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养细胞的流程

养细胞的流程
养细胞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细胞培养基的制备:准备适当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胞种类的培养基,并添加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成分。
2. 细胞的分离与传代:将原始细胞种植在培养皿中,培养至细胞达到适当的密度后,使用消化酶将细胞从培养皿中分离。
分离得到的细胞可以继续传代至其他培养皿中。
3. 细胞的培养: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接种在预处理好的培养器皿中(如培养瓶、培养皿、多孔板等),放入恒温培养箱或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细胞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CO2
浓度、培养基的换液等。
4. 细胞的观察与检测:定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形态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染色技术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如细胞增殖率、存活率等;还可以使用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测定仪等设备对细胞进行定量检测。
5. 细胞的处理与维护:根据需要,可以对细胞进行维护,如更换培养基、添加营养物质等;还需要注意细菌、真菌等污染的防控措施,如在培养环境中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添加抗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培养条件和特殊要求,因此在养细胞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此外,养细胞的流程也会受到实验目的的影响,如进行
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药物筛选等不同目的的实验会有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培养条件。
细胞培养的四个步骤

细胞培养的四个步骤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
在显微镜下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态。
利用免疫荧光、流式荧光标记、免疫组化都能进行细胞观察。
培养细胞的最终目的:拿到细胞进行后续的下游实验WB、ELISA等蛋白检测DNA、RNA等分子检测凋亡、增殖、周期等功能检测原代细胞培养、冻存等细胞实验细胞培养几乎是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细胞养得好,实验没烦恼!原代细胞培养,细胞的传代,冻存、复苏,细胞污染的防与治,我们的经验都在这篇文章里!一、细胞培养相关设备和试剂1、细胞培养的相关设备生物安全柜的安全保护等级>超净工作台,当涉及到病毒,需要使用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对柜内外的安全保护超净工作台:对工作台内部的安全保护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的工作流程:2、细胞培养用相关试剂①培养基作用:人工模拟细胞体内生长的营养环境,维持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物质基础。
不完全培养基:直接购买或者配置的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不完全培养基+血清(提供营养物质)+双抗(保证无菌环境)+其他。
由于细胞种类和培养条件不同,适宜的合成细胞培养基也不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基础细胞培养基有6~7种,如BME、MEM、DMEM、HAMF12、RPMI1640、199等。
②血清血清的功能:生长、分化必须的物质:生长因子、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的微量物质、小分子营养物转运维生素、脂类、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等;促进细胞贴壁、铺展;毒素灭活,蛋白质与有毒金属和热源物质结合;提供蛋白酶抑制剂;起酸碱度缓冲液作用。
血清的分类最常用的是胎牛血清。
胎牛还未接触外界,免疫系统激活最少,血清中所含的抗体、补体等对外来物质排斥最小,对细胞有害的成分最少。
③胰酶常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胰酶:胰脏中分离,选择性的水解蛋白质中有赖氨酸或精氨酸的羧基所构成的肽链,最佳作用温度37℃,PH=8.0,常用浓度0.1%—0.25%,一般用不含Ca2+、Mg2+的平衡盐缓冲液配制(PBS或Hanks),可用含有血清培养基终止胰酶对细胞的作用(观察细胞的剥离状态确定终止时间)。
简述细胞培养一般步骤

简述细胞培养一般步骤
细胞培养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细胞培养所需的器材、设备、培养基等。
2. 细胞筛选:选择适合培养的细胞类型,如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等。
3. 细胞预处理:对细胞进行清洗、消毒、pH 值调整等预处理,使细胞处于适宜培养的状态。
4. 细胞接种:将预处理后的细胞导入培养皿或培养基中,并轻轻振动培养皿,使细胞均匀分布。
5. 维持细胞生长:通过控制温度、光照、营养供应等因素,维持培养环境的稳定性,促进细胞生长。
6. 培养和观察: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维持合适的培养条件,等待细胞生长和分裂。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分化等特性,可以确定细胞培养的效果。
7. 分离和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等操作,将培养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进一步处理和纯化,以便用于实验或生产。
细胞培养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调整,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细胞。
细胞培养基本步骤

