4分) 2006年山东卷 2006年重庆卷 2006年辽宁卷 2007四川卷 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说明漫画寓意并拟标题 为漫画拟标题并写感想 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2008重庆卷 2009山东卷 2010年全国卷 2010年湖北 2011年浙江 2012年福建 2013年天津
• 1、明主体找关系辨主题 • 2、巧用手法 • 3、具有宣传性
4、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 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 字)
画中有话

画中有话发现ɡo----------绘本故事群文阅读【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绘本童话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从故事中连结自我,了解绘本童话故事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2、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画和文字,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和验证,初步形成思辨意识。
【学习过程】一、阅读绘本故事《我选我自己》,感受“画中有话”1.出示绘本封面,思考:谁会报名参加?你觉得当选国王的是谁?2.师生共读绘本故事《我选我自己》,根据图片预测故事情节。
3.验证预测结果,发现图画的秘密——藏在图片中的线索。
4.归纳绘本故事阅读策略——图文结合,发现藏在图画里的秘密。
二、自主阅读《狐狸先生的宴会》《好饿的狼和猪的小镇》,发现“画中有话”1.猜猜“话中有话”。
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猜猜故事的结局。
2、自主发现“画中有话”读完了故事,你猜对了吗?你从哪些文字、图片中有了新的发现?请圈出来做上批注。
3.和同学们一起聊聊“画中有话“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用你找到的细节当做证据,和同桌一起交流:①你最喜欢(讨厌、可怜……)这两本书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②说说你觉得最有趣(出乎意料……)的情节。
③你觉得你(同学)和书中的哪一个角色有点像?为什么?三、合作阅读《三只小猪真实的故事》,思考“画中有话”1.激发认知冲突,主动寻找“画中有话”①出示图片,思考:大灰狼真的被冤枉了吗?②同桌合作阅读《三只小猪真实的故事》,发现文本细节。
2.联系生活,思考“画中有话”①根据自己发现的细节,模拟法庭——“为大灰狼辩护”。
②由“大灰狼真的被冤枉了吗?”事件说说你的收获。
画中有话 创作方法

画中有话创作方法
以画中有话创作方法为标题,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创作方式。
这种创作方式可以让我们通过画面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故事情节。
这个主题或者故事情节可以是我们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我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然后,我们需要用画笔将这个主题或者故事情节表现出来。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用颜色、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画面中加入一些文字或者文字气息。
这些文字可以是我们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我们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这些文字可以是直接的话语,也可以是隐喻或者象征性的语言。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我们需要让观众能够理解我们的画面和文字。
这可以通过一些解释或者说明来实现。
我们可以在画面下方或者旁边加上一些文字说明,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创作意图。
以画中有话创作方法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创意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用画面和文字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在个人创作还是社会创作中,这种创作方式都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画中有话

画中有话
作者:暂无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3年第7期
画中有话
古时候,没有邮局,出门在外的商人,都是托熟人、朋友往家里带信和银子。
王老三请同乡带给儿子一封信和一包银子。
那个同乡悄悄打开了信,只看到一幅画,画上有八只八哥和四只斑鸠,信中并没有说带回多少银子。
同乡就起了坏心,偷偷扣下20两银子。
谁知王老三的儿子见到信中的画后,就说:“老伯,我父亲托您带回100两银子,为什么少了20两呢?”小朋友,你能猜出王老三的儿子是怎么知道,原有银子100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中有话,话中有画
发表时间:2019-06-21T15:42:46.49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作者:肖婉宣
[导读] 低年级学生十分天真活泼,他们爱说爱道,常常因心有所想、情有所发、兴之所致而不吐不快。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365100
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
”看图写话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画面、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
图画鲜明、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也易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
在指导低年级孩子看图写话时,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图画与写话融为一体,培养孩子的看图写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十分天真活泼,他们爱说爱道,常常因心有所想、情有所发、兴之所致而不吐不快,头脑中产生非说不可的动机和情境。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仍处于低级阶段,思维能力限制了口头表达能力,所以他们说话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颠过来倒过去。
作为低年级老师,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通过多种训练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听说能力和写话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如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创设情境写话、小实验小制作写话、讨论辩论等。
其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是看图写话这种方式。
看图写话中的图画可以是多幅的,也可以是单幅的,是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法。
看图写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所选的图画要能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
苏联作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 因此,学生进行写作,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图画来写作,降低难度。
二、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观察单幅图,可以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从远到近,或从景物到人物。
观察多幅图时,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图意,而且要把几幅图联系起来思考,并能想象有关的内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时我经常采取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
提出问题,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从几幅图中你可以看出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办呢?或者老师可以针对图上的景物提出问题,让学生看图思考。
图上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人物应该怎样称呼或起个什么名字?人物在干什么、想什么?表情如何?会说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2.再次观察图画,要求细致观察,提出问题展开想象,说说图上的内容。
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再次观察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
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三、指导学生为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学生理解图画内容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透过图画上的形象展开想象的能力以及通过联想形成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
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想象可以给你写的话添彩,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就会使你写的话背离图意变成“胡编乱造”。
明确了看图写话的注意点后,在平时的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看图说话教学的:
1.提出“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声说”的教学要求。
2.根据画面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看图,练习说话。
4.根据观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6.清晰总结,用丰富形象的词语认真写话。
开始写时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写完整。
(2)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过程应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围绕说一段话这个训练重点,由单句到复句,由看图到离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使学生登上由直观到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梯。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表达、喜欢写话,能够从图画中感受到丰富的语言,能用生动具体、想象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图画,做到“画中有话,话中有画”,老师、家长就都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写作成果,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提高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将孩子们的写话编成小报。
这样既可以作为孩子童年的记忆珍藏,又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从而使他写话的热情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