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史学
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1.学科背景:17.18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力量信心十足。
这直接促成了他们用科学的观念来看待、研究历史。
他们希望把历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或者试图求得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或者试图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等。
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就是在这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2.兰克学派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兰克在史学方面的著述主要有:《1494—1514年的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普鲁士王国史》、《16—17世纪的法国史》、《16—17世纪英国史》、《世界通史》。
3.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即他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提出的“如实直书”的原则,也就是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其本来的样子再现、叙述出来。
4.为了实现如实直书的原则,兰克系统地归纳并总结出一套搜集和考证史料的有效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就是注意搜集原始证据和第一手史料,即与事件同步的第一手史料。
在原始资料中,他特别看重档案文献。
他的历史著述主要是以档案文献作为基本史料来源的。
在兰克看来,“对可靠资料的批评考证,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观的叙述,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就可以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5.兰克的史学思想也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兰克所标榜的“客观主义”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史学研究中是无法落实的。
他的历史研究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而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研究,兰克的史学思想中带有宗教神学史观的色彩孔德与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强调感觉和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实证主义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在历史研究上的一种反映,而实证主义思潮则是19世纪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实验科学不断繁荣的一个产物2.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之父”孔德(Comte,1798—1857年),主要代表还有英国的斯宾塞3.实证主义史学更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注重自然规律与人类历史规律的一致性。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摘要] 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冯·W·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布克哈特、丁·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 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摘要:兰克史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学派。
关于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史学界有三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是符合实证科学原则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反科学的;还有学者认为,兰克史学理论自身也有变化,即从客观走向主观这样一种倾向。
关键词:兰克史学;实证科学;反科学;客观向主观历史在西方成为科学的历史学并且成为西方的史学传统始于十九世纪初。
它是由历史学家兰克奠定的。
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的主流,其治学方式和思想曾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着中外一大批的历史学者。
兰克学派的特点是编撰历史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的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都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以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对于兰克史学理论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它是符合实证科学的作为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主流的科学的史学,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学,是由兰克和他的弟子奠定的。
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历史学家根据确凿的史实和通过自己的意识结构所重构的过去,完全符合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兰克根据这种信念提出历史学的任务和方法。
他在他早期的著作《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的序言中说:“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将来的世代的利益而教导现在,本著作不指望这样崇高的任务,它仅仅希望说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1]最后那半句话成为了实证主义史学的座右铭。
在兰克看来,信史处于第一手资料,认为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
为了搞清楚事实发生的真相,兰克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遵循三个要素。
首先,必须穷本溯源,依靠和研究原始资料。
要让亲临其境的人说话,看看真正看到那些事件的人是怎样记载的。
在他看来,叙述历史事件是必须严格依据同时代的资料,越是亲临其境者的记载,其史料价值也就越高。
兰克史学

兰克的“如实之说”与历史哲学摘要:兰克作为近代史学最重要的史学家,其主要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如实之说”的治史理念和研究型讨论班级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实之说”所外延出来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也要加以讨论。
本文试图简单的找出兰克的史学外延。
关键词: 如实之说、史料、历史哲学列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而言,其影响与作用是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的。
他所创立的兰克史学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撰史原则仍为今天的史学界所遵循,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给兰克很高的评价。
一、兰克与史学专业化史学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划清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顺利的过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兰克时代之前的史学家往往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史学家,他们一般都是一身几任,当时的史学实际上被视为文学或者历史哲学的附庸。
这种状况阻碍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使得它无法赢得独立的学术地位。
如何使史学赢得自己的地位,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获得像自然科学那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到了19世纪已经成了史学家们面前一个突出的也是现实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而言,大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大学复兴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历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零星的、孤立的,始终未能成为一种大的气候,历史学也就谈不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历史学要想乘着大学复兴这股东风为自己赢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而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和哲学划清界限,就必须让历史学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兰克在德意志莱比锡大学,兰克接触到了许多当时著名学者的著作,在广泛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读到了当时很著名的史家尼布尔的著作,他对尼布尔的思想和治史方法非常的仰慕。
他当时就断言在近代社会中,历史学是可以有地位的。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尼布尔主要著作是《罗马史》。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克史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如实记述”,即撰写历史时决不可因政治或
宗教等原因而带有偏见,应做到“如其实在所发生的情形一样”;历史著述的目
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只要史家不偏不倚地、客观地、通过批判性地检
验史料,就可以发现事实,重建历史真相。
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
中写道:“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
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
已。
”兰克强调,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决不能心存实用的目的,只应
追求事实的客观真相,不应褒贬是非,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这样,兰克认为史
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就要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
让史料本身说话。
兰克强调,史著是否可信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
作根据;为使所用的史料确实是可信的,就一定要通过周密的校勘和考证,辨别
其真伪。
兰克的这些主张,使得他的历史编纂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
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主要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
案及政治家的日记、回忆录等。
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兰克还首创了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新方法,他用研究
班(seminar)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大批历史学家。
在研究班中,学员可在教授
的主持下,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教学和研究。
兰克认为,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史学家
的培养,仅仅通过讲课是不够的,其不足之处可用研究班的方式来解决。
在研究
班中,兰克的学生在史料的鉴别、理解和使用上;在培养不偏不倚的绝对客观态
于沛,郭小凌,徐浩著.西方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124
再传弟子遍布西方各国,他们大多严格承继兰克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客观主义
视为唯一科学的史学方法,逐渐形成颇有影响的“兰克学派”。
他们无论是在德
国,还是在国外,大多是多有成就的史学名家,如美国的班克罗夫特、瑞士的布
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德国的吉泽布莱希特(Giesebrecht,1814—1889)、乔治-惠芝(Georg Waitz,1813—1886)、威廉·瓦腾巴哈
(Wilhelm Wattenbach,1819—1897)和济贝尔(SybeI,1817—189s)等。
兰克学
派追求原始史料,重视史料鉴别和档案分析,标榜绝对的“客观主义”。
西方一
些学者认为,这种客观主义的治史理念,体现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的精神,成
为欧洲史学的典范。
基于此,兰克史学也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但实际上,历史
研究中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
历史研究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历史观,历史
观即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外历史学家的共识。
兰克学派
详细内容:(lanke xuepai)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e von ranke,1795.12.21—1886.5.23),生于图林根的维厄,后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古典作品,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1824年他写出并出版了他的首部著作《拉丁民族和条顿民族的历史,1494—1514》之后,即入柏林大学任教,在那里担任了近40年的教授,并写出关于英国、
法国、普鲁士历史的卷帙浩繁的多种著作。
他在当时的史学界声名显赫,并有较高的政治声望,1865年被封贵族,1882年成为枢密院顾问。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兰克的这种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因为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功使得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也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对事物的不带个人偏见的科学认识。
因此兰克的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他们正希望自己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正如后人所说:“19世纪是尊重事实的伟大时代……。
兰克那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即…据事直书‟——引者)却得到惊人的成功。
德国、英国,甚至法国的三代的历史家在走入战斗行列时,就是这样象念咒文似地高唱这个有魔力的短句。
”(卡尔《历史是什么》,中译本第3页)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参见“当代西方史学流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