细胞培养基本步骤细胞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涉及到多个步骤。
以下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1. 准备细胞培养环境: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因此需要准备无菌操作台、培养箱、显微镜、细胞计数器等设备,确保培养环境符合要求。
2. 细胞复苏:从液氮或-80℃冰箱中取出冻存的细胞,快速转移到37℃水浴中解冻。
然后将细胞移至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培养基,轻轻摇动培养瓶,使细胞均匀分布。
3. 细胞传代:当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可以进行传代。
将原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吸出,加入适量胰蛋白酶,轻轻摇动培养瓶,使胰蛋白酶与细胞接触。
等待几分钟,待细胞变圆并从瓶底脱落,将胰蛋白酶吸出。
然后加入新配置的培养基,用吸管吹打细胞团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最后将细胞悬液移至新的培养瓶中,放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4. 细胞冻存:当需要进行长期保存时,可以将细胞冻存。
将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离心收集,用适量细胞冻存液重悬细胞。
然后将细胞悬液分装到冻存管中,放入-80℃冰箱或液氮中保存。
5. 细胞观察: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密度等指标,判断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是否发生异常。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 细胞计数和活力检测:采用细胞计数器或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同时检测细胞的活力。
一般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或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
7. 细胞换液和传代:根据需要,定期更换新鲜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胞的营养需求。
同时,在传代过程中要注意细胞的消化程度和生长情况,避免过度生长或未充分消化导致细胞状态不佳。
总之,细胞培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细致的观察。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

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细胞培养是一种在体外培养和繁殖细胞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下面是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包括细胞的收获、传代和检测。
1.材料准备:- 细胞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胞类型和培养要求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和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等。
-细胞: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人类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ELF)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等。
-细胞培养器具:包括培养皿、细胞培养瓶、细胞离心管等。
2.细胞收获:-细胞培养器具消毒: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将培养器具进行消毒。
-细胞培养基预热:将所需的培养基预先加热至37摄氏度。
-细胞培养皿涂覆:将培养皿或瓶子内壁涂覆一层细胞黏附物,如明胶或聚-卵氨酸等,以增加细胞附着。
3.细胞传代:-培养基预热:将所需的培养基预先加热至37摄氏度。
-细胞收获:将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倒掉,用生理盐水等缓冲液洗涤细胞。
- 细胞分离:使用胰酶(Trypsin)或胰蛋白酶(Trypsin-EDTA)将细胞从细胞培养瓶上析离下来。
-细胞计数:使用显微镜和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以确定细胞的密度。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在新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预热培养基。
4.细胞检测:-细胞形态观察:使用倒置显微镜或显微摄像系统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增殖情况。
- 细胞活力检测: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如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或CCK-8(Cell Counting Kit-8)等,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和代谢活力。
- 细胞凋亡检测:使用凋亡检测试剂盒,如Annexin V-FITC和PI (Propidium Iodide)等,评估细胞凋亡的程度。
细胞培养方法与步骤

细胞培养方法与步骤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一个生物体中取出并在实验室中培养繁殖的过程。
细胞培养可用于各种实验研究,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物筛选等。
细胞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细胞培养方法及其步骤。
一、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原代细胞培养是指将从组织或器官中分离的细胞直接进行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建立细胞株的重要步骤,一般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
步骤:1.组织分离:从动物或人体中取得组织,如肝脏、心脏等,并用生理盐水或细胞培养基洗刷组织的表面。
2.细胞分离:将组织切割成小块,并用胰蛋白酶或胰酶进行消化,使细胞分散。
3.细胞收集:用细胞培养基冲洗消化后的组织碎片,将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
4.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出细胞沉淀。
5.细胞培养:将细胞沉淀重新悬浮在细胞培养基中,然后转移到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二、细胞株培养方法细胞株培养是指将原代细胞培养到一定数目并进行传代培养的过程。
步骤:1.细胞传代: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用胰蛋白酶或胰酶等对细胞进行消化,将细胞分离。
2.细胞计数:用显微镜和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得到细胞浓度。
3.细胞培养:将分散的细胞与新鲜的培养基混合,然后转移到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4.细胞增殖:培养皿中的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看到细胞开始增殖,形成细胞集落。
5.细胞传代:当细胞集落接近充满培养皿时,需进行细胞传代,即将细胞分散到新的培养皿中。
6.细胞冻存:当细胞达到所需数量后,可以进行细胞冻存,以备之后的使用。
三、细胞培养技术要点1.无菌操作: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操作前需做好洗手消毒,使用无菌操作台,并加入适量的抗生素或抗菌剂到培养基中。
2.培养液选择:根据不同细胞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生长因子,以提供细胞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培养条件控制: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因素对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节。
4.细胞检测: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细胞浓度等指标,以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状态。
生物制药测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制药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生物制药中常用的细胞培养基是:A. 细菌培养基B. 酵母培养基C. 动物细胞培养基D. 植物细胞培养基答案:C2. 重组DNA技术中,用于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常用方法是:A. 电穿孔B. 化学转化C. 转导D. 共轭答案:A3. 在生物制药中,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纯化的主要步骤?A. 细胞破碎B. 蛋白质提取C. 蛋白质沉淀D. 蛋白质变性答案:D4. 下列哪种生物反应器最适合用于生产重组蛋白?A. 搅拌式反应器B. 填充床反应器C. 流化床反应器D. 膜反应器答案:A5. 用于检测重组蛋白表达量的方法是:A. SDS-PAGEB. Western blotC. ELISA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6. 生物制药中常用的动物细胞包括:A. CHO细胞B. BHK细胞C. 酵母细胞D. 昆虫细胞答案:ABD7. 重组蛋白的纯化技术包括:A. 离子交换层析B. 亲和层析C. 凝胶过滤层析D. 离心分离答案:ABC8.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A. 温度B. pH值C. 离子强度D. 蛋白质浓度答案:ABCD三、判断题9.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通常需要添加诱导剂以启动目标基因的表达。
答案:正确10.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1. 在生物制药中,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动物细胞培养基,它含有血清成分,能够支持多种细胞的生长。
答案:DMEM12. 重组DNA技术中,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它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序列内部切割。
答案:EcoRI五、简答题13. 简述生物制药中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答案:生物制药中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包括细胞复苏、接种、培养、传代和保存。
首先,将冷冻保存的细胞复苏并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随后,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维持适宜的温度和CO2浓度。
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

