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上区解剖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结肠上区一局解

结肠上区一局解

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孔
包括网膜、系膜、韧带、隐窝、陷凹等结构。
1.网膜
大网膜 肝胃韧带 小网膜
肝十二指肠韧带 网连小膜接网囊于膜胃:大连弯接和于十肝二门指与肠起始部 网至胃位膜横小于孔结弯小肠和网之十膜间二、的指胃腹肠后膜起壁。始与部腹之后间壁的腹双膜层之腹间膜的。腹膜腔。
上壁界:肝尾叶和膈下腹膜 下壁界:大十网二膜指前肠、 上后 部叶的反折部 前壁界:小肝网十膜二、指胃 肠和 韧大 带网膜 后壁界:横下结腔肠静及脉其 前系 面膜 的、 壁腹后 膜壁腹膜 左侧: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侧:网膜孔
局部解剖学
第六讲 结肠上区(一)
xx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xx
第一节 腹膜及腹膜腔
腹膜:由间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的一层
光滑的浆膜。 壁腹膜:衬附于腹壁、盆壁的内面和膈的下面 脏腹膜:覆盖于腹腔、盆腔脏器的表面
脏、壁腹膜在一定部位相互延续、移行。
腹膜的功能
1.产生少量浆液(100~200ml) 2.润吸滑收和作减用少脏器间摩擦作用。 3.腹 或防上 手御部 术功吸后能收病力人较多下采部取强半。 卧因 位而 ,腹 使部 有炎 害症 液体 4.流 浆修向 液复下 内和腹含再部有生,大以量功免的能产巨生噬毒 细血 胞症 。。 5.手支术持操作作用粗暴,损伤腹膜后,可造成肠袢纤维性粘连。
2.系膜
脏、壁腹膜相互延续,形成许多将器官固定 于腹壁、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肠系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 阑尾系膜 卵巢系膜 子宫系膜 输卵管系膜
3.韧带
⑴肝的韧带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
3.韧带
⑵胃的韧带
肝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脾韧带 胃膈韧带

腹膜腹膜腔结肠上区解剖

腹膜腹膜腔结肠上区解剖
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侧窝 腹股沟外侧窝
(2)腹后壁的皱襞和隐窝
十二指肠上襞 十二指肠下襞 十二指肠上隐窝 十二指肠下隐窝 盲肠后隐窝 乙状结肠间隐窝
肝肾隐窝是人体仰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
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人体站立或半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
直 肠 膀 胱 陷 凹 男性腹盆部矢状切面
Pyloric canal 幽门管
Pyloric antrum 幽门窦
Pyloric part 幽门部
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和幽门位置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 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
胃床
动脉 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
肝 十 二 指 肠 韧 带
肝十二肠韧带内通过的结构:
肝固有动脉(左前方) 胆总管(右前方) 肝门静脉(两者之间的后方)
大 网 膜
胃结肠韧带
网膜囊
网 膜 囊 和 网 膜 孔
网膜孔的境界:
上界:肝尾状叶 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前界:肝十二肠韧带 后界: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2.系膜 mesentery
肠系膜
横结肠系膜
肠系膜根 乙状结肠系膜
阑 尾 系 膜
乙 状 结 肠 系 膜
3.韧带 ligament
左右三角韧带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胃 脾 韧 带 脾 结 肠 韧 带 脾的韧带
胃脾韧带 脾肾韧带
4.皱襞fold、隐窝recess
(1)腹前壁的皱襞和隐窝 脐正中襞(内含脐尿管闭锁后形成的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闭锁后形成的脐内侧韧带) 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动脉和静脉)
五叶: 右前叶、右后叶、 左内叶、左外叶、 尾状叶。

结肠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结肠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 另外,还有结肠的蠕动,它是由一些 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可以使 肠内容物缓缓向前推进。
• 结肠还会发生一种进行很快且前 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集 团蠕动可使一部分肠内容物由横结 肠推移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 蠕动常见于进食后,由胃—结肠反 射所致。
结肠功能
•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 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 便。
•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 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 便,以助排便.
结肠功能
•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 细菌消化作用.
• 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 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 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 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 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 时,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 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 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 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 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 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肠系膜下V 脾V 系膜上V
门静脉
结肠淋巴分布
• 结肠淋巴组织以回盲部最多, 乙状结肠次之,肝区和脾区较 少,降结肠最少。
• 结肠淋巴结分成四组:①结肠 上淋巴结,肠壁肠脂垂内;② 结肠旁淋巴结,边缘动脉附近 及动脉与肠壁之间③中间淋巴 结。结肠动脉周围。④中央淋 巴结。肠系膜上下动脉周围。
• 结肠淋巴不仅流向结肠动脉根 部的淋巴结,而且与邻近动脉 弓附近的淋巴结沟通,因此在 结肠癌根治手术时,应将该部 位结肠动脉所供应的整段肠管 及其系膜全部切除。
结肠常见疾病
• 结肠息肉 • 溃疡性结肠炎 • 结肠癌
结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结肠癌