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细胞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通过体外培养细胞系或原代培养细胞,可以研究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等。
以下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1. 培养皿或细胞瓶的准备:选择合适的细胞培养皿或细胞瓶,通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培养皿或细胞瓶,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选择适当的大小和形状。
用肥皂水清洗,再用无菌水冲洗,最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滤纸吸干。
2. 培养基的配制:准备含有营养物质和缓冲系统的培养基,常用的有DMEM、RPMI-1640、MEM等,将培养基加入无菌容器中,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加入适量的胎牛血清、horse serum、氨基酸、葡萄糖等,最后用高压蒸汽灭菌。
3. 细胞的接种: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或原代培养的细胞从冻存管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中用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轻轻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浓度约为1×10cells/mL。
将一定量的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皿或细胞瓶中,尽量分散均匀。
4. 细胞的饲养:将接种有细胞的的培养皿或细胞瓶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在含有5%-10%的CO2、95%-90%的空气环境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天更换一次培养基,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胰蛋白酶消化液。
5. 细胞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密度和活力等指标。
定期拍照记录细胞的生长过程。
6. 细胞的传代: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需要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细胞,将培养皿或细胞瓶中的细胞尽量分散成单细胞悬液。
将适量的细胞悬液接种到新的培养皿或细胞瓶中,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7. 细胞的冻存:将需要长期保存的细胞进行冻存,冻存液通常含有保护剂、DMSO等成分。
将冻存管放入液氮罐中保存。
8. 细胞的计数:定期对细胞进行计数,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根据细胞密度和活力等指标评估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活力。
9. 细胞的活力检测:通过MTT比色法、台盼蓝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或死亡情况,进一步分析细胞生长特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
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具体内容可参阅有关文献。
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
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
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
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
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
由组织并分离分散细胞的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三、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
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
如系细胞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
细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
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CO2浓度也要定时检查。
一般原代培养进入培养后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可贴壁和游走。
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
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行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分至两到三瓶继续培养。
每传代一次称为“一代”。
二倍体细胞一般只能传几十代,而转化细胞系或细胞株则可无限地传代下去。
转化细胞可能具有恶性性质,也可能仅有不死性(Immortality)而无恶性。
培养正在生长中的细胞是进行各种生物医学实验的良好材料。
四、冻存及复苏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
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196℃,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砜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冻存,最终保存于液氮中。
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
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37℃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
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
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
培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一、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
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
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虽然体外细胞与机体细胞存有差异,但并未失去研究的意义。
且不论其有许多性状仍与体内相同(如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仍可博动),只从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的角度看,离体细胞仍带有全套的二倍体基因。
细胞在培养中的表现,只不过是相应基因关闭/开启引起的现象,这并非是绝对缺陷。
恰恰相反,在培养的细胞中某些特定功能的丧失,可为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提供线索。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政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
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二、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一)贴附型:大多数培养细胞贴附生长,属于贴壁依赖性细胞,判断细胞形态时不能接体内组织学标推判定,仅大致分成以下四型:1、成纤维细胞型: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突起,生长时呈放射状。
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外,凡由中胚层间充质起源的组织,如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等常呈本型状态。
另外,凡培养中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类似时皆可称之为成纤维细胞。
2、上皮型细胞:细胞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中央有圆形核,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成单层膜。
生长时呈膜状移动,处于膜边缘的细胞总与膜相连,很少单独行动。
起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如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上皮、肝胰、肺泡上皮等皆成上皮型形态。
3、游走细胞型:呈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胞质常突起,呈活跃游走或变形运动,方向不规则。
此型细胞不稳定,有时难以和其他细胞相区别。
4、多型细胞型:有一些细胞,如神经细胞难以确定其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可统归于此类。
(二)悬浮型;见于少数特殊的细胞,如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及白血病细胞。
胞体圆形,不贴于支持物上,呈悬浮生长。
这类细胞容易大量繁殖。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体内细胞生长在动态平衡环境中,而组织培养细胞的生存环境是培养瓶、皿或其它容器,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
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
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
另外,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也不是无限的,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
所有这一切,使组织细胞在培养中有着一系列与体内不同的生存特点。
(一)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所谓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
体内组织细胞的生存期与完整机体的死亡衰老基本相一致。
组织和细胞在培养中生命期如何?这要看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等情况。
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培养,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可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待一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Apoptosis)。
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如培养的为其它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
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
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全生存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期:也称初代培养,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一般持续1一4周。
此期细胞呈活跃的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
初代培养细胞与体内原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
细胞群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也即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性强。
如把这种细胞群稀释分散成单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细胞克隆形成率(Cloning Efficiency)很低,即细胞独立生存性差。
克隆形成率即细胞群被稀释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时,形成细胞小群(克隆)的百分数。
初代培养细胞多呈二倍体核型;由于原代培养细胞和体内细胞性状相似性大,是检测药物很好的实验对象。
2.传代期:初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便改称做细胞系(Cell Line)。
在全生命期中此期的持续时间最长。
在培养条件较好情况下,细胞增殖旺盛,并能维持二倍体核型,呈二倍体核型的细胞称二倍体细胞系(Diploid Cell Line)。
为保持二倍体细胞性质,细胞应在初代培养期或传代后早期冻存。
当前世界上常用细胞均在不出十代内冻存。
如不冻存,则需反复传代以维持细胞的适宜密度,以利于生存。
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细胞失掉二倍体性质或发生转化。
一般情况下当传代10~50次左右,细胞增殖逐渐缓慢,以至完全停止,细胞进入第三期。
3.衰退期:此期细胞仍然生存,但增殖很慢或不增殖;细胞形态轮廓增强,最后衰退凋亡。
在细胞生命期阶段,少数情况下,在以上三期任何一点(多发生在传代末或衰退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细胞可能发生自发转化(Spontaneous Transformation)。
转化的标志之一是细胞可能获得永生性(Immortality)或恶性性(Malignancy)。
细胞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即细胞获持久性增殖能力,这样的细胞群体称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也称连续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在早期文献中无限细胞系也称已建立细胞系(Established Cell Line),现已不用。
无限细胞系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第二期末,或第三期初阶段。
细胞获不死性后,核型大多变成异倍体(Heteroploid)。
细胞转化亦可用人工方法诱发,转化后的细胞也可能具有恶性性质。
细胞永生性和恶性性非同一性状。
(二)组织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所有体外培养细胞,包括初代培养及各种细胞系,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都需做传代处理。
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数量和细胞增殖速度等有关。
接种细胞数量大、细胞基数大、相同增殖速度条件下,细胞数量增加与饱和速度相对要快(实际上细胞接种数量大时细胞增殖速度比稀少时要快)。
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比初代培养细胞增殖快,培养液中血清含量多时细胞增殖比少时快。
以上情况都会缩短传代时间。
所谓细胞“一代”一词,系仅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再培养时的一段时间,这已成为培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说法,它与细胞倍增一代非同一含义。
如某一细胞系为第153代细胞,即指该细胞系已传代153次。
它与细胞世代(Generation)或倍增〔Doubling)不同;在细胞一代中,细胞能倍增3~6次。
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潜伏期(Latent Phase):细胞接种培养后,先经过一个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的悬浮期。
此时细胞胞质回缩,胞体呈圆球形。
接着是细胞附着或贴附于底物表面上,称贴壁,悬浮期结束。
各种细胞贴附速度不同,这与细胞的种类、培养基成分和底物的理化性质等密切相关。
初代培养细胞贴附慢,可长达10~24小时或更多;连续细胞系和恶性细胞系快,10~30分钟即可贴附。
细胞贴附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过程。
支持物能影响细胞的贴附;底物表面不洁不利贴附,底物表面带有阳性电荷利于贴附。