结肠上区解剖

结肠上区解剖
(5)胃短静脉注入脾静脉; (6)胃后静脉注入脾静脉。
胃左V 胃右V



V

膜 右 V
胃 网 膜

V
3. Lymphatic Drain
在胃壁内,淋巴管吻合极为丰富,最终均回流至腹腔淋巴结。 与胃淋巴回流有关的主要淋巴结群有:
(1)胃左淋巴结(包括 贲门淋巴结) (2)胃右淋巴结 (3)胃网膜左淋巴结 (4)胃网膜右淋巴结 (5)幽门上淋巴结 (6)幽门下淋巴结 (7)脾淋巴结
THE APPLIED ANATOMY
Chapter 4 The abdomen
李跃
Department of Anatomy,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Section 3 Supracolic Compartment
结肠上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一、Stomach
(一)Position & Relations
胃左LN
胃网膜左LN
幽门上L胃N右LN
脾LN
幽门下LN
胃网膜右LN
另外,胃的淋巴管与邻近器官也有广泛的联系。
(四)Nerves
1. Sympathetic n:
来自脊髓胸段第6~10节,经 内脏大神经,至腹腔神经节。其节 后纤维随动脉分支分布于胃,抑制 胃的蠕动和分泌。
2. Parasympathetic n:
迷走神经前干发出的胃前支和后干 发出的胃后支沿胃小弯分布于胃前、后 壁,在角切迹处形成“鸦爪”状分支, 分布于幽门窦和幽门管。副交感神经增 强胃的蠕动,促进胃的分泌。
3. Visceral Afferent Fibers:
胃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别与交感、 副交感同行。现已证实,损伤性感觉 伴随交感;功能性与副交感同行。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 | 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 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

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

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结肠上区

结肠上区

(七)脾 1.形态、位臵和毗邻 前后两端、上下两缘和膈面、脏面。 左季肋区。相当于第9~11肋的高度,肋 弓遮盖,不能扪及。脾肿大时,可在左 肋弓下扪及。
毗邻: 前上方:邻接胃 下方:与结肠左曲相接 左后上方:贴膈 脏面的脾门处:邻接胰尾 后下方: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
2.韧带 胃脾韧带 脾肾韧带 膈脾韧带 3.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发出胃短动 脉和胃网膜左动脉后,分为2~3条终支 经脾门入脾。 脾静脉在脾门处由2~6条属支汇合 而成,在胰颈的后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 成肝门静脉。
5.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 肝的血供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的血液输出
肝静脉
(2)淋巴
膈面 浅组 脏面
左组 右组 后组 肝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主动脉前淋巴结 膈上淋巴结及纵隔后淋巴结
肝淋巴
升干 深组
纵隔后淋巴结 纵隔后淋巴结
浅组淋巴管 降干 肝淋巴结和肝门静脉后淋巴结
(3)神经:肝受腹腔神经丛、迷走神经前干的肝支和膈神经的分支支配。右膈神
肝蒂:出入第1肝门的肝外胆道、 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肝门静脉 及其属支、淋巴管和神经等,共 同被包于结缔组织内,称为肝蒂。 毗邻: 右前:胆总管 左前:肝固有动脉 后方:肝门静脉
第2肝门:在下腔静脉 沟上端有肝左静脉、 肝中间静脉、肝右静 脉汇入下腔静脉,此 处称第2肝门。
4.分叶与分段 肝正中裂 三个叶间裂 Glisson 系统 二个段间裂 左叶间裂 右叶间裂 左外叶段间裂 右后叶段间裂
3.胃的韧带 肝胃韧带、胃脾韧带 胃结肠韧带、胃膈韧带
4.胃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动脉
胃左动脉(胃冠状动脉) 胃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短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解剖结肠上区实验报告

解剖结肠上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腹膜的配布和腹膜形成的结构。

2. 了解结肠上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

3. 掌握结肠上区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成人尸体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剪、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钩等3. 解剖图谱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尸体标本,了解腹部大体解剖结构。

2. 切开腹壁,暴露腹膜。

3. 观察腹膜在腹部各区域的分布,了解腹膜形成的结构。

4. 找到横结肠,观察其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

5. 沿着横结肠向上,找到胃、脾、肝等器官,了解它们与结肠上区的毗邻关系。

6. 观察胃的形态和分部,了解胃的位置、毗邻和韧带。

7. 观察脾的位置和形态,了解脾的毗邻关系。

8. 观察肝的位置和形态,了解肝的毗邻关系。

9. 观察网膜孔、网膜囊的位置和境界。

10. 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1. 腹膜在腹部各区域的分布:腹膜分为腹膜前区、腹膜外区和腹膜内区。

腹膜前区位于腹壁与腹膜之间,腹膜外区位于腹膜与器官之间,腹膜内区位于器官表面。

2. 结肠上区:结肠上区为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包括胃、脾、肝等器官。

3. 胃的位置、毗邻和韧带:胃位于上腹部,上方与膈肌相邻,下方与横结肠相连,左侧与脾脏相邻,右侧与肝脏相邻。

胃有四条韧带:胃膈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肾韧带。

4. 脾的位置和形态:脾位于左上腹部,呈扁椭圆形,位于胃脾韧带和胃结肠韧带之间。

5. 肝的位置和形态:肝位于右上腹部,呈不规则形,位于胃膈韧带和胃肾韧带之间。

6. 网膜孔、网膜囊的位置和境界:网膜孔位于横结肠系膜与胃膈韧带之间,网膜囊位于网膜孔与胃膈韧带之间。

七、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尸体标本的解剖,掌握了结肠上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了解了胃、脾、肝等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问题:1. 腹膜在腹部各区域的分布较为复杂,需要仔细观察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脾
1.脾的位置 脾位于左季肋区,第 9~ 11肋深面,其长轴与第10 肋一致。正常在肋弓下不应触及。
2.脾的形态 脾有膈、脏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
上缘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肠曲 十二指肠球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小乳头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冠状切
十 二 指
肠 大 小
乳 头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
五、胰
1.形态: 胰呈狭长的三棱形,横卧于腹后壁,约平第1腰椎。 2.分部 : 胰头:钩突。 胰体:胰体与胰头之间狭窄部分称胰颈。 胰尾 3.胰管与副胰管
胃的形态
贲门
胃及幽门的肌肉
3.胃的位置
胃中等充盈时,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 区,小部分位于腹 上区。 贲门和幽 门位置较固定,贲 门位于第11胸椎左 侧,幽门位于第1 腰椎右侧。
4.胃的毗邻 胃床
5.胃壁的结构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层
胃道
6.胃的血管 (1)胃的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 右动脉、胃短动脉。
结肠上区解剖
一、结肠上区的血管
腹腔干的分支
1.胃左 A
2.肝总A 肝固有A
胃右A
肝左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右A---胆囊A
胃十二指肠A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网膜右A
脾支 3.脾 A 胃短A
胃网膜左A 胃后A (出现率60-80%)
二、肝外胆道系统
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
1.肝左、右管与肝总管
(2)胃的静脉:
胃左、胃右 静脉注入肝门静 脉。
胃网膜左静 脉和胃短静脉注 入脾静脉。
胃网膜右静 脉注入肠系膜上 静脉。
7.胃的神经
受交感神经与 副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来自 腹腔丛,可抑制胃 的蠕动,减少胃酸 的分泌。
副交感神经来 自迷走神经前、后 干,可促进胃的蠕 动,增加胃酸的分 泌。
四、十二指肠 呈“C”形 (4部3曲) 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空
2.胆囊gallbladder
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 胆囊底: 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
分部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胆囊三角:胆囊管、 肝总管和肝脏面围 成的三角形区域称 胆囊三角,是胆囊 手术中寻找胆囊动 脉的标志 。
3.胆总管 分为: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内段
肝外胆道开口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总管 胰管 肝胰壶腹
Oddi 括约肌
三、胃
1.形态
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 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 指肠。
两缘:右上缘称胃小弯,凹向上,最低点有一切迹,称 角切迹。 左下缘称胃大弯,呈弧形凸向左下。
两壁:前壁和后壁。
2.分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幽门管 幽